鲁一帆;谢宇杰;王茂生;林万里;张海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科接诊的急性脑梗塞病患10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A组(n=52)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法,B组(n=52)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法.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比B组的80.7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法对急性脑梗塞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作者:马晶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使用小青龙汤加减处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病患者,探究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呼吸科接收的50例哮喘病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1月)按照不同的哮喘病治疗方案随机归入两组,中医组采用小青龙汤加减处方结合穴位敷贴方案,空白组采用临床常规的治疗哮喘病方案.对中医组和空白组的治疗效果,肺功能情况比较.结果:中医组哮喘有效治疗人数24,占比96.0%,空白组哮喘有效治疗人数21,占比84.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中医组哮喘病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FEV1、FEV1% 、PEFR等)比空白组改善明显(P<0.05),差异显著.讨论:中医疗法(小青龙汤加减结合穴位敷贴)对于哮喘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常规西医疗法明显,加快了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胡明泽;秦小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54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患者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措施:钙剂+维生素D和药物干预:阿仑膦酸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后骨密度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三个月、六个月和九个月的骨密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改善骨密度情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曹高斌 刊期: 2018年第26期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占小儿骨折的 30%-40%.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侧位片上轴线之间有 30°-50°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股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1].在肱骨髁的内、前方有肱动脉、正中神经通过,内侧有尺神经,外侧有桡神经,一旦发生骨折,其周围的神经及血管容易受到损伤.肱骨髁上的下方有骨骺,有可能影响骨骺的发育,容易发生肘内翻或者肘外翻畸形.根据暴力的不同和骨折移位的方向,可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屈曲型和伸直型的主要就是通过术前拍片及患儿的受到暴力方向来区别[2],我科自 2015 年 1 月~2017 年 6 月以来采用旋后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71 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晓波;刘波;杨晶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析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肺癌并肺不张放疗中的疗效情况.方法:以我院接收的肺癌并肺不张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放疗前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否实施对靶区确定,随机分设研究组(n=33)和对照组(n=31)两组.在强化CT下,对照组进行靶区勾画;研究组对肿瘤靶区进行勾画,并将其看作GTV(肿瘤靶区)-ct,实施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对肿瘤靶区予以确定,并将其看作GTV-mri.计划给予患者56至60Gy放疗剂量.结果:61.29%是对照组患者放疗完成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6.77%(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提高放疗完成率.
作者:张震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与代谢综合征(MS)的联系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 :本次的5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诊治的OSAHS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50例非OSAHS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甘油三酯、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等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成立(P<0.05);另外观察组的MS的发生率为84%,明显比对照组的14%,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过对 OSAHS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血压等指标检测,可有效判断 OS-AHS患者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作者:韩蕾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析和研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挑选于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4例,收治时间2017年3月—2018年2月,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组,参照组37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37例患者采取个体化延续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效果对比,可知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要比参照组好,对比存在很大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行个体化延续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血压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洪宇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光疗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间接胆红素的影响.方法:将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入院的431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3组,持续光疗组139例,间断光疗组167例,强化光疗组125例,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4、24小时血清间接胆红素变化.结果:3组患儿治疗前血清间接胆红素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后24小时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降低,其中强化光疗组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持续光疗组和间断光疗组(P<0.001).持续光疗组与间断光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化光疗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新生儿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
作者:韦英裕;黄雪美;蒋永江;韦拔;吕彦兴;甘源;韦华清;陈继昌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儿科护理实习生76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出科前比较两组实习生理论与技能操作成绩,评估多元化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科护理实习生理论与技能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儿科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法运用于儿科护理实习生带教,可增强实习护生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作者:夏莉;石应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药品质量的好坏不仅仅是终检验结果体现出来的,它体现在原辅料的开始使用时期,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生产中的某一个环节没有达到要求,就可能导致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因此,中药材作为药品的重要原辅料之一,其生产前的仓储与养护就显得十分重要,希望各位药界同行献计献策,找出切实可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徐厚来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按照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将其分成观察组(合并左心室肥厚)和对照组(未合并左心室肥厚),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情况,对比患者室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心室肥厚有密切关系,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对于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机率更高,特别是严重性心律失常,应加强重视.
作者:张瑜萍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在急诊病房急危重症患者承接引入无缝隙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院的急诊病房急危重症患者47例进行观察(3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A组23例急危重症患者接收并转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针对B组24例急危重症患者接收并转运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急诊病房急危重症患者之间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两组急诊病房急危重症患者之间对比的急诊病房转入其他科室的交接时间、转运交接质量评分、护理人员对转运满意度及安全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急诊病房急危重症患者承接引入其他科室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琪;王涛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门、急诊麻醉药品处方,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门、急诊麻醉药品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共涉及麻醉药品6种,使用麻醉药品的科室分别为急诊外科、急诊科、外科及脾胃病科.盐酸哌替啶的DDDs高,但2017年相对比2016年有所降低.结论: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尚有个别医师在麻醉药品的用法、用量上存在不合理使用,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
作者:纪晓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护理记录单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提高书写质量.方法:抽取120份护理记录单,分类收集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响护理记录单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数据录入缺失、错误,病情记录不连续.结论:提高法律意识、合理安排工作、加强沟通及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关键.
作者:程艳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术前心理干预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术前心理干预护理.结果:两组手术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总满意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刘桂林 刊期: 2018年第26期
探讨应用PBL(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在吞咽障碍康复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为培养应用型康复治疗人才探寻即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又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
作者:周业青;项洁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8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44例.A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B组给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B组为79.55%(P<0.05).对比术前与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楔变指数(伤椎椎体前方高度/其后方高度)和后凸Cobb角等指标,无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术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改善其相关指标,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可推广.
作者:朱新琪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针灸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就诊的79例痛经患者进行艾灸疗法.结果:79例患者中,治愈28例,显效38例,好转11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7.47%;及时疗效评估:有效25例,好转42例,无效12例,及时疗效总有效率84.81%.结论:采用艾灸治疗痛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等不适,进行艾灸治疗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避免烫伤等不良事件.
作者:黄秋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医疗纠纷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一是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处理投诉的机制有一定缺陷,其单一化成为降低投诉发生率的硬伤.笔者对我院投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期待能减少纠纷的发生,特别是对无效投诉的受理、解决办法,以期能保护医患双方的正当权益,维护医院的声誉和利益.
作者:王晓蕾;王镇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取跟踪护理,对其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6年10月起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8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取43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联合跟踪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然后做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漏服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复查项目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向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开展跟踪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其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颜娉婷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