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份-12月份收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6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4.12%(32/34),较比对照组76.47%(26/34)的效果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34),较比对照组8.82%(3/34)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实施中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效果较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雯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针对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综合气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收治的104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综合气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收治的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综合气道护理干预,能够获取较好临床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瑜莉;程丽娜;刘银娟;周晓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与期间收治的38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按照病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为轻度皮炎患者,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观察组为中重度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3.3%;对两组患者实施12个月随访,对照组5例出现季节性瘙痒,观察组1例出现季节性瘙痒;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对照组为13.3%,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过敏性皮炎的临床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复发率低,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滕政闻 刊期: 2018年第26期
患者,男性,18 岁,汉族.因体检时发现双眼瞳孔残膜入院.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双眼视力 0.8(加片不应),角膜透明,双眼瞳孔圆,约 3mm,对光反射灵敏,瞳孔区多个钟点位网状膜残留,质地与虹膜一致,正中较厚,眼底窥不进,眼压 右眼12mmHg,左眼 13mmHg.散瞳检查:瞳孔可散大约 8mm,呈圆形,瞳孔残膜富有弹性,因虹膜牵拉呈多孔状,与晶状体前囊膜无粘连,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异常.眼压同前.角膜内皮计数正常.诊断:先天性膜状瞳孔残膜.患者自觉影响视觉效果,坚决要求手术,征得家长同意后,在表麻下行先天性瞳孔残膜切除术.术前给予缩瞳,先在角膜做辅助切口,从前房周边注入粘弹剂,保持前房深度后,做颞侧 3.2mm 透明角膜切口[1],再将粘弹剂针头伸入瞳孔残膜下方,缓慢注入粘弹剂,将残膜抬起呈帐篷状,使其远离晶状体及虹膜表面,伸入虹膜剪,贴近虹膜表面剪除残膜,小心用镊子夹出残膜,再用超声乳化仪 IA 头冲洗净前房内粘弹剂,手术顺利,术中无出血.术后抗感染止血治疗.术后 3 天出院.出院时情况:视力双眼 1.0,角膜透明,前房清晰,瞳孔圆,瞳孔残膜切除干净,约 3mm,对光反射灵敏,眼底未见异常.眼压 右眼15mmHg,左眼 16mmHg.术后 1 个月、3 个月均无异常.随访 3 年,患者未出现白内障等并发症,视力一直保持 1.0.
作者:张鹰;刘银霞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中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53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26例)、甲组(27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开腹手术,研究甲组是腹腔镜手术,总结患者的疼痛评分、临床情况、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甲组VAS评分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手术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都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CD8+、CD4+、CD3+、CD4+/CD8+都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中,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出血量低、疼痛轻、恢复时间短,而且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小.
作者:杨启阳;王兰英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小儿腹泻病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份—2018年3月份收治的60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行整体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经临床不同护理干预,其效果存在差异,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显效率为73.3%,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效率为90.0%,且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病护理中采取整体护理的方式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调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我社区诊治的72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分成干预组360例,基线组360例,统计2组关于结核病信息的知晓率.结果:2组相较而言,干预组各条知识的知晓情况较优(p﹤0.05).2组相较而言,干预组总知晓情况较优(p﹤0.05).结论: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依托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并提升防范意识,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广.
作者:刘金平;赵群;王秀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查找产后出血影响因素,找出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多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症状及原因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科学的产前护理、分娩期护理、分娩后护理,都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产后出血的关键的影响因素是宫缩无力,针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作者:王书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调查北京3所3甲医院120例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急诊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医生50名、护士70名,采取量表测查方式的收集相关资料,观察医护人员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焦虑情况、抑郁情况.结果:120例急诊科医护人员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SCL-90评分要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SAS评估正常率为55.71%,SDS评估正常率为78.57%,医生SAS评估正常率为76.00%,SDS评估正常率为42.00%,护士SAS程度高于医生,SDS程度低于医生(P<0.05).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较国内常模而言相对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医院和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改善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杨圣金;韩桐师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对快速康复外科策略在麻醉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从某人民医院2016年10月一2017年10月选取100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管理方式.另一组为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策略的麻醉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的淋巴细胞亚群CD3十、CD4十、CD8十、CD4十/CD8十比对照组明显更高
作者:任力群;李文波;王磊;刘萍 刊期: 2018年第26期
丹毒[1]是以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下肢,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粘膜的细微破损处侵入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魏开建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 30 余年,对下肢丹毒的诊治经验丰富,其在西医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内服解毒利湿汤加减,外用金黄散调敷,疗效显著.自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0 月于我院门诊治疗患者 69 例,其中运用单纯西医抗生素治疗 30 例,中西医结合治疗 39 例,经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更好.现将其治疗方法整理总结,并兹举一典型案例,浅述魏开建主任医师治疗丹毒的经验,为临床中西医结合丹毒提供一条思路,其内容如下.
作者:江洁敏;魏开建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采取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采取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85.71%,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气喘、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取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在临床诊断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检验,观察组行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为72.50%,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的诊断当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比常规检验更加准确,在早期诊断糖尿病上积极的意义,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赵益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本文以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为基础,通过对现有国内文献资料进行检索、收藏、学习及整理,综述了抑郁症患者的院内康复护理、家庭康复护理、社区康复护理等模式,期望能为抑郁症患者的日后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春芬 刊期: 2018年第26期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简称安全留置针,作为一项新技术已被广泛使用于临床中.是临床补液、输血、静脉内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和紧急抢救[1].在急诊抢救室每日面对大量急需救治的病人,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开放静脉通路容易发生针刺伤,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是保证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2].在临床护理人员操作时暴露在病人及家属的直视下,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下顾及自身的防护意识欠缺,使用传统静脉留置针时,针芯从套管中抽出时护理人员易被带血的针尖扎伤.有研究表明,42%的锐器伤是在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74%的锐器伤是在工作紧急或繁忙时发生的[3].安全型留置针由于针尖具有收缩式保护系统的设计,拔出针芯时针尖自动回纳于保护套内,无法复原和使用,有效防止针尖刺伤护理人员,同时血液不污染周边,避免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接触血液.
作者:顾芸;陆庆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分析Steward评分在麻醉复苏效果评估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使用麻醉效果评分方法不同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Aldrete评分,观察组患者使用Steward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处于相同时间点的SpO2、MAP,并且记录患者的PACU评分所需时间,气管拔管之后的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评分相较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在入室之后30min的SpO2、30min以及1h的MAP指标相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复苏时间相较无存在显著差距(p>0.05).但是基于相同时间点的两种评分,相较实际中的观察组患者复苏时间评分相较对照组患者明显较少,但是对照组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之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观察组患者明显较少.结论:通过对患者行Steward评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PACU的停留时间,并且增加患者的复苏周期,但是使用中不足Aldrete评分安全有效.
作者:吕建飞;朱军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低分子肝素+芪苈强心胶囊,n=54)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n=54).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50/5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37%(38/54)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F、LADd和LVESd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VEDd、LADd和LVE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喜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近年来,随着临床使用药物日益增多,注射用骨瓜提取物引起的过敏姓休克时有发生.该文报道了今年我院1例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致过敏姓休克的病例,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陆庆红;顾芸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通过对血清胱抑素C(CysC)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尿ACR)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9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测定血清CysC浓度,测定晨起空腹尿ACR,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ysC与尿ACR呈正相关.结论 CysC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黄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后静脉炎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胸心血管外科进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平均置管时间、静脉炎发生时间、VAS评分以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置管时间以及静脉炎发生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生静脉炎Ⅰ度2例,Ⅱ度1例,Ⅲ度0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0.00%(/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7/3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后静脉炎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预防效果.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