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姜晓丹;徐如祥
目的研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的影响情况.方法随机选择90名南沙巡防区战士,分成老战士组、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3组,在高温高湿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分别抽血测定跑步前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的改变.结果跑步前3组战士之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别,而跑步后3组之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的结果有显著差别.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有较大的影响,由于新老战士在高温高湿环境生活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因而他们对高温高湿环境表现的耐受力和适应情况不同,而且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可以明显减小运动前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改变.
作者:周青;徐如祥;张世忠;彭苹;徐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由于神经细胞极为有限的再生能力,因此神经移植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神经损伤和神经变性疾病的理想方法.随着体细胞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提出了治疗性克隆.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具有自身遗传信息的神经干细胞或神经细胞,从而避免了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等诸多问题,将成为神经移植治疗富有前景的种子细胞.
作者:滕晓华;徐如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颅内血肿破入侧脑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高血压颅内血肿破入侧脑室患者,通过头部CT定位后,采用YL-1型穿刺针穿刺血肿尿激酶碎吸术,同时辅以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溶血治疗.结果神经康复分级:Ⅰ级3例,Ⅱ级2例,Ⅲ级7例,Ⅳ~V级26例.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操作简单、费用低、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魏进旺;刘凯;杨君;梁启龙;张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上颌窦-翼腭窝-海绵窦手术入路相关结构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共20侧,完全模拟该手术入路,对入路相关解剖标志进行了详细地显微解剖、观察、拍摄、测量和统计.结果上颌窦后壁与翼腭窝区结构复杂,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经过,是颅前、中窝与鼻腔、窦肿瘤互相蔓延的通道.该入路可较好地显露海绵窦前外侧相关的结构.结论该手术入路是海绵窦入路的一个特殊方法,拓展海绵窦手术入路的路径,为利用颅底硬膜外间隙进行入路提供了依据.
作者:杨军;于春江;石祥恩;王忠诚;董浩;张鹏飞;高秀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I-κB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作用的蛋白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脑缺血2 h再灌注不同时程组(15 h、24 h、48 h)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I-κBα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作用的空间分布. 结果Western Blot研究发现I-κBα在对照组表达很低,于脑缺血2 h再灌注后15~24 h达到高峰,48 h始有所下降(P<0.01).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在半暗带的神经元、脑室壁和脉络丛及小血管内皮细胞均有I-κBα的阳性表达.结论由I-κBα介导的NF-κB激活和抑制通路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半暗带神经元的存活和血脑屏障中起重要作用.如能在一恰当的时间段内使用合成的I-κBα来抑制NF-κB的激活,可能是一潜在的保护脑组织的治疗途径.
作者:姚小梅;王纪佐;朱学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8岁.于住院前10 d出现头疼,并进行性加重;同时双下肢无力,左侧重,跛行.在当地予对症用药治疗无效,于1995年12月4日收住我科.查体:全身一般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答话切题,合作好,表情淡漠.双眼左侧视野缺损,余颅神经正常.颈部强硬,双侧克尼格征(+).双侧巴彬斯基征(+).四肢肌力:双上肢V级,左下肢Ⅲ级,右下肢Ⅳ级.
作者:李元柱;李文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正常和缺氧条件下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通道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下丘脑神经元缺氧损伤的机理,为临床防治脑缺血/缺氧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材于新生SD大鼠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区(PO/AH)神经元,应用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技术对缺氧和非缺氧两种状态下NMDA受体特性进行研究,观察其在缺氧和非缺氧条件下的翻转电位、电流幅度、电导特性的变化.结果神经元缺氧后其通道内向电流幅值由平均(4.501±0.980)pA(n=20,40 mV)上升为(6.000±1.750)pA(n=16,40mV),优势电导由非缺氧组的(45.693±1.850)pS(n=16)上升为(60.206±1.750)pS(n=10),而翻电位极为接近.结论缺氧是使NMDA受体通道过度激活和Ca2+大量内流的一外因条件.神经元缺氧时,同一钳制电压下其内向电流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优势电导也有明显上升,可以解释为缺氧引起了神经元Ca2+超载,从而介导了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作者:赵庆平;李铁林;邹飞;陈光忠;方兵;段传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漏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32例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被采用腰椎穿刺、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且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置管后1~2 d脑脊液漏减少,3~12 d停止;随访6~12月无再漏.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的可靠有效方法.
作者:罗成义;徐如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脑干脑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男性发病率高,青壮年居多,多侵犯桥脑至延髓锥体交叉以上,可合并其他部位受累,脑脊液改变不明显,MRI可发现病灶.结论脑干脑炎病因不明,病原学常难以明确,推测是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损伤所致,呈单相良性病程,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作者:袁学谦;张莉峰;胡珏;王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Meige综合征属锥体外系的一种少见疾病,在1910年首先由法国神经病学家Meige描述,典型特征是眼睑痉挛及口-下颌肌肉不自主运动等.临床上常被误诊为面肌痉挛、神经官能症、重症肌无力等.为引起同道的高度重视,现将2例误诊的病历报道如下.
作者:黄秀君;公维志;东贵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137例青年脑出血患者(≤45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明确病因者106例(77.37%),病因不明者31例(22.63%),其中先天性脑血管畸形51例(37.23%),高血压41例(29.93%),先天性脑动脉瘤5例(3.65%),脑静脉血栓形成4例(2.92%),脑胶质瘤并出血2例(1.46%),线粒体脑肌病2例(1.46%),抗凝治疗1例(0.73%).主要危险因素有:饮酒、吸烟、家族史.经治疗基本痊愈103例(75.18%),显著进步21例(15.33%),死亡13例(9.49%).结论青年人脑出血的病因以脑动静脉畸形和高血压常见,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陈善红;朱桂香;迟兆富;李茹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枕额对冲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以求提高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8例枕额对冲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41例(60.3%),中残14例(20.6%),重残4例(5.9%),死亡9例(13.2%).结论枕额对冲伤是颅脑损伤中的一种较为危重、复杂及特殊的脑损伤,提高对其的认识,及时正确的处理可提高疗效.
作者:李卫贤;魏璐城;赵海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构建低氧启动rAAV,介导目的基因仅在低氧时特异性高效表达.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别构建pGL3-6 HRE-CMV-mp和pGL3-6 HRE-CMV-mp-WPRE载体,比较2种低氧启动子的特异性和在低氧时的启动能力.选择佳的低氧启动子构建低氧启动rAAV载体.采用磷酸钙和氯仿-PEG8000/NaCl-氯仿法构建低氧启动rAAV病毒.rAAV病毒蛋白电泳和EGFP报告基因验证低氧启动rAAV病毒的构建和介导目的基因在低氧时的表达. 结果HRE-CMV-mp-WPRE是佳的低氧启动子,在低氧时高效、特异的表达目的基因.低氧启动rAAV仅在低氧时介导报告基因EGFP的表达.采用6 HRE-CMV-mp-WPRE启动子的rAAV具有良好的低氧特异性和高效启动能力.结论采用佳的低氧启动子,本研究实现了低氧启动rAAV的构建.
作者:李桂林;王任直;王欣;栗世方;窦万臣;张波;孔燕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13例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前后进行内分泌、磁共振、心电图和心脏彩色超声等检查.结果治疗后血清生长激素下降至5μg/L以下者8例(61.5%).患者治疗后心肌肥厚减轻或恢复正常;3例心衰治疗后明显减轻;4例心律失常治疗后恢复正常;但9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下降不明显,经药物治疗后得到控制.全组无死亡.结论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经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马驰原;卢亦成;郑川玉;骆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的全身及脑组织局部免疫状况均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临床上各型感染几率增加,而免疫功能不适当的激活又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神经元继发性损伤.
作者:李卫;姜晓丹;徐如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源于中胚层的脂肪与骨髓组织中的干细胞,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殊的环境条件诱导下,可向神经细胞分化.多种物质如氢化考地松、丙戊酸、丁羟茴醚、弗司扣林、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巯基乙醇等可对脂肪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进行调控.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应用于中枢神经损伤功能改变有一定的效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作者:周虎田;徐如祥;姜晓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人类神经干细胞源肿瘤细胞系和人类神经干细胞系染色体G-显带的差异,探讨神经干细胞成瘤性机制.方法制备人类神经干细胞系和其来源的肿瘤细胞系(T1和T2)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胰酶处理后,经吉姆萨染色,用cytoscan-karyotyping FISH&CGH软件进行G-显带分析.结果人类神经干细胞源肿瘤细胞系染色体发生缺失、易位、双着丝粒等结构改变以及染色体数目改变,核型从46,XX到69,XX不等.结论人类神经干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系染色体发生异常改变,表现为数量变化和结构重排.
作者:邹俊华;韩玲;刘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MD)是否存在致病新位点及可能的致病新位点的位置.方法以中国上海地区一个较大的MD家系的31名成员为研究对象,抽取血样后首先进行MD1及MD2位点PCR扩增,并PAGE电泳检测;对该家系的部分成员血样进行MD1位点克隆和测序检测,在MD1和MD2位点未显示异常之后,采用全基因组扫描技术为平台的连锁分析方法,计算LOD值,以判定某些可能与MD连锁的基因位点.结果该家系31名成员的血样MD1及MD2位点未显示寡核苷酸串的异常扩增;并经参数型连锁分析,其MD1及MD2位点两侧微卫星标记的LOD值均小于0.3,在D1S484、D2S486、D5S641、D5S471、D5S436、D6S434、D12S79、D14S70、D14S292位点得到的LOD值分别为1.9393(θ=0.0)、1.2857(θ=0.1)、1.1064(θ=0.1)、1.4488(θ=0.0)、1.1298(θ=0.1)、1.6851(θ=0.0)、1.3882(θ=0.1)、1.1212(θ=0.1)、1.7720(θ=0.0).提示这些标记可能与MD存在连锁关系.结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MD)极可能存在致病新位点,并且致病新位点可能存在于以上微卫星标记处.
作者:余志良;谢惠君;牛芳;高彤;赵晓萍;丁素菊;任大明;邓本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积水后大脑半球白质内轴索损伤的特点及意义.方法20只成年雄性犬通过枕大池穿刺注射白陶土的方法建立脑积水模型,按处死时间分为3 d组、2周组、8周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观察实验犬的行为及神经功能,并通过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大脑半球白质内轴索的变化,同时观察轴索骨架系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各实验组实验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学改变,但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仅出现于脑积水诱导8周后;白质内轴索在3 d组即有损害发生,并随病程进展而进行性加重,在3 d组和2周组限于脑室周围,8周组则范围扩大,累及皮层下区域.结论轴索损伤贯穿于脑积水的早中晚期,其损害程度和范围与神经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作者:唐健;毛伯镛;黄光富;王恩任;姜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听神经瘤约占小脑桥脑角肿瘤的75%~95%.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小脑桥脑角神经血管的正常解剖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掌握这些神经血管位置的变化,对于保留神经血管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归纳了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血管位置的变化及保护措施.
作者:端木建华;刘学宽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