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阳
目的:探讨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我院选取2015年2—6月、7—11月各科室的护理人员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2—6月为对照组,7—11月为观察组,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分别将两组的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士理论考试合格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9.2%,高于对照组的89.0%;观察组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经抽查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的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92.9%,高于对照组的80.0%;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评价颇高,满意度为98.4%,高于对照组的91.7%.经过对比分析,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临床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极大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杨兰艳;王粉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观察疼痛护理干预运用到手足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11月到2017年3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手足外科患者150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75例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观察组75例患者施以疼痛护理干预,比照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率都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运用到对手足外科患者辅以护理后,可以减短患者的住院耗时,减小患者的住院耗费与并发症产生的概率,减退患者的疼痛感,且提升了患者的总体满意率,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作者:龙颜;谢志伟;邢丽丽;崔亚男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洗配合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间我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奇偶性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洗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HS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为(84.12±5.69)分,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为(70.64±7.58)分,对比膝关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95,P=0.000).结论:药内服外洗配合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夏尚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HC可视喉镜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紧急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随机将我院急诊科抢救室需紧急气管插管的62例危重症患者分为普通光纤喉镜组(A组)32例,HC可视喉镜组(B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声门暴露时间、暴露声门成功率、插管1次成功率及气管插管总时间;并比较两组插管前与插管后血氧饱和度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B组暴露声门的时间为(4.21±1.11)s明显较A组的时间(7.32±1.52)s短(P<0.05);B组暴露声门的成功率(为100%)较A组(为56.25%)高且差异显著(P<0.05);B组插管时间为(19.22±3.21)s,明显较A组的(38.32±5.52)s短(P<0.05);且B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显著高于A组(为56.25%)(P<0.05).B组插管后3min血氧饱和度与A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HC可视喉镜用于急诊科紧急气管插管危重患者中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插管时间,并促进插管成功率提高,迅速改善患者氧合,从而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熊健;李玲;梁隆斌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2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处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急诊溶栓治疗,统计分析两组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5.24%VS 80.95%),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组(4.76%VS 19.05%),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BNP水平(350.8±33.3)pg/ml明显低于常规组(431.4±40.9)pg/ml,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血管再通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少,预后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阿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近年来,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医疗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住院患者比例逐年增多.住院患者对医疗条件、医护人员的素质及住院环境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床是医院体系中基本的组成单元,医院的管理工作和医院的全面发展受到病床管理工作质量的直接影响.为了更合理的分配医疗资源;科学评价病床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提高医院病床的利用率,对病床进行分类管理有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李桂萍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究臭氧大自血疗法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接诊的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使用臭氧大自血疗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彭芳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50)给予实施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n=150)给予实施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对这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相比较,前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郭巧红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四维彩超在胎儿唇裂畸形产前诊断中的价值及效果.方法:我院分别使用二维超声及四维彩超对2512例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对比诊断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的2512例胎儿中,共出现7例唇裂胎儿,四维彩超检出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通过四维彩超可全面、详细探查胎儿发育情况,对于胎儿唇裂畸形拥有极高检出率,误诊率较低,产前诊断效果显著.
作者:肖建萍;习秋霞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究分析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品管圈管理的效果.方法:择我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0例精神病患者,并随机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各100例病患.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品管圈活动,对2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对比.结果: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运用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其积极性,控制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升医院护理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朱文佳;郭俊峰;郭雪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BCT)治疗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从2015年的2月到2017年的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乳腺癌患者总计100例,查阅与研究选取患者相关的各个方面数据,综合分析保乳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出现局部复发的患者有12例,所占据比例为1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切缘状态、Her-2以及Ki-67等均会导致局部复发情况出现(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切缘状态、淋巴结情况以及Her-2等,治疗过程中应当加以重视,积极落实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预防.
作者:储建;胡杏池;范惠文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数据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压,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杜胜卿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本文选取自2016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80名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80名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实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就抢救的成功率来说,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5%,而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5%,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要更高,这中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这两个个方面上,实验组都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的住院时间为8.14天比对照组的10.32天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2.5%)比对照组(67.5%)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应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陶艳梅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在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60例穿刺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穿刺干预方法期间,对照组(180例):选择常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180例):选择常规方法+人文关怀方法进行干预;终就两组穿刺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依从性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穿刺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66.67%)对比,观察组(97.22%)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穿刺患儿穿刺依从性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于穿刺患儿选择人文关怀方式进行干预,可以使得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依从性获得明显提升,充分证明人文关怀应用可行性.
作者:焦靓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冠心病采用尼群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10-2018.03接收的28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按照分层抽样分组,对照组14例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14例给予尼群地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78.6%(P<0.05),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冠心病采用尼群地平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卡托普利,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延缓病情发展,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建议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孙香荣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蔡秀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将动脉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二者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均较常规心电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及矩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较常规心电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新;乔玉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分析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利用访问法、归纳总结法,对骨科护理实践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策略.结果:在骨科护理中,有效开展护理工作、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减少或规避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发挥积极的作用.结论:院方应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护理技能水平,使之能够更好开展骨科护理工作,对确保骨科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影响,同时也能减少护理纠纷问题和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晓荣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究骶管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共选取于2017年3月份至2018年4月份在本院肛肠科进行手术的患者共106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3例.对照组采用局麻方法,观察组采用骶管麻醉方法.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痛觉消失时间及痛觉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甲级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肛肠科手术中应用骶管麻醉,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升麻醉效果,促使患者切口快速愈合.
作者:陈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采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8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例使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用NIHSS进行效果评价.选取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阿替普酶溶栓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溶栓结束无明显不良反应,NIHSS评分自溶栓前逐渐降低,效果较好.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较好,溶栓前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庞丽;陈娟 刊期: 2018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