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蓉;王展航;张成;冯洁贞
自觉减少睡眠时间现象是现代社会日益突出的特点.以往大多数研究针对的是短期内完全不睡眠,而不是在一个阶段内的把每天的睡眠时间限制在低于正常的水平上.已有的关于睡眠限制的研究提示,它会对机体的神经行为机能、生理、生化、代谢和内分泌等功能造成显著影响,还可能与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症等的发生相关.
作者:窦伟;赵忠新;黄流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智能状况、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 P300)的特点及ERP P300对癫痫患者智能状况的评定价值.方法对40例癫痫患者进行智商及ERP P300测定.结果40例癫痫患者中总智商FIQ≤89者14例,占35%;P300异常者16例,占40%.癫痫智能障碍组的VIQ、PIQ、FIQ、P300 PL分别与智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癫痫患者P300PL与VIQ、PIQ、FIQ呈负相关.结论癫痫患者易发生智能损害,且智能损害无选择性.智力量表和ERPP300二种检测方法对评判癫痫患者智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ERP P300能更早期、更客观、快捷、准确地评价癫痫患者智能状况.
作者:彭海峰;周仕钧;喻小玲;赵聚琪;彭文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目前新的生物成像技术之一.它具有分辨率高,制样简单,并可在多种环境条件下以原子分辨率三维成像的特点.目前AFM主要应用于生物的核酸、蛋白质、细胞和微生物纳米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我们相信AFM必将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蔡颖谦;徐如祥;姜晓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高氧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约3.5 d行高氧血颈动脉灌注治疗,监测灌注前、中、后的Pbt2、PbtCO2、pHbt值变化以及伤后三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变化.结果高氧血颈动脉灌注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继发性脑缺血缺氧状态和意识状态,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结论高氧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中起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东;戴黎萌;蔡坤皓;万勇;陈建良;吴耀晨;徐如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应用高压氧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开始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其余治疗措施相同,出院时评定预后.结果早期治疗组(ETG):恢复良好82(74.5%),轻残14(12.7%),重残8(7.3%),死亡6(5.5%);晚期治疗组(LTG):恢复良好40(44.9%),轻残21(23.6%),重残15(16.9%),死亡13(14.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TG疗效较LTG明显提高,提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作者:杨海贵;高树旺;张维涛;高永开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放免法测定纳洛酮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患者的血浆β-内啡肽水平,并观察纳洛酮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t=10.394,P=0.000),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无明显变化(t=1.183,P=0.241);治疗后盐酸纳洛酮治疗组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t=1.135,P=0.262),对照组患者的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t=10.718,P=0.000).结论盐酸纳洛酮能有效降低血浆β-内啡肽的水平,是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梁建忠;黄国柱;谢裕达;苏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嗜酸性垂体腺瘤与发生在垂体的瘤样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2000~2004年15例诊断为垂体腺瘤的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15例病例中,生长激素(GH)腺瘤10例;GH与促乳激素(PRL)混合性腺瘤3例;另外2例GH与PRL表现为阴性,电镜观察细胞内充满异常的线粒体,临床无内分泌症状为瘤样细胞瘤.结论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子显微镜检查是鉴别诊断嗜酸性垂体腺瘤与发生在垂体的瘤样细胞瘤的重要依据.
作者:孙淑清;孙异临;方静宜;张辉;曲宝清;苏玉金;徐作霖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测定小鼠神经元细胞膜脂筏纳米尺度三维结构.方法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定纯化的小鼠神经元膜脂筏.结果可见神经细胞单个脂筏的凹陷盘状圆形三维结构,周围高,边缘不完整,中间凹陷,直径在117~120 nm左右.结论神经细胞膜脂筏结构为直径100nm左右的扁圆形中间凹陷结构.AFM可以在纳米水平对细胞器进行三维结构测定.
作者:郁毅刚;徐如祥;姜晓丹;蔡颖谦;丁涟沭;姚谦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估中文版Stroop色词测验(CWT)在识别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与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作用.方法正常老人94名,遗忘型MCI组86名和轻度AD组51名完成包括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CWT在内的8种神经心理测验.正常老人、MCI和轻度AD组的MMSE总分分别为(28.2±1.5)分、(26.9±1.9)分和(20.1±2.5)分.CWT由3张卡片、每张50字、4种颜色组成.分析指标包括完成每张卡片的耗时数、正确阅读数和干扰量(SIE).结果SIE与反映执行功能的连线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有显著的相关性.不管是正常老人还是认知损害患者,读字(卡片A)均快于颜色命名(卡片B).以卡片C正确数39个为分界,识别轻度AD的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86.2%.根据SIE指标发现轻度AD患者在处理速度和正确性的关系方面与MCI组的应答策略不同.结论中文版CWT适合在中国老人中应用,有助于早期识别AD,MCI患者和轻度AD患者针对干扰作用的不同表现.
作者:郭起浩;洪震;吕传真;周燕;陆骏超;丁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僵人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阐述该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僵人综合征以进行性波动的肌肉僵直和肌痉挛为特点,易由内外刺激诱发,醒时出现,入睡后减轻或消失.肌电图均特征性地表现为持续性运动单位发放.僵肢综合征为僵人综合征的变异型,多表现为肢体远端强直及痛性痉挛,躯干相对较少累及.僵人综合征患者血和脑脊液中存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结论僵人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诊断僵人综合征需结合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的肌电图改变.用丙种球蛋白及安定类药物治疗有效.
作者:石强;黄旭升;田成林;于生元;管维平;吴卫平;蒲传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苏木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乙酰胆碱受体(AChR)加等量福氏佐剂多次免疫小鼠,复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小鼠模型,将EAMG小鼠随机分为EAMG治疗组及EAMG对照组,治疗组胃内注入苏木醇提物,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小鼠体重、游泳时间和临床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及EAMG对照组小鼠较佐剂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体重减轻、游泳时间缩短、临床评分增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但EAMG治疗组与EAMG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EAMG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小鼠体重增加、游泳时间延长、临床评分降低,与EAMG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苏木能明显缓解EAMG小鼠的肌无力症状,促进其功能恢复,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药物.
作者:赖成虹;李作孝;荣本兵;李晓红;张仕善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涉及的面神经段的显微解剖,为听神经瘤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利用福尔马林充分固定的15例成人尸头标本,对面神经的脑干端、桥小脑角段、内耳道段及其毗邻结构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面神经脑干端与周围解剖结构有恒定距离.桥小脑角段由面神经运动根、中间神经两个根组成,与前庭蜗神经走行关系恒定.内耳道段处面神经运动根在前庭蜗神经前上方,中间神经和面神经运动根在内耳道中部合成一干,近内耳道底处面神经在内耳道底的横嵴上,垂直嵴前走行.结论研究听神经瘤涉及的面神经段显微解剖,有助于听神经瘤的切除,保护面神经.
作者:王社军;杜长生;朱国俊;唐红;李钟铭;刘庆;于春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2005年收治的41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判断.结果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常常继发于脑挫裂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有5个因素与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预后密切相关,分别为年龄、确诊时间、GCS评分、确诊时瞳孔变化以及基底受压程度.结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预后和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确诊时间密切相关,应早期诊断以改善预后.
作者:梁艺湖;黄志刚;张亦飞;陈德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6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标准外伤大骨瓣组(治疗组)32例,常规骨瓣组(对照组)31例.全部病例术前均扫描证实颅内损伤情况,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标准(GOS)评定.结果治疗组32例中,恢复良好15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8例.对照组31例中,恢复良好7例,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5例(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单侧幕上血肿、脑挫裂伤及单侧大脑半球肿胀有较确切疗效.
作者:陆超鹏;叶卫东;李玉如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密封籽源植入治疗脑部肿瘤的操作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确诊的脑内肿瘤,包括脑胶质瘤5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6例,单发脑转移瘤9例,脑膜瘤2例.治疗前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快速病理证实,待病理结果后即刻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密封籽源4~16粒,125I放射性密封籽源的放射性活度为26、30、33Mbq/颗,籽源放射性总活度为120~480Mbq,籽源间距为1~1.5 cm.穿刺点均为1处,调整进针方向2~5次.结果22例中随访1月以上22例,2月以上21例,3月以上20例,6月18例.1月随访22例中,肿瘤直径缩小11例,无变化10例,增大1例;2月随访21例中,肿瘤直径缩小14例,无变化4例,增大3例;3月随访20例中,肿瘤直径缩小15例,无变化2例,增大3例;6月随访18例中,肿瘤直径缩小14例,无变化2例,增大2例.22例中治疗前有明显神经定位体征16例,各种症状21例,其中精神症状1例,随访中症状减轻19例.脑水肿减轻14例,无变化4例,加重0例.治疗4月后死亡1例.结论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密封籽源治疗脑内肿瘤可使瘤体明显缩小,水肿减轻,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效果肯定.CT引导下植入准确,相对安全.
作者:胡效坤;乔志正;梁克山;张广岭;王成德;刘禄明;刘元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到目前为止,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从发明初期的单一接触工作模式发展到包括可以测量粘弹性的相位模式在内的多种工作模式,同时通用型方面也高度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度自动化的SPM家族.在这个家族中,高度环境控制的SPM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各种条件下对样品的原位观察.新近出现的各种显微镜集成的SPM系列是这个家族中的新成员,可以同时完成大范围、高分辨和精确定位等各种研究,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异物检查、金属和绝缘体等表面测定以及生物大分子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SPM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云昌;蔡颖谦;徐如祥;姜晓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伤的救治与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方法我院自1994年10月至2004年10月收治367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伤病人,其中合并胸外伤201例,合并腹外伤105例,合并胸腹伤61例.结果本组病人367例,治愈319例,死亡48例,死亡率13.1%.结论快速准确诊断是病人生存的关键;手术要分轻重缓急;正确的综合治疗与护理是救治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旭;潘锋;李娜;赵晓利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4年9月对32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70 mL且未出现脑疝症状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早期行翼点后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术.结果本组病人术后12 h内CT复查,血肿清除率80%以上的占84.4%,清除不足70%仅1例;术后再出血1例,出血量不足10 mL;随访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良好率75%,死亡率9.4%.结论在合理选择病例的前提下,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具有创伤少,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较彻底,有效降低颅内压,止血牢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致残、致死率低等优点.
作者:何伟文;伍健伟;王翦;陆永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一直是神经科学的难题之一.传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治疗效果不理想,促进内在神经再生和改善微环境的治疗前景也不乐观,神经干细胞移植为治愈中枢神经功能缺损提供了新的可能.
作者:潘力雄;刘运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昏迷是一种急症,建立稳定的昏迷模型较为困难.本文对近些年来常见昏迷模型的动物选择、昏迷评定及制作方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贾晓军;胡志安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