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和血压控制情况调查分析

白额尔敦巴特尔

关键词:基层医院, 高血压, 药物治疗, 血压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与血压控制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降压药物分为中药制剂、传统制剂和推荐制剂.中药制剂主要包括牛黄降压胶囊、乌兰十三味散和珍宝丸等;传统制剂包括复方利血平、降压零号等;推荐制剂为《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中推荐的降压药:ARB、ACEI、βRBCCB以及利尿剂.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压都有所下降,收缩压从入院的平均为154.5±14.7mmHg,舒张压为92.2±8.5mmHg,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5.23±3.21)d.治疗后的收缩压平均为124.6±9.3mmHg,舒张压为78.5±4.8mmHg,经治疗后相比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的高血压住院患者的达标率高达97.1%,有87.5%的患者都使用了推荐制剂,单一与二联制剂的应用规范,以及三种制剂存在选择方面的局限性,在作用机制方面存在重复使用问题,可能使导致部分患者血压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原因.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症晚期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模式研究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模式对癌症晚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60例癌症晚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给予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模式,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结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SF-36分别为(83.3±12.5)、(69.5±13.3),SAS分别为(43.5±3.5)、(57.3±5.3),SDS分别为(47.3±8.5)、(54.2±7.4).结论: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模式可以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负性情绪.

    作者:吴正容;王洪玉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地屈孕酮片联合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过程中采用地屈孕酮片联合中药人工周期的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入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采用地屈孕酮片单独治疗的对照组以及采用地屈孕酮片联合中药人工周期治疗的实验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成功妊娠的例数多于对照组,流产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未孕者痛经数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未孕患者在治疗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导致的不孕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地屈孕酮片联合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对于提升患者的妊娠率以及降低流产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这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当中加以推广.

    作者:简萍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新产程应用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新产程在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中抽取的9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产程进行分娩,干预组采用新产程标准进行分娩.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产妇的产程时间(566.51±52.89)min,自然分娩成功率为84.78%,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产妇分娩产后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产妇分娩后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产程在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慧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分析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颞部皮质入路对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价值

    目的:在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颞部皮质入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从我院选取100例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将颞部皮质入路应用在对照组中,将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应用到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入路方法后,相较于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的效果显著,不仅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而且预后良好率也较高.

    作者:张静波;张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2月~2017年9月,于我门诊部收治的结核病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于对照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AS评分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刘玉娟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孕期保健对高龄产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龄产妇应用孕期保健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198例高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99例,对参照组产妇孕期给予常规指导,对实验组产妇给予孕期保健,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妊娠结局、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孕妇分娩期与妊娠期并发生发生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产妇应用孕期保健,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保证母婴分娩安全,还可以有效降低或消除新生儿及高龄产妇并发生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苏兰茹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护理途径及其效果研究

    目的: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护理特点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临床护理途径,分析其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68例病人进行本组试验,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术中与术后各项指标情况,调查两组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卧床、术后进食、带引流管及住院总天数等时间指标均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是97.06%,对照组则是79.41%,两组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于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对比更具优势,且对促进病人尽早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董海菊;李飞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骨科护理中风险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中风险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本院骨科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意外伤发生情况、投诉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投诉率、意外伤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风险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祝燕苹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探究品管圈活动开展对降低病区内呼叫铃使用率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对降低病区内呼叫铃使用率效果,积累相关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230例,按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分成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1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同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病区内呼叫铃使用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呼叫器响铃95次,呼叫铃使用率为83.19%;观察组患者呼叫器响铃35次,呼叫铃使用率为29.91%;两组相比较,观察组呼叫铃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能有效降低病区内呼叫铃使用率,能调动全体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规范护士工作流程,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吐尔逊古丽·斯木提拉;张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即颈部血管彩超,以此分析其的诊断结果与价值.方法:选择6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选取时间:2016年7月~2017年7月,将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应用于所有的患者,以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对比的标准,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运用颈部血管彩超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并分析患者病变的位置情况符合率.结果: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利用颈部血管彩超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数据指标均较高,分别为:95.00%、96.36%、80.00%,且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位置情况符合率为98.18%,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检查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将颈部血管彩超运用于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其的诊断价值较高,对于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以及位置符合率高.

    作者:梁红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行为与自护能力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行为与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8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根据其住院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延续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接受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其预后,效果明显.

    作者:汪红秀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新时期加强医院宣传档案管理的思考

    当前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院的管理也逐渐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管理工作也是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应用到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医院宣传档案的管理中,宣传档案管理也是医院加强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医院进行宣传、归档总结的重要内容.所以,新时期医院宣传档案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从新时期加强医院宣传档案管理方面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措施.

    作者:齐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对比分析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与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培美曲塞结合奈达铂以及结合顺铂治疗的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医院诊治的66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33例,依次给予培美曲塞、奈达铂治疗,培美曲塞、顺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用药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疗效与参照组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参照组用药副反应多于试验组,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奈达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整体疗效更理想,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荐.

    作者:唐洪君;钟海鸣;陈景胜;余勇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研究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先兆流产的患者给予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120例先兆流产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的选择时间段为自2014年12月-2018年10月,以随机分类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治疗,对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孕酮和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孕酮和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较高,对比对照组(P<0.05).结论:先兆流产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在临床治疗中给予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均能够缓解其症状,但是地屈孕酮的效果更好,可快速帮助患者止血,且有效促进其各项激素水平的升高,效果显著.

    作者:袁媛;肖建萍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和探讨采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8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例使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用NIHSS进行效果评价.选取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阿替普酶溶栓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溶栓结束无明显不良反应,NIHSS评分自溶栓前逐渐降低,效果较好.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较好,溶栓前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庞丽;陈娟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政策的编制提供有效参照.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调查某市204名2~6岁儿童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卡介苗和乙肝疫苗首针均高于98.0%,其他几种疫苗接种率均高达90.0%,但是不同性别儿童免疫接种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几种疫苗接种率比较上小龄组介苗和乙肝疫苗首针接诊率高于大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疫苗第2、第3针接种率显著低于首针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第2、第3、第4针接种率显著低于首针接种率(P<0.05),特别是第4针接种率低.结论:本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但依然需持续进行免疫规划有关知识的宣育工作,以提升免疫接种率与接种完全率,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生率.

    作者:高伟;杨蒙蒙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1例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术前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吞咽时食管体部缺乏蠕动以及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不良或完全不松弛为特征,伴有食管体部的扩张.发病率为0.5~1.2/10万,常见于30~6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呕吐、食物反流;吞咽困难多呈间歇多发性,常因情绪波动,发怒,忧郁或进食过冷和辛辣的食物而诱发.长期吞咽困难可造成营养不良和消瘦[2].有学者报道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致食管癌的发生率为4.6%,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可能与食管腔内长期有食物潴留致食管黏膜病变有关,目前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此类患者术前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心理问题,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有效的营养支持对此类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张萍;仲继红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冠心病康复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冠心病康复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功能受损患者,所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3例患者)、对照组一组(43例患者),对照组按指南推荐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冠心病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后的LVEF(48.61±0.31)%、LVEDV(36.31±1.21)mm、LVESD(45.12±2.31)mm指标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尽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功能受损患者实施冠心病康复治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滕钒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刍议外科手术室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对外科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中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外科178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时间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的8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的89例患者为实验组,前者给予常规的感染控制与护理干预措施;后者给予针对性的感染控制与护理措施,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观察指标的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感染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科手术室实践中,加强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工作,有利于规范医护工作者的行为方式,并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同时也能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会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肠内加肠外营养对神经危重症患者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比探析肠内加肠外营养对神经危重症患者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300例神经危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肠内加肠外营养,对于两组患者的营养给予前和给予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摄入营养短时间内,基本数值都有所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摄入营养短时间范围里面,基本数据有所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研究组更胜一筹(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一定时间限制里面,研究组的肠内加肠外对神经危重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影响更为广泛,建议值得临床试验.

    作者:刘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