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福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与血压控制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降压药物分为中药制剂、传统制剂和推荐制剂.中药制剂主要包括牛黄降压胶囊、乌兰十三味散和珍宝丸等;传统制剂包括复方利血平、降压零号等;推荐制剂为《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中推荐的降压药:ARB、ACEI、βRBCCB以及利尿剂.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压都有所下降,收缩压从入院的平均为154.5±14.7mmHg,舒张压为92.2±8.5mmHg,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5.23±3.21)d.治疗后的收缩压平均为124.6±9.3mmHg,舒张压为78.5±4.8mmHg,经治疗后相比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的高血压住院患者的达标率高达97.1%,有87.5%的患者都使用了推荐制剂,单一与二联制剂的应用规范,以及三种制剂存在选择方面的局限性,在作用机制方面存在重复使用问题,可能使导致部分患者血压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原因.
作者:白额尔敦巴特尔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建立正筋水的微生物限度方法学.方法:测定正筋水对5种验证菌株的回收率的多少,并且验证控制菌的检查法.结果:此方法与2015年出版的《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的检查相符合.结论:此方法操作较简单方便、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重视并被运用,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正筋水的质量标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沈茂荣;韦玮;巫繁菁;唐林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在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颞部皮质入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从我院选取100例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将颞部皮质入路应用在对照组中,将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应用到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入路方法后,相较于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的效果显著,不仅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而且预后良好率也较高.
作者:张静波;张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并比较全髋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组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的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没有明显的区别;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结论:全髋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减少住院时间的优点,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可根据需求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杨勇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31例男性乳腺发育症的高频彩超表现及分型特点,提高高频彩超对男性乳腺发育症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病理或治疗随访的31例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乳腺腺体形态、二维超声图像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测量腺体大小并对其进行分型.结果:男性乳腺发育症时二维超声可探及乳头深呈长梭形或盘样增厚的腺体回声,其中11例表现为结节型,15例表现为类女性腺体型,5例表现为树枝型;病灶内血流信号不丰富.结论:高频彩超是临床首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方法,具有简便、可重复性强、无创伤等特点.动态监测发育乳腺的腺体层的厚度是临床诊疗疗效评价和随访的重要依据.
作者:王静怡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发病趋势以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甲状腺癌患者年龄普遍低于女性,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有甲状腺癌患者男女比例将近1:3,各病理类型中比重由高到低的是:乳头状癌(PTC)、滤泡状癌(FTC)、髓样癌(MTC)、未分化癌(UTC),其中在为常见高发的乳头状癌中,,肿瘤直径大小0.6~6.1cm,平均(3.6±1.6)cm,其中≥1cm 106例(70.7%),<1cm 44例(29.3%),<1cm的甲状腺癌患者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选取的2013年到2017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中,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结论: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数量逐年增长,尤其是以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为主,而且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
作者:张思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5.1日到2017.5.1日,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基础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方案为主(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日均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束治疗时间指标.结果:观察组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在治疗后,其日均胆红素下降水平幅度大于对照组、结束治疗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的方案治疗,其效果理想.
作者:李虹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关于透析皮肤瘙痒患者应用血液灌流+透析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80例来我院进行终末期肾病诊断与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待确诊出现皮肤瘙痒后给予所有患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之后分组对于其中的观察组患者再次应用血液灌流法干预疾病,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效果.结果:经过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得到明显的好转与缓解,治疗有效性较之于对照组有着较大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皮肤瘙痒症在临床治疗时,需要选择应用效果较好的联合疗法(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进行干预,以此减轻少瘙痒严重度,提高疾病透析治疗价值.
作者:梁妮娜;佟国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安宫黄体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本院诊治的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2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组接受安宫黄体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止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较对照组(70.7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27.62±11.43)h及完全止血时间(43.17±17.60)h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黄体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患者出血,快速止血,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马新卉;谭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立止血治疗耳鼻喉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耳鼻喉出血患者共87例,其中鼻出血患者40例,手术组47例.鼻出血组采用立止血静脉小壶滴入,1ku(克氏单位)/次,2次/天;手术组术前半小时注入等量的立止血,肌肉注射,患者手术后再静脉小壶滴入1ku,比较患者止血效果.结果:鼻出血患者止血有效率达到92.50%,手术组的止血率达到95.74%,疗效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止血用于耳鼻喉出血患者,能起到很好的止血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蓉 刊期: 2018年第25期
本文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跟临床科室之间在医务问题上沟通交流方面表现出的问题探讨其成因,并提出有效的沟通对策.从而为提高医院在医务工作开展上配合协调程度而进行探讨研究,积极改进现有工作上暴露出的问题与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改进与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整体的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经调查发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跟别的临床科室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缺乏了解,从而在一些消毒程序方面工作不到位而导致问题出现,与此同时,是消毒供应中心的负责人员也不从程度地存在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和没有建立完善的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制度的现象;通过与临床科室进行有效沟通,协调有关单位之间针对消毒工作的程序协调,满足临床需求.结论佳的解决方法是提高临床科室有关工作人员在消毒问题上对消毒工作性质及流程的了解,改进工作流程,提高人员素质,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乔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研究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98例(2016年9月-2017年9月),随后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细节护理组.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而细节护理组患者则采取细节护理的方法.结果:细节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感染情况以及压疮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俊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脊髄损伤合并截瘫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护理方案干预的膀胱功能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脊髄损伤合并截瘫患者经康复护理方案干预的留置屎管时间为(37.25±8.13)d,膀胱容量为(300.13±79.50)ml,残余尿量为(35.13土10.77)ml,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尿路感染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髄损伤合并截瘫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任秋凤;阿依提拉克孜·吐尔逊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对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标本分析前因素及加强检验与护理沟通在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对未通过实验室检查的样本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解决问题.结果:加强护理和实验室的沟通、教育和培训后,各类标本的失败率明显下降,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加强护理人员与检查科的沟通,完善标本采集手册、加强培训以及实施对采集标本的管理,提高检查标本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素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门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服务的作用.方法:针对我卫生院收治的门诊患者93例进行观察(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随机分组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46例门诊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针对治疗组47例门诊患者实施优质服务,对比两组门诊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门诊患者之间对比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门诊护理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治疗组门诊患者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2.13%)明显低于常规组门诊患者(21.74%),两组相比:P=0.003.结论:基层医院门诊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服务的作用较大,明显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作者:张海波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100例乳腺肿块患者,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段,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以病理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计算诊断符合率并对比良、恶性肿块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结果: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符合率与病理组织检查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肿块与恶性肿块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有效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郝小利;祁梅英;李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超声设备的普及和对超声医师技能的培训已使超声成为发现乳腺病灶和鉴别其良恶性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但由于对乳腺超声征象的正确识别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对图像描述和报告不甚统一.本文旨在探讨BI—RADS—US在乳腺下乡筛查的初步探讨.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200例乳腺筛查对象的超声改变,然后用BI—RADS—US标准进行鉴别和分级(0—6级),重点对43例乳腺肿块患者与其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43例乳腺肿块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者26灶、良性肿瘤21灶.根据BI—RADS—US标准和分级,Ⅱ级和Ⅲ级共有18灶,与病理结果符合者为15灶(85.7%);V级有24灶,与病理符合者为23灶(95.8%);Ⅳ级有4灶.Ⅵ1灶.结论:BI—RADS—US在乳腺下乡筛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筛查出有肿块的患者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朱远翠 刊期: 2018年第25期
近年来,造影成像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同时新型声学造影剂也得到推广应用.医学超声在肝脏、胰腺、肾脏、心血管疾病等诊疗方面显示出明确的临床价值,使超声医学从解剖成像技术深入到功能性成像的应用领域.目前,超声造影技术在基层医院疾病诊断也得到广泛开展,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受到了广大医院与患者的认可与推崇.然而,由于其开发与应用实践较短,尚且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基层医院疾病诊断运用中的现状,为今后临床实践工作积累经验.
作者:王虎林;唐雪莲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10-2017.10我院收治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降低明显,治疗总有效率高,相比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可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库尔班江·吐尔干;吐尔逊阿衣·吉力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下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溃疡性胃穿孔的疗效.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来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胃穿孔患者中,选取出符合入组与排除标准的患者300名,使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修补术,在实验研究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结果:实验研究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62.75±4.85)min与术中出血量(20.91±2.91)ml,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长(84.71±3.95)min与术中出血量(35.61±3.95)ml,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对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胃穿孔患者实施腹腔镜下修补术,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治疗意义与应用价值.
作者:石英 刊期: 2018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