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水质检验的过程管理和控制

孙旭

关键词:水质检测, 过程, 管理与控制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供水安全事关地区社会秩序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对于供水企业而言,在供应水质上存在问题,不但是严重的管理失职,还会严重影响到企业对外形象,更重要的是会给用水企业和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保证供水安全,供水企业在供水环节的第一步,就首先对水质进行了检测,近几年随着相应技术的不断发展,水质检测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推进,在检测速度,检测效率,检测精度上,有了较为成功的进步.在水质检测过程中,一个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起到监督完善的作用,保证水质检测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正常运行.在水质检测过程中,每一名参与检测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要受到制度本身的监督和控制,通过技术性和管理层面的双重管理,才使得目前我国的水质检测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开闸你早起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病例数为72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使用Fugl-Meyer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情况.结果: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量表分数显著升高,而观察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改善其肢体功能情况,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聂源辉;王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药品检验结果偏离的原因以及质量控制的对策分析

    药品质量检验是保证药品安全、高效使用的重要基础,在药品监督与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用药需求与要求的不断提升,药品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本文在有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药品检测结果偏离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预防药品检测结果偏离,提升药品质量控制水平与效率的对策,以供参考.

    作者:刘爱勤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Orem自理模式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奥瑞姆(Orem)自理模式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治疗中的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4例,均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Orem自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研究组NPI总分、NPI苦恼总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MMSE总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理模式护理重在以亲身体验来感受治疗改善病情的过程,这样不但可以提升患者自我护理及生活能力,还能给与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缓解不良心理状态.

    作者:付小凤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收治的10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6.2%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6%,说明阿奇霉素起到了良好的治疗作用,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副作用较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曹振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品管圈在降低血液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原因,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方法: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抽取血嘉定区中心医院2016年4-6月血液科住院患者201例(改善前),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血液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抽取2017年4-6月血液科住院患者共187例(改善后),对比研究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血液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情况变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我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95.28DDDs/(100人·d)下降至49.69 DDDs/(100人·d),达到医院考核指标.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高青梅;韩秀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中药及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降低,而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春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改良式呼吸功能训练对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改良式呼吸功能训练对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90例作为对象,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采取改良式呼吸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洼田饮水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高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医院药学在药物调剂中的意义和作用

    探讨医院药学指导在保障药房调剂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中的关键作用、意义.对医院的药学进行指导能够有效的确保整体成效,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从医院药学指导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同时需要不断进行制药流程进行规范,提高整体的药师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药房调剂应用质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医院药学指导主要是采用供应型模式,也就是按照规定发放药物、复核处方、给予反馈、全程监督,但是其在应用用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在未来的医院药学指导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同时重点从患者优质服务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药剂调控,从而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作者:徐晓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环节探讨

    消毒供应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有需要的单位提供无菌的物品,根据各单位的需要提供符合该单位要求的各类无菌制品.在整个产品的生产链中质量控制环节是其中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质量控制环节可以保证这批产品的质量.如果质量控制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批产品都可能出现问题,进而会引发更多的衍生问题,本文就对此展开了讨论.

    作者:李桂荣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进行尿毒症治疗的67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与抑郁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5.32±1.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32±2.31)分,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方式护理,其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何花;赵林蓉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选取我校2017届护理专业入学的新入学的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各30人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3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而实验组的30名学生实施案例教学法,即分别发给本校专业教师和所有参加学习的学生教学评估表,学期末,对两组护士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综合成绩进行评价以及优秀率,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成绩都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效果,整体素质与学习兴趣,都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自我评估的能力,课程特点,内容,理论和实践性,灵活性和能力指标达到80%,均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积极的思考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完整的课堂教学方法,防止学生分析问题,因此,积极的案例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慧娜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结核病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探讨结核病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方法:选取我单位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传染科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总结结核病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且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传染科分析总结结核病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且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下降,取得了较高护理满意度.结论:传染科分析总结结核病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且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后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行.

    作者:高丽波;马艳波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针药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针药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康复疗法,为常规组,一组则采用针药结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上肢肿胀程度评分为(10.3±4.3)分,VAS评分为(1.2±0.2)分,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为(43.2±5.6)分,BI指数为(74.5±6.2),各项数据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采用针药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并帮助恢复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凌伟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ICU动脉置管堵管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ICU外周动脉置管常见堵管原因,探讨相关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动脉置管堵管的发生.方法:回顾我院ICU 2017年3月-10月82例外周动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堵管的判定方法,深入分析其发生动脉置管堵管个案的原因.结果:发生动脉置管堵管21例(发生率25%)其中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6例,与护理操作有关7例,与导管类型选择不当5例,与留置时间过长3例.结论:外周动脉置管发生堵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置管人员除具有娴熟的置管技巧和正确的维护方法外,还应掌握常见的堵管原因,针对堵管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从而降低堵管的发生率.

    作者:许国玉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富血小板血浆(PRP)及可吸收植骨材料Cerasorb(β-TCP)在口腔种植的应用研究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和可吸收植骨材料Cerasorb(β-TCP)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的肢体提供方法选择.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价收治的12例需要植骨的后牙区种植ITI螺纹种植体的患者,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在种植体周骨缺损处置入PRP和β-TCP;对照组植入自体骨和脱钙冻干骨,术后6个月后在植骨处取样,观察组织切片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骨缺损处具有大量的纤维细胞以及成骨细胞等新生细胞的生长,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术后3个月1例患者牙齿松动.结论:PRP和β-TCP在口腔种植中具有良好的作用,促进新生细胞的生成,提供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宾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给予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给予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72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憋喘、肺啰音、喘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给予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症状恢复,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作者:张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直肠癌全盆腔清除术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行全盆腔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直肠癌患者30例行全盆腔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例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4例.经术后随访,术后生存时间时间大于2年以上达96.67%,术后生存5年者53.33%.结论:全盆腔清除术治疗晚期直肠癌和复发性直肠癌临床效果较好,为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绍伟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1000例不同年龄段已婚妇女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我市1000例已婚妇女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为防治妇女疾病提供依据,并制定相应的健康指导.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9月来我中心进行体检的已婚妇女1000名.运用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宫颈刮片、宫颈TCT、子宫及双附件彩超,乳腺彩超等检查方法对该人群进行检查,将常见妇科病按病例数排位,并对不同年龄段妇女多发妇科病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00例已婚妇女常见病前5位依次是宫颈炎、阴道炎、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同年龄组宫颈炎、阴道炎、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症、宫颈癌、乳腺癌、卵巢癌检出率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炎及阴道炎以30-39岁年龄段为高发人群,乳腺增生症及子宫肌瘤以40-49岁年龄段为高发人群.结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已婚妇女做好好发疾病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将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

    作者:何翠;潘芳;贾玲;滕振侠;曾明佳;叶向光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研究进展

    患者在呈现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后,存在较高概率患有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治疗医师选择中医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对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系列重要脏器病理损害现象可以有效防治.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分析.

    作者:杨杨;李海英;曹彬彬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与制霉菌素栓剂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者临床分别以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制霉菌素栓剂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16.1~2017.2期间门诊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84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对照组40例(制霉菌素栓剂)、观察组44例(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观察不同药物VVC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率为90.9%,与对照组85.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病菌清除率为84.1%,与对照组病菌清除率为70.0%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VVC临床者临床以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制霉菌素栓剂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病菌清除率更高.

    作者:逄晓 刊期: 2018年第25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