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检测的应用

陈霞

关键词:冠心病, 血清胆红素, 尿酸, 临床检验
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检测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选为研究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选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总胆红素 、血清直接胆红素及血尿酸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支病变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单支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健康者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尿酸水平差异明显,且对冠心病病情进展有着一定的指示作用,所以,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对比分析、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效果

    目的:在跟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分别应用锁定钢板 、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在2015年6月2017年1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非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明显较高(P<0.05);在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切口感染等方面,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乃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慢性宫颈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慢性宫颈炎护理中效果.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20例,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为研究时段,分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纳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比较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试验组较高,P<0.05.结论: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慢性宫颈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值得借鉴.

    作者:丁淑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28例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之间收治的28例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8例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痊愈者16例,显效者11例,无效者1例,治疗有效率为96.43%.结论:对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行合理抗生素治疗,可提高该疾病的治愈率.

    作者:丛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究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经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后的效果并分析该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70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其平均分配至A、B两组.A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选用常规方法治疗,B组患者则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药物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经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第一周 、第二周及第三周的好转率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咳嗽 、炎症消退时间显著低于A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两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药物可有效起到止咳 、抗炎 、去平喘的作用,该药物对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对于哮喘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治疗价值显著.

    作者:司俊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电生理检查在原发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原发干燥综合征(pSS)合并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实施电生理检查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12例原发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进行研究,时间段为2014年3月-2017年12月,根据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损害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对两类患者的肌电图(EM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诊断后显示,原发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是以感觉受损为主要的表现,可以是脑神经受累,也可以是四肢周围神经受累,或者髓内以及颅内上级感觉皮质受累,同时发现有亚临床病灶,电生理检查确定病损的部位相比临床较多.结论:原发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给予电生理检查能够对疾病进行准确地诊断,为临床疾病的判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值得推广.

    作者:田红雪;刘朝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慢性偏头痛合并药物过度使用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分析

    目的:讨论慢性偏头痛合并药物过度使用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偏头痛合并药物过度使用的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就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观察偏头痛合并药物过度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分析临床对本病的诊断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病程较长,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且用药量较大,与对照组相比,其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84.8% 的偏头痛合并药物过度患者满足B诊断,有81.82% 患者不能满足C诊断,其偏头痛类型主要为可能性偏头痛.结论:慢性偏头痛临床特征明显,临床诊断时如果将CHD-Ⅲbeta版诊断标准中的C.3项变为可能性偏头痛更适合临床诊断.

    作者:李清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软伤方腾熨治疗腰椎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软伤方腾熨治疗腰椎骨关节炎(L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28例LOA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64例.A组给予软伤方腾熨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B组为81.25%,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VAS(视觉模拟)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LOA患者行软伤方腾熨治疗可改善其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可推广.

    作者:侯小川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对照.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9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全身麻醉,观察组进行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麻醉效果;高血压 、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动脉血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 、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动脉血血气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脉血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改善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智高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解析

    在呼吸内科护理中,如何有效地防范护理安全隐患是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重点.据此,为了探讨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有效的防范对策,我们对本院呼吸内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综合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护理情况,收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其原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并给予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实施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韩雪梅;张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浅析全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牙体缺损使用全瓷嵌体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接收的牙体缺损患者80例开展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对照组使用复合树脂嵌体,观察组使用全瓷嵌体.对两组的修复成功率和修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修复治疗,观察组有35例成功,3例缺陷,2例失败,成功率是95%,对照组有22例成功,8例缺陷,10例失败,成功率是75.00%.两组的修复成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修复体折裂A级36例(90.00%)、B级4例(10.00%),对照组分别是25例(62.50%)、15例(37.50%).两组的修复体折裂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全瓷嵌体修复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车德权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综合康复护理在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的实施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使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共88例,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将两组运动功能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自我效能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为(78.19±6.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54±6.21)分,t=10.853,P=0.000;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06±4.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8±7.33)分,t=9.814,P=0.000;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为(7.13±2.79)分,显著高于对照的(5.78±2.35)分,t=3.006,P=0.003.结论:在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其自我效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管玉英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抗菌药物干预治疗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干预治疗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产妇8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1例,不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组41例,于产妇分娩阶段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 、肺炎 、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抗菌药物干预治疗可改善新生儿结局,减少新生儿窒息 、肺炎及胎儿窘迫等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倩;牛丽娜;唐翠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浅谈CT在肺部小结节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CT诊断对肺部小结节诊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对我院接收的肺部小结节患者60例开展分析研究,为患者提供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的两种不同CT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情况下结节的检出率情况.结果:此次研究中,在低剂量组中共有82个结节数量被检测出来,常规剂量组中共有55给结节数量被检测出来,两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低剂量组患者的CTDlw为(25.22±3.13),DLP辐射剂量是(1.48±0.21),对照组的CTDlw是(187.18±22.31)、DLP辐射剂量是(9.24±0.52),两组的两项指标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的扫描结果不存储差别(P>0.05).结论:在进行肺部小结节诊断的时候,使用低剂量的CT扫描具有比较强的敏感性,患者受到的辐射量比较低,患者的接受度高,临床中使用的效果比较好,因此我们推介使用.

    作者:杜鑫;张昊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份-2018年2月份ICU重症收治的患者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科室2017年1月份开展心理护理,实施前收治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位对照组,共46例;实施后收治的患者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患者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后进行护理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评价满意度达到100%,其中非常满意评价达到83.33%;对照组患者护理评价满意度达到93.48%,其中非常满意评价达到60.87%;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AS量表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患者SDS、SA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比较有降低,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17%,较比对照组10.87% 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重症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大大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花兰;宋淑玲;王晓鸣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浅谈临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根据多年来临床教学管理经验及目前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对临床专业实习生 、男护生 、中专护生及夜班安全问题进行探讨,总结经验,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临床教学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保证临床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为国家 、医院培养更多优秀的临床医生 、护士,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疾病及痛苦.

    作者:李益妹;施素珍;杨辉;芮丽丽;李旭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8月-2017.10月间在我院行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46例,护士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围术期护理干预,为常规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流程,评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花费.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 、住院花费均低于常规组,(t=6.847、26.578,P<0.05).结论:护士为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孙世玉;姜艳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不同中药沐足汤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动脉循环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中药汤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动脉循环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我院内分泌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根据给予沐足汤剂的不同分为A组 、B组及C组,A组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B组给予通络活血汤治疗,C组给予通络治痹汤治疗,对比3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 、踝肱指数 、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C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 、踝肱指数及有效率均较B组高,B组高郁A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活血汤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动脉血循环,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青;甘露;袁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发生机制的探讨

    目的:对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发生机制.方法:在2013年5月 —2017年5月这段期间内,选择来我院进行慢室率心房颤动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慢室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以常规的心室率为标准,研究>2.0s的长RR间期发生频次以及分布情况.结果:30例患者24h总心室率维持在60325—80368次之间.3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产生>2.0s的长RR间期,3例患者未产生长RR间期,但其心率各项指标都过缓.27例患者产生次数为7032次.患者白天产生长RR间期共2014次,夜间产生长RR间期5018次.在对患者长RR间期进行研究时,24:00—8:00出现长RR间期15例,占55.56%;8:00—24:00出现长RR间期患者有12例,占44.44%.结论:患者出现基础性病变,或者其传导系统出现退行性改变,这些均会导致患者出现慢室率心房颤动.本文对患者产生长RR间期与时间分布进行分析,其说明患者心房传导功能降低的现象.因此,临床医学需要加强对慢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的关注,及时地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诊断与处理.

    作者:叶白茹;吴汉鑫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自拟温经通络散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温经通络散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中药复方+西药组(治疗组,n=25)和仅西药组(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温经通络散外用泡洗(温经通络散组方:淫羊藿,老鹳草,川乌,川芎,红花)+甲钴胺 、依帕司他;对照组采用甲钴胺 、依帕司他,疗程共为4周.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证候评分及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症状较前均有改善,治疗组对肢体麻木和发凉症状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在肢体疼痛 、无力和感觉异常的改善上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温经通络散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自拟温经通络散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对DNP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柯丹丹;吕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方法参数的选择

    原子吸收光谱法有灵敏度高 、谱线简单 、操作简便快捷 、精密度高,测定元素种类多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元素分析领域.本文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所涉及方法参数进行简述,为参数优化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丁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