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位肛周脓肿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与低位开窗旷置术疗效比较

王晓川;张健

关键词:高位肛周脓肿, 挂线术, 旷置术,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通过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和低位开窗旷置术来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所获得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均匀分成2组,分为挂线组和旷置组,每组各25例患者,挂线组患者通过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进行治疗,旷置组患者通过低位开窗旷置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愈率 、创面愈合消耗时间 、肛门功能情况以及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挂线组患者的治愈率88.0%,旷置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0.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旷置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消耗时间更短,(P<0.05);挂线组患者的肛门不完全失禁情况发生率更高(P<0.05),挂线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通过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与低位开窗旷置术对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进行治疗,都能产生治疗效果.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更优,低位开窗旷置术在患者保护肛门功能方面以及创面愈合消耗时间的缩短方面更优,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患者高血脂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血脂均有所改变,但是观察组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但是阿托伐他汀的效果相对更好,患者血脂降低幅度更大,值得临床选用.

    作者:玛丽亚·玉苏甫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了解苏州市相城区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现状,探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根据相城区辖区内预防接种门诊在国家AEFI信息管理系统中上报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案例和个案调查表,对相城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7年相城区共开展11种一类疫苗接种,接种812205针剂次,出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496人次,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0.61‰.结论:引起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很多而且相互作用,在预防接种前 、中 、后三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保喉游离空肠间置治疗局限性颈段食管病变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间置治疗局限性颈段食管病变患者术后护理.方法:回顾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本院食管外科对3例分别因颈段食管病变患者行颈段食管切除后游离空肠间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手术过程顺利,出院后随访1年,吻合口通畅,进食功能良好.1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瘘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和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脑血管栓塞;经保守治疗2周后,确认移植肠管顺利存活,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存活良好,并恢复经口进食.结论:为保喉游离空肠间置治疗局限性颈段食管病变术后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并加以有效实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徐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镶牙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镶牙后疼痛患者的临床情况,为临床止痛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对115例镶牙后疼痛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者接受常规止痛,观察组60例患者接受个性化止痛,对两组的临床止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要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镶牙时患者的疼痛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提供个性化的止痛,能够改善患者疼痛感,临床中非常重要.

    作者:刘斌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预防出生缺陷中的应用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具有合理 、系统 、针对性,用于预防出生缺陷中效果显著.

    作者:麦尔哈巴·库尔班;阿依先木·买买达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沙盘游戏对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作为适宜技术在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抑郁障碍患者80人,随机分为研究组沙盘游戏治疗+舍曲林组 、对照组舍曲林药物治疗组 、每组40人,治疗12周,进行SDS、SAS、CGI量表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2.5%,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0%,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药物治疗同时配合沙盘游戏,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刘焕军;徐桂娟;李群;赵成清;关泽滨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对比富马酸喹硫平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比较阿立哌唑和富马酸喹硫平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 ~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3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口服药物阿立哌唑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富马酸喹硫平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4%,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3%,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富马酸喹硫平对于精神分裂症症的治疗效果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赵树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60例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市延庆地区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探寻解决的办法.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在我院精神科病房住院治疗2年以上的60例精神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长期住院患者中家属无法管理患者(无监管能力)、家庭经济困难各占28.6%,精神病性症状反复发作只占3.4%,说明社会因素(无人监管 、无监管能力 、经济困难 、对治疗政策理解的偏差等)是长期滞留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收容政策宣教,让患者和家属对收容政策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有深入了解,免除再住院无人担负费用的后顾之忧,建议成立社会监管组织,协助家属进行监管和康复训练,从而帮助患者顺利重返社会.

    作者:胡志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89例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早期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89例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早期干预效果并作评价分析.方法:选择89例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患儿纳入研究,为研究组(n=89),另选取89例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为对照组(n=89).收集两组患者的肥胖情况 、性别 、家族史 、运动量及饮食爱好等,比较分析肥胖影响因素,并作出早期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男性患儿有57例单纯性肥胖(64.04%),与女性患儿(35.96%)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65例轻度肥胖(73.03%),有19例中度肥胖(21.35%),有5例重度肥胖(5.62%);研究组喜吃零食甜食比率 、喜吃肉比率 、进食速度快比率 、食欲好比率 、母乳喂养比率 、肥胖家族史比率 、运动过少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 、不合理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实施早期干预可以减少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作者:陈亚民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重症心衰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分析硝酸甘油和硝普钠治疗重症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重症心衰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硝普钠组有66例患者,硝酸甘油组有44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硝普钠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7.9%,硝酸甘油组的治疗有效率是63.6%,硝普钠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硝酸甘油高.硝普钠组的临床治疗平均的时间是6±17h,硝酸甘油的普及治疗有效时间是9±24h.硝普钠组患者的疼痛较轻,硝普钠组的高血压亚组有效率是92%,正常血压亚组是85.4%,硝酸甘油组分别为77% 和42%,两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硝普钠治疗重症心衰的临床效果比硝酸甘油优秀.

    作者:代春梅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预后和生育结局观察

    目的:分析探究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的预后以及生育结局.方法:将120例在2015年4月-2016年3月入住本院接受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纳入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观察.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育结局.结果:术后患者未出现近期并发症,63例患者出现疼痛症状,7例患者肌瘤复发,有2例患者治疗后存在持续疼痛的现象而进行子宫切除手术.94例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中有71例患者成功分娩,无子宫破裂现象.新生儿Apgar评分良好,体重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有显著疗效,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有效减少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降低子宫肌层的损伤,促进伤口愈合,能够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100例妇科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手术配合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妇科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手术配合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行妇科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行常规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指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9.4±14.6)min,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排气时间(19.3±2.7)h,少于对照组患者(P<0.5);术后住院时间(2.4±0.5)d,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1.00%,肩背疼痛发生率为2.0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妇科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不会增加,同时术后恢复更快,不良反应更少,手术配合效果理想.

    作者:汪珊珊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评价

    目的:评价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32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别进行CRP与血常规检测,并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32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血常规检测阳性率为65.91%,CRP检测阳性率为71.97%,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4.09%.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血常规检测阳性率,也高于CRP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可提高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检验阳性率,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金颖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究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否存在临床相关性.方法:根据是否合并血脂异常,将182例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n=68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组(B组,n=66例)、单纯血脂异常组(C组,n=22例)、健康对照组(D组,n=26例),应用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Neurome-ter)测定各组患者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于2000Hz、250Hz、5Hz的电流感觉阈值(CPT),记录四组的年龄、病程以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组较单纯糖尿病组CPT值明显升高(p<0.05),5Hz时CPT升高为显著(p<0.01).单纯糖尿病组和单纯血脂异常组双侧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脂血症组较健康对照组,双侧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C P T值均有所升高(p<0.01或p<0.05).结论:血脂异常与高糖毒性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两个等位的危险因素,高血糖联合血脂异常可加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马向丽;索建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主动脉置换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讨论主动脉置换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围手术其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使用主动脉置换方法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工程中给予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死亡率,是临床较好的护理方法.

    作者:比丽克孜·乌斯曼;张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认知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认知干预,探究分析该护理措施对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8月-2017年3月期间从我院选取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探讨分析,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25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中,将认知干预应用到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是76%,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是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效果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的康复效果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认知干预的效果较好,在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继高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 ~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且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常合并其他病症,外科治疗时应充分结合术中快速病理报告以及术前诊断进行处理,此外还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丛霖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CT肺血管成像(CTPA)评价肺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价值

    目的:探讨CT肺血管成像(CTPA)对肺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肺栓塞患者(肺栓塞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42例,均行CT PA检查,并探讨CTPA对肺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评价情况.结果:42例肺栓塞患者中,轻度肺栓塞21例(50.0%),中度肺栓塞12例(28.6%),重度肺栓塞9例(21.4%).肺栓塞组RVs/LVs、RVd/LVd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PA可对肺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进行准确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治民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究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经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后的效果并分析该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70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其平均分配至A、B两组.A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选用常规方法治疗,B组患者则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药物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经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第一周 、第二周及第三周的好转率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咳嗽 、炎症消退时间显著低于A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两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药物可有效起到止咳 、抗炎 、去平喘的作用,该药物对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对于哮喘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治疗价值显著.

    作者:司俊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未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实施供应室质量控制的60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环境 、物品 、污染区 、无菌区以及包装区管理 、安全管理等工作质量评分均低于试验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和大力普及.

    作者:马静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