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埃索美拉唑、喹诺酮类抗生素联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 胃溃疡对患者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柴宏武

关键词:喹诺酮类抗生素, 埃索美拉唑, 胃溃疡
摘要:目的: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后,分析患者的机体炎症因子变化.方法:从我院随机选择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为对照组进行以奥美拉唑的治疗,为观察组进行埃索美拉唑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治疗,分析患者的机体炎症因子变化.结果:在C反应蛋白、IL-1、IL-6方面,对照组明显要高于观察组,并且治疗前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的幅度远高于对照组;在有效率上,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后,可以降低机体的炎症因子,疗效显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手术前后循环肿瘤细胞的动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食管癌手术前后患者外周血CTCs的动态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TCBIOPSY?异常细胞分离染色仪分别于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和术后1周分离患者外周血CTCs,对比手术前后CTCs的动态改变.结果:术前CTCs的检出率为56%(9/16);术后第2天CTCs的检出率为81.25%(13/16);术后1周CTCs50%(8/16).术前和术后第2天CTCs检出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5),术前和术后1周CTCs检出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术后第2天和术后1周CTCs检出数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CTCs呈现动态改变,手术操作有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播散.

    作者:王锋;庄宁;韩露;张为迪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7例小儿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x2=14.840,P=0.0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11.316,P=0.001)(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腹泻患儿中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机率.

    作者:赵小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抢救急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抢救急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共90例急危重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治疗.研究组: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疾病以及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次数方面不存在较大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患者的好转率95.56%高于参照组的8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不存在明显差距(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两组存在一定差距(P<0.05).结论:对急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与机械通气、肠道外营养支持相联合,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海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利用行政管理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持续改进

    目的:探讨分析运用行政管理措施推动医院合理用药有效改进.方法:本文研究将抗菌药物作为重点,针对部分药物限定每日用药金额,同时利用医院的HIS管理软件冻结某个超过当月限定金额的药品,如果临床医生需要运用被冻结的药品,则需向药学部门提交相应药物申请表,经临床药师审核会诊通过后才能开具用药医嘱.结果: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实时药物申请表方案,当年申请数量为4张,第二季度为73张,第三季度为64张,第四季度为67张,2017年第一季度则为70张.由此可见,从方案开始实施申请表的每月上升趋势可发现临床医生从初不理解到完全接受且配合.方案实施半年后,临床药师接受会诊次数明显提升.通过该方法能让全院医生充分了解临床药师工作,肯定临床药师在工作中的价值,邀请临床药师提出科学合理化给药方案.与此同时,药品金额限额制度结合每月处方点评、合理用药专项检查等用药管理,大幅度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结论:医院运用药品制度比医嘱点评和比方等工作更适用于早期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与整治工作,通过实施药品金额限度制度能快速且有效推动临床用药管理,改进传统不良用药现象,进一步保证用药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作者:江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应用注射用血栓通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74例,将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7例.A组采取注射用血栓通疗法,B组采取口服血栓通胶囊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比B组的78.38%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注射用血栓通,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安全性高,疗效好,建议推广.

    作者:孙相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厥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厥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来本院行静脉采血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展开分组,对照组及干预组,均为45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晕厥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对照组的晕厥发生率分别为2.22%(1/45)、15.56%(7/45),(P<0.05);干预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43/45)、82.22%(37/45),(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厥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丽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消化内科53例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6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3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简易营养评价法(MNA),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比较不同营养状态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合并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消化内科53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状况良好15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21例以及营养不良17例.营养不良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营养状况良好和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患有消化系统肿瘤以及合并有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相对更多,对比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症是引起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在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应着重加强预防,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其良好恢复.

    作者:郭胜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及并发症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及并发症护理.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溃疡性穿孔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3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9例,出血5例、急性心功能不全3例、肺炎1例.对并发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做好临床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工作,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给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的45例患者给予中医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提升,研究组的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P<0.05).结论: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作者:陈志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24例羊水栓塞急救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急救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羊水栓塞患者24例,对羊水栓塞的诱发原因及抢救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发生羊水栓塞抢救成功22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1.67%.结论:对羊水栓塞早诊断、早治疗、做好抢救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段然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从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中选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症通过实施全方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康复进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成小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12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人.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之后分析比较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第1s用力呼出量(Fev1)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比较对照组,治疗之后的观察组paCo2、pao2和Fev1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8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中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可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符丽珍;张晓钿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入治疗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患者89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46例与参照组43例.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联合西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杨亚波;韩天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根据疾病感染类型,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CAP患者分为A组(44例;细菌感染性)、B组(44例;非细菌感染性),同时选择同期4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水平.结果:(1)A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2)A、B两组CRP水平及WBC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A、B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根据病情程度,将A组分为重症肺炎组(23例;A1组)与非重症肺炎组(21例;A2组),A1组PCT水平显著高于A2组,但两组CRP水平及WBC计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4)治疗后,A、B两组PCT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PCT不仅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医师判断疾病感染类型,同时还可评估病情程度及判断预后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宁;骆海涛;杨亮;陈海风;魏雪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单独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增加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詹玉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GE16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GE16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肋骨骨折胸部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实施GE16排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后处理,对处理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MPR全部显示为肋骨骨折;78例患者141根骨折;1根骨折多,为81例,占到总数的57.4%;骨折类型有错位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线性骨折等,并合并椎体骨折、锁骨骨折、胸骨骨折等.结论:GE16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应用在肋骨骨折的中,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出肋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和程度等,为胸外科肋骨骨折患者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诊断检查方法.

    作者:余生武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降压药的门诊处方分析

    目的:了解医师处方习惯、监测用药的合理性、发现药物使用的流行趋势,以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药物利用研究单位,抽取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2016年1—6月门诊处方,遴选出应用降压药的处方,分析降压药的使用率、DDDs值、降压药的联用情况和不符合降压药联用原则的情况.结果:共抽取处方106502张,其中降压药处方有10189张,约占所查处方的9.57%,处方中出现频率高降压药有:络活喜、波依定、洛丁新、拜新同、酒石酸美托洛尔、压氏达,主要问题有药物使用较集中,患者的依从性差,盲从性高等.结论:高血压的治疗基本实现了个体化的原则,但在联用时有西药与中成药及同类药物相联用的待商榷的用药情况.

    作者:张旭;孟彩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5月7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康复总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脊髓损伤恢复时间;干预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康复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康复组骨折愈合时间、脊髓损伤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康复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缩短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欧会芝;陈玉梅;刘凡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金玉教授学术思想继承和临床经验的整理及 蒙药苏格木勒-7味丸为主治疗赫依布日勒得森病的研究分析

    目的:收集整理金玉教授学术思想特点以及临床经验和专长等,进行发扬.同时以蒙药苏格木勒-7味丸作为主要药方,评价其治疗赫依布日勒得森病的疗效,为今后蒙药的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方法:根据老师的科研成果、专著等作为基础,结合老师的临床和用药经验,选择76例赫依布日勒得森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苏格木勒-7味丸和单纯的中药舒更片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1%和65.8%,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发展蒙医药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传承老蒙医的中药思想,在依靠金玉教师的相关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研究会更加具有保障.

    作者:包龙堂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探讨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康复的效果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其中对照组单独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有氧运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型指标变化(P>0.05),在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的心率有明显降低、并且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康复具有一定的效果,并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白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