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做好艾滋病日常管理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王希赟

关键词:管理工作,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 稳定
摘要:目的:做好艾滋病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充分认识到做好艾滋病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良好的工作态度、保密的工作原则、行之有效的思想沟通是做好艾滋病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高症孕妇胎儿结局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高症是一种能够危害到产妇和新生儿的疾病,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控制血糖血压、加强孕妇的锻炼、预防并发症进行疾病的治疗.探讨整体的护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高症孕妇胎儿结局的目的.主要收集100例孕妇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孕妇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行整体的护理模式.

    作者:张建岚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胃肠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腹腔镜技术的运用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腹腔镜技术的运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外科急腹症治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技术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乔瑞;辛赛;刘大成;高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艾塞那肽对不同体质量指数2 型糖尿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治疗不同体质量指数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3组均服用艾塞那肽,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后,肥胖组与超重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BMI、血压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②超重组体质量下降幅度(2.6±0.4)、肥胖组体质量下降幅度(4.2±0.6)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超重组BMI下降幅度(0.9±0.3)、肥胖组BMI下降幅度(1.6±0.3)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艾塞那肽更适用于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成慧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护理,陪伴组7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陪伴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第一、二、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更短,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能显著提升自然分娩率,并缩短产程,保证产妇顺利分娩.

    作者:陈舜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口腔正畸加强支抗的方法与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加强支抗对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就诊单双号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接诊的口腔正畸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治疗、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上中切牙唇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及磨牙位移明显较小(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口腔正畸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段熙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心理干预对基层医院艾滋病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研究讨论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艾滋病患者家属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两周之后,对患者家属的情绪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艾滋病患者家属焦虑情况在干预前为(58.15+10.21)和(50.13+10.61)分,对照组分别是(59.34+10.57)和(55.48+10.65),两组比较差距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数据可以知道,干预组的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艾滋病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梅旭;蔡雪娇;熊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四肢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四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切口长度等方面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架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粘连性肠梗阻30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0例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经治疗治愈28例,占93.33%;好转2例,占6.67%;术后并发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经治疗均治愈,无死亡.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正确选择术式和手术时机,以达到好的效果.

    作者:宋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医院网络安全现状及防范策略探讨

    对医院而言,信息网络安全非常重要,其对医院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发生数据错误或遗失的情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伤害将难以估量.因此,应详细分析医院网络安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

    作者:刘松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护工作的意义.方法:选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105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感染多重耐药菌,根据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类型和感染部位等,对症实施护理干预,以临床疗效为依据,评价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入选者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50例(47.6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30例(28.57%),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17例(16.1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8例(7.62%);呼吸系统感染46例(43.81%),泌尿系统感染35例(33.33%),血液感染13例(12.38%),创口感染10例(9.52%);对症给予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感染病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并在短期内康复出院,未致医院感染暴发或引发其他严重不良影响.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护管理中实施完善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快速控制患者感染病症,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医院感染风险,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作者:郭华玲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阶段,2016年作为对照阶段,2017年作为试验阶段,对照阶段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试验阶段则实行加强护理管理模式,对两个阶段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阶段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试验阶段患者满意度则高于对照阶段,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实行加强护理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郎彦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改良疝囊分离技术在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的研究

    目的:探索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一种更安全的疝囊分离技术.方法:选择2015年12月波浪线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成年患者90例,均为男性,单侧病变,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对照组45例术中采用传统横断疝囊;观察组45例术中采用改良疝囊分离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11.1%与对照组15.6%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疝囊分离技术可进一步降低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促进术后康复,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

    作者:王铁;王海东;张敏琪;赵明明;李雪松;李杨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临床头孢药物不良反应总结与预防措施

    目的:总结临床头孢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出现的60例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主要总结临床头孢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发生原因,并针对此制定临床头孢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结果:临床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肝肾毒性、心血管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导致患者出现头孢不良反应的原因多为药物因素、患者因素、饮酒或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及用药方式等.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运用头孢药物时应合理使用,明确患者个体因素,结合患者病情合理用药,降低头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褚玉霞;崔文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90例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对不同营养状况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调查显示,90例病人中术后化疗营养状况良好的有27例,占据30.00%,轻度营养不良的有43例,占据47.78%,重度营养不良的有20例,占据22.22%,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00%;两组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营养不良组病人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但两组病人的肝损伤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且营养状况与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需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病人的营养管理,降低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宋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探讨肠镜前置透明帽治疗结肠无蒂隆起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分析肠镜前置透明帽治疗结肠无蒂隆起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结肠无蒂隆起性病变患者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普通肠镜治疗,观察组采用肠镜前置透明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肠无蒂隆起性病变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肠镜前置透明帽治疗,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提高了一次性切除成功率,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阿奇霉素与阴道栓剂在非淋菌性宫颈炎治疗中的联合应用

    目的:探究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与阴道栓剂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94例在我院接受非淋菌性宫颈炎治疗的患者,将所选对象分为探讨组(n=49)和参考组(n=45)2组,参考组患者应用阿奇霉素单药治疗,探讨组患者应用阿奇霉素联合阴道栓剂治疗.结果:探讨组患者病情总缓解率为97.96%,参考组病情总缓解率为82.22%,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53,P=0.0251),其中,探讨组病情缓解患者为48例,治疗无效患者为1例,参考组病情缓解患者为37例,治疗无效患者为8例.探讨组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12%,参考组总发生率为22.22%,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21,P=0.0239),探讨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3例,参考组为10例.结论: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与阴道栓剂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促进病情缓解和改善.

    作者:张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整体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41)、干预组(n=44).参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施行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肺结核治愈率为68.2%,血糖控制良好率为72.7%,相较于参照组患者的36.6%、48.8%,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1].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97.7%,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0.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施行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肺结核治愈率与血糖控制良好率,且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作为首选护理干预模式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荣;白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 改善患者的心里健康情况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2017.9-2017.12期间进行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30例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SAS、SDS评分上的差异和护理满意度分数.结果:观察组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降低,P<0.05;观察组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改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作者:李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个性化护理在新生儿败血症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对个性化护理在新生儿败血症护理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使患儿的症状得到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丛艳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听觉统合训练对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作用

    目的:讨论听觉统合训练对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4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治疗,实验组在普通治疗基础实行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总不良率为3例(15%),对照组患儿总不良率为9例(45%),实验组不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采取听觉统合训练,有利于增进患儿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提高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发生.

    作者:王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