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在PICC所致静脉炎预防中的作用研究

栾晓丽

关键词:PICC所致静脉炎, 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 预防作用
摘要:目的:对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在PICC所致静脉炎方面的预防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6例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3例,采用生理盐水浸泡导管干预措施(无地塞米松),观察组23例,采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干预措施.对两组置管患者静脉炎预防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PICC静脉炎总发生率为34.78%;观察组PICC静脉炎总发生率为8.70%;对照组静脉炎总发生率明显大于观察组,两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能够有效预防PICC所致静脉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真武汤加减治疗肾系疾病临证举隅

    真武汤为治疗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的经典方剂.结合实际,辨证求因,灵活化裁,治疗肾系疾病.

    作者:刘婷;刘厚颖;张芳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中的不良反应

    在临床当中阿奇霉素属于一种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 ,该种药物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尤其对于厌氧菌 、革兰阴性菌 、肺炎球菌以及金葡萄菌均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 . 另外该种药物能够对患者身体当中的肺炎衣原体以及肺炎支原体具有显著抑制功效 . 随着该种药物在临床当中的广泛运用 ,但多数患者在治疗过后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严重影响 . 本文主要对在我院儿科临床当中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后 ,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简要分析 [1] .

    作者:如先古·阿布来提;再努尔·牙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医护一体化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医护一体化服务护理模式护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2016年12月来自我院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对急性期的哮喘患者给予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患者缓解后,再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在实施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医护一体化服务护理模式.对所有参与的患者随访半年,调查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疾病相关知识的的知晓率、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的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均优于对照组,从而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的高,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也相对较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进行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更好的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规范用药,达到佳的治疗效果,防止患者复发,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婷;钱利;贺彩华;杨予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目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情况进行论述分析.方法:选取128例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各6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就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6.8%vs.79.6%].护理组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为(6.9±1.7)分明显低于参照组(23.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产后抑郁的出现,使患者能够健康的生活.

    作者:何通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甄华;李振莲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抢救急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抢救急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共90例急危重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治疗.研究组: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疾病以及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次数方面不存在较大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患者的好转率95.56%高于参照组的8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不存在明显差距(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两组存在一定差距(P<0.05).结论:对急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与机械通气、肠道外营养支持相联合,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海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社区128例婴儿,根据教育方式的不同依次设置对照组64例,实验组6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知识普及,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婴儿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定期健康检查参与率及婴儿疫苗按时接种率依次为93.8%、96.9%和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70.3%和84.4%(P<0.05);实验组总知识了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促进社区婴儿家长在儿童保健参与率上的提高,增进家长儿童保健知识掌握率,有利于改善婴儿健康,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杨德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治疗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4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4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脊柱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脊柱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脊柱功能恢复时间,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并意义.

    作者:杨利清;卢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GE16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GE16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肋骨骨折胸部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实施GE16排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后处理,对处理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MPR全部显示为肋骨骨折;78例患者141根骨折;1根骨折多,为81例,占到总数的57.4%;骨折类型有错位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线性骨折等,并合并椎体骨折、锁骨骨折、胸骨骨折等.结论:GE16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应用在肋骨骨折的中,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出肋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和程度等,为胸外科肋骨骨折患者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诊断检查方法.

    作者:余生武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70名临床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将常规护理管理应用于对照组(n=35)中,将护理层级管理应用于观察组(n=35)中,比较护理管理前、后,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管理前,观察组、对照组在护理文书质量、特殊护理能力、护理安全度、技术操作能力四方面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分别为(98.4±1.1)分、(83.7±3.5)分;特殊护理能力评分分别为(92.4±5.6)分、(84.3±4.7)分;护理安全度评分分别为(98.7±1.3)分、(88.4±2.7)分;技术操作能力评分分别为(98.6±0.8)分、(87.6±5.2)分(P<0.05).结论:将护理层级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有助于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技术水平的综合提高,使临床护理操作更加安全、规范和有效,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科学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作者:任云霄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探讨肠镜前置透明帽治疗结肠无蒂隆起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分析肠镜前置透明帽治疗结肠无蒂隆起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结肠无蒂隆起性病变患者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普通肠镜治疗,观察组采用肠镜前置透明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肠无蒂隆起性病变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肠镜前置透明帽治疗,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提高了一次性切除成功率,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成本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成本.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月12月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医疗成本.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和hs-CRP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心血管事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观察组各项医疗支出成本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相较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更好,使用成本更低,值得推广.

    作者:陈媛;谭慧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前筛查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前筛查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和母婴结局情况.结果:实验组母婴结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前筛查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张玲玲;施佰丽;林淑杰;丁玉静;高德红;初晓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慢性传染病出院准备度护理进展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自然生存环境的恶化、抗生素的滥用等原因导致慢性传染病成为全人类健康又一大新的威胁.随着慢性传染病住院患者的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提供不仅住院期间的医疗照护,而且能为患者在出院后的生活中提供切实有效的医疗帮助.近些年由于医疗体制改革,住院日的缩短导致医护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关于回家护理以及如何寻求与配合利用社区医疗资源的知识.为此,医护人员正积极加强对慢性传染病患者的出院宣教和指导,以全面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更好的回归社会和家庭.在对慢性传染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研究的过程中国内外也取得了不少的进展.疾病相关因素、患者的知识文化差异、依从性、医护人员的出院指导质量、社会支持系统等均是影响慢性传染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冯世平;谭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病人生理、心理的临床影响

    目的:分析对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手术患者11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SDS和SAS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手术期间呼吸频率和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4.5%,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在围手术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作者:陈远朝;胡丽芬;杨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综合分析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科室的10名医护工作人员应用多模式手卫生方法实验组(100例患者),再在2013年8月-2015年7月将科室的10名医护工作人员未应用多模式手卫生方法作为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不同指征手卫生依从性变化(操作前与操作后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结果:实验组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的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接触患者后、接触体液等污物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手卫生应用在控制院内感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

    作者:白海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留置针不同穿刺角度与穿刺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角度与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疼痛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足踝外伤患者160例,静疗小组成立前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共80例,静疗小组成立后收治患者作为观察组共80例.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穿刺角度小于15°、15°~30°、30°~40°及大于40°的患者人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VAS评分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角度下穿刺的人数构成比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观察组的VAS评分为(3.02±0.5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8±1.02)分,以上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1);观察组满意率为95.0%,对照组满意率为76.25%,观察组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留置针穿刺角度在15°~40°之间时,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升高,且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高垚;徐虹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6例孕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和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85.42%)明显高于对照组(52.08%)(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全程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缩短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预后良好.

    作者:何张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氧化锆喷砂表面对人牙周膜成纤维增殖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利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氧化锆表面处理方式.方法:CCK-8法测定各样本(A喷砂组、B对照组、C玻片组)表面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各组样本表面细胞生长情况良好.结论:经喷砂处理的氧化锆表面能更有效的提高HGF生长.

    作者:周祥文;王丽波;韦纪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临床头孢药物不良反应总结与预防措施

    目的:总结临床头孢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出现的60例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主要总结临床头孢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发生原因,并针对此制定临床头孢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结果:临床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肝肾毒性、心血管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导致患者出现头孢不良反应的原因多为药物因素、患者因素、饮酒或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及用药方式等.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运用头孢药物时应合理使用,明确患者个体因素,结合患者病情合理用药,降低头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褚玉霞;崔文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