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

邓莉婵

关键词:白血病, 护理, PDCA, PICC
摘要: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时应用PDCA护理管理,患者院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6-2017.2期间我院收治的85例白血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给予PICC,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PDCA护理管理,比较治疗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病患对不同护理模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导管堵塞、静脉炎、感染)发生少,患者临床满意度高,P<0.05.结论:白血病者行PICC置管期间实施PDCA护理管理,能有效减少相关置管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高.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王京奇运用四生汤加减治疗脂肪肝的经验

    王京奇认为脂肪肝与肝、脾、肾三脏相关,与虚、痰、瘀、郁因素密切联系,脂肪肝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给予经验方四生汤治疗,并结合疏肝理气法、健脾化痰法、活血化瘀法、补益肝肾法等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世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及并发症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及并发症护理.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溃疡性穿孔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3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9例,出血5例、急性心功能不全3例、肺炎1例.对并发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做好临床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工作,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介入栓塞与灌注化疗应用于瘢痕妊娠治疗中的护理配合研究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与灌注化疗在瘢痕妊娠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84例瘢痕妊娠患者,均接受介入栓塞与灌注化疗治疗,随机抽选42例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余下42例给予综合护理,设为综合组,评价患者心理状态,统计并发症.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护理后,综合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关于并发症,综合组发生率为4.7%(2/42),对照组为16.7%(7/42),综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妊娠,介入栓塞与灌注化疗治疗,配合综合护理,可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

    作者:付常平;冯慧敏;法淑春;唐伟亮;张宏;李朋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特征,探讨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早产儿共1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0例早产儿当中,41例出现了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7.33%;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呕吐、胃潴留和腹胀;且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胎龄越小,发生喂养不耐受的风险越高.结论: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与其出生体重和胎龄有着密切关系,临床特征表现为呕吐、胃潴留等,必须给予严密监测和及时干预.

    作者:李天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其中美托洛尔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卡维地洛组患者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心功能.结果:治疗后卡维地洛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美托洛尔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LVEF、LVES以及LVEDD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组患者的LVEF水平明显低于卡维地洛组患者(P<0.05),美托洛尔组患者的LVES、LVEDD水平显著高于卡维地洛组患者(P<0.05).结论: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尚佳,经研究发现卡维地洛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美托洛尔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曲兵兵;曲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慢性传染病出院准备度护理进展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自然生存环境的恶化、抗生素的滥用等原因导致慢性传染病成为全人类健康又一大新的威胁.随着慢性传染病住院患者的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提供不仅住院期间的医疗照护,而且能为患者在出院后的生活中提供切实有效的医疗帮助.近些年由于医疗体制改革,住院日的缩短导致医护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关于回家护理以及如何寻求与配合利用社区医疗资源的知识.为此,医护人员正积极加强对慢性传染病患者的出院宣教和指导,以全面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更好的回归社会和家庭.在对慢性传染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研究的过程中国内外也取得了不少的进展.疾病相关因素、患者的知识文化差异、依从性、医护人员的出院指导质量、社会支持系统等均是影响慢性传染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冯世平;谭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肿瘤标志物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肿瘤标志物检验运用到肺癌诊断中的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这一时间段到我院开展健康身体检测的健康体检者总共31例当作组一,选出肺癌确定患者总共31例当作组二,比照两组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组二血清中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的水平都高于组一,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即对肺癌予以诊断的关键凭据,对于肺癌诊断的灵敏程度较大,对于早期肺癌的确定来说尤为关键.

    作者:玛依拉·热合曼;白素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 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究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84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手术操作的相关指标和康复情况;阴道出血、盆腔粘连等的出现率,并比较治疗前后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的相关指标和康复情况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盆腔粘连等的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0.05.手术前QOL评分相似,P>0.05.手术后观察组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郝富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自制加温纸尿片体位垫在新生儿开腹手术中预防急性压疮的应用

    目的:观察自制加温纸尿片体位垫在新生儿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预防压疮探索新式有效的方法,同时为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新生儿开腹手术患儿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海绵垫,观察组采用自制加温纸尿片体位垫.观察2组患儿术后受压部位的皮肤状态,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患儿手术完成时受压部位皮肤状态的观察,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加温体位垫在新生儿开腹手术中预防压疮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钱枝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中药联合手法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症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目的:分析中药辩证联合手法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84例产后缺乳症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42例,均予以中药辩证治疗,研究组42例,均予以中药辩证联合手法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76.19(32/42),比较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0.05);且研究组乳房充盈程度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辩证联合手法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丹丹;阮迪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艾塞那肽对不同体质量指数2 型糖尿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治疗不同体质量指数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3组均服用艾塞那肽,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后,肥胖组与超重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BMI、血压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②超重组体质量下降幅度(2.6±0.4)、肥胖组体质量下降幅度(4.2±0.6)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超重组BMI下降幅度(0.9±0.3)、肥胖组BMI下降幅度(1.6±0.3)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艾塞那肽更适用于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成慧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原因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收集我院健康人群且未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资料;两组同型半胱氨酸.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资料(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造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的原因与血糖增高、糖代谢及血压升高有关.

    作者:洪占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吸入性肺炎预防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吸入性肺炎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体温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试验组患者肺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体温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推广应用该护理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者:陈钰;邓冬梅;刘静;徐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整体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41)、干预组(n=44).参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施行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肺结核治愈率为68.2%,血糖控制良好率为72.7%,相较于参照组患者的36.6%、48.8%,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1].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97.7%,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0.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施行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肺结核治愈率与血糖控制良好率,且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作为首选护理干预模式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荣;白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目的:针对我院就诊的肺结核病人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这一整年中,我院收治的120名肺结核病人进行治疗的研究,将这120名病人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的病人60名,采用的是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中的病人60名,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的病灶总吸收率为85%,明显的低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的96.67%.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能够有效的改善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症状,并且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我国临床医学上大力的推广使用.

    作者:闫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80眼)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平分为研究组40例(40眼)与对照组各40例(40眼).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后前房深度高于术前,眼压低于术前,视力高于术前;对照组术后散光高于术前与研究组同期;研究组术后散光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人工晶体移位、睫状体脉络膜脱落、角膜内皮水肿、前房炎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应用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秀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磷酸肌酸钠和常规疗法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于小儿心肌炎采取治疗方案时选择磷酸肌酸钠联合常规疗法的方法,对其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所收治有小儿心肌炎的小儿患者例数为90例,将这些小儿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其中45例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另外45例小儿患者接受磷酸肌酸钠联合常规疗法进行治疗,为联合组,将两组小儿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数据显示,联合组小儿患者所接受的治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的,应用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别.结论:在对小儿心肌炎进行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可以加以实施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帕孜来提·买买提帕孜力;布左拉古力·吾麦尔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评价

    目的:观察牙体牙髓患者的心理特征,并评价其实施针对性护理的干预成效.方法:本次的6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牙体牙髓患者,对全部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依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方式,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成立(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相比对照组的38.24%,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牙体牙髓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可有效改善其心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成效十分显著,可进一步推广采纳.

    作者:张萌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胸腰段A型骨折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析胸腰段A型骨折术后佩戴支具的时间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A型胸腰段骨折病人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进行单纯通用型内固定系统固定术式,且在手术后第二日佩戴胸腰支具,研究组佩戴低于1个月,对照组佩戴时间为1-3个月,评价疗效及对患者功能影响.结果: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腰椎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痛VAS评分等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接触性皮炎、压疮等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胸腰段骨折进行佩戴术后支具时间对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短时间支具佩戴更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腰椎疼痛,减低压疮、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亮;马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治疗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4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4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脊柱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脊柱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脊柱功能恢复时间,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并意义.

    作者:杨利清;卢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