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育生
目的分析国内近5年复发性口腔溃疡药物治疗的疗效情况及研究质量.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发表时间在1999~2003年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的中文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和循证医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81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的有18篇,治疗方法共13种,对其中的3篇进行META分析,证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与口服维生素B、C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其95%的可信区间为0.432~0.656.结论 1999~2003年期间国内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论著数量较多,但高质量研究较少,本研究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局部喷雾剂在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叶萍;陶小安;程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钛莱特(TILITE)含钛合金的冠适合性,为钛合金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模拟双尖牙牙体预备后的外形,制作有机玻璃模具20件.在石膏模型上制作帽状冠的蜡型,厚度为0.3~0.5 mm.试件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件,磷酸盐包埋材料真空包埋.用含钛合金、VB钢铸造.Hy-Bond Glassionomer黏结材料黏结.黏结后的标本用自凝塑料包埋.沿模具底座中部纵向剖开.体视显微镜测量试件10个部位黏结剂的厚度.每点分别在2个半侧面上测2次,取平均值.结果钛合金修复体边缘间隙为(63.4±7.63) μm、肩台间隙为(49.7±5.64) μm、轴面间隙为(46.8±7.58) μm、牙合面浮升量为(57.6±7.25) μm,与VB钢比较,其边缘适合性、肩台适合性、轴面适合性及牙合面浮伸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钛合金具有良好的适合性,可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张雪洋;胡飞;刘小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行人牙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后,采用四唑盐比色法和酶动力学方法,测定不同浓度(1、10、100 U/mL)的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第5~8代人牙髓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 U/mL的神经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人牙髓细胞的增殖(P<0.05);100 U/mL的神经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1).结论不同浓度的神经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人牙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作者:陈耀忠;杨健;胡国柱;聂荣庆;吴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炎性牙周组织对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建立牙周病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牙移动组和牙周炎牙移动组,近中移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比较两组大鼠的牙移动距离,并通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既定时间内,牙周炎组牙移动距离大于正常牙移动组;牙周炎牙移动组压力侧破骨现象明显增加,牙周及根尖创伤也更大,张力侧成骨活动减弱并滞后.结论进行正畸治疗一定要重视局部牙周组织的健康,对牙周炎患者应行彻底的牙周治疗和维护,并适当延长复诊周期.
作者:段培佳;黄元瑾;陈雨雪;陈扬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简单(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用简单(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163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用简单(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影响前伸(牙合)平衡与侧向(牙合)平衡.结论 使用简笛(牙合)架排牙,绝大多数通过选磨也能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林祥长;朱晓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试尖对根管充填质量的影响.方法 300颗患牙(503个根管)采用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根管充填前进行改良试尖操作,冷牙胶侧向加压法充填根管,分别于试尖时及根管充填后摄牙片了解根管充填情况.结果经改良试尖后,根管充填适填率由试尖时的71.7%提高至86.7%.结论改良试尖在临床上简单易行,对提高根管充填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友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可吸收性胶原膜和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槽骨的再生作用.方法 4只杂种犬的前磨牙区用人工去骨及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重度牙槽骨水平缺损模型,同体对照,分别植入胶原膜和(或)生物活性玻璃,24周后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胶原膜联合生物活性玻璃组的新生牙槽骨钙/磷比值为1.72±0.14,接近正常对照组的钙/磷比值1.79±0.04.结论联合应用胶原膜和生物活性玻璃可明显提高牙槽骨再生能力.
作者:贺鹏;段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拔除双侧阻生程度相近的下颌骨阻生第三磨牙患者16例32颗牙,采用配对设计,一侧为对照组,另一侧为高压氧辅助治疗组.拔牙间隔为2周.观察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肿胀第1、2天无差异,第3、5、7天差异有显著性;疼痛及张口受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压氧治疗组伤口愈合良好.结论高压氧不能预防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但能促进术后肿胀的恢复,增强拔牙创口的抗感染能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作者:高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灼口综合征(BMS)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BMS患者进行心理因素分析以及药物辅助心理治疗,观察BMS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治疗途径.结果 60例患者中,因恐癌症、疑病症、工作压力、家庭纠纷及离退休后心理因素变化引发的BMS共48例,占80.00%.经药物辅助心理治疗,其中痊愈14例(23.33%),有效17例(28.33%),无效26例(43.33%).全部无效病例均存在心理疏导失败.结论心理疏导在治疗BMS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邓雪莲;郭庆平;劳均平;陈巨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上前牙单牙缺失伴牙槽骨萎缩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植入16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终完成烤瓷冠修复.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观察7~26个月,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种植体丧失.结论对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可改善牙槽骨质,保存骨量,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陈钢;李树春;马练;刘学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桩钉嵌体修复牙冠大面积缺损后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大面积牙冠缺损的后牙72颗,31颗用桩钉嵌体修复,41颗用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随访2年.结果桩钉嵌体的修复成功率为90.3%,与铸造金属桩核冠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桩钉嵌体是修复后牙大面积牙冠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温映萍;郑美华;莫传伟;朱晓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4种自酸蚀黏接系统对充填体在牙釉质和牙骨质处边缘密合性的影响.方法 36颗离体牙于颊、舌侧牙颈部预备Ⅴ类洞型,分别用4种自酸蚀黏接材料(Prime & Bond NT,SE-Bond,AdperTM PromptTM,FL-Bond)处理后,充填4种牙体充填材料(Dyract AP、Clearfil AP-X、3MZ100、Beautifil),采用染料渗透和扫描电镜方法观察温度循环前后充填体在牙釉质和牙骨质处的密合性.结果 4种充填体在经温度循环后,牙釉质处的密合性都明显降低(P<0.01);在牙骨质处,Dyract AP和Clearfil AP-X的密合性无明显变化(P>0.05),3MZ100密合性明显提高(P<0.01),而Beautifil的密合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4种自酸蚀黏接材料在牙釉质处的黏接强度有待进一步增强以获得良好的边缘密合性.
作者:杨勤;曾雄群;吕泳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唇腭裂序列治疗的概念传入我国至少已有20年,作为该领域先进的治疗理念,已为口腔临床医师认同和接受,并在少数医学院校和专科医院得以实践,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然而,从全国范围看,由于种种原因,多数临床医师对由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正畸科医生、语音病理学家、儿科医生、口腔修复科医生、儿童口腔医生、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唇腭裂序列治疗小组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理论水平上,且知之不详.因此,本期专家论坛邀请了广东省及港澳地区部分专家对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有关问题展开讨论.现将专家的言发主要内容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FcγRⅡA-R131-FcγRⅢB-NA2复合基因型与慢性牙周炎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63例重度慢性牙周炎(CP)患者、103例轻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颊粘膜拭子,提取DNA,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法及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PASA)法测定FcγRⅡA和FcγRⅢB的基因多态性,比较FcγRⅡA-R131-FcγRⅢB-NA2复合基因型在各组间分布的差异.结果 FcγRⅡA-R131-FcγRⅢB-NA2复合基因型在重度C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2 5),而在轻中度CP组与对照组、重度CP组与轻中度CP组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12 5).结论 FcγRⅡA-R131-FcγRⅢB-NA2复合基因型与慢性牙周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其可能与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的敏感性相关.
作者:庞若愚;章锦才;陈开云;张雄;徐琛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实体性错构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对收治的12例实体性错构瘤病案资料及病理切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患者平均25.9岁,发病年龄和性别无明显趋向性.②舌根或舌背正中以及腮腺区较口腔其它部位多发.③组织形态特征:肿瘤实质多由平滑肌纤维、脂肪组织以及神经纤维3种主要成份混乱排列堆积构成,其中可见较多薄壁扩张的血管,以及窦状间隙存在.结论①口腔实体性非血管瘤性错构瘤为一类少见的良性瘤样病变.②依据错构瘤所含纤维成份的多少,临床上需同肌纤维、脂肪组织以及神经纤维来源的良性肿瘤相区别.③手术彻底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陆东辉;陈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Ethodolac对人舌癌细胞SAS的增殖和浸润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低分化舌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株(SAS)与不同浓度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Ethodolac共同培养,染色后测定595 nm下的吸光度.比较不同浓度Ethodolac下的细胞增殖情况.同时,利用Boyden小室测定Ethodolac对SAS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结果 Ethodolac可以明显降低SAS细胞的增殖和浸润能力(P<0.05),作用效果呈现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本研究为COX-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依据,而且也通过COX-2选择性抑制剂Ethodolac对人舌癌细胞SAS增殖和浸润的抑制,提示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口腔癌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前景.
作者:郑林卿;李唐新;岗田康男;樱井贤;又贺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戊二醛和二氧化氯对两种印模浸泡消毒后对模型精度的影响.方法用标准试件制取贺利氏和红叶藻酸盐印模.每种材料取7组,1组用清水冲洗作为对照,其余各组分别用2%戊二醛和7.35 mol/L(500 ppm)二氧化氯浸泡10、20、30 min后用超硬石膏灌模,静置24 h后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测量模型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印模在2%戊二醛中浸泡,除贺利氏浸泡10 min外,其它各组较对照组均有形变(P<0.05);7.35 mol/L二氧化氯浸泡,各组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形变(P>0.05).结论 7.35 mol/L二氧化氯对藻酸盐印模形变的影响比2%戊二醛小;用2%戊二醛和7.35 mol/L二氧化氯浸泡消毒贺利氏和红叶两种藻酸盐印模,10 min内不影响印模的精度.
作者:吴冲;张泳;阳冬青;谭维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周炎初期拔除下颌高、中位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可能性,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0例处于急性冠周炎初期的下颌高、中位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即时拔牙组与缓解期拔牙组,每组60例.分别于急性冠周炎初期与炎症缓解期拔除患牙,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张口受限程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干槽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即时拔牙组60例患者均在急性炎症初期拔除患牙,而缓解期拔牙组仅47例患者按医嘱及时复诊拔除患牙.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张口受限与疼痛程度及干槽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掌握恰当的适应证,选择在急性冠周炎初期拔除下颌高、中位阻生第三磨牙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缩短疗程、减少就诊次数,而并未增加手术时间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树桂;关少卿;余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上前牙即刻种植开放式愈合使用明胶海绵预防感染及植入材料脱漏的可行性.方法即刻种植体周围缺隙大于1 mm时,植入自体骨和(或)Bio-Oss骨粉.观察组把吸有自体血及甲硝唑粉的明胶海绵压成薄膜,覆盖种植体创面,无张力缝合创口但不完全关闭.对照组不用明胶海绵薄膜,在创面放入甲硝唑粉,其余过程相同.结果观察组25颗中22颗获得成功.对照组12颗成功7颗,经χ2检验P<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初期创口不严密关闭的上前牙即刻种植中,用含有药物和自体血的明胶海绵薄膜覆盖创口面能起到促进伤口愈合及防感染和防止植入材料脱漏的作用,有助于种植成功.
作者:伍崇文;牟宗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同期手术矫治双颌畸形的手术设计与效果.方法介绍2例累及上下颌骨、畸形机制完全相反的牙颌面畸形患者,其中1例为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另1例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进行同期双颌手术.手术基本术式为:上颌骨行整体或分块的Le Fort Ⅰ型骨切开术,同期行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2例患者骨块移动的方向相反,移动距离依畸形程度而定.结果 2例患者手术后即刻效果均达到术前设计的要求,面形及咬合关系明显改善.术后软组织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段坏死.随访12~36个月,治疗效果稳定,功能与形态俱佳,未见复发,骨愈合良好.结论双颌畸形患者按照规范的诊治程序,采用外科与正畸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并行双颌同期手术,是取得功能与形态俱佳效果的佳选择.
作者:艾伟健;周会喜;薛国初;刘曙光;郑俊发;曾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