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瑶
目的 观察在稽留流产术后的宫腔粘连预防中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片预防性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150例稽留流产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用药随机分成三组.分析各组患者术后发生宫腔粘连情况、术后出血时间与总出血量及子宫黏膜大厚度对照.结果 术后三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宫腔粘连,其几率由少至多依次为试验组、小剂量组及对照组.术后出血时间、总出血量由少至多依次为试验组、小剂量组与对照组,子宫黏膜大厚度由多到少依次为试验组、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稽留流产术后患者,应用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增加子宫黏膜大厚度,降低术后宫腔粘连几率,戊酸雌二醇2 mg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效果较小剂量更理想.
作者:谢文玲;郑玫;黄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随着信息时代步伐的加快,当下各行各业均在提高信息化建设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医院是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的建设将决定着医院医护人员工作的效率,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水平以及能否有效节省人力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几率.现就住院药房信息化与自动化模式建设的可行性展开探讨.
作者:陈卫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奥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重症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72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进行单一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进行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1周为1个疗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4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奥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于重症脑挫裂伤患者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司晓明;王春宝;刘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的管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某院消化内镜室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期间就诊的3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采用常规管理期间就诊的3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规范化流程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 规范化流程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0.61%,明显低于对照组4.85% (P< 0.05).结论 规范化流程管理可显著降低消化内镜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郎金榕;罗琴;陈红;卢小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并观察其与胸水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检测联用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住院病房122例胸腔积液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结核分歧杆菌培养、痰涂片抗酸染色、病理学检验以及临床抗结核反应分组.入院后所有患者行胸腔积液ADA检测、外周血T-SPOT.TB检测及痰分歧杆菌培养、痰涂片抗酸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结核组的性别、年龄与非结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与非结核组相比,T-SPOT.TB与ADA阳性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斑点平均数与ADA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于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价值较高,但特异性偏低,与ADA联用时诊断会更为准确.
作者:李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4例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分两组,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采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詹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芬太尼两种药物不同方式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探寻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佳麻醉方式.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8例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分别接受依托咪酯单独麻醉和依托咪酯、芬太尼联合麻醉方式.结果 通过不同麻醉方案麻醉后,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有所改变,观察组HR、MAP、SpO2平缓程度更优,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各级医院应学习联合麻醉方法,并尝试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作者:任培银;谢小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其管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期间的门诊西药用药处方428张,将428张处方按照是否实施西药合理用药管理分为两组,其中,西药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前214张处方作为A组,西药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后214张处方作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西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及处方所属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西药处方中的重复用药、抗生素滥用、联合用药不当、用药方式不当等西药不合理应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B组西药处方所属患者的恶心、嗜睡、皮疹、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药临床用药过程中主要存在重复用药、滥用抗生素、联合用药不当、用药方式不当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只有从药品管理、用药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措施入手加强西药合理用药管理,才能够提高西药的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杨显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克氏针与微型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有限固定治疗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并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63例,根据固定材料不同分为克氏针组(38例45处)及微型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有限固定组(25例31处).术后患者出院后门诊复查系列X线片,了解两组骨折经过固定后在不同阶段的稳定性,并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为71.1%,微型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有限固定组优良率为90.3%,两组TAF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上、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及感染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关节僵硬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有限固定允许手部关节做早期主动或被动的功能锻炼,防止韧带挛缩,避免关节僵硬,有利于患者手指功能康复.
作者:王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其属于孑遗植物根茎,是一种名贵药材,我国有悠久的人参制作和食用历史.人参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抵御多种疾病和病毒侵害,其产地主要分布在我国长白山地区.本文对人参理化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药材本身的物理性状及含量的提取测定进行了概述,并对其药效功能进行了深入阐述,为开发人参资源,提高人参经济价值和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岳晓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解痉和平喘药物治疗,并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每次40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控制率;咳嗽完全消失时间、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肺阴影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清学炎症因子水甲;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完全消失时间、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肺阴影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学炎症因子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学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安全性高,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应用价值高,可显著控制和减轻炎症,控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缩短疗程,安全性高...
作者:戴武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10月间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与阿卡波糖组,两组均在口服贝那普利和皮下注射诺和灵30R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口服,随血糖水平调整剂量,控制血糖水平范围在4.4~8.0 mmol/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收缩压与舒张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8周的血压值、尿白蛋白排泄率、糖代谢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且二甲双胍组降低幅度较阿卡波糖组更加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二甲双胍疗效更优于阿卡波糖.
作者:刘慧;王玉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西药药房管理对保证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1 360张西药处方及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药房管理),另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1 360张西药处方及8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强化西药药房管理措施),比较两组西药处方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患者用药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西药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用药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西药药房管理,有助于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对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用药满意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玲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肝动脉双重栓塞法应用于治疗肝胆手术后胆管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7年12月治疗的64例肝胆手术后胆管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肝动脉双重栓塞法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肝动脉双重栓塞法应用于治疗肝胆手术后胆管出血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后引流量为(423.2±109.2) mL,胆管出血量(149.2±69.3)mL,出现并发症患者1例,有效止血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止血后引流量为(771.2±149.2) mL,胆管出血量(552.1±222.4) mL,出现并发症患者为10例,有效止血的患者8例.比较两组以上相关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双重栓塞法应用于治疗肝胆手术后胆管出血,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有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充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严晶;肖克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阴道前后壁Ⅱ度膨出患者运用生物反馈与凯格尔运动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4例阴道前后壁Ⅱ度膨出伴有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生物反馈联合凯格尔运动治疗.分析所有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治疗后患者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睡眠状况及心理症状各指标评分分别为(87.1±11.2)分、(83.2±10.8)分、(88.9±5.6)分及(90.5±10.2)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各指标评分(P<0.05).结论 运用生物反馈与凯格尔运动联合治疗阴道前后壁Ⅱ度膨出伴有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有效,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淑珍;张成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全科医生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8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44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全科医生治疗的44例患者为试验组,对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改善情况较比参照组更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同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5%)进行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予以全科医生干预治疗,效果理想,可以对其血压进行控制,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张跃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通过文献检索知网、万方、重庆维普等数据库,分析2007~2017年复方丹参制剂相关的文献,对复方丹参制剂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为今后复方丹参制剂的研究提供一个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作者:刁宇;陆敏灵;谭红声;彭思禹;周注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胃肠镜用于消化内科疾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消化内科85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胃肠镜进行检查,观察组使用无痛的胃肠镜进行检查,观察指标主要为护理满意程度、胃肠镜检查准确性、患者疼痛程度、临床检查时间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检查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镜用于消化内科疾病诊断中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而无痛胃肠镜更加安全和舒适.
作者:卜凡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 选取社区内收治的患者88例,其中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管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辅助常规治疗的管理办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1年内入院治疗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内入院治疗次数方面,观察组患者则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慢性病管理活动中,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愈率,促进其更快地康复.
作者:马雄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基于分子对接筛选出重楼属植物抗病毒活性成分群,根据活性成分群在重楼及重楼属植物中的栽培分析文献,说明重楼栽培优化的因素及资源开发.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并结合相应化学、蛋白数据库,使用Quick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整合211个重楼属植物化合物,23个抗病毒靶蛋白.通过分子对接,得到45个抗病毒活性药效群.其中,薯蓣皂苷元,重楼皂苷Ⅲ,偏诺皂苷元是中药重楼的主要活性成分.结论 从抗病毒活性药理出发,栽培优化可以考虑优化土壤及生长环境因素.P.maieri,P.axialis,P.fargesii,P.quadrifolia可作为抗病毒活性药用植物的开发目标.
作者:尼里健军;徐燕;曾锐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