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丽君;柴华;石小燕;张有为
目的:超声诊断结合免疫学分析胎儿水肿,旨在提高对其认识并做出病因诊断.方法:对11例胎儿水肿行常规超声探查并结合母体Rh因子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将胎儿水肿分为非免疫性与免疫性两类,前者超声显示胎儿水肿、胸腹腔积液合并脑脊膜膨出,母体为初产妇,Rh(+);后者胎儿水肿、胸腹腔积液合并脐带及胎盘水肿.结论:超声对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产前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玉红;张文辉;刘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16岁.因劳累后心悸,胸闷半年入院.查体:发育正常,无紫绀,心界向左扩大,心率79次/分,律齐,胸骨左缘三、四肋间Ⅳ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X线:心脏向左扩大,肺血增多.ECG:未见异常.超声所见:左室长轴切面观:左房左室增大,室间膈膜部回声中断7mm.
作者:曾淑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33岁.于7年前发觉右下腹有一包块,1月后发觉左下腹亦有一包块.质硬、活动、无压痛,未曾检查治疗.包块逐渐增大,近年来时有隐痛.
作者:余大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孕妇 ,27岁.第一胎,停经6月,感胎动减少作彩超检查.彩超所见:胎头位于下腹正中,双顶径5.8cm,头颅环完整,脑室未见扩张,在胎儿面部见上唇连续中断,约0.4cm,深达鼻翼(图1);胎心搏动好,127次/分,胎动正常,四肢骨骼发育正常.股骨长3.7cm,胎儿脊柱排列完整,生理弯曲存在,未见成角畸形.
作者:王竞宇;彭利;张恩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运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旨在评价其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超声检测健康人组(Ⅰ组)、单纯高血压组(Ⅱ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Ⅲ组)的颈动脉的内径,大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的部位、分类,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Ⅱ、Ⅲ组患者IMT显著高于Ⅰ组,P<0.01;斑块发生率: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Ⅲ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减低,RI和PI均增高,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不仅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和监测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病变的转归、预防及疗效的评价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晨;杨德民;苟志平;王勇;杨浣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14岁.发现下腹包块3周,腹胀1周来院就诊.临床诊断:卵巢囊肿合并腹水.B超所见:腹腔探及大范围液性暗区,深度6cm~8cm,子宫浸泡于暗区中,大小、形态、肌壁及宫腔均未见异常.左附件区可见一9.8cm×8.0cm×7.2cm大小囊性包块(图1),囊壁光滑完整,薄厚不均(0.2cm~0.9cm),囊内有多条粗细不匀分隔光带(0.1cm~1.5cm).
作者:李琦;吴亚莉;白锦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腹盆腔纱布异物相对少见,临床诊断并非容易.现将后诊断为纱布异物并经我院B超检查的2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程东红;湛秀兰;李美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重点对误诊的病例分析.方法:使用Au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可疑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145例,并对其中的43例进行随访、尸解或手术证实.结果:43例中卵圆孔未闭19例,动脉导管未闭14例,室间隔缺损2例,法乐氏四联症3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复杂畸形2例,漏诊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97.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观、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漏诊原因与探查切面、探查手法密切相关.
作者:邸英芬;张晓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25岁.已婚,以月经量减少,周期缩短就诊.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右侧附件区触及11cm×10cm×8cm实性包块,左侧附件区阴性.B超检查: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子宫右前方可见10cm×9cm×8.6cm中低回声光团,以低回声为主(图1,左),边界光整,周边厚约3.5cm条索呈网状的中强回声带,中心示6.2cm×4.5cm液性暗区(图1,右).
作者:闻秀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性,12岁.发现右乳腺肿大半年,近一个月明显增大来诊.查体:发育正常,尚未来月经.于右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儿头大小实质性肿物,质中,活动度尚好,表面皮肤色泽正常略凸凹不平,无出血及溃疡.应用康强-880型彩超仪,探头频率为7.5MHz.超声表现:右乳腺外上象限可探及低回声实质性肿物,15.0cm×10.0cm×15.0cm大小,内部分布尚均匀,边界清,包膜完整,内部可见少量低速血流,皮下组织及腺体未见异常,右锁骨上窝及右腋下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图1).
作者:宋玉琴;王蓉蓉;杨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根据其流行病学、形态学、形态病理、临床过程及转归等,国内将此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囊性包虫病和由多房(泡状)棘球绦虫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泡型包虫病).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及我院统计,以囊型包虫病居多.本组均为囊性病,报道如下.
作者:英曼;储开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利用二维超声研究心脏急症--左房粘液瘤与左房活动性血栓鉴别诊断,从而早期手术,否则极易发生生命危险.方法:对21例左房粘液瘤和1例左房活动性血栓患者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瘤体特点及血栓活动情况.结果:左房粘液瘤显示为圆形或椭圆形中等强度回声,轮廓清晰,边缘规整,瘤体均有蒂附着,活动度大.活动性血栓显示椭圆形强回声光团,边缘整齐光滑,未见有蒂连于房间隔,活动度极大,自由翻转,位置不定.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可通过二尖瓣情况、有无蒂附着情况、异物活动度、形态及患者心脏杂音情况的研究,为临床及时、准确地鉴别左房粘液瘤和左高度活动性血栓提供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冬蓓;张洪彬;宫春颖;金明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性,10岁,学生.5岁时家长无意中发现小孩于咳嗽或憋气后用力鼓气时于右侧颈部鼓起鸡蛋大小一包块,无任何不适.近引起家长重视,来我院就诊.查体:平静呼吸时颈部双侧对称,令患儿憋气用力鼓气时于右侧颈部锁骨上可见一大小约4cm×3cm突出于皮肤的肿块,肿块质软呈梭形,无局部搏动、震颤及血管杂音,于平静呼吸时肿块消失.无家族史.以右侧颈部肿块待诊行彩色多普勒检查.
作者:王顺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35岁.因反复胸痛就诊.查体:呼吸平稳,心率80次/分,一般状况良好.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X线检查发现:肺动脉段向左侧胸腔突出,边缘光滑.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胸骨旁第2肋间隙下方,左肺动脉前方可探及大小5.8cm×5.5cm大小的囊实性混合回声区.其形态规则,边缘整齐,内可见液性暗区,暗区内可见细小强回声光点飘浮.
作者:戴兴;龚业琼;王戈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总胆管梗阻性黄疸的B超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对B超诊断的296例总胆管梗阻性黄疸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B超检出率92%(273/296),诊断准确率88%(261/296).结论:B超诊断总胆管梗阻性黄疸符合率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书予;孙红艳;杨香梅;袁志红;王永莉;刘俊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65岁.进行性排尿困难伴尿频5年,发现右下腹肿块渐大伴尿不自主排出到我院就诊.体检:耻骨上区右侧膨隆,压痛(+),叩呈浊音,可触及大小10cm×8cm×9cm的柔韧有弹性、表面光滑的包块,边界较清,无触痛.双肾区叩痛(±).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尿常规:WBC(~)/HP.超声检查:膀胱充盈好,壁增厚、毛糙;前列腺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向膀胱内突出,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在膀胱右侧显示10.9cm×6.8cm×9.9cm的无回声区,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与膀胱不相通而有挤压;壁厚呈双层改变,内见多个无回声区呈小房状局限于一侧,囊后方呈增强效应(图1).扫查双肾见肾脏体积增大,实质区呈菲薄的膜状回声,肾盂肾盏扩张而形成巨大的囊腔,开大增益内见较稠密稍强光点、斑状回声;同时双侧输尿管扩张,以右侧较明显(图2).右肾输尿管上段内径2.3cm,下段内径2.0cm,中段显示不清.
作者:赵忻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在1997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B超及彩超检查的中晚期妊娠妇女中,对各种胎儿畸形报道如下.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利用普通探头引导穿刺技术提高胆道、门静脉(肝静脉)介入治疗中穿刺成功率.方法:使用普通凸阵探头引导,采用18G PTC穿刺针及导丝,根据需要选取适当胆管(静脉)的佳进针路径穿刺置入导丝.结果:穿刺一次成功率98.4%,穿刺二次成功率100%.本组病例除1例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给予保守治疗后缓解,其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普通探头穿刺在胆道及静脉介入治疗中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可提高胆道及门静脉(肝静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高磊;赵新民;经翔;吴孔珉;吴荣秀;于长鹿;祁兵;李金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28岁.7年前怀孕临床时出现心慌气短至今.
作者:候传举;张金辉;邓东安;穆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闭塞不同类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已证实的36例下肢动脉闭塞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符合率100%,急性动脉栓塞符合率100%,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符合率80%.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类型不同声像图各有特征,对病因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能够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杨海英;荆稳艳;李瑛琪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