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来;逯素艳;高永海
人工流产术是指因意外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无痛人工流产术其优势在于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无痛的治疗环境,大程度降低手术引起的疼痛及生理心理上的不适感,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人流方式.但因此而导致的术后宫腔和宫颈粘连问题较为突出,属于远期并发症的一种,对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正常生殖功能等造成影响.因而,做好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腔和宫颈粘连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就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腔和宫颈粘连的药物防治方法 、效果等进行综述.
作者:刘双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黄斑区格栅样光凝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观察组给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提升情况及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视力提升率是60.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中,黄斑区格栅样光凝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更加确切,可推广应用.
作者:田秀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更进一步对右佐匹克隆在治疗焦虑障碍方面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探究.方法 择取康复科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障碍患者进行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以及对每位焦虑障碍患者的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艾司唑仑治疗的对照组与采取右佐匹克隆治疗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不同用药方案下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较之艾司唑仑治疗的对照组,服用右佐匹克隆的观察组不仅临床效果佳,而且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 采用右佐匹克隆对焦虑障碍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见效快、效果佳,而且安全性高.
作者:刘宁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开颅夹闭组采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治疗;血管栓塞组则给予血管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动脉瘤治疗效果、术后肺部感染、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血管栓塞组动脉瘤治疗效果和开颅夹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栓塞组术后肺部感染、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开颅夹闭组,血管栓塞组患者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均明显优于开颅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的应用及临床效果确切,但创伤比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康复时间延长,在术中细心操作和术后强化护理的情况下仍可作为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进行应用.
作者:苏松;罗选荣;杨云川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降压药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的临床药学效果.方法 选用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200例,并对患者所使用的降压药物类型以及应用后血压的控制情况,包括患者使用降压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服用缬沙坦73例,血压达标52例(71.23%);使用卡托普利49例,血压控制较好者35例(71.43%);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者43例,血压达标31例(72.09%);使用贝那普利者11例,血压达标6例(54.55%).使用美托洛尔12例,达标7例(58.33%).吲达帕胺7例,达标5例(71.43%).使用呋塞米4例,达标3例(75.0%).患者的舒张压达标率明显高于收缩压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降压药能够改善其血压水平,舒张压的控制效果优于收缩压.
作者:杨绍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庭对孕产妇的关注度的提高,加上孕妇体力劳动减少、孕期营养摄入过多使孕妇的体重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体重过多增长对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分娩方式、母婴健康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的不良影响.近年来,妇产科学综合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孕期控制体重,这对于改善全民健康素质、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发病率等方面的意义重大.
作者:李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和普通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更高的几率发生代谢异常,并且精神分裂症很有可能是引发代谢综合征的一项危险因素.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容易导致其体质量增加,还可能会造成胰岛素抵抗和血脂血糖水平的异常,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发生代谢异常的可能性,所以,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医师不仅要注重专科治疗,还要注意预防代谢综合征,适当采取干预措施对其高危因素加以控制.
作者:牛学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其临床合理用药的方式.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需要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48例,对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方式,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主要成分、患者的用药方式及自身体质的差异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在48例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为12.50%(6/48);本次研究临床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以肝肾功能损害、皮肤损害、胃肠道反应以及呼吸系统损害等为主,5种注射液致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后均恢复健康.结论 合理地选择药物、正确掌握药物使用的方法 、了解药物适应证及范围是减少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我院应致力于降低中药注射剂在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从医护人员与注射剂本身着手.
作者:孟庆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奥曲肽、凝血酶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研究组给予奥曲肽、凝血酶联合治疗,观察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总有效率、输血量、止血时间.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凝血酶联合治疗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明显,降低了出血量,缩短了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
作者:胡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药膏方,又称膏剂、膏滋,它是一种以中医辨证理论、个体治疗需求为基础,以备料、浸泡、煎煮、浓缩等诸多工艺为程序,以滋补、保健、治疗为主要功效的常见中药治疗剂型.在临床中医治疗过程中,中药膏方对儿科、内科、外科等科疾病均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但若膏方的制备过程、工艺不合乎规定标准或存在应用及服用不当的现象,则会降低膏方的药效,甚至还可能引起诸多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因此,了解膏方的制作流程、制备工艺要点、临床应用情况,有助于规范膏方的制备过程、保证膏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袁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院门诊就诊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利巴韦林颗粒,于服药后3 d测量患儿的体温,并比较两组患儿疱疹、丘疹的结痂情况.结果 试验组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服用利巴韦林的对照组,试验组的发热情况明显好转,疱疹愈合状况较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治愈患儿的手足口病,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霍云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接受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6例患者在术后发生静脉系统血栓,分析76例患者的手术方式与治疗结果 .结果76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因为感染性门静脉炎死亡,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发生血栓的概率为61.11%;单纯脾切除术发生血栓的概率为27.27%;脾切除加脾肾静脉分流术发生血栓的概率为7.14%;脾切除加门腔静脉分流术发生血栓的概率为18.18%.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与不同手术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规范手术操作、实时监测患者血小板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血栓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俊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思南县孕妇叶酸代谢障碍关键酶基因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及甲硫氨酸还原酶(MTRR)A66G位点基因检测情况,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级评估,研究遗传因素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3年12月~2016年6月思南县314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MTHFR C677T、A1298C及MTRR A66G基因位点进行评估其遗传风险,在10个月后对每例进行追踪回访,了解基因检测评估结果 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3147例孕妇叶酸代谢障碍基因进行检测,其评估结果:未发现风险1268例,占40.3%;低度风险261例,占8.3%;中度风险1075例,占34.2%;高度风险543例,占17.2%.每例均在妊娠终止或分娩后进行追踪回访,总的出生缺陷率为3.53%.结论 思南县孕期女性MTHFR与MTRR基因检测各级风险不一;基因检测评估结果与出生缺陷无相关性.
作者:毛万成;田敏;李丽;张羽霞;陈燕;陈绍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下肢骨折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硬膜外麻醉组75例实施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组75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下肢骨折手术镇痛效果、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恢复感觉时间、麻醉用药量、不同时间患者疼痛评分.结果 腰-硬联合组下肢骨折手术镇痛总有效率高于硬膜外麻醉组,腰-硬联合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恢复感觉时间短于硬膜外麻醉组,麻醉用药量低于硬膜外麻醉组,切皮、骨性操作和缝皮阶段腰-硬联合组疼痛评分低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价值高,镇痛效果确切,起效快,阻滞完善快,可减少用药量,加速感觉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张军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及分析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药学服务干预的临床价值,且观察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血糖控制效果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内科病房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患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服务,即只向患者讲解药物的用法用量;研究组给予药学服务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对两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水平与干预前、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药学服务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妇科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妇科炎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其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在临床上,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慢性妇科炎症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愈后,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作者:卢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和精益管理在基层医院药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7月~2016年6月30000份药学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10000份药学资料归为A组,将2016年7月~2016年12月采用精益管理的10000份药学资料归为B组,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10000份药学资料归为C组.结果 A、B组患者的发药差错率、用药错误发生率、候药时间、退药次数均低于C组,药学服务满意度评分均高于C组,但A、B组患者的发药差错率、用药错误发生率、候药时间和退药次数、药学服务满意度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和精益管理在基层医院药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管理模式好.
作者:姜云达;岳德永;杨忠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断指成活再生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接受断指再植治疗的5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不同断指部位、断指时间以及断指保存情况下的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和成功率.结果 55例患者(67只断指),断指成活57只,总成活率为85.1%.远节断指再植成活率较中节、近节断指高,断指后6 h内进行再植的患者其断指成活率高于6 h以上再植的患者,手指离断后受到低温保存的患者其断指再植成活率高于未受低温保存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断指后应尽早(6 h内)接受治疗,且断指应低温下保存,再植手术中注意肌腱、血管及神经的接合,从而保证术后断指的成活和功能恢复.
作者:彭显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消化疾病诊治中大内科临床思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消化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以1:1分为观察组与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方式诊治,给予观察组患者大内科临床思维诊治,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疾病诊治中大内科临床思维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民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丁卡因宫颈管表面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用于无痛清醒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120例,分为三组,A组丁卡因清醒组,B组清醒组,C组入睡组,各40例.各组均静脉微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缓慢静推或微泵输注异丙酚,其中A组人工流产术前宫颈管内塞入1%丁卡因棉签约10 s,先后两根棉签,以扩宫颈内外口.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宫颈松弛情况、麻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三组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及高术者麻醉的满意度.A组宫颈松弛效果显著优于B组、C组(P<0.05),A组瑞芬太尼及异丙酚每公斤体重用药量、手术时间、留院观察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C组(P<0.05).结论 丁卡因宫颈管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行无痛清醒人工流产术,患者意识清醒,镇痛完全,有效减少宫颈机械损伤,减少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用药量,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离院观察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高培珍;李海利;高伟;高德荣;张平;邓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