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盆腔结核7例误诊分析

李辉霞

关键词:
摘要:女性盆腔结核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炎症之一,常继发于肺、肠、肠系膜淋巴结、腹膜等器官的结核.由于本病病程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
临床医药实践C版杂志相关文献
  • 胸外全麻术后呼吸道病人220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胸外科全麻术后呼吸道护理体会.方法:对2006年11月~2009年6月我科全麻术后220例呼吸道护理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和干预、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呼吸道病情等是降低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22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全麻术后呼吸道护理护理,有助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尽早康复.

    作者:赵忠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60例特点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有效的产后出血护理方法.方法:对产后出血实施有效的预防加心理护理6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0例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出血时间2 h以内的30例,2 h以上的30例,产后2 h以内平均出血量500 mL~2500 mL,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实施有效的预防加心理护理,是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与奇正消痛贴联合应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7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奇正消痛贴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外上髁炎患者1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糖皮质激素局部痛点注射.治疗组在局部注射的基础上外贴奇正消痛贴治疗,二周后观察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体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在以往应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的基础上加用奇正消痛贴外用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亚红;赵红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年中外伤性脾破裂采取保脾治疗的6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有53例采用保脾手术.结果:14例非手术治疗中除1例中转手术,其余治愈.53例保脾手术均成功.全组随访3月~2 a,效果满意.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遵循保脾原则,对脾破裂患者做选择性保脾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陈镜沛;盛波;麦淑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液基细胞学检查及宫颈活检对宫颈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与阴道镜下活柃在筛查宫颈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2月21日~2009年8月21日在我院妇产科门诊检查的1891例患者行液基细胞学(TCT)筛查,对其中210例细胞学检查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给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共检出阳性涂片210例,占11.11%,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19例,占6.2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6例,占4.0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4例,占0.74%,鳞状上皮细胞癌(SCC)1例,占0.05%.LSIL,HSIL,SCC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67%,78.57%,100%.结论:TCT检查与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检查符合率高,具有重要的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春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胸外科术后病人精神异常分析

    由于术前或手术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胸外科病人在术后可能伴发短暂的急性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我们称之为术后精神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据报道,这种急性术后精神障碍在ICU病房中的发生率约为30%[1].

    作者:吴秀华;杨庆凌;林庆胜;侯伟;白忠义;王敬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与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无痛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肺部罗音,主要并发症为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血糖峰值为12 h~24 h;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泵衰竭.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较差,应注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马雪原;甘舜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梅格斯综合征误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4例分析

    卵巢纤维瘤伴胸腔积液时,称为梅格斯综合征(梅格斯Meigs syn drome).此综合征由Meigs1937年首先报道而得名.梅格斯综合征临床少见,内科医生对此认识不足,往往因伴胸水而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等,我们报告4例并作相关分析.

    作者:段慧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肾绞疼患者快速CRP和WB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肾绞疼患者快速CRP和WB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00例上肾绞痛患者采用快速CRP检测全血CRP含量和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肾绞疼患者CRP和WBC较健康对照有明显升高,CRP和WBC升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和WBC联合检测可为肾绞痛患者临床用诊继供可靠的组织损、感染指标.

    作者:冯广满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疗法的术后护理

    为了确保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疗法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术后监测及护理极为重要.我院于2003年6月~2009年6月对23例新生儿溶血病进行了换血疗法.通过换血后有计划、有重点的针对低血糖、低血钙、高血钾、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栓塞、胆红素反跳及感染、出血等监护,有效地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治疗的成功.我们体会到良好的术后护理,有目的地进行监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是减轻后遗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帅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门诊处方抽查分析及建议

    目的:了解门诊处方质量情况,促进门诊处方质量的提高.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西药房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00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8年1月~2008年12月处方不合格率为18.6%.结论:门诊处方质量有待提高.

    作者:张茉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浅议高血压病人的合理用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需长期服药治疗,而且相当多的病人需终身服药.所以指导高血压病人合理用药非常有意义.

    作者:葛增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无创机械通气联合(NIMV)联合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NIMV联合乌拉地尔后的临床表现、胸部X片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NIMV后,22例患者能较好耐受机械通气(MV),2 h后症状改善明显,24 h后继续改善,5 d~7 d后基本缓解.结论:NIMV联合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能缓解呼吸肌疲劳,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作者:周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生在30岁~40岁的妇女,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健康和日常工作.现代医学对此病的保守治疗往往以前列腺素抑制剂和性激素疗法为主,效果不满意,且副作用较明显.

    作者:杨桂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比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比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甘舒霖N组.结果: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中效胰岛素组(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比格列酮降糖效果显著并能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

    作者:张金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左卡尼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目的:考察左卡尼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SD雄性大鼠,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脑水量,伊文思蓝染色观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应用Western技术检测脑组织蛋白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左卡尼丁可显著降低脑水量、缺血侧伊文思蓝含量(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左卡尼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维护线粒体功能,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增加膜稳定性有关.

    作者:李全喜;于洪儒;王洪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3例):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23例):治疗原发疾病,不口服参松养心胶囊.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2组症状、体征及24 h动态心电图情况.结果: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0%和78.3%;24 h动态心电图心动过速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69.5%;24 h动态心电图心动过缓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未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慢-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对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均有效.

    作者:王俊;张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浅谈临床路径在危重病急救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因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工具表,旨在缩短住院天数、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护理质和改进医患关系.危重病急救医学具有社会性、时间性、复杂性和条件性等特点,为了规范研究生临床阶段的教学流程,提高临床技能培训质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将临床路径的理念应用到研究生临床技能教学工作上,教学互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文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炎琥宁联用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小儿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较多,多由细菌和病毒合并感染引起[1].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罗音为共同临床表现,临床上单纯使用抗生素效果欠佳,疗程较长,所以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蔡大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胎蛋白和α-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和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速率法对2007年~2009年收治的5咧PHC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中血清AFP和AFU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AFP和AFU单项检测对PHC的敏感性分别为70%、80%,联合检测对PHC的敏感性可提高到90%.特别是AFP阴性的PHC患者,AFU的阳性检出率为66.7%.结论:AFP与AFU联合检测可提高PHC的检出率,尤其是AFP阴性的PHC枪出率,且对PHC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巧媚;顾向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医药实践C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C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