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鑫;彭创
目的:针对乳晕切口在乳腺手术中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接受乳腺手术的患者共50例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患者护理后的优良率有96.0%,效果是较为理想的,P<0.05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乳晕切口的手术优势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基本护理方式后患者满意率较高。
作者:苏琳虹;钟有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描述职业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索和分析有效沟通在职业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金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在家族遗传基础上,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精神压力诱发产生的,大多数诊治不及时,日积月累演变而成。它是中老年患者主要病种,更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病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不断上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日趋增加。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健康问题。同时对心血管疾病的内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工作,体会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护理特点,不但要了解疾病种类,更要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及健康教育。对不同病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起搏器安装术等,才能更好地做好老年心血管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1.2]。
作者:王道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X刀治疗配合全脑放疗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脑转移瘤患者92例。48例采用X刀配合全脑放疗,44例单纯给予X刀治疗。全脑放疗每次分割剂量为1.8-2Gy,1次/d,每周照射5次,总剂量28-32Gy。X刀治疗以80%等剂量曲线覆盖包括95%以上的病灶体积,并以此为处方剂量;采用分次照射,单次靶区处方剂量4Gy-6Gy,每周三次,分5次完成治疗,总量20Gy-30Gy。结果:X刀联合全脑放疗组局控率为87.5%,高于单纯X刀组肿瘤局控率为81.8%。此外X刀配合全脑放疗优于单纯X刀,对脑转移瘤是脑转移瘤是有效且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但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
作者:穆克代斯·伊力亚斯;吕茵;帕丽达·阿皮孜阿吉(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提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5月剖宫产手术病历300例,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不合理比例高达85.33%,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现象。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选择不当,预防用药开始时机不合理,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的管理。
作者:张林;吕经兰;季荣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帕金森氏病(PD)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人锥体外系统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步态异常为特征;起病常隐袭,缓慢发展。临床研究发现帕金森氏病的非运动症状可以在疾病的早期,嗅觉异常、便秘、抑郁、性功能障碍等也可先于手抖、肢体僵硬等运动性症状之前出现。目前,帕金森氏病只能靠药物或手术治疗控制症状,尚无法根治[1,2]。早期的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人的影响很大,可以减慢疾病的发展速度,大程度地保持病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作者:张利霞;赵贵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液B型利钠肽(BNP)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所致急诊呼吸困难的判断价值。方法:对73例以呼吸困难主诉急诊入院或门诊老年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液BNP浓度明显高于肺源性患者;提示BNP对于诊断左心衰竭有很强的预测价值,而早期诊断肺心衰竭的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BNP值>100ng/L诊断心衰的灵敏度为94.0%,准确度89.04%,特异性78.3%,阳性预测值为94.0%,阴性预测值为81.8%。结论:检测血液BNP,用来诊断心力衰竭特别是左心衰,具有敏感、简便、快捷的特点,是判断老年患者急性呼吸困难病困的一个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赵红玲;崔雪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眼外伤的临床急救和护理。方法:对65例不同原因、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眼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急救和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65例患者病情都得到有效地控制,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得以康复出院。结论:眼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眼外伤的急救处理要求分秒必争,处理得当,护理精心。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牛瑞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舒适护理贯穿于剖宫产术前、中、后全过程。结果:产妇普遍感到舒适、安全、信赖感、满意度增加,疼痛减轻。结论:舒适护理提高了产科护理服务质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毕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给予严密的观察与护理,如患者的病情变化,引流管护理,并发症的观察,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严谨细致的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夹毕术后有极重要的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左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考察家庭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效果、药物依从性、医疗支出等指标的积极意义。方法:对社区50例高血压患者实行家庭干预,另选取5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护理作为对照,总结分析家庭干预的措施及两种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下降、SF-36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医疗费用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家庭干预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对于加强血压控制,增加患者疾病知识及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等有着不可替代的效果。
作者:李凤萍;林高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2012年,我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市卫生局下文,凡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都收治住院观察、治疗。我院是全县手足口病收治的唯一指定医疗单位,收治对象为1期手足口病,2期以上重症手足口病转上级三甲医院治疗。
作者:劳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骨盆骨折大多由强大暴力挤压或直接撞击所致。损伤类型复杂、并发症多,常危及患者生命,护理难度大,对护理工作要求高。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该类患者17例,经过精心护理,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德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在综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2次,每次7.5mg静脉点滴盐酸氨溴索。对照组33例在综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祛痰灵每次5ml,每日3次,疗程均为5~10天。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结果。结果:治疗组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在咳嗽、喘息消失天数及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上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迅速改善症状,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赵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到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都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同时给予舒适护理,主要包括饮食干预、家庭护理与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完成化疗,无死亡与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四个维度评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肝动脉栓塞化疗肝癌能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庆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艾滋病感染患者的增多,为适应艾滋病大规模筛查和尽量早期诊断治疗的需要,目前艾滋病检测技术向着简易、快速、可靠的方法的方向发展,HIV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提高,缩短检出HIV的窗口期,在艾滋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艾滋病的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HIV实验室诊断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对HIV核酸检测的各种技术原理、特异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的前沿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罗官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物多聚体(MTA)和光固化氢氧化钙用于髓底穿孔修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髓底穿孔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做严密的根管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三氧化物多聚体修补髓空底,对照组用光固化氢氧化钙修补髓空底,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穿孔直径<2mm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2mm的患者,医源性穿孔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龋源性穿孔,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具有良好的封闭性、组织相容性以及生物活性,将其用于修补髓室底穿孔可有效提高牙齿保存率,是修补髓室底穿孔理想修复材料。
作者:乔新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阴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三阴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非三阴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放和(或)化疗,非三阴组加内分泌和(或)靶向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比治疗后预后情况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小,家族史较高,淋巴结阳性率较高,肿瘤大径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较低,随访18个月期间死亡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型乳腺癌患者具有发病年龄小,多有家族史,易发生转移、肿瘤大等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和放化疗效果不甚理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建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自2012年2~6月我院收治病例中2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术后治疗效果满意,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成功的保障。
作者:刘彩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掌握机关干部的健康状况,搞好预防保健工作。2013年6月,我们对体系内接受体检的干部567例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7例中,男526例,女41例;年龄在24~55岁。≤35岁者195例,36~40岁者241例,41~45岁者112例,≥46岁者19例。1.2检查方法所有受检者均在指定时间,按照统一设计,同步完成各项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及胸片、心电图、腹部 B 超、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体检诊断标准依据总后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
作者:王叙国;易文钦;缪汉韬;王淑琴;吴静娴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