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陈纪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段抬高,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波型, 演变, 冠心病, 概念, 分类, 发病
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包括冠心病急性发病的一些类型,按传统分类可以分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型AMI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近年来,把ACS按ST 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的AMI和非ST段抬高的AMI.ST段抬高的AMI主要演变为Q波型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ACS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腺苷钴胺的临床应用

    腺苷钴胺是美国科学家贝克等人于1958年发现的.从那以后,科学家们对其生化性质及作用机理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相继发现了腺苷钴胺众多的药理作用和生物功效.国内主要品种有华北制药生产的腺苷钴胺冻干粉针剂(商品名:千安倍).

    作者:刘新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包括冠心病急性发病的一些类型,按传统分类可以分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型AMI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近年来,把ACS按ST 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的AMI和非ST段抬高的AMI.ST段抬高的AMI主要演变为Q波型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ACS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作者:陈纪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AD的药物治疗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是老年认知衰退的主要病因,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根据我国多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AD在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5%,其发病率一般随增龄而增加.

    作者:郭起浩;洪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苯妥英钠相关的骨质疏松症

    病史:女性患者,75岁,因跌倒导致髋关节骨折而住院接受治疗.有癫痫病史,多年来服用过量的苯妥英钠(300mg,2次/日)和氢氯噻嗪(25mg),还偶尔服用西米替丁治疗消化道疾病.至住院时,癫痫发作已经被有效控制,她这次跌倒和癫痫发作无关.股骨颈和腰椎的X片表现为明显的骨密度降低.她的住院医生正在为她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AD是一种神经变性还是一种血管病变?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迄今仍不清楚.有关知识的欠缺,造成了对AD 有效治疗研究的障碍.在非遗传性AD 的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淀粉样沉积物还是脑血管病变是其前驱病理变化呢?本文就此总结了若干论据予以阐明.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氯吡格雷(波立维)预防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循证医学是上个世纪临床医学的大进展,而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应用循证医学多的疾病.循证医学回答了脑血管病临床中基本的问题,即什么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的治疗?按照循证医学的分析结果,有效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手段包括卒中单元(stroke unit)、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治疗.由此可以看出,抗血小板药物已经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和基本的治疗.

    作者:王拥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疗效的临床观察报告

    阿莫西林为英国必成(Beecham)公司开发的一种使用广泛的抗生素,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在应用它.直到目前为止,本品仍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在我国医药市场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了本品,是我国的基本药物品种之一,广泛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及软组织感染,对肺炎疗效尤佳.其注射剂由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内首家研制,采用溶媒结晶工艺生产.本文通过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与其口服片剂两种给药方式,分别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作者:张临文;金维树;杨春文;果永海;刘兰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Celecoxib,rofecoxib 和暂时性急性视觉障碍

    本文是关于两种新型选择性换制环氧酶2(COX2)的抗炎药物引起的暂时性急性严重视觉障碍的报告.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神经保护剂在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

    尽管脑缺血神经保护治疗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针对缺血性脑损害的不同机制,许多神经保护药物在动物实验获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在人类临床试验的结果却非常令人失望.至今已有50多种神经保护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进行了评估,但没有一种在Ⅲ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明确的益处.

    作者:贺茂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具有一定毒性的中草药

    编者按:关于中药,人们所熟知的是它对慢性疾病的良好疗效,而往往容易忽略它的毒副作用.但实际上,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正日益增多.本刊将分三期刊出一篇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宝林教授撰写的关于中药毒副作用及其预防、治疗的文章,让我们可以对中药的毒副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作者:张宝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关于防止静脉血栓佳INR的争论

    在新奥尔良举行的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ASHP)第38届年中临床会议上,关于华法林治疗和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1NR)水平的话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两个药理学家对为减少流血时程是否应该降低INR,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这两位专家都提供了翔实且具有说服力的资料.饶有趣味的是,争论双方均不是十分完全同意己方所持意见.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淋球菌对大观霉素的敏感性监测

    大观霉素为我国卫生部推荐用于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之一.目前药品供应来源主要有进口品和山东鲁抗药业集团生产的卓青.我们对山东鲁抗生产的大观霉素(卓青)进行了抗淋球菌体外敏感性监测工作,对178株淋球菌的大观霉素敏感性进行了监测.

    作者:苏晓红;载季芹;孙厚华;蒋法兴;梁国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读编往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FDA新药物

    FDA批准罗非昔布用于治疗偏头痛默克公司4月5日宣布,FDA批准每日1次的rofecoxib(罗非昔布)用于治疗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痛.该药是FDA批准的首个用于缓解偏头痛症状的COX-2特异性抑制剂.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脂康新临床研究报告

    血脂康对冠心病C反应蛋白的影响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循环中的炎症反应蛋白,反映全身的炎症.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试验显示hsCRP在冠心病病人中可预测心血管临床事件,而在健康的人群中hsCRP是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强烈预测因子.他汀类药物除有效调节血脂外,还存在许多非调脂作用如抗炎和稳定斑块作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血管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动脉血栓性疾病是脑动脉、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的慢性疾病.心脑动脉血栓性疾病的增多,已成为全球疾病死亡的第一位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它们的共同病理特征.

    作者:潘家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HCV-HIV病人治疗指导方案的更新

    HCV感染引起的肝疾病是HIV感染病人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过去,医生用于HCV-HIV病人治疗的指导方案是于2002年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的<2002年NIH关于丙型肝炎治疗的发展会议陈述>上的.2003年2月,在经过多次会议后HCV-HIV研究国际合作小组对HCV-HIV病人治疗达成新的共识.这个由九位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领域专家组成的国际合作小组在2004年1月2日出版的AIDS 杂志发表了他们的报告.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银杏叶胶囊剂评点

    银杏作为药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本草纲目>等医书中早有记载,主用于心、脑、肺疾病.近几年,银杏叶制剂方兴未艾,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银杏叶经化学分析含有黄酮(包括黄酮单糖式、双糖式、三糖式等)、双黄酮类似物、原花色素、萜类(包括银杏萜类内酯A、B、C、J,白果内酯)、甾体、有机酸(包括乙酸、莽草酸、6-羟犬尿喹啉酸、银杏酚酸)等近60种成分.

    作者:罗瑞锋;谭学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BEP与EP治疗转移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比较

    用于转移性生殖细胞瘤的综合化疗方案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和顺铂),自一开始就被证实非常有效,目前在许多国家是治疗转移性生殖细胞瘤的首选方案.此外,在1989年,Einhorn和他的同事发明一种三个疗程的BEP疗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肌苷,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新药?

    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及腺苷等腺嘌呤类物质,广泛分布于动物和植物体内,是细胞必不可少的组成成份.在神经系统,腺嘌呤类物质除传递神经细胞间信息和调节突触前后膜嘌呤能受体外,还发挥着诱导神经细胞分化与死亡、促进胶质细胞合成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重要的营养功能.病理情况下,腺嘌呤类物质还可抵御自由基和兴奋性毒性对机体的损害.

    作者:史明;游思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