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辉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在下丘脑中探索琼玉膏对衰老大鼠产生调节作用的相关蛋白质,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解释抗衰老方剂琼玉膏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2~3月龄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琼玉膏组,每组14只.给药结束后,抽提下丘脑全蛋白.利用荧光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图像分析、胶内酶切、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分析、鉴定大鼠下丘脑差异蛋白质;通过数据库检索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蛋白的功能及属性.结果 1.成功复制亚急性衰老大鼠动物模型;2.获得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琼玉膏组下丘脑组织的全蛋白表达荧光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图谱;3.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琼玉膏组的下丘脑组织,确认了15种表达量发生了变化的蛋白质.结论 鉴定出差异蛋白主要涉及有突触形成相关蛋白、线粒体相关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抗氧化、细胞骨架蛋白、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蛋白等,为进一步筛选特异相关蛋白和药物靶位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刘焕兰;武夏林;曲卫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合欢花总黄酮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文拉法辛组(12.5 mg· kg-1),合欢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mg· kg-1).以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复制大鼠抑郁模型.采用旷场实验法测定各组大鼠的行为变化,免疫组织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TrkB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3 min内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均明显减少(P<0.05,P< 0.01),海马CA1区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都明显增加(P<0.05);海马CA1区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P< 0.01).结论 合欢花总黄酮可以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具有抗抑郁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CA1区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从而保护海马神经元有关.
作者:施学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申克孢子丝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进一步明确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抗菌谱.方法 取4株申克孢子丝菌为受试菌株,培养至酵母相,分别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与低杀菌浓度(MFC).结果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4株申克孢子菌酵母相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25.5 mm,对4株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的MIC几何均数为生药0.18 mg·mL-1,但MFC>生药20mg·mL-1.结论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有较强抑菌作用,但无杀菌作用.
作者:万江帆;沈志滨;江涛;唐春萍;王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黄精多糖对H22移植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H22移植瘤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20 mg· kg-1),黄精多糖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 kg-1),连续灌胃给药10d.测定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新鲜瘤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瘤组织中Caspase-3,8,9活性.结果 黄精多糖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高剂量组抑瘤率为54.5%,其作用接近环磷酰胺组(57.7%).黄精多糖各剂量组能显著提高肿瘤组织中Caspase-3,8,9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精多糖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P<0.05),减少G2/M期细胞(P<0.01),高剂量组还可减少S期细胞(P<0.05).结论 黄精多糖对肝癌H22移植瘤小鼠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细胞增殖,并通过激活Caspase系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段华;王保奇;张跃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疏风解毒胶囊体内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和柯萨奇病毒B3型(CVB3)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RSV、HSV-I、CVB3感染小鼠建立模型,实验分疏风解毒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利巴韦林组,清开灵组,病毒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记录各组小鼠死亡数及存活时间.以肺指数、动物死亡保护率及生命延长率等指标观察疏风解毒胶囊体内抗病毒的作用.结果 与病毒对照组比较,疏风解毒胶囊能明显降低RSV感染小鼠肺指数,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其肺指数抑制率略低于利巴韦林组,而明显高于清开灵组.同时疏风解毒胶囊对3种病毒所致的动物死亡保护率、生命延长率等指标均明显增加,与上述对肺指数抑制率的结果吻合.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可有效地改善RSV感染所引起的小鼠肺部肿胀,对RSV、HSV-I、CVB3病毒感染小鼠均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邱欢;李振兴;朱童娜;吴璇;吕伟伟;黄升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泽泻不同提取物对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制备泽泻水提取物(WRE)、乙醇提取物(ERE)、超临界CO2萃取物(SFE),以SGC-7901胃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阳离子荧光羰花青染料JC-1染色,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3种提取物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应用酶标仪检测3种提取物对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影响.结果 红色荧光减弱(或绿色荧光增强)的程度:ERE<SFE<WRE.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WRE组、ERE组、SFE组的单阳细胞比例分别为3.5%、14.8%、9.8%和17.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提取物单阳细胞比例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RE组比较,WRE组单阳细胞比例更高(P<0.01)、SFE组单阳细胞比例高(P< 0.01); SDH检测结果显示,SFE组对细胞SDH活性有抑制作用,而ERE组和WRE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ERE组对SDH的促进作用大于WRE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RE组和WRE组的SDH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与ERE组比较,WRE组、SFE组的SDH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泽泻醇提物对线粒体膜电位的损害较小,对SDH活性促进作用较显著,提示泽泻醇提取物具有较明显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的作用.
作者:林文津;徐榕青;张亚敏;李主泉;张园秀;郭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建立乙醇诱导人胃上皮细胞株(GES-1)凋亡模型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罗氏细胞实时动态分析仪、MTT比色法、Hoechst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凋亡流式检测研究不同浓度的乙醇对人胃上皮细胞株(GES-1)凋亡作用.结果 (1)当乙醇浓度大于0.5 mol· L-1时,对GES-1细胞株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而考察的TNF-α(100,50 ng·mL-1)则没有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作用;(2)通过形态学观察,发现乙醇模型组GES-1细胞株出现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3)Annexin V-FITC/PI凋亡流式分析结果发现乙醇浓度大于0.2 mol· L-1对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乙醇主要诱导GES-1细胞株进入早期凋亡,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但该诱导作用具有时效性,在作用持续60 min后,其诱导作用会逐渐减弱.结论 乙醇对GES-1细胞株具有明显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及时效性;本凋亡模型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作者:刘翠玲;黄可儿;陈柏书;来慧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北沙参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方法 采用超声波提取北沙参茎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条件.结果 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温度:70℃,时间:40 min,料液比为1:30时,北沙参茎叶总黄酮得率高,达3.31%.结论 所用方法为北沙参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杨同章;叶国华;许一平;吕方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双丹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双丹胶囊中的牡丹皮、丹参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双丹胶囊中丹皮酚、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 TLC法可对牡丹皮、丹参进行鉴别,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易于识别;HPLC测定结果显示,丹皮酚、丹参素和丹酚酸B浓度分别在3.63 ~ 36.30μg·mL-1(r=0.9998)、29.45 ~ 294.5 μg· mL-1(r=0.9999)和24.32 ~ 243.2 μg· mL-1(r=0.9998)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100.5%、100.45%,RSD分别为2.2%(n=6)、0.9%(n=6)、2.88%(n=6).结论 本实验的定性、定量方法准确、简便,可为双丹胶囊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吕渭升;徐美丽;刘昌辉;黄小桃;宓穗卿;王宁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AA大鼠模型,于模型复制第12天开始给予不同剂量的黄芩清热除痹胶囊(51.2,25.6,12.8 g·kg-1),连续12 d,观察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对AA大鼠的继发性足肿胀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足跖肿胀度及血清IL-1β、IL-6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各组足跖肿胀度明显减小,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其中以高、中剂量组效果较好(P<0.01),与雷公藤多苷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能抑制AA大鼠继发性足肿胀,其作用与降低AA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有关.
作者:葛平;张贺;孙肖琛;刘健;王晓玉;姜辉;孟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晚期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DM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而DN的发病机理如同其他DM微血管并发症一样尚未完全阐明.建立合适的DN动物模型是研究DN的发病机理和干预手段的基础.本文综述DN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诱发性、自发性及转基因3类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并对各模型致病机理、疾病表现、肾脏病理改变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研究DN的发病机理、防治及相关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赖洁梅;周玖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测定菟丝子中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山奈酚的含量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SB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绿原酸的检测波长为327 nm,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山奈酚的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为30℃.结果 5种活性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101.0%,RSD< 3.0%(n=6).结论 该方法灵敏,可靠,可用于菟丝子药材的质量评价.
作者:李怀国;叶家宏;李子鸿;刘东文;徐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石菖蒲活性部位β-细辛醚和丁香酚对APPswe/PS1 dE9双转基因小鼠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及神经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月龄SPF级雄性APPswe/PS1 dE9双转基因小鼠12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安理申(以安理申为阳性对照药)组、β-细辛醚组及丁香酚组,每组3只,用同龄同背景APPswe/PS1 dE9转基因阴性小鼠3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用药4个月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脑内海马及皮层APP表达水平,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及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在海马CA1区和皮质的APP阳性面积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β-细辛醚组在海马CA1区和皮质的APP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丁香酚组皮质的APP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神经毡内突触结构表现为大片的轴浆空泡化,突触数量减少,突触界面变短或融合消失,突触小泡数量明显减少,突触前膜、后膜及突触间隙大多模糊不清,突触后成分致密区厚度变薄,典型的突触结构已遭破坏,部分线粒体有轻微破损.安理申组、β-细辛醚组及丁香酚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突触结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在细胞器结构、轴浆空泡化、突触数量、突触界面、突触小泡数量及突触结构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β-细辛醚及丁香酚可以抑制APP的过量表达,对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突触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作者:张春霞;郭俊和;陈云波;闫蓉;王奇;于旭华;魏刚;刘四军;程淑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益眼明口服液治疗肝肾阴虚型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空白对照的方法,将肝肾阴虚型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8例(231眼)分为治疗组(59例117眼)和对照组(59例114眼).治疗组口服益眼明口服液,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连续用药12周;观察用药前后视力、晶状体混浊程度、肝肾阴虚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视力、晶状体混浊程度、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视力、中医证候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眼明口服液对肝肾阴虚型早期白内障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燕;庞龙;梁凤鸣;欧扬;冀杰;秦霖;袁远;黎红梅;张梅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沉香挥发油对H2O2所致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单克隆细胞系(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PC12细胞,采用H2O2制备细胞损伤模型,运用乳酸脱氢酶(LDH)和四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膜电位(MMP)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应用试剂盒-酶标仪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的活力.结果 不同浓度H2O2对PC12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200 μmol· L-1后,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减缓;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较,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较低,ROS、MDA含量较高(P<0.01),但SOD和GSH-Px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沉香挥发油各剂量组的ROS、MDA含量明显降低(P< 0.01),而细胞存活率、SOD和GSH-Px酶活力则显著增强(P<0.01).结论 沉香挥发油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H202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熊礼燕;李丽月;林励;陈地灵;吴俊生;郑敏;廖丰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测定柴葛解肌汤中Ⅰ型柴胡皂苷a与Ⅱ型柴胡皂苷b2的HPLC-MS/MS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GOLD aQ色谱柱(150 mm×2.1 mm,3μm),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300 μL· min-1,柱温:25℃,以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进行检测.结果 柴胡皂苷a、b2分别在44.8~672 ng·mL-1、47.2~708 ng· 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2、r=0.999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3%和99.47%,RSD分别为2.01%和2.08%(n=6).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柴葛解肌汤中柴胡皂苷a、b2的含量测定.
作者:谢友良;毕何锋;张婕;蒋东旭;赖小平;杨俊标;高华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通脑溶栓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粉葛、黄芪、鸡血藤和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粉葛所合成分葛根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50 nm.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粉葛、黄芪、鸡血藤和赤芍;葛根素进样量在0.06784~0.4070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n=6),RSD为1.1%.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通脑溶栓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窦建卫;袁倩倩;宋海林;陈茹茹;朱少英;杨学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红背叶根4种不同提取物对HepG 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影响,探讨红背叶根不同提取物体外抗HBV作用.方法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红背叶根水提取物(WE)、石油醚提取取物(EE)及正丁醇提取物(BE)对HepG 2.2.15细胞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分析红背叶根4种提取物对HepG 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 红背叶根正丁醇提取物在无毒浓度下对HepG2.2.15分泌的HBsAg、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65.2%、94.4%,治疗指数分别为>9.8和>67.1;红背叶根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BeAg抑制率达53.4%,治疗指数>2,而对HBsAg的无抑制作用;其他两种提取物对HBsAg、HBeAg则无抑制效果.结论 红背叶根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均有抗HBV作用,正丁醇提取物效果比乙酸乙酯效果更好,具有潜在的抗HBV开发前景.
作者:沈海容;刘妮;张奉学;杨静雯;陈淳;朱晓霞;刘强;黄少慧;吕志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巨噬细胞是具有异质性的一类免疫细胞,近年来巨噬细胞极化受到关注.巨噬细胞在体内外不同环境影响下可极化为不同表型.目前认为巨噬细胞极化是单核细胞活化后一系列功能状态的两个极端.由于巨噬细胞极化涉及到不同信号通路及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且极化后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相关,故本文介绍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情况、极化信号通路及调控因子、可塑性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中药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重要机制.
作者:谢冰冰;董燕;吴阳阳;王培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aP2-SREBP-1c转基因小鼠糖脂代谢生物特征,探讨其在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动物分为aP2-SREBP-1c转基因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小鼠2组,均为雌性,观察两组小鼠体质量、进食量、进水量,不禁食及禁食12h血中TG、TC、LDL-C、Glu水平,肝脏、肌肉脂质含量,口服糖耐量、胰岛素及瘦素,稳态胰岛素(HOMA-IR),脂肪、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野生型比较,aP2-SREBP-1c转基因小鼠肾周、性腺周围、皮下脂肪均明显减少(P<0.01),褐色脂肪明显增加(P<0.01),肝脏切片显示明显脂肪肝病理变化,肝脏质量明显增加(P<0.01),血中胰岛素、葡萄糖水平及HOMA-IR明显增加(P分别<0.01、0.05、0.001),瘦素明显下降(P<0.01),禁食状态血中T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P<0.01),显示存在明显的脂肪分化障碍、胰岛素抵抗、高胆固醇血症和脂肪肝.结论 aP2-SREBP-1c转基因小鼠可用于糖尿病、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等糖脂代谢紊乱疾病的研究.
作者:李凤霞;李金磊;荣向路;王春怡;雷燕;郭姣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