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研究

寇秋爱;陈可远;涂秀华

关键词: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冠心病心绞痛, 心血瘀阻证, 临床试验
摘要:目的评价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试验组静滴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照组静滴香丹注射液,2周为1个疗程.结果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组心绞痛、心电图及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香丹注射液(P<0.05或P<0.01).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其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心绞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均优于香丹注射液组(P<0.05).257例受试者接受运动试验心电图的检测,结果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组的运动当量、诱发心绞痛时间、ST段开始下降的时间、ST段大下降幅度总和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疗效确切,同时安全性良好.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四季三黄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对中药复方制剂四季三黄胶囊中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Hypersil ODS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094~0.47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n=5),RSD=2.3%.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稳定性高,可有效控制四季三黄胶囊的内在质量.

    作者:王金香;张玉祥;袁旭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胃复康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胃复康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用于建立胃复康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4.6×2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钠-磷酸(200:800:0.5);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橙皮苷线性范围为0.38μg~1.90μg(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7.88%,RSD为1.6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胃复康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黄蟅虫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大黄蟅虫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测定大黄蟅虫丸对大肠埃希菌等5种试验菌株回收率,并对3个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大黄蟅虫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很微弱;而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几乎无抑制作用.结论采用离心沉淀法与培养基稀释法相结合,可消除大黄蟅虫丸在试验条件下的抑菌作用,从而顺利检出该品种所污染的各种微生物.

    作者:林丽英;陈浩桉;赖珊;罗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玉米须多糖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为了验证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氧嘧啶法进行小鼠糖尿病造模,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血糖测定,通过测定肝糖元含量的方法来观察玉米须多糖对糖代谢的影响,通过测定肝脏损伤后修复相关酶观察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器官损伤后的修复作用.结果玉米须多糖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促进肝糖元合成,加快糖异生;对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器官损伤有修复作用.结论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显示出良好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好开发前景.

    作者:刘娟;韩晓强;姜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复方麻黄贴剂中麻黄碱透皮吸收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中药复方麻黄贴剂中麻黄碱的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运用HPLC法对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对不同透皮促进剂的促渗效果进行考察.结果氮酮单独使用或与其他促渗剂混合使用,渗透促进效果均较佳,说明氮酮在促进麻黄碱的渗透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氮酮和丙二醇合用体外透皮速率K可达94.280μg·cm-2·h-1.结论氮酮与丙二醇合用可促进麻黄碱的透皮吸收,可作为本复方的透皮促进剂.

    作者:潘林梅;沈静;郭立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脂质体在鼻腔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概述

    概述鼻腔给药的特点、鼻腔给药系统应用动向及脂质体在鼻腔给药系统中的应用,阐明脂质体鼻腔给药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能延长药物在鼻腔内的滞留时间及滞留量,防止药物被黏膜上的酶降解,可持续缓慢释药;用作鼻黏膜免疫佐剂,刺激机体全身和局部黏膜免疫反应;作为基因工程载体,有效介导基因转染等,提示脂质体鼻腔给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晏亦林;周莉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麦当乳通颗粒对哺乳期大鼠的催乳作用

    目的研究麦当乳通颗粒对哺乳期大鼠的催乳作用.方法哺乳期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麦当乳通颗粒后,观察其泌乳量、乳腺组织形态、血清泌乳素水平和垂体嗜酸性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对乳鼠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麦当乳通颗粒可促进乳腺腺泡腔及导管扩大增生,减少乳腺小叶间脂肪结缔组织,明显增加垂体嗜酸性细胞数量和血清泌乳素水平,从而显著增加母大鼠的泌乳量,并显著提高其所喂养的仔鼠体重.结论麦当乳通颗粒对哺乳期大鼠有明显的催乳作用.

    作者:何俏军;李润萍;方瑞英;杨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产后逐瘀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产后逐瘀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产后逐瘀胶囊中益母草、川芎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TLCS法对方中有效成分盐酸水苏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盐酸水苏碱在4.0μg~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为1.67%.结论该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产后逐瘀胶囊的质量.

    作者:黄松;蒋东旭;黄珊珊;关红晖;赖小平;徐鸿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香港中成药注册介绍

    概述香港中成药注册的发展过程,重点从香港中成药的注册类别、注册组别、中成药注册所需提交的各项技术资料及其相应要求等全面介绍香港中成药注册的有关规定.

    作者:田恒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脑舒通胶囊对高脂血症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及乳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蒺藜总皂苷,Gross Total Saponins of Tribulus,GSTT)对高脂血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15d,眼眶采血筛选高脂血症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体表心电图Ⅱ导示ST段弓背抬高,证实AMI形成后,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0只);AMI高脂模型组(13只);AMI高脂加GSTT大剂量组(24.3 mg·kg-1·d-2,13只);AMI高脂加GSTT小剂量组(12.15 mg·kg-1·d-1,13只);AMI高脂加辛伐他汀组(3.6 mg·kg-1·d-1,13只)于手术后第2日开始灌胃给药,连续28 d.然后截取左室缺血区心肌,制备心肌线粒体,观察GSTT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及乳酸代谢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而乳酸含量却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GSTT可明显提高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P<0.05和P<0.01),且能够降低缺血心肌乳酸含量(P<0.05).结论GSTT可显著改善高脂血症大鼠AMI后心肌的能量代谢及乳酸代谢.

    作者:蒋跃绒;殷惠军;张波;史大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莲子心微囊的安全性及实验性抗心律失常作用

    目的初步确定莲子心微囊的安全性,研究莲子心微囊对抗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方法本文分别采用了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氯仿诱导小鼠心律失常实验模型,以及氯化钡诱导大鼠心律失常实验模型.结果小鼠大耐受量为16.0g/kg体重;氯仿诱导小鼠心律失常实验中,微囊给药组可明显降低室颤阳性率(与空白组比较,P<0.05),氯化钡诱导大鼠心律失常实验中,微囊给药组具有明显的缩短心律失常时间和延长限定时间内心律恢复正常的持续时间的作用(与空白组比较,P<0.05),对心律恢复正常的出现时间也有提前的作用(与空白组比较,P>0.05).结论莲子心微囊是一安全的制剂,而且初步证明其对实验性心律失常具有对抗作用.

    作者:袁小红;巫志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宫炎平分散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宫炎平分散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色谱柱:Hypersil ODS柱(4.0×250 mm,5 μm);流动相:0.2%甲醇的乙腈溶液-0.1%三乙胺,0.1%磷酸的水溶液(1:99);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结果没食子酸在0.022~0.352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1.61%.结论该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宫炎平分散片定量控制,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东辉;古星妙;袁冬生;周欣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妇科止血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建立妇科止血颗粒中各中药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栀子、黄芩、槐花、当归、牡丹皮.结果在选定的薄层色谱条件下,层析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专属、重现性好的特点,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马玲;陈师农;张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青藤碱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综述青藤碱的药理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概况.青藤碱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抗炎、免疫抑制、镇咳、促组胺释放、降血压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风湿病、抗心律失常有良效,而且副作用轻.青藤碱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值得深入研究开发.

    作者:李乐;张彩玲;宋必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抗炎免疫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

    综述近年来抗炎免疫中药的研究概况.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抗炎免疫中药活性成分,按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化学结构分类简述其抗炎免疫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抗炎免疫中药和天然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王晓玉;魏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三七总皂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方法采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分离大鼠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用第8代MSCs进行体外心肌细胞诱导分化,采用相差显微镜、免疫组化及RT-PCR鉴定心肌细胞.结果大鼠MSCs细胞表面抗原CD44阳性,CD34阴性;经PNS体外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其细胞免疫组化呈结蛋白(Desmin)、肌钙蛋白(cTnI)阳性;RT-PCR显示诱导后细胞转录肌球蛋白重链mRNA水平增加.结论大鼠MSCs体外在PNS诱导下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应用MSCs治疗心肌损伤提供了动物实验方法.

    作者:杨忠奇;冼绍祥;汪朝晖;李南夷;赵立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川芎嗪液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川芎嗪液对实验性高眼压致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害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川芎嗪组、维生素E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短暂升高大鼠前房压至110 mmHg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川芎嗪组采用川芎嗪液,维生素E组用维生素E作灌胃治疗,疗程7 d.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光镜、电镜观察结构的改变,并测定SOD、MDA含量变化.结果缺血60 min再灌注48 h以上,光镜下可见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层(RGCL)和内核层(INL)细胞明显变薄;电镜下可见RGCL、INL层环核状核固缩及凋亡小体出现;SOD活力下降、MDA含量上升.经川芎嗪液治疗后,RGCL、INL两层形态学有明显改善,SOD活力也有所提高,MDA含量下降.证明川芎嗪液具有一定抗缺血、抗缺氧及稳定细胞膜的功效.结论川芎嗪液对治疗视网膜缺血性疾病有疗效.

    作者:练美莲;孙砚辉;陈苑;王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薄层色谱法测定大活络丸中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目的测定大活络丸中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方法薄层色谱法.结果测定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0%,RSD为1.90%(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王朝蓉;倪南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病例报告表的标准化及电子化研究探讨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病例报告表(CRF)作为中药临床试验中临床资料的记录方式,贯穿于临床试验始终,其规范性、科学性关系到整个临床试验的成败.作者归纳了目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CRF存在的常见问题,对CRF的标准化和电子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及设想.

    作者:向楠;邓阿黎;丁晓娟;毛树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灵芝生料酿制液镇静催眠作用的研究

    目的考察灵芝生料酿制液(GLB)镇静催眠药理作用.方法取NIH小鼠连续灌胃0.06,0.12,0.24 g/kg GLB 15 d,测定GLB对实验小鼠自发活动情况,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阈剂量小鼠睡眠时间和对戊四氮致小鼠惊厥的作用.结果GLB灌胃可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显著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动物数,GLB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有对抗戊四氮致惊厥发作的作用,且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结论GLB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中枢抑制作用.

    作者:黄桂英;周玖瑶;廖惠芳;廖雪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