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吴茱萸碱羟丙基-β-环糊精分子包合物的药代动力学

张雪;刘宏明;雷婷婷;冯娇;张景勍

关键词:吴茱萸碱, 包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摘要:目的:比较吴茱萸碱分子包合物与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和特征。方法制备吴茱萸碱分子包合物,以吴茱萸碱为对照,检测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及体外累计释放百分率;大鼠尾静脉给予吴茱萸碱包合物以及游离吴茱萸碱后,HPLC法测定血浆中吴茱萸碱的浓度。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结果吴茱萸碱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18μg/mL、累计释放百分率约为80%,与游离吴茱萸碱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吴茱萸碱包合物和游离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的Cmax分别为252.5±12.43μg/L和161.3±3.45μg/L;Tmax分别为4.00 h和4.07 h;MRT0-∞分别为8.46±0.91 h和4.43±0.74 h;AUC0-t分别为2266.40±28.64μg·L-1·h-1和911.92±8.53μg·L-1·h-1;AUC0-∞分别为2359.76±31.58μg·L-1·h-1和919.16±9.73μg·L-1·h-1;吴茱萸碱包合物相对生物利用度256.73%。结论吴茱萸碱包合物明显改善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钼靶、CT与DCE-MRI评价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目的:分析钼靶(MG)、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乳腺癌的女性患者109例,以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和分析MG、CT及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LN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纳入的乳腺癌患者中,39.4%(43/109)的患者病理确诊LNM。MG诊断LN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4.0%、84.8%、56.9%、37.5%和60.0%。CT诊断腋窝LN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57.6%、71.6%、58.8%和92.7%。DCE-MRI诊断腋窝LN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65.2%、77.1%、64.1%和95.6%。与病理结果相比较,MG、CT、DCE-MRI的κ值分别为-0.13、0.459、0.558。MG的特异度高于CT和DCE-MRI,但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低于CT及DCE-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CE-MRI与CT相比,前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腋窝LN有无转移,DCE-MRI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CT和MG,而CT明显优于MG。DCE-MRI和CT均可以提供相对较准确的LNM相关情况,在这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MG常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利用MG判断LNM时必须谨慎,并结合其他检查。

    作者:吴佩琪;刘春玲;刘再毅;叶维韬;梁长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DC42沉默对结直肠癌细胞形态的影响

    目的:根据CDC42蛋白二级结构,设计CDC42 siRNA干扰片段,构建CDC42稳定干扰shRNA载体。观察CDC42有效沉默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根据CDC42基因CDS区序列,设计4条siRNA片段。Western blot筛选有效沉默片段,酶切插入真核表达载体,将构建的shRNA质粒载体,瞬时转染结直肠癌SW480细胞,QPCR及Western blot验证CDC42沉默效率;观察转染前后,SW480细胞形态变化。结果4条siRNA转染细胞后,验证结果显示siRNA-3沉默效率大于50%,沉默效果好,将此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测序结果提示CDC42 shRNA构建成功,转染SW480细胞后,CDC42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微镜观察CDC42沉默后,SW480细胞周边伪足伸出减少,细胞变光滑,细胞整体体积明显减小。结论成功根据基因序列设计有效沉默片段,构建CDC42稳定沉默载体,证实CDC42沉默可以逆向改变结直肠癌细胞高侵袭性形态,为研究CDC42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提供分子工具。

    作者:贺莉;马文霞;张庆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个人电脑上肺癌64排CT数据的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

    目的:研究肺脏及其脉管系统的三维重建在肺癌虚拟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对于实验组的12例患者,在个人电脑上利用胸部CT扫描数据和Mimics软件,使用面绘制的方法进行三维建模。通过对模型进行移动、分离、组合、显隐等操作进行术前模拟演练。对照组的12例患者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包括胸部骨骼、肺、肿瘤、气管支气管树、肺血管的结构的实验组肺癌数字化模型。模型几何相似性高、立体感强,真实地反应了肺癌的形态特点及其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模型可编辑性强,模拟手术切除过程生动、逼真,效果良好。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实验组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个体化建模有助于术前安全评估并制定精确的手术计划。

    作者:张书新;刘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Obatoclax与MG-132对食管癌细胞CaES-17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目的:探讨obatoclax联用MG-132对人食管癌细胞是否具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obatoclax与MG-132对人食管癌细胞CaES-17的细胞毒作用,根据IC50确定两药联用的浓度比(1∶2.4),将两个药物从4 IC50的作用浓度起倍比稀释,用CompuSyn软件计算两药的联用指数(CI)。采用Western blot方法研究药物对ubiquitin表达、PARP蛋白剪切、caspase-9蛋白剪切、phospho-Histone H3蛋白及phospho-Aurora A/B/C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Annexin-V阳性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Obatoclax与MG-132联合处理人食管癌细胞CaES-17,对细胞抑制率为50%及95%时相对应的CI值分别为0.296及0.104,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单用obatoclax或MG-132均能诱导ubiquitin表达增加、PARP及caspase-9发生剪切,且联用组与单用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用组phospho-Histone H3蛋白增加与单用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hospho-Aurora A/B/C蛋白表达的增加也与单用obatoclax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单用MG-132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联用组Annexin-V阳性率及sub-G1期及G2/M期细胞百分比与单用组相比都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batoclax联用MG-132对人食管癌细胞CaES-17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且与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及G2/M期阻滞有关。

    作者:赵旭燕;林庆焕;阙富昌;古春萍;余乐;刘叔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Ghrelin对糖尿病大鼠海马DKK-1表达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Ghrelin对糖尿病大鼠DKK-1和WNT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参与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Ghrelin组(DM1组)、糖尿病+Ghrelin+D-lys3-GHRP-6组(DM2组)。腹腔注射STZ(6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普通显微镜下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ELISA检测大鼠血清DKK-1的表达;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海马DKK-1及β-catenin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神经元细胞肿胀、线粒体空泡变性等(P<0.05);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等;血清、海马组织中DKK-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海马中β-catenin表达下降(P<0.05)。与DM组相比,DM1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神经元细胞形态完整,线粒体发达、密度增加等(P<0.05);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层数清晰;血清、海马组织中DKK-1表达明显降低(P<0.05),海马中β-catenin的表达升高(P<0.05)。联合应用Ghrelin和GHSR-1a受体拮抗剂Ghrelin+D-lys3-GHRP-6后,Ghrelin上述作用被阻断(P<0.05)。结论 WN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糖尿病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Ghrelin改善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至少部分与下调海马DKK-1的表达、调控WN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沈兆星;肖谦;赵宇星;赵柯湘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妊娠期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暴露对小鼠胎盘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通过妊娠期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暴露,在体观察DEHP暴露对小鼠胎盘生长发育、母胎界面uNK细胞数及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从妊娠第1天起,通过体外强制性灌胃方法,给予不同剂量的DEHP 125、250、500 mg · kg-1· d-1,于妊娠第13天取子宫、胎盘标本及称重,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对小鼠胎盘生长发育、母胎界面uNK细胞数和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DEHP125、250 mg·kg-1·d-1对胚胎着床数没有明显影响(P>0.05)。然而,高剂量组500 mg · kg-1· d-1 DEHP可显著性降低胚胎着床数(P<0.05)。此外,DEHP暴露可导致胎儿流产率明显上升;(2)与对照组相比(0.0786±0.0143 g),DEHP呈剂量125、250、500 mg·kg-1·d-1依赖性降低胎盘的重量(分别为:0.0637±0.0133、0.0587±0.0176、0.0524±0.0183 g;P<0.01),且明显降低胎盘的总面积和海绵层滋养层细胞的面积;(3)与对照组相比,DEHP暴露将导致胎儿血管分支数显著性降低,血管塌陷及闭锁;(4)与对照组相比(105.1±14.2/HP),DEHP暴露呈剂量依赖性抑制uNK细胞数(分别为:83.2±10.3、60.7±12.4、50.4±14.5/HP;P<0.01)。结论妊娠期DEHP暴露可显著性抑制胎盘的生长发育,其可能是通过影响母胎界面的血管形成及uNK细胞数。

    作者:张璐;张腾令;宗滕;陈艺璐;任敏;俞晓春;况海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LongMan:一个哺乳类直系同源长链非编码RNA数据库

    目的:计算并预测13562个GENCODE项目首期鉴定的人类长链非编码RNA在16个哺乳动物的直系同源基因,并建立数据库LongMan,为长链非编码RNA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方法使用RNAfold预测13562个人类长链非编码RNA每个外显子的结构;使用Infernal对每个外显子进行基因组搜索,分析其在16个哺乳动物可能的同源外显子;分析每个人类长链非编码RNA是否有同源基因;分析同源长链非编码RNA中的转座子和剪切信号;构造数据库的搜索引擎和输出界面;实现数据库维护更新机制。结果 LongMan目前收录133646个直系同源长链非编码RNA;提供序列、比对、转座子和种系特异性插缺(indel)等信息;提供多条件组合查询;提供显示与下载功能。结论 LongMan是首个大规模多种系同源长链非编码RNA数据库,对长链非编码RNA比较与功能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小雪;张海;贺莎;林杰;朱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改良Bethesda方法、改良Nijmegen方法和空白法检测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评价改良Bethesda方法、改良Nijmegen方法和空白法检测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Bethesda方法、改良Nijmegen方法和以去离子水替代缓冲液或乏Ⅷ因子血浆的空白法,分别检测257例血友病A患者的抑制物水平,以抑制物滴度≥0.60 BU/mL判为阳性结果,并对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及抑制物滴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改良Bethesda方法、改良Nijmegen方法和空白法的阳性率分别为79.38%、85.21%和72.37%。改良Bethesda方法与改良Nijmegen方法之间相关系数为0.996(P<0.001),两种方法的抑制物滴度水平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阳性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105);改良Bethesda方法与空白法之间相关系数为0.994(P<0.001),抑制物滴度水平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阳性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79);改良Nijmegen方法与空白法之间相关系数为0.994(P<0.001),抑制物滴度水平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阳性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改良Nijmegen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改良Bethesda方法次之,空白法差。反应体系中各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一致性是影响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检测的主要因素,而稳定的缓冲体系也是影响检测结果稳定性、灵敏度及特异性不可忽视的因素。

    作者:冯厚梅;李强;许伟珊;陈东妙;郑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Slug、ZEB1和KISS-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寻找能预测原发性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浸润、转移及预后的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261例GAC组织和8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lug、ZEB1和KISS-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lug、ZEB1和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1.3%和87.5%;在GA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1%、29.1%和45.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ug在GA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均相关;ZEB1在GA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高低均相关;KISS-1在GA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临床病理分期均有关。Slug的表达和ZEB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KISS-1与Slug和ZEB1呈负相关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Slug和ZEB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总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其阴性组患者;KISS-1阳性表达组患者总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其阴性组患者。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Slug、ZEB1和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以pTNM分期是影响GA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Slug、ZEB1和KISS-1的异常表达参与了GAC的发生,并与GAC的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及预后等均有关;Slug、ZEB1和KISS-1联合检测对GAC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蕾;胡永莲;武世伍;俞岚;承泽农;朱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术前血小板计数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PLT)计数与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7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新发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CRC病例486例,并对其预后进行前瞻性随访。分析术前血小板计数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χ2检验;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术前血小板计数与肿瘤部位、T分期和M分期有关(均P<0.05)。不同术前血小板水平间的生存曲线在CRC患者及直肠癌患者中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在结肠癌患者中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高血小板水平是影响C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R=1.814,95%CI:1.056~3.115);按肿瘤部位进行分层分析发现,术前高血小板水平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R=2.718,95%CI:1.132~6.526),但在结肠癌患者中未发现此关系(RR=1.396,95%CI:0.705~2.765)。结论术前血小板计数是影响CR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它可能成为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关其与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莉玲;张礼;李玥伶;李晓玲;刘文辉;燕锦;杨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iR-200b在高糖环境下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MiR-200b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的作用机制。方法在高糖或正常环境培养hREC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00b表达。MiR-200b转染hRECs,并且用MTT法检测高糖环境下MiR-200b对hRECs增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VEGF和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转染MiR-200b后,hRECs中MiR-200b表达升高,而VEGF和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与高糖组相比,转染MiR-200b后hRECs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MiR-200b可能通过改变VEGF和TGF-β1的表达,调节REC细胞生长和增殖,从而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

    作者:蒋群;朱小华;刘新民;刘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氧化三甲胺分布特征及其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性

    目的:了解中国社区人群氧化三甲胺(TMAO)分布水平,分析TMAO与心脑血管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探讨TMAO与肠道菌群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颈动脉彩超检查无动脉硬化斑块的体检人群,共纳入181例,男96人,年龄30~73岁。采集血清标本,运用稳定同位素内标液质联用法检测TMAO。采集粪便标本,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检测16S rRNA基因V4可变区,进行肠道菌群检测。采用SPSS分析TMAO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相关性,运用QIIME及LEfSe分析肠道菌群,找出与TMAO相关的菌属。结果健康人群中TMAO中值为2.66(1.96~4.91)μmol/L,呈偏态分布。TMAO不同水平组间传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子没有差异,也没有特征性肠道菌群结构。通过统计发现TMAO与BMI及肠道菌群中的梭菌目(Clostridiales)下属的厌氧孢杆菌属(Anaerosporobacter)、梭菌属(Clostridiales)、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颤杆菌克属(Oscillibacter)及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下属的Alistipes有相关性。结论中国人群TMAO水平普遍较低,TMAO水平与传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子没有显著相关性,不同TMAO水平组间肠道菌群组成没有差异,个别菌属与TMAO水平有相关关系。

    作者:王珊;夏耿红;何彦;廖硕希;尹恝;盛华芳;周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盐酸椒苯酮胺对庆大霉素所致豚鼠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豚鼠耳蜗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Na+-K+-2Cl-联合转运体(NKCC1)mRNA、内皮素(ET)表达与耳蜗庆大霉素(GM)损伤关系及盐酸椒苯酮胺(PPTA)对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豚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同期治疗组、造模后对照组、后期治疗组。对照组给NS+人工外淋巴液、模型组给GM+人工外淋巴液、治疗组给GM+PPTA(均连续给药7 d),造模后对照组及后期治疗组均连续注射GM 7 d后,再分别行人工外淋巴液及PPTA连续注入7 d。所有豚鼠给药前均手术行听泡置管,NS及GM(160 mg · kg-1· d-1)采用腹腔注射,人工外淋巴液及PPTA采用听泡注入。各组豚鼠完成给药后ABR测试分析听力,检测beclin1和LC3、NKCC1 mRNA及ET-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造模后对照组的ABR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同期治疗组豚鼠ABR阈值明显低于后期治疗组(P<0.05);模型组LC3Ⅱ及Beclin1的表达量较其余4组明显升高,后期治疗组LC3Ⅱ及Beclin1的表达量较造模后对照组降低;模型组NKCC1 mRNA表达较其余4组明显升高(P<0.05),后期治疗组NKCC1 mRNA表达明显低于造模后对照组(P<0.05)。模型组各部位ET-1表达较其余4组明显增高,对照组各部位ET-1表达低于其余4组,后期治疗组各部位ET-1表达较造模后对照组降低。结论 PPTA可抑制耳蜗细胞自噬、NKCC1、ET-1的表达,从而对耳蜗庆大霉素损伤起到保护作用;PPTA早期对抗庆大霉素耳蜗损伤效果更优,提示GM可能对听觉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

    作者:李波波;吴剑;陈婧;陈浩;李永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浆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是乳腺癌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乳腺癌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乳腺癌的潜在诊断价值。方法首先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HOTAIR在24例乳腺癌组织和70例乳腺癌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血浆HOTAIR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其次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中CEA、CA153水平,并建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血浆中HOTAIR相对于传统标记物CEA和CA153对乳腺癌诊断价值及3项指标联合后诊断价值;后采用定量PCR的方法检测24位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浆中HOTAIR表达水平,并分析24位乳腺癌患者血浆中HOTAIR与组织表达相关性,以评价血浆中的HOTAIR对患者体内肿瘤动态监测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OTAIR在乳腺癌组织和血浆中表达增高,且血浆中HOTAIR的表达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P=0.004)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0)。通过对血浆中高表达的HOTAIR、CEA及CA153绘制ROC曲线并建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发现HOTAIR曲线下面积(AUC)为0.82(P<0.001),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3%和93.3%,其诊断价值高于传统标记物CA153(AUC=0.66,P=0.030)和CEA(AUC=0.52,P=0.001),且3项指标联合后诊断效能(AUC=0.84)和特异度(96.7%)高于HOTAIR单独检测。此外,术后血浆中HOTAIR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01),且血浆中HOTAIR表达水平与体内肿瘤表达中度相关(r=0.62,P<0.0001)。结论血浆中高表达的HOTAIR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一个潜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作者:张开炯;张毅;罗正莲;刘恋;杨洁;吴立春;张莉;余思思;刘靳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糖尿病大鼠膀胱平滑肌的表型转化

    目的:检测链脲佐菌素造模后9周的糖尿病SD大鼠膀胱平滑肌收缩型标志物和关键调控基因myocardin的表达水平,了解糖尿病大鼠膀胱平滑肌是否发生表型转化。方法32只体质量200~220 g的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糖尿病(DM)组和非糖尿病(NDM)组,9周后取膀胱组织行HE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膀胱组织病理变化,q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膀胱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收缩型平滑肌标志物及myocardin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M组大鼠较NDM组明显消瘦(286.25±71.20 g vs 412.71±102.74 g,P=0.001),多饮、多尿,膀胱中胶原纤维组织增多(P<0.001),myocardin、α-SMA、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膀胱平滑肌在造模9周时发生表型转化,引起膀胱平滑肌舒缩障碍,可能在糖尿病膀胱病理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梁雁冰;韦安阳;王涛;何书华;张海波;陈泽荣;陈逢志;汪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对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荟萃分析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电子数据库(时间截止2015年2月)的检索,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相关肾脏病进展指标。结果共纳入28个研究,共包括4568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能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RR=0.98,95%CI:0.91-1.05),也不能降低肌酐翻倍风险(RR 1.43,95%CI 0.26 to 7.79),但是可以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5%的风险(RR=0.91,95%CI:0.83=0.99以及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SMD=0.04,95%CI:0.02-0.07)。亚组分析显示,在中度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这一指标有疗效(SMD=0.09,95%CI:0.04=0.13)。阿托伐他汀(SMD=0.10,95%CI:0.03-0.17)及高强度降脂治疗(SMD=0.12,95%CI:0.02-0.21)对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这一指标有效。结论尽管他汀类药物对降低终末期肾病发及肌酐翻倍的发生率无明显效果,但可以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其疗效与肾脏病分期、药物种类及降脂强度有关。

    作者:刘宗瑞;赵豪;陈艳荣;唐冬冬;牛红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5次“起-坐”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5次“起-坐”试验(5STS)在我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患者51例及健康对照20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并完成5STS试验、肺通气功能检查、6 min步行试验(6MWT),及呼吸困难评分(mMRC)、BODE指数评分等。结果所有入选者均能完成5STS试验,两组所行3次5STS时间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P<0.001),但COPD患者5STS时间12.93±3.11 s较健康对照组10.72±0.71 s明显延长(P=0.002)。无论COPD患者还是健康对照5STS时间与6MWT结果均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682;另外,COPD患者5STS时间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体质量指数(BMI)显著负相关,与mMRC、BODE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5STS试验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好,与现有的多数COPD评价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有效反映老年COPD患者的活动耐力及疾病严重程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吕燕华;朱顺芳;曾小莉;陈燕君;刘丹;牟菁菁;刘来昱;邹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广东人群亚健康状态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广东人群亚健康状态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2013年进行了24159人(12~80岁)的大样本、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生活方式的评估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健康状况的判定主要结合被调查者的体检报告及《亚健康评定量表》。结果在24159名调查对象中,亚健康(46.0%)及疾病(35.2%)人群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健康者(18.8%);回归分析发现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健康状态有显著影响(P<0.001),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亚健康和疾病的危险因素,且其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比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在校正一般人口学资料的模型中,相对于优秀的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小暴露者),差的生活方式(高暴露者)发生亚健康的危险性高达43倍(OR:42.825,95%CI:30.567~59.997),一般的生活方式(较高暴露者)发生亚健康的危险性高达21倍(OR:21.072,95%CI:17.258~25.729),次优的生活方式发生亚健康的危险性为4倍(OR:4.085,95%CI:3.352~4.979)。且在一般人群中,压力管理差、自我实现差、运动锻炼少、人际关系差是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亚健康状态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对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组合进行干预,是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将慢性管理的窗口前移,加强对亚健康状态“窗口”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作者:陈洁瑜;杨乐斌;蒋平平;孙晓敏;余克强;李斐;吴升伟;姬彦兆;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侵入细胞内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目的:探究活体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侵入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后,对细胞增殖性能及成骨向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P. gingivalis与HPDLCs以感染复数(MOI)为10、100共培养90 min、8、24 h后,利用细胞侵袭实验比较不同时间及MOI值下,P. gingivalis对HPDLCs的侵袭效能。用CFDA-SE(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 C29H19NO11)标记HPDLCs,加入P. gingivalis后共培养8、24、48、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性能的变化。将SYTO9标记的P. gingivalis与HPDLCs共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分选出被感染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Runx2基因进行检测,并且对分选出的细胞进行矿化诱导,分别于7、14、21 d,进行茜素红染色检测HPDLCs矿化结节形成。结果 P. gingivalis与HPDLCs共培养90 min后,即可进入细胞内,共培养24 h后,侵袭效能达到大值。被P. gingivalis感染后,细胞的Runx2基因表达明显下调,且其矿化结节的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侵袭进入HPDLCs内的活体P. gingivalis,未对细胞的增殖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的成骨分化作用,这可能是通过下调Runx2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谭咏梅;侯晋;杨小军;梁悦娥;张琰;赵望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S期H1299细胞热损伤后的延迟性DNA双链断裂

    目的:研究S期细胞热损伤后DNA双链断裂形成规律,以阐明S期细胞热敏感原因,并分析DNA双链断裂延迟性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热损伤后细胞周期阻滞;EdU掺入实验检测DNA复制能力;血清饥饿法同步H1299细胞周期;中性彗星实验动态观察热损伤后DNA双链断裂形成;台盼蓝拒染实验研究热损伤后细胞存活率;蛋白免疫印记实验检测ATM磷酸化及DNA结合RAD18情况。结果流式结果显示H1299细胞经45℃热损伤1 h后S期细胞较未加热组明显增多(P<0.01);热损伤后EdU阳性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同S期比例变化;S期细胞热损伤后需经37℃正常孵育一定时间方可观察到“彗星拖尾”现象,且随着正常孵育时间延长,反映DNA双链断裂的尾力矩值越大;台盼蓝拒染实验显示S期细胞受热后7.5 h内死亡率保持较低水平,之后细胞死亡加速;热损伤后ATM磷酸化先增多后减少,热损伤导致DNA结合RAD18明显减少。结论细胞热损伤后可发生S期阻滞,阻滞期间因复制继续、DNA损伤修复抑制而延迟形成的致死性DNA双链断裂是S期细胞热敏感的可能原因。

    作者:孙婷;丁为民;李凌;张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