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FRP4和DKK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李秀芬;侯安丽;李振环;方淑芹;张雅丽;徐亚威

关键词:宫颈鳞癌, DKK1, sFRP4, 免疫组织化学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摘要: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4)及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1(Dickkopf-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66例宫颈鳞癌组织中及2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DKK1和SFRP4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宫颈鳞癌组织中及2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DKK1和SFRP4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DKK1和SFRP4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主要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SFRP4表达高于正常宫颈(P<0.01)。宫颈鳞癌DKK1表达低于正常宫颈(P<0.05)。DKK1和SFRP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DKK1与SFRP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Wnt信号通路上游因子SFRP4和DKK1在宫颈鳞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辅助生殖技术中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ART治疗并成功分娩的4348个周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原因、授精方式、移植胚胎期别、移植胚胎类型、分娩类型(单胎、双胎分娩)、既往ART流产次数、ART分娩次数和分娩的5607名新生儿的性别,分析不同因素对于分娩新生儿性别的影响。结果共有3019名男婴和2588名女婴出生,性别比为116∶100;单胎分娩的3087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双胎分娩的2520名新生儿性别比为116:100;经ART治疗一胎分娩5542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7∶100;二胎分娩新生儿65名,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在单胎妊娠活产婴儿中,若女方或男方高龄,出生男婴比例较对照组(年龄<35岁)显著增高(分别为58.4%vs 52.8%,P=0.012;56.4%vs 52.3%;P=0.026),同时观察到ICSI组出生男婴比例较IVF组明显较低(45.7%vs 55.6%,P<0.001),其它因素则对出生婴儿性别比无显著影响;在双胎妊娠活产新生儿组中,上述不同因素对出生新生儿性别比均无显著性差异。ART治疗后生育一胎新生儿中,女方高龄组出生男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7.4%vs 53.0%, P=0.009),并可知ICSI组中出生男婴比例显著低于IVF组(48.6%vs 55.4%, P=0.001);而ART治疗后生育二胎新生儿中,不同因素各组间出生婴儿性别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方年龄(OR:0.836,95%CI 0.731~0.955,P<0.05)、授精方式(OR∶1.151,95%CI 1.027~1.289,P<0.05)对出生婴儿性别比产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因素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则无显著影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无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经ART治疗后高龄女性生育男性婴儿比例更高,在单胎活产婴儿中男方高龄与出生男婴比例增加相关,而ICSI授精方式较IVF女性婴儿比例更高。

    作者:张力佳;全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两种诊断标准一致性的临床评估

    目的:评估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诊断标准与确定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寻找经济、简便、快捷、准确的DPN诊断方法。方法对2014年4月~2014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0 g尼龙丝、振动觉阈值、温度觉、针刺痛觉、踝反射检查,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Kappa值(k值)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价临床诊断标准的诊断效能。结果151例病例中符合DPN确定诊断标准106例(70.2%);符合DPN临床诊断标准86例(56.95%),临床诊断人数占确定诊断的人数的81.13%。临床诊断标准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及k值分别为80.19%、97.78%、98.84%、67.69%、77.97%和0.69,与确定诊断标准呈中高度一致;压力觉的敏感度、一致性差。5项检查方法中选取1、2、3、4、5项作为组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值分别为0.80、0.85、0.89、0.89、0.89。AUC值拐点出现在5项选取3项的组合中,其中温度觉+振动觉+踝反射组合AUC值高。结论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临床诊断标准与确定诊断标准有良好的一致性,有临床症状或只有一项体征阳性的患者在临床诊断阴性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结合可达到大的诊断效果。

    作者:王镁;郭明;刘庆阳;刘小溪;刘松岩;王森;郝宏铮;霍晶晶;王英娜;齐月;王宁;于世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微小RNA-34a通过靶向CD44调节膀胱癌细胞J82周期

    目的:观察微小RNA-34a(miR-34a)对膀胱癌细胞J82周期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机制。方法于J82中转染miR-34a前体或miR-34a抑制物并验证转染效率,结合此前研究报道和生物信息学预测miR-34a的靶点,后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4a靶标基因CD44,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CD44及其周期相关蛋白及信使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膀胱癌细胞J82周期的变化。结果 miR-34a在膀胱癌细胞J82和组织中表达下调,转染miR-34a前体和抑制物后,获得满意的转染效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34a对CD44的3'UTR活性显著调节,并伴随相关周期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同时观测到其对膀胱癌细胞J82周期的影响。miR-34a mimics明显降低膀胱癌细胞J82中CD44的表达,miR-34a inhibitor明显上调膀胱癌细胞J82中CD44的表达;CD44可以部分回复mir-34a对膀胱癌细胞J82周期的影响。结论微小RNA-34a通过直接靶向CD44调节膀胱癌细胞J82周期的变化。

    作者:余淦;许凯;许世安;张晓岚;黄倩华;郎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容量血液稀释复合回收对红细胞形态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对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AHH)复合自体血液回收(intraoperative blood salvage, IOBS)后红细胞超微结构和机械力学性能的变化,探讨AHH复合IOBS对红细胞形态和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骨科手术患者20例,入室后对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行自体血回收,分别于入室后(T1)、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T2)取外周静脉血2 mL,在自体血液回收后(T3)取回收血2 mL,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算红细胞畸形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纳米形态结构和机械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患者在T1、T2和T3的红细胞畸形率分别为(2.6±1.3)%、(19.3±1.6)%、(17.6±1.4)%。在T1的红细胞畸形率显著低于T2和T3(P<0.05),而T2和T3两个时点的红细胞畸形率并无显著差异。经过AHH后静脉血红细胞AFM形貌虽然仍为双凹圆盘状,但较T1时点呈肿胀改变,直径增大;中心凹陷处明显变浅,部分出现重叠和褶皱。血液回收后红细胞AFM形貌则较为接近术前状态,但红细胞膜表面和中心位置均较为粗糙,有不规则隆起,并有不规则附着物杂乱分布。T1、T2、T3时点红细胞的压痕深度和膜形变恢复力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T3时点红细胞黏附吸引力和调理线程明显高于T1、T2两个时点(P<0.05)。结论 AHH复合IOBS可增加红细胞的畸形率,改变红细胞的AFM形貌结构和黏附特性。

    作者:张奕文;邢祖民;郭强;何忠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吲哚美辛对K562细胞株BCR/ABL-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作用于K562细胞,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吲哚美辛对K562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RT-PCR分别检测bcr-abl、β-catenin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BCR/ABL、总BCR/ABL、β-catenin、pGSK-3β、c-myc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00、200、400μmol/L吲哚美辛作用细胞48 h后,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3种浓度的吲哚美辛处理K562细胞后,pBCR/ABL、总BCR/ABL的蛋白表达依次减少,而bcr-abl mR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β-catenin mRNA和蛋白水平依次减少;pGSK-3β、c-myc的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吲哚美辛可通过抑制BCR/ABL-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

    作者:刘张玲;胡晶;黄峥兰;李会;刘鑫;冯文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DCE-MRI定量参数评价放疗前后鼻咽癌肿瘤血管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纵向研究鼻咽癌放疗前后的DCE-MRI各种定量参数的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4例经病理证实为低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的鼻咽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1~2 d、放疗中(放射剂量为50 Gy)、放疗结束时(放射剂量为70 Gy)进行常规MRI和DCE-MRI扫描。以两腔室模型为基础,计算出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Ve)。比较放疗前、中及放疗结束时各参数的变化;分别探讨放疗中肿瘤消退率(RS0-50)与放疗前和放疗中各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放疗结束时各参数的差别。结果放射治疗后肿瘤组织的Ktrans值呈下降趋势,放疗结束时肿瘤组织的Ktrans值与放疗前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放疗中肿瘤组织的Ktrans值虽然下降,但与放疗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治疗后kep值下降,Ve值出现不同程度增高。放疗中肿瘤消退率与放疗前肿瘤组织的Ktrans值呈正相关(P值为0.005),与放疗中肿瘤组织的Ktrans值呈负相关(P值为0.001)。随访3年,5例患者死亡,3例出现远处转移;死亡、转移病例与其他患者放疗结束后的Ktrans值、kep值、Ve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放疗过程中DCE-MRI各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明显。放疗前和放疗中肿瘤组织Ktrans值可作为鼻咽癌放疗早期疗效评估指标,为鼻咽癌个体化治疗和治疗方案修正提供依据。鼻咽癌放疗远期疗效与Ktrans值的关系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廖伟华;杨力芳;姜武忠;孙仑泉;曹亚;王小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肺外源ARDS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肺外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31例ARDSex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CBP治疗,为血液净化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记录治疗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及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血液净化组死亡率为12.5%,对照组死亡率为33.3%(P<0.05);血液净化组EVLWI、PVPI、PaO2/FiO2和呼吸功能改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CBP可改善ARDSexp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通透指数,改善肺氧合功能和顺应性,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李智博;温德良;刘卫江;熊旭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人肝组织脱细胞支架的制备

    目的:探究人肝组织脱细胞支架的制备。方法本研究利用手术切除的人肝血管瘤左外叶组织,经反复冻融,0.01%SDS、0.1%SDS和1%Triton X-100循环灌注制备人肝组织脱细胞支架,并通过灌注过氧乙酸消毒。将L-02细胞通过门静脉插管种植于脱细胞支架内进行培养。结果 HE、DAPI染色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脱细胞支架内无细胞成分残留,残余DNA检测为25.3±14.6 ng/mg干质量,小于新鲜肝脏DNA含量的1%。免疫组化证实支架内保留了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纤连蛋白、弹力蛋白成分。L-02细胞在支架上生长良好且有增殖,并表达白蛋白及葡萄糖-6-磷酸酶。结论利用手术切除的人肝标本行肝组织脱细胞支架的制备是可行的,且为构建更适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肝脏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郑幸龙;向俊西;吴万权;刘学民;刘雯雁;吕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胱抑素C与血压水平的关系:912例报告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从体检人群中随机抽查91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查询体检结果获取一般资料,运用Pearson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Cys C与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血清Cys C水平在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组三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无论性别,血清Cys C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尿素(BUN)正相关(P<0.05);以MAP、SBP及DBP为因变量,以血压水平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血清Cys C对SBP和MAP影响大(P<0.05),对DBP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血清Cys C水平对SBP和MAP的影响显著,可以作为预警高血压病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陈海霞;王铁兵;杨邱;唐曙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哇巴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哇巴因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大鼠胸主动脉VSMCs原代培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采用放射自显影术检测哇巴因对大鼠胸主动脉VSMCs的结合能力,采用Fluo 3-AM(钙离子荧光探针)法研究哇巴因在短时间内对VSMCs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探讨不同浓度的钠泵α2亚单位截断性片段的拮抗作用。结果(1)放射自显影术检测结果显示,哇巴因与VSMCs间有一定的结合能力。在0.1~100 nmol/L浓度范围,随着哇巴因浓度的增加,VSMCs与哇巴因的结合能力增加;(2)Fluo 3-AM检测VSMCs内Ca2+浓度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哇巴因在短时间内能够引起VSMCs内Ca2+浓度的变化。在0~3200 nmol/L浓度范围,细胞内Ca2+离子浓度会随着哇巴因浓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3)不同浓度的钠泵α2亚单位截断性片段可以拮抗哇巴因引起的VSMCs内Ca2+浓度的升高作用。结论哇巴因引起的细胞内高钙是高哇巴因高血压发生的细胞学基础,钠泵α2亚单位截断性片段可以拮抗哇巴因引起的VSMCs内Ca2+浓度的升高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哇巴因的作用机制结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明娟;张美程;张超英;杨军;朱参战;段宗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一氧化碳高压干燥环境对离体兔心的保护效果

    目的:观察一氧化碳(CO)高压干燥环境对离体兔心的保护效果,与传统HTK液低温浸泡保存比较,为心脏移植提供一种新的保存方式。方法将8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n=5),CO组(n=40)和HTK组(n=40)。空白对照组在取下心脏后直接进行酶学检测,而两个保存组中,每组兔心在不同保存方式下(高压罐中干燥保存及HTK液中浸泡保存)分别保存2、4、6、8、10、14、18和24 h,每个时间点各5只。通过建立改良Langendorff离体兔心灌注模型,监测模型保存前后心肌舒缩功能变化情况,心律失常评分,检测CK、CK-MB等酶学指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恢复灌注后30 min,(1)CO干燥组的心肌舒缩功能、心功酶和心律失常评分改变在短期保存(2~4 h)内与HTK浸泡组无明显差别,而在中长期保存(6~24 h)上, CO干燥组各项指标均优于HTK浸泡组;(2)保存24 h后2组心肌超微结构均存在明显改变,但CO干燥组心肌细胞内结构损伤较HTK浸泡组轻。结论 CO高压干燥环境确实对离体兔心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在长时间保存方面,CO高压干燥保存比HTK浸泡保存更有优势。

    作者:张钟;肖泽周;郭义龙;周鹏宇;朱平;麦明杰;郑少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Anti-miR-145促进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及骨桥蛋白合成

    目的:观察miR-145抑制剂(Anti-miR-145)对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HASMCs)的影响,探讨其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Anti-miR-145(10~100 nmol/L)。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桥蛋白合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 nmol/L和50 nmol/L Anti-miR-145显著促进HASMCs增殖及骨桥蛋白合成(P<0.05或P<0.01),50 nmol/L Anti-miR-145显著抑制HASMCs凋亡(P<0.01)。结论 Anti-miR-145通过刺激HASMCs增殖和骨桥蛋白合成,抑制其凋亡,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培芬;邱智辉;黄国华;张香梅;彭武建;曾辉;赖文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对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表型转化的影响

    目的:了解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B)对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CCSM)细胞增殖、迁移及表型转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块培养法培养Wistar大鼠CCSM细胞,并用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DGFBB对培养的大鼠CCSM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筛选出适PDGFBB作用浓度。分别用0 ng/mL PDGFBB与适浓度PDGFBB处理CCSM细胞,利用划痕实验检测PDGFBB对CCSM细胞迁移的影响,24 h和48 h时利用qRT-PCR检测细胞中转录因子myocardin及收缩型表型标志物α-SMA、SMMHC mRNA表达水平;用适浓度PDGFBB处理CCSM细胞0、24和48 h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myocard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原代培养的CCSM细胞中α-SMA和smoothelin阳性率分别约为96.5%和96%;不同浓度的PDGFBB均能明显促进CCSM细胞增殖,其适浓度为12.5 ng/mL。PDGFBB(12.5 ng/mL)能促进CCSM细胞迁移,下调CCSM细胞中myocardin、α-SMA和SMMHC mRNA表达水平(P均<0.01);在48 h内myocardin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随着PDGFBB作用时间增加而降低。结论改良的组织块培养法可获得高纯的CCSM细胞;PDGFBB可促进CCSM细胞增殖、迁移,使细胞从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yocardin。

    作者:陈逢志;何书华;单海涛;张海波;梁雁冰;韦安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慢病毒介导shRNA靶向ZNF217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

    目的:探讨癌基因ZNF217对胶质瘤U251细胞迁移、侵袭以及增值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shRNA-ZNF217慢病毒干扰载体,在将其包装成成熟的慢病毒后感染胶质瘤U25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ZNF217干扰效率。利用transwell、Boyden、MTT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增殖以及细胞周期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相应基因表达改变。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ZNF217基因在慢病毒shRNA-ZNF217作用下,其表达水平在胶质瘤U251细胞中显著下调。Transwell和Boyden结果显示,在抑制ZNF217表达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也明显下降。此外,MTT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细胞的增值和周期转化能力也明显降低。机制分析显示,在抑制ZNF271表达后,磷酸化的PI3K/AKT以及癌基因C-Myc和间质标志物N-Cadherin活性减低,而上皮标志物E-Cadherin活性增高。结论 ZNF217在胶质瘤中通过激活PI3K/AKT上调C-Myc基因以及调控上皮向间质转化相关基因(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从而促进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

    作者:罗起胜;黄海能;邓元央;黄华东;符黄德;罗琨祥;李传玉;覃成箭;韦展亮;栗学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在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中孕期产前血清学筛查在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DELFIA)对2011~2013年在我院产检的25520例中孕期单胎妊娠孕妇进行free-β-HCG、μE3、AFP三联血清学指标检测,对筛查高风险者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对开放性神经管缺陷(NTD)高风险者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25520例产前筛查孕妇中,共筛出高风险1254例(4.91%),818例行介入性产前诊断者染色体结果异常共47例(5.75%)。随访结果显示筛查高风险人群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91%(24/1254),显著高于筛查低风险人群的0.1%(25/24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诊断结果显示高龄组对21三体征的检出率(15%)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对189例因产前筛查单项指标中位数MoM值异常行产前诊断的病例分析,染色体异常率为3.17%(6/189)。结论中孕期血清学筛查,除可筛查胎儿染色体及解剖结构异常,还可用于不良妊娠结局的指导,此外对高龄孕妇出生缺陷的预防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产前筛查单指标MoM值异常对胎儿染色体异常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作者:杨岚;赵丽;江静颖;刘俊;陶荷花;王俊;吴金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胚胎移植术后9和11d血清β-HCG值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术后9 d和11 d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冻融复苏胚胎移植(FET)术后妊娠结局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27个胚胎移植周期,胚胎移植后9 d和11 d检测血清β-HCG,并追踪妊娠结局,应用ROC曲线确定移植后9 d和11 d具有预测各种妊娠结局的佳血清β-HCG界值。结果(1)将患者妊娠结局分为:未孕组(A)、生化妊娠组(B)和临床妊娠组(C);A、B、C3组移植后9 d和11 d血清β-HCG值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2)C组内分为单胎妊娠组(C1)、双胎妊娠组(C2)、早孕流产组(C3)、宫外孕组(C4)、宫内合并宫外孕组(C5);C1~C5五组9 d和11 d血清β-HCG值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3)移植后9 d,预测临床妊娠和双胎妊娠的β-HCG佳阈值分别为49.05 U/L和105.15 U/L;移植后11 d,预测临床妊娠和双胎妊娠的β-HCG佳阈值分别为51.2 U/L和241.75 U/L。结论胚胎移植后9 d及11 d的血清β-HCG定量可准确诊断是否妊娠,并可以预测生化妊娠、临床妊娠,及单双胎妊娠等不同妊娠结局。

    作者:陈彩蓉;全松;王秋香;李艳红;邱佩嫦;赵晓英;周林荣;郭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磷脂转运蛋白参与烟草提取物诱导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磷脂转运蛋白(PLTP)在烟草提取物对大鼠Ⅱ型肺泡上皮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肺泡上皮RLE-6TN细胞株24 h,分别加入0.5%,1.0%和2.0%烟草提取物共培养24 h或48 h;委托上海吉玛公司合成siRNA-PLTP,并将siRNA-PLTP转染入RLE-6TN中,下调PLTP的表达后,观察烟草烟雾对RLE-6TN细胞凋亡的影响。Hochest染色后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LTP的表达量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性。结果经不同浓度的(0.5%,1.0%,2.0%)烟草提取物作用后,细胞早期凋亡率由(1.68±0.098)%增加至(18.663±0.964)%(P<0.001);Hoechst染色可见部分凋亡细胞,核发白、固缩、染色质边集等现象;PLTP的表达和caspase-3的活性增加;将PLTP敲降后,可部分逆转烟草提取物诱导的RLE-6TN细胞中caspase-3的活性的增加(P<0.05)。结论 PLTP参与烟草提取物诱导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

    作者:廖科;陈虹;赵绿翠;巫凤苹;陈亚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SFRP4和DKK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4)及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1(Dickkopf-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66例宫颈鳞癌组织中及2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DKK1和SFRP4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宫颈鳞癌组织中及2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DKK1和SFRP4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DKK1和SFRP4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主要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SFRP4表达高于正常宫颈(P<0.01)。宫颈鳞癌DKK1表达低于正常宫颈(P<0.05)。DKK1和SFRP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DKK1与SFRP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Wnt信号通路上游因子SFRP4和DKK1在宫颈鳞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李秀芬;侯安丽;李振环;方淑芹;张雅丽;徐亚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PED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35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共452例,按有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为性别、年龄比例相近的DM1组(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282例,DM2组(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17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358位点多态性,同时检测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DM1组的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高于D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为因变量的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作为独立影响因素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SNP-358G→A的基因型(GG型、GA型和AA型)和等位基因(G/A)在DM1、DM2两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358位点GA基因型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2.032倍,GA+AA基因型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2.06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的升高为胰岛素抵抗的反馈表现,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素敏感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358G→A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关,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易感性。

    作者:黄文森;施亚雄;杨鑫娜;林莞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面向B超图像分割的动态权重因子水平集方法

    目的:研究和改进水平集方法,实现B超图像中病灶区域的准确快速分割。方法分析已有水平集方法在B超图像处理中的局限,基于区域水平集的优点,将信息论中的熵引入图像处理,定义动态权重因子,准确反映局部灰度阶梯变化状况,定量度量轮廓线像素点分别受到趋向目标、背景区域的两种作用力的动态权重,将其融合到区域水平集中,迭代引导曲线形变和位移。由于B超图像病灶分割属于指定区域的局部分割,所以将计算约束到局部范围,从而明显降低运算代价。结果动态权重因子水平集方法能够较好分割B超图像中的病灶区域,与几种主流水平集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精度更高,时间复杂度更小。结论动态权重因子方法能够更合理准确地判断病灶边界像素点,局部计算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分割效率。

    作者:杨谊;喻德旷;申洪;刘民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