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PED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

黄文森;施亚雄;杨鑫娜;林莞蓉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摘要:目的:探讨福建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35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共452例,按有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为性别、年龄比例相近的DM1组(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282例,DM2组(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17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358位点多态性,同时检测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DM1组的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高于D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为因变量的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作为独立影响因素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SNP-358G→A的基因型(GG型、GA型和AA型)和等位基因(G/A)在DM1、DM2两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358位点GA基因型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2.032倍,GA+AA基因型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2.06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的升高为胰岛素抵抗的反馈表现,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素敏感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358G→A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关,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易感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后白内障手术及人工晶状体度数选择

    目的: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术后白内障手术的诊治特点及人工晶状体度数选择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RK术后的白内障患者8例(12只眼),术前对白内障患者的视力、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进行检查,比较患者用TOPCON-KR8800型自动角膜曲率计测量的3组角膜中央2.6 mm的角膜曲率值,选择较为低的K数值,选用经SRK T三元回归公式自动计算的近正视化(-1.00D~-2.00D)的人工晶状体(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月随访患者的视力、屈光状态。结果 RK术后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的12只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其中6只眼裸眼视力达到0.8~1.0,另外6只眼裸眼视力达到0.4~0.6+,矫正视力0.6~1.0;术后屈光状态:6只眼接近正视(+0.75D~-1.00D),另外6只眼的屈光度为-1.00D~-2.50D,通过术后配镜,患者均能接受。结论对RK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比较患者的3组自动角膜曲率计测量的角膜中央2.6 mm的角膜曲率值,选择较为低的K数值,使用SRK 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度数,预留-1.00~-2.00D的近视较为安全,避免>+3.00D的远视出现,也较为患者接受。

    作者:李宇;刘娅利;陈豫川;李满;龙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于快速亚像素运动估计的肺4D-CT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肺4D-CT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对于提高肺4D-CT图像分辨率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快速亚像素运动估计的超分辨率处理方法,以重建清晰的肺4D-CT图像。首先采用快速亚像素运动估计方法估计不同“帧”图像间的运动场,然后采用迭代反投影方法重建高分辨率肺4D-CT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插值方法及基于全搜索运动估计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相比较,本方法能得到更清晰的肺部图像,图像结构明显增强。同时,与全搜索算法相比,运算时间显著缩减。

    作者:肖珊;王婷婷;吕庆文;张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槲皮素对内毒素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内毒素心肌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槲皮素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以及槲皮素干预组。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槲皮素干预组大鼠食用含按槲皮素的鼠饲料(100 mg/kg)。内毒素组小鼠腹腔注射LPS(10mg/kg)诱导内毒素血症模型。槲皮素干预组大鼠先食用含槲皮素(100 mg/kg)的饲料7 d后,腹腔注射LPS(10mg/kg)。6 h后超声心动仪测定小鼠心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Bax、Bcl-2、NOS和eNOS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NO含量。同时,记录小鼠5 d生存率,并描绘生存曲线。结果槲皮素预处理后,与内毒素组相比,小鼠心肌功能显著得到了改善;内毒素组小鼠心肌组织中iNOS蛋白水平增高,eNOS水平降低。而经槲皮素干预后,iNOS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eNOS表达水平增高;LPS处理后,Bax显著增高,Bcl-2轻微降低。槲皮素干预后,Bax降至对照组水平, Bax/Bcl-2比值降低;内毒素组小鼠血清NO水平增高近3.5倍。槲皮素处理后,NO含量明显降低(P<0.05);内毒素组5d后小鼠生存率为10%,而槲皮素干预组生存率达45%(P<0.05)。结论槲皮素可减轻LPS所致的小鼠心功能不全,改善生存率。

    作者:李坚;张剑;董欣敏;邓华菲;阳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慢病毒介导shRNA靶向ZNF217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

    目的:探讨癌基因ZNF217对胶质瘤U251细胞迁移、侵袭以及增值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shRNA-ZNF217慢病毒干扰载体,在将其包装成成熟的慢病毒后感染胶质瘤U25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ZNF217干扰效率。利用transwell、Boyden、MTT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增殖以及细胞周期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相应基因表达改变。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ZNF217基因在慢病毒shRNA-ZNF217作用下,其表达水平在胶质瘤U251细胞中显著下调。Transwell和Boyden结果显示,在抑制ZNF217表达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也明显下降。此外,MTT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细胞的增值和周期转化能力也明显降低。机制分析显示,在抑制ZNF271表达后,磷酸化的PI3K/AKT以及癌基因C-Myc和间质标志物N-Cadherin活性减低,而上皮标志物E-Cadherin活性增高。结论 ZNF217在胶质瘤中通过激活PI3K/AKT上调C-Myc基因以及调控上皮向间质转化相关基因(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从而促进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

    作者:罗起胜;黄海能;邓元央;黄华东;符黄德;罗琨祥;李传玉;覃成箭;韦展亮;栗学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磷脂转运蛋白参与烟草提取物诱导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磷脂转运蛋白(PLTP)在烟草提取物对大鼠Ⅱ型肺泡上皮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肺泡上皮RLE-6TN细胞株24 h,分别加入0.5%,1.0%和2.0%烟草提取物共培养24 h或48 h;委托上海吉玛公司合成siRNA-PLTP,并将siRNA-PLTP转染入RLE-6TN中,下调PLTP的表达后,观察烟草烟雾对RLE-6TN细胞凋亡的影响。Hochest染色后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LTP的表达量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性。结果经不同浓度的(0.5%,1.0%,2.0%)烟草提取物作用后,细胞早期凋亡率由(1.68±0.098)%增加至(18.663±0.964)%(P<0.001);Hoechst染色可见部分凋亡细胞,核发白、固缩、染色质边集等现象;PLTP的表达和caspase-3的活性增加;将PLTP敲降后,可部分逆转烟草提取物诱导的RLE-6TN细胞中caspase-3的活性的增加(P<0.05)。结论 PLTP参与烟草提取物诱导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

    作者:廖科;陈虹;赵绿翠;巫凤苹;陈亚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缺氧微环境下钙信号介导鞘氨醇激酶1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缺氧微环境下鞘氨醇激酶1(SphK1)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缺氧建立缺氧模型;RNA干扰技术下调SphK1的表达,分别以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记方法检测SphK1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CCK-8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Fluo-3/AM孵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的动态变化。结果 SphK1表达下调可显著降低缺氧诱导的钙内流,并在缺氧条件下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钙通道激活剂OAG可减弱SphK1表达下调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结论缺氧微环境下SphK1可通过对胞内钙离子的调控影响胶质瘤的增殖。

    作者:张贺;刘林华;石明;刘小山;唐焕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109例结肠癌患者中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SDCBP)表达的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9例有10年随访资料,诊断为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SDCB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法。结果 SDCBP的表达对结直肠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术后的生存期均有显著影响(P=0.001)、(P=0.033)、(P=0.004),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以及病理类型没有关系。Kaplan-Meier法检验,结果显示,1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SDCBP高低表达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及7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2.300±6.508(月)、86.184±5.358(月);38.6±6.4(%)、61.5±6.7(%),整体水平及各组间水平的差异经Log-rank法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5,P=0.001);Cox回归分析法发现:SDCBP的高表达和发生淋巴结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B=0.605,P=0.034;B=0.677,P=0.013)。结论 SDCBP可作为提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作者:刘会平;杨磊;丁彦青;赵震;于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SFRP4和DKK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4)及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1(Dickkopf-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66例宫颈鳞癌组织中及2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DKK1和SFRP4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宫颈鳞癌组织中及2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DKK1和SFRP4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DKK1和SFRP4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主要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SFRP4表达高于正常宫颈(P<0.01)。宫颈鳞癌DKK1表达低于正常宫颈(P<0.05)。DKK1和SFRP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DKK1与SFRP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Wnt信号通路上游因子SFRP4和DKK1在宫颈鳞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李秀芬;侯安丽;李振环;方淑芹;张雅丽;徐亚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三维斑点追踪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诊断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DSE)评估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左室心肌形变,探讨其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49例初诊NSTE-ACS的患者行DSE和冠脉造影。多巴酚丁胺初始剂量5μg·kg-1·min-1,间隔3 min剂量加倍,峰值剂量20μg·kg-1·min-1。应用3D-STE对静息和峰值负荷时实时三维图像进行分析,获取左室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环向应变(GCS),灌注区长轴应变(TLS),灌注区环向应变(TCS)等参数。比较分析DSE前后常规超声、3D-STE参数及其变化,应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NSTE-ACS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均完成负荷试验,3D-STE参数具有满意重复性。静息状态下,NSTE-ACS患者与非NSTE-ACS患者相比,左室心肌形变功能明显减低,以环向功能减低更为显著(P<0.05),各参数ROC曲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峰值负荷时,两组间左室形变功能的差异进一步增大(P值均小于0.01),峰值负荷参数诊断价值明显增加。各参数ROC曲线比较中,峰值负荷TLS和TCS诊断NSTE-ACS价值高。结论3D-STE结合小剂量DSE是安全有效的NSTE-ACS无创检查和诊断方法,DSE明显增加3D-STE诊断价值。

    作者:刘峻松;徐勇;王晶;张波;刘博罕;吕文青;智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PED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35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共452例,按有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为性别、年龄比例相近的DM1组(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282例,DM2组(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17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358位点多态性,同时检测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DM1组的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高于D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为因变量的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作为独立影响因素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SNP-358G→A的基因型(GG型、GA型和AA型)和等位基因(G/A)在DM1、DM2两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358位点GA基因型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2.032倍,GA+AA基因型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2.06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的升高为胰岛素抵抗的反馈表现,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素敏感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358G→A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关,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易感性。

    作者:黄文森;施亚雄;杨鑫娜;林莞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剂量利多卡因复合氯胺酮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小剂量利多卡因和氯胺酮进行麻醉干预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年龄63~82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I组静注利多卡因和氯胺酮各0.5 mg/kg,继以利多卡因0.5 mg/(kg·h)持续输注直至术毕;Ⅱ组静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3d和术后2d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计算术后成绩与术前基础值的差值(X值),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时(T1)、术后1天(T2)及术后2天(T3)抽取外周静脉血,ELISA法分别检测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IL-6浓度。结果 X值比较,与Ⅱ组比较,Ⅰ组数字符号测试、累加测试及循迹连线测试A均显著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6.7%和33.3%,Ⅰ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T1时点,Ⅰ组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2时点,Ⅰ组NSE及IL-6浓度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3时点,Ⅰ组IL-6浓度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术中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和氯胺酮进行麻醉干预可以降低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能与其降低血清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有关。

    作者:朱茗;李元海;万宗明;张多志;王溪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微生物组学大数据分析方法、挑战与机遇

    微生物组学是新兴学科,与肠道、代谢、生殖、神经等大量慢性疾病相关。通过测序分析微生物组,主要包括16S rRNA和宏基因组两大技术。16S rRNA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序列处理、样品多样性分析及统计分析3个步骤。宏基因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序列处理、分类、注释及统计分析4个环节。随着测序技术的升级,测序成本将逐步降低,而大数据分析将成为核心内容。数据的标准化和可积累性、通过数据建模和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未来应用的基础,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数据本身价值的开发与保护价值将日益显现,培养和基于培养的功能验证将是未来的重点之一。人体微生物组学将阐述并调整人与微生物组之间的关系,此领域相关研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盛华芳;周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透明带3多肽诱导的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模型子宫组织中Ki-67、ER的表达

    目的:以透明带3多肽(pZP3)诱导的免疫性卵巢早衰(POF)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子宫Ki-67、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以进一步探讨免疫性卵巢早衰患者辅助生殖相关的子宫预处理方案。方法取7~8周龄的健康雌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通过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血清性激素、卵巢组织形态及抗卵巢ZP3抗体鉴定建模成功。检测两组小鼠子宫组织形态变化及子宫Ki-67、雌激素受体α亚型(ERα)及雌激素受体β亚型(ERβ)的表达。结果8周后80%小鼠建模成功。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子宫萎缩,内膜变薄,单位面积内腺体数量减少。模型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中Ki-67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弱,且有胞核转位至胞浆现象。对照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的胞浆强表达ERα,而模型组呈阴性表达。两组小鼠子宫内膜ERβ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pZP3可以诱导小鼠成功构建免疫性卵巢早衰疾病模型,同时引起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的增殖降低和ERα表达减弱。

    作者:蔡慧华;付霞霏;任旭雯;陈夏珠;张冬梅;何援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微小RNA-34a通过靶向CD44调节膀胱癌细胞J82周期

    目的:观察微小RNA-34a(miR-34a)对膀胱癌细胞J82周期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机制。方法于J82中转染miR-34a前体或miR-34a抑制物并验证转染效率,结合此前研究报道和生物信息学预测miR-34a的靶点,后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4a靶标基因CD44,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CD44及其周期相关蛋白及信使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膀胱癌细胞J82周期的变化。结果 miR-34a在膀胱癌细胞J82和组织中表达下调,转染miR-34a前体和抑制物后,获得满意的转染效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34a对CD44的3'UTR活性显著调节,并伴随相关周期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同时观测到其对膀胱癌细胞J82周期的影响。miR-34a mimics明显降低膀胱癌细胞J82中CD44的表达,miR-34a inhibitor明显上调膀胱癌细胞J82中CD44的表达;CD44可以部分回复mir-34a对膀胱癌细胞J82周期的影响。结论微小RNA-34a通过直接靶向CD44调节膀胱癌细胞J82周期的变化。

    作者:余淦;许凯;许世安;张晓岚;黄倩华;郎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在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中孕期产前血清学筛查在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DELFIA)对2011~2013年在我院产检的25520例中孕期单胎妊娠孕妇进行free-β-HCG、μE3、AFP三联血清学指标检测,对筛查高风险者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对开放性神经管缺陷(NTD)高风险者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25520例产前筛查孕妇中,共筛出高风险1254例(4.91%),818例行介入性产前诊断者染色体结果异常共47例(5.75%)。随访结果显示筛查高风险人群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91%(24/1254),显著高于筛查低风险人群的0.1%(25/24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诊断结果显示高龄组对21三体征的检出率(15%)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对189例因产前筛查单项指标中位数MoM值异常行产前诊断的病例分析,染色体异常率为3.17%(6/189)。结论中孕期血清学筛查,除可筛查胎儿染色体及解剖结构异常,还可用于不良妊娠结局的指导,此外对高龄孕妇出生缺陷的预防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产前筛查单指标MoM值异常对胎儿染色体异常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作者:杨岚;赵丽;江静颖;刘俊;陶荷花;王俊;吴金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DCE-MRI定量参数评价放疗前后鼻咽癌肿瘤血管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纵向研究鼻咽癌放疗前后的DCE-MRI各种定量参数的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4例经病理证实为低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的鼻咽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1~2 d、放疗中(放射剂量为50 Gy)、放疗结束时(放射剂量为70 Gy)进行常规MRI和DCE-MRI扫描。以两腔室模型为基础,计算出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Ve)。比较放疗前、中及放疗结束时各参数的变化;分别探讨放疗中肿瘤消退率(RS0-50)与放疗前和放疗中各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放疗结束时各参数的差别。结果放射治疗后肿瘤组织的Ktrans值呈下降趋势,放疗结束时肿瘤组织的Ktrans值与放疗前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放疗中肿瘤组织的Ktrans值虽然下降,但与放疗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治疗后kep值下降,Ve值出现不同程度增高。放疗中肿瘤消退率与放疗前肿瘤组织的Ktrans值呈正相关(P值为0.005),与放疗中肿瘤组织的Ktrans值呈负相关(P值为0.001)。随访3年,5例患者死亡,3例出现远处转移;死亡、转移病例与其他患者放疗结束后的Ktrans值、kep值、Ve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放疗过程中DCE-MRI各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明显。放疗前和放疗中肿瘤组织Ktrans值可作为鼻咽癌放疗早期疗效评估指标,为鼻咽癌个体化治疗和治疗方案修正提供依据。鼻咽癌放疗远期疗效与Ktrans值的关系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廖伟华;杨力芳;姜武忠;孙仑泉;曹亚;王小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一氧化碳高压干燥环境对离体兔心的保护效果

    目的:观察一氧化碳(CO)高压干燥环境对离体兔心的保护效果,与传统HTK液低温浸泡保存比较,为心脏移植提供一种新的保存方式。方法将8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n=5),CO组(n=40)和HTK组(n=40)。空白对照组在取下心脏后直接进行酶学检测,而两个保存组中,每组兔心在不同保存方式下(高压罐中干燥保存及HTK液中浸泡保存)分别保存2、4、6、8、10、14、18和24 h,每个时间点各5只。通过建立改良Langendorff离体兔心灌注模型,监测模型保存前后心肌舒缩功能变化情况,心律失常评分,检测CK、CK-MB等酶学指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恢复灌注后30 min,(1)CO干燥组的心肌舒缩功能、心功酶和心律失常评分改变在短期保存(2~4 h)内与HTK浸泡组无明显差别,而在中长期保存(6~24 h)上, CO干燥组各项指标均优于HTK浸泡组;(2)保存24 h后2组心肌超微结构均存在明显改变,但CO干燥组心肌细胞内结构损伤较HTK浸泡组轻。结论 CO高压干燥环境确实对离体兔心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在长时间保存方面,CO高压干燥保存比HTK浸泡保存更有优势。

    作者:张钟;肖泽周;郭义龙;周鹏宇;朱平;麦明杰;郑少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Anti-miR-145促进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及骨桥蛋白合成

    目的:观察miR-145抑制剂(Anti-miR-145)对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HASMCs)的影响,探讨其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Anti-miR-145(10~100 nmol/L)。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桥蛋白合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 nmol/L和50 nmol/L Anti-miR-145显著促进HASMCs增殖及骨桥蛋白合成(P<0.05或P<0.01),50 nmol/L Anti-miR-145显著抑制HASMCs凋亡(P<0.01)。结论 Anti-miR-145通过刺激HASMCs增殖和骨桥蛋白合成,抑制其凋亡,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培芬;邱智辉;黄国华;张香梅;彭武建;曾辉;赖文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容量血液稀释复合回收对红细胞形态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对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AHH)复合自体血液回收(intraoperative blood salvage, IOBS)后红细胞超微结构和机械力学性能的变化,探讨AHH复合IOBS对红细胞形态和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骨科手术患者20例,入室后对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行自体血回收,分别于入室后(T1)、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T2)取外周静脉血2 mL,在自体血液回收后(T3)取回收血2 mL,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算红细胞畸形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纳米形态结构和机械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患者在T1、T2和T3的红细胞畸形率分别为(2.6±1.3)%、(19.3±1.6)%、(17.6±1.4)%。在T1的红细胞畸形率显著低于T2和T3(P<0.05),而T2和T3两个时点的红细胞畸形率并无显著差异。经过AHH后静脉血红细胞AFM形貌虽然仍为双凹圆盘状,但较T1时点呈肿胀改变,直径增大;中心凹陷处明显变浅,部分出现重叠和褶皱。血液回收后红细胞AFM形貌则较为接近术前状态,但红细胞膜表面和中心位置均较为粗糙,有不规则隆起,并有不规则附着物杂乱分布。T1、T2、T3时点红细胞的压痕深度和膜形变恢复力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T3时点红细胞黏附吸引力和调理线程明显高于T1、T2两个时点(P<0.05)。结论 AHH复合IOBS可增加红细胞的畸形率,改变红细胞的AFM形貌结构和黏附特性。

    作者:张奕文;邢祖民;郭强;何忠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面向B超图像分割的动态权重因子水平集方法

    目的:研究和改进水平集方法,实现B超图像中病灶区域的准确快速分割。方法分析已有水平集方法在B超图像处理中的局限,基于区域水平集的优点,将信息论中的熵引入图像处理,定义动态权重因子,准确反映局部灰度阶梯变化状况,定量度量轮廓线像素点分别受到趋向目标、背景区域的两种作用力的动态权重,将其融合到区域水平集中,迭代引导曲线形变和位移。由于B超图像病灶分割属于指定区域的局部分割,所以将计算约束到局部范围,从而明显降低运算代价。结果动态权重因子水平集方法能够较好分割B超图像中的病灶区域,与几种主流水平集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精度更高,时间复杂度更小。结论动态权重因子方法能够更合理准确地判断病灶边界像素点,局部计算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分割效率。

    作者:杨谊;喻德旷;申洪;刘民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