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巴胺受体D2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多巴胺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彭阳红;张锦明;周乃康;王珊

关键词:肺肿瘤, 多巴胺受体2, 多巴胺, 凋亡
摘要:目的 检测多巴胺受体D2在不同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多巴胺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蛋白电泳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癌95D、H460、GLC-82、A549及H446细胞中多巴胺受体D2的表达;采用含有0.02%、0.04%、0.08%及0.1%多巴胺的细胞培养液培养A549细胞,6 h后行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选取2只BALB/c-nu构建A549肿瘤模型,于瘤体内分别注射1%多巴胺及生理盐水,24 h后取出肿瘤并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蛋白电泳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多巴胺受体D2在肺癌95D、H460、GLC-82、A549及H446细胞上呈现阳性表达;多巴胺对A54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与多巴胺浓度呈现正相关;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多巴胺对A549肿瘤具有明显促凋亡作用.结论 多巴胺受体D2广泛表达于不同类型肺癌细胞,多巴胺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多巴胺受体D2有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外源性肾上腺素质素对大鼠肾脏创伤早期肾脏和下丘脑肾上腺素质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肾脏创伤早期肾脏和下丘脑ADM表达的变化及外源性ADM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普通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32只);预防组(32只)和治疗组(32只)4组,后3组均采用自由落体打击仪直接打击大鼠脊肋区制作创伤模型,两给药组分别于创伤前后10 min腹腔注射ADM(0.1 nmol/kg).平均分为四批于创伤后1、6、12、24 h采用快速心脏采血法处死.迅速解剖动物提取肾脏及下丘脑标本,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DM在肾脏及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脏ADM阳性表达:预防组于伤后1 h阳性表达,其阳性结果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与创伤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于伤后1 h、6 h强阳性表达,并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至伤后24 h恢复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组ADM呈低阳性表达,以1 h及12h为著,24h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脑ADM阳性表达:治疗组阳性表达趋势基本同肾脏ADM阳性表达趋势,与创伤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于6 h及24 h呈强阳性表达;12 h阳性表达结果明显降低且达低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组于6 h阳性表达结果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丘脑ADM对肾脏ADM的表达有一定的上调作用,ADM通过局部及全身的正负反馈调节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正常生理活动.

    作者:陈丑彦;孙少华;钟翠萍;冯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凋亡和坏死细胞输注对脓毒症小鼠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凋亡和坏死细胞对脓毒症小鼠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3组,分别为PBS对照组、凋亡细胞输注组和坏死细胞输注组,输注3 d后行盲肠结扎穿孔,制作脓毒症模型,观察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和器官病理损伤.结果 PBS对照组小鼠2周存活率为44.6%,肺脏和肾脏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凋亡细胞输注组1周存活率为69.6%,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2),肺脏和肾脏组织损伤明显减轻;坏死细胞输注组1周存活率为31.6%,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35),肺脏和肾脏组织损伤明显加重.结论 脓毒症造模前3 d输注凋亡细胞可以减轻器官损伤,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而输注坏死细胞可以加重器官损伤,降低存活率.

    作者:刘占国;张婕;何懿;常平;顾冬生;罗宇维;孙尔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DCT与MRI诊断视网膜脱离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排CT(multi-detector row CT,MDCT)和MRI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10月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送至我院检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查的45例(47只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MDCT或MRI图像,其中16例(17只眼)经MDCT诊断,29例(30只眼)经MR诊断;45例(47只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的32例(33只眼)经手术证实,13例(14只眼)经其它临床相关检查得到验证.结果 MDCT或MRI图像上可见到脱离的视网膜与眼球后壁之间的积液征象.在所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中,单纯视网膜脱离21只眼;伴有其它相关征象的26只眼.伴出血者20只眼、伴钙化者6只眼.其中,脉络膜骨瘤3只眼、脉络膜黑色素瘤5只眼.结论 MDCT成像速度快、对钙化病灶显示敏感;MR无辐射,软组织分辨力高,对出血及小范围视网膜脱离显示敏感;二者对视网膜脱离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医生可根据不同患者合理选择.

    作者:陈芳妮;范淼;毛羽翔;李华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既往核苷类似物治疗失败的慢性乙肝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对既往核苷类似物(Nas)治疗失败的慢性乙肝(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可能影响应答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Nas治疗失败,经ETV和ADV治疗24周以上(随访中位数18周)的45例CHB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较治疗24和48周病毒学应答率(VR)、生化学应答率(BR)及联合应答率(CR).运用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24周时VR率、BR率和cR率分别是66.7%、77.8%和57.8%;48周时VR率、BR率和CR率分别是76.2%、78.6%和61.9%.与基线相比,24周VR率(Z=-4.796,P=0.000)、BR率(Z=-5.196,P=0.000)及CR率(Z=-3.606,P=0.000)均显著提高.48VR率(Z=-3.742,P=0.000)、BR率(Z=-4.472,P=0.000)及CR率(Z=-4.690,P=0.000)均显著提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比非肝硬化BR率低(24周:BR率17.1%vs82.9%,x2=4.546,P=0.048;48周BR率23.8%vs76.2%,x2=6.364,P=0.023)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基线HBVDNA水平3~6 Log10 copies/ml与>6 Log10 copies/ml相比,前者48周VR率高于后者(85.2%vs40%,Z=-4.796,P=0.03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TV联合ADV对既往Nas治疗失败的CHB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案.治疗前HBVDNA水平低的非肝硬化患者疗效更优.

    作者:阎丽;王战会;杨洁;周彬;郭亚兵;彭劼;孙剑;侯金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多巴胺受体D2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多巴胺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检测多巴胺受体D2在不同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多巴胺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蛋白电泳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癌95D、H460、GLC-82、A549及H446细胞中多巴胺受体D2的表达;采用含有0.02%、0.04%、0.08%及0.1%多巴胺的细胞培养液培养A549细胞,6 h后行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选取2只BALB/c-nu构建A549肿瘤模型,于瘤体内分别注射1%多巴胺及生理盐水,24 h后取出肿瘤并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蛋白电泳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多巴胺受体D2在肺癌95D、H460、GLC-82、A549及H446细胞上呈现阳性表达;多巴胺对A54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与多巴胺浓度呈现正相关;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多巴胺对A549肿瘤具有明显促凋亡作用.结论 多巴胺受体D2广泛表达于不同类型肺癌细胞,多巴胺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多巴胺受体D2有关.

    作者:彭阳红;张锦明;周乃康;王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53通路相关基因和EZH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关系及意义

    目的 探讨p53通路相关基因p53、mdm2、p63蛋白和EZH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关系和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47例鼻咽未分化癌及12例慢性鼻咽炎中p53、mdm2、p63和EZH2蛋白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预后,以及相互关系.结果 p53、mdm2、p63及EZH2蛋白在鼻咽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9%,85.1%,95.7%;mdm2、EZH2与p53蛋白 的表达无关,EZH2与p6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53与p6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EZH2和p63蛋白的高表达与T分期和临 床分期的升高有关(P<0.05);EZH2蛋白的高表达组的五年无疾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 在鼻咽癌中 mdm2的表达可能与p53蛋白失活的关系不大,p63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p53蛋白的失活有关,EZH2的过表达与鼻咽癌的 进展及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刘晓东;季明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是否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方法 回顾性研究187名确诊OSAHS患者及20名体检健康对照组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整晚睡眠监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结果 OSAHS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体液免疫中C3明显升高,IgM下降,细胞免疫中NK细胞所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示C3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正相关、与经皮低血氧饱和度(LSpO2)负相关;IgM与LSpO2弱正相关;NK细胞与AHI弱负相关;其他免疫功能指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OSAHS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改变,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下降.

    作者:李正功;李涛平;叶红;冯媛;李丹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前下胸壁横纹肌结核1例报告

    横纹肌结核少见,发生在前锯肌的更是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横纹肌结核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肉眼所见及病理检查等,误诊的肌纤维瘤终证实为横纹肌结核.肌肉结核少见,但对于肌肉部位隆起的肿物,应考虑肌肉结核.

    作者:秦晓平;曹阳;曹仲文;李冠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5-氟尿嘧啶气雾对人胃癌细胞MKN-45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

    目的 通过体外模拟5-氟尿嘧啶(5-Fu)腹腔气雾化疗环境,评价5-Fu雾化对人胃癌细胞MKN-45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方法 运用自主研发的气雾化疗仪将5-Fu雾化,体外模拟腹腔气雾化疗环境,对胃癌细胞进行处理,维持气雾环境压力为8 mmHg,作用时间为30 min,并设生理盐水雾化作为对照,处理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MTT结果显示,5-Fu气雾化疗组杀伤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31.13±3.51)%比(4.65±1.99)%,P<0.001];流式细胞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5-Fu气雾化疗组细胞凋亡率升高[(12.00±0.92)%比(2.65 ±0.52)%,P<0.001)],G1期细胞增多[(51.83±1.95)%比(36.41±2.33)%,P<0.001]、S期细胞减少[(16.72±2.36)%比(45.20±3.2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5-Fu气雾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使细胞阻滞于G1期,为气雾化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林填;余江;魏志刚;胡彦锋;王亚楠;李国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用ELISA法检验柴胡药材的质量

    目的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广州市售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SSa)的含量,考察其质量情况.方法 使用抗SSa单克隆抗体,建立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法,测定广州市售柴胡药材样品中的SSa含量.结果 建立的竞争性ELISA法中,SSa在0.16~2.5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10份市售柴胡药材中SSa的含量在0.32~6.87μg/mg之间.结论 ELISA是一种灵敏陕捷、经济环保,特别适合于批量检测的SSa测定法.广州市售柴胡药材质量参差,约30%不符合药典要求,需加强监管.

    作者:马丽玲;谭铭铭;晁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Exendin-4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了解exendin-4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5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6)、单纯烫伤组(S组,n=24)和烫伤加exendin-4组(E组,n=24).S组和N组大鼠采用30%TBSAⅢ°烫伤模型,伤后按Parkland公式补液抗休克.E组伤后给予exendin-4.采用DNA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左室心肌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结果 S组大鼠于伤后6 h,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即升高,12 h达高峰,48 h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于伤后6 h开始增强,12 h达高峰,伤后24 h仍显著高于N组.E组较S组,在伤后6、12、24、48h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在伤后6、12、24h也显著降低(P<0.05).统计学分析表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Exdendin-4可抑制烫伤大鼠早期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陈云辉;王甲汉;李志清;易朝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世界首例单孔腹腔镜下男假两性畸形整形术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surgery,LESS)下男假两性畸形整形术,包括LESS行下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双侧隐睾切除术及开放式外阴整形手术对男假两性畸形的疗效.方法 患者为17岁,社会性别为女性.基因性别为男性,要求实现女性性别.行LESS下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双侧隐睾切除及开放式外阴整形手术,于脐下缘取2.5 cm弧形切口,置入自制(2环1套法)单孔多通道开口器建立手术入路.手术过程包括LESS下双侧隐睾切除术、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及开放式会阴部整形术.结果 手术总时间7 h,LESS部分3.5 h.术中没有增加其它手术通道或者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失血约400 ml,围手术期未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酸碱失衡.术后6月复查,新阴道生长良好,无明显挛缩,固定适当,会阴部外形构建良好.结论 LESS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两性畸形的美容效果十分明显,有望成为治疗两性畸形的更加微创、美观的手术方法.

    作者:温勇;徐啊白;郑少波;刘春晓;徐亚文;李虎林;许凯;方平;李传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早期疗效

    目的 总结对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45例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IMR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4例,瓣膜置换术21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32~74岁[平均(58.46±12.51)岁].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11.80±2.45)cm2和(2.83±0.98)cm2,t=22.80,P=0.00],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 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57.61±10.06)mm和(51.84±8.98)mm,t=2.85,P=0.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无明显差异(52.7%±15.4%和53.2%±13.2%,t=0.16,P=0.87).结论 治疗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对二尖瓣病变进行必要的外科手术矫正,早期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长期预后有待更多的追踪.

    作者:麦明杰;陈星权;郑少忆;吴若彬;郭惠明;黄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2-二甲肼对小鼠结直肠与卵巢的影响

    目的 探讨1,2-二甲肼(1,2-dimethylhydrazine,DMH)对小鼠结直肠与卵巢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腹腔注射DMH(20mg/kg,每周1次,连续24周),B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首次注射后12、16、20、24、28和32周分批处死小鼠,观察其结直肠与卵巢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A组小鼠结直肠发生显著病理改变,DMH注射12~16周后,小鼠结直肠上皮出现不同程度增生改变,20周后,2只小鼠发生结直肠肿瘤,并且随DMH作用时间的延长,肿瘤发生率逐渐增加,至32周共有7只小鼠发生结直肠腺瘤,5只结直肠腺癌,且肿瘤主要位于距肛门8 cm内;值得注意的是,A组小鼠卵巢也发生明显病理改变,32周内共见21只A组小鼠发生卵巢血肿伴慢性炎症改变,而且,28和32周各发现1只A组小鼠卵巢出现绒毛膜癌病理学改变.实验过程中B组小鼠均未见异常.结论 DMH对小鼠结直肠与 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多次腹腔注射DMH能够导致小鼠结直肠与卵巢发生病理改变.

    作者:李新;于莉娜;张庆玲;齐鲁;丁彦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可复制型抗肿瘤DNA疫苗PSCK-2PFcGB的构建及体内外表达

    目的 构建以塞姆利基森林病毒复制子载体为基础的可复制型抗肿瘤DNA疫苗PSCK-2PFcGB,验证其在人胚肾293T细胞及免疫小鼠肌肉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方法 首先用NheI酶切既往构建的pVAX1-2PFcGB重组质粒,补平酶切后的粘末端,然后再用限制性内切酶BssHII继续酶切该线性化质粒,补平粘末端后即获得含有编码Surivin及hCGB-CTP37肿瘤抗原的融合基因片段2PFcGB,接着利用DNA重组技术将该片段克隆人基于塞姆利基森林病毒复制子载体改造的PSCK载体,筛选阳性重组质粒.接着,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瞬时转染入人胚肾293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抗原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利用电脉冲基因导入仪将该重组质粒递送至BALB/C小鼠股四头肌,利用免疫组化法验证肿瘤抗原在小鼠体内的表达.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酶切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流式细胞术检测该重组质粒瞬时转染的293T细胞,可见大量的阳性荧光细胞,其IRES序列上游融合肿瘤抗原分子阳性表达率为5.70%,下游佐剂分子阳性表达率为19.75%;同时,利用两种肿瘤抗原特异抗体在免疫小鼠股四头肌组织切片上均检测到了相应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可复制型抗肿瘤DNA疫苗PSCK-2PFcGB,该重组质粒在体内外均能高效表达外源肿瘤抗原及佐剂分子,这些结果为该抗肿瘤DNA疫苗进一步的抑瘤活性及免疫学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作者:张亮;阎瑾琦;王越;肖毅;高昆;董金凯;王博;于继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及体外对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作用

    目的 研究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POD-NLC)的体外对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POD-NLC,分别应用扫描电镜、粒径仪、高效液相法等方法研究其表征,并观察其稳定性.分别以不同浓度(0.0001~1 μg/ml)的POD-NLC和鬼臼毒素(POD)处理H8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 ①制备的POD-NLC扫描电镜下呈球形,有较好的稳定性,粒径为(85.6±10.25)nm,电位为(26.2±4.1)mV,包封率为(88.56±3.1)%;②POD-NLC能较强地抑制H8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OD-NLC和POD作用72 h对H8细胞的抑制率高分别为95.8%、65.6%,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5、0.13 μg/ml;空白NLC对H8细胞的增殖无影响;③浓度为0.01 μg/ml的POD-NLC和POD分别处理H8细胞48 h后,H8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88.30±4.28)%和(59.95±3.26)%;荧光显微镜观察,均出现了核固缩、染色质高度凝聚、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OD-NLC组和POD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但两组间细胞周期时相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制备工艺可行;与POD相比,POD-NLC对H8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效果,可使细胞阻滞于G2/M期,显示出良好的抗宫颈HPV感染的效果.

    作者:种树彬;曾抗;李国锋;任非;朱晓亮;周金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深圳散发腹泻患者札如病毒的检测及型别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札如病毒(sapovirus,Sa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收集的852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SaV检测,PCR产物测序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检出SaV阳性株16例,阳性率为1.88%.同源性比较发现8例为SaV GⅠ型,7例GIV型,1例GⅡ型.结论 深圳地区存在SaV感染,主要基因型为GⅠ型;首次报道中国存在SaV GIV型,与先前检出的安徽株A141和北京株CHN99/BJ360均不同,说明SaV感染在中国存在基因多样性,为进一步研究SaV感染情况提供了流行病学及基因型别基本资料.

    作者:王颜歌;何雅青;向文龙;廖玉学;陈清;俞守义;胡贵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近期疗效

    目的 评价后路椎弓根钉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矫形,根据不同患者分别采用椎问植骨融合(15例)或后外侧植骨融合(21例),分析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腰椎JOA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临床改善率83.3%;术前ODI为(67.1±11.4)%,术后改善至(32.1±10.8)%(P<0.01);冠状位Cobb's角术前平均26.7°,术后改善至平均12.3°(P<0.01);矢状位腰椎前凸角术前平均10.7°,术后改善至平均36.6°o(P<0.01).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8个月(12~50个月),随访期间无矫正效果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移位、断裂现象,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矫形、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可获得良好疗效,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式选择是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作者:林宏生;李德彦;陈飚;吴昊;张国威;郑力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精准肝胆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胆管结石病术前诊断、术前评估及手术指导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的肝脏64排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采用自主研发的腹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进行肝脏及胆道三维重建,根据三维重建结果进行术前诊断和病理分型,评估手术预案可行性及安全性,确定佳手术方案后指导临床实际手术过程;并观察术中所见与仿真手术的符合程度以及患者结石残留情况.结果 当肝脏设置为半透明时,可以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的立体解剖形态,病变胆管扩张及狭窄部位和程度,肝内结石的精确部位、大小及数量.术中所见与术前三维重建符合率、实际手术过程与术前仿真手术符合率均为100%,实际手术方案与术前预案符合率达到90%(27/30).随访半年,复发率7.4%(2/27).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实现肝胆管结石病的术前精确诊断和术中精确操作,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范应方;方驰华;陈建新;项楠;杨剑;李克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雌性Wistar-Furth大鼠动情期间垂体前叶内源性neuregulin-1的表达变化

    目的 研究雌性Wistar-Furth大鼠发情期不同时段垂体前叶neuregulin-1(Nrg1)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RT-PCR观察雌性Wistar-Furth大鼠不同发情期间垂体Nrg1亚型及其内源受体ErbB-2及ErbB-4mRNA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质水平垂体前叶及后叶Nrg1亚型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明确表达Nrg1的垂体细胞,并观察垂体前叶Nrg1及磷酸化ErbB-4的分布.此外,研究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Nrg1及ErbB-4共表达.结果 结果显示在大鼠动情周期Ⅰ(E1)和动情周期Ⅱ(E2),部分Nrg1亚型,尤其是Ⅲ型Nrg1mRNA表达水平较高,与E1 and E2期垂体前叶Western blotting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染色表明促性腺激素细胞是垂体前叶Nrg1的主要来源.E1 and E2期垂体前叶Nrg1分布广泛,同时伴有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此外,可观察到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部分Nrg1与ErbB-4毗邻分布.结论 雌性Wistar-Furth大鼠垂体前叶有多种Nrgl亚型表达以及Nrg1/ErbB-4信号通路的存在,且与动情周期相关.在雄 性非人灵长类垂体前叶存在以Nrgl1/ErbB-4为基础的邻分泌机制.

    作者:赵炜疆;任颂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