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既往核苷类似物治疗失败的慢性乙肝患者疗效分析

阎丽;王战会;杨洁;周彬;郭亚兵;彭劼;孙剑;侯金林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摘要: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对既往核苷类似物(Nas)治疗失败的慢性乙肝(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可能影响应答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Nas治疗失败,经ETV和ADV治疗24周以上(随访中位数18周)的45例CHB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较治疗24和48周病毒学应答率(VR)、生化学应答率(BR)及联合应答率(CR).运用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24周时VR率、BR率和cR率分别是66.7%、77.8%和57.8%;48周时VR率、BR率和CR率分别是76.2%、78.6%和61.9%.与基线相比,24周VR率(Z=-4.796,P=0.000)、BR率(Z=-5.196,P=0.000)及CR率(Z=-3.606,P=0.000)均显著提高.48VR率(Z=-3.742,P=0.000)、BR率(Z=-4.472,P=0.000)及CR率(Z=-4.690,P=0.000)均显著提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比非肝硬化BR率低(24周:BR率17.1%vs82.9%,x2=4.546,P=0.048;48周BR率23.8%vs76.2%,x2=6.364,P=0.023)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基线HBVDNA水平3~6 Log10 copies/ml与>6 Log10 copies/ml相比,前者48周VR率高于后者(85.2%vs40%,Z=-4.796,P=0.03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TV联合ADV对既往Nas治疗失败的CHB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案.治疗前HBVDNA水平低的非肝硬化患者疗效更优.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分成4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通过立体定向仪精确定位大鼠海马,导入电极并通直流电损伤海马,制备海马电损伤的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不通电,模型制备完成后,人参皂甙Rg1治疗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用50mg/(kg·d)人参皂甙Rg1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使用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然后通过灌注固定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并且石蜡切片,对切片进行神经元HE染色和神经元尼氏染色,来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状态,神经元细胞的排列情况和神经元尼氏小体的数量.结果 人参皂甙Rg1可明显改善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的存活神经元数目没有明显差别(P>0.05),同时生理盐水组的尼氏小体数目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 人参皂甙Rg1可改善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人参皂甙Rg1对电损伤神经元的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保护保护神经细胞结构和排列的完整性有关.

    作者:陈志勇;杜天明;陈善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刺激因子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22R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哮喘血清、地塞米松、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不同刺激因子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22R1(IL-22R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荧光PCR检测不同因素刺激下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人不同因素刺激下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蛋白的表达,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结果 哮喘血清刺激下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mRNA升至对照组345倍,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加用地塞米松后IL-22R1mRNA降至对照组10倍,蛋白表达较仅用哮喘血清刺激明显减弱(P<0.01).IL-4、IFN-γ、TGF-β刺激后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性增加.结论 IL-22R1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程,影响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地塞米松发挥其在支气管哮喘病程中作用的机制之一.IFN-γ、IL-4、TGF-β对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的作用可能是其对支气管哮喘疾病产生影响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旃;罗雅玲;周丽丽;赖文岩;徐建;黎振兴;任敦强;叶涵;钟浩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类型胎儿心律失常的围产期处理及结局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胎儿心律失常的围产期处理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0年12月在深圳市妇 幼保健院经超声心动图筛查诊断为胎儿心律失常的病例.结果 共筛杳胎儿心律失常130例,其中期前收缩59例、窦性心动过缓23例、窦性心动过速16例、房室传导阻滞12例、房颤3例、其他心律失常17例.其中12例(9.2%)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胎儿心动过缓多见.心律失常不同分类之间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0).心律失常分类(P=0.024)、合并先天性心脏病(P=0.000)及胎儿水肿(P=0.008)是胎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部分阵发性心律失常胎儿在严密监护保守治疗下,胎儿预后良好,胎儿心动过缓预后较差.胎儿心律失常围生期预后与胎儿心律失常分类、是否伴有心血管或其他畸形、有无胎儿水肿密切相关.

    作者:颜璨;余艳红;欧阳淑媛;李胜利;姚远;陈琮瑛;文华轩;肖志莲;廖玉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可复制型抗肿瘤DNA疫苗PSCK-2PFcGB的构建及体内外表达

    目的 构建以塞姆利基森林病毒复制子载体为基础的可复制型抗肿瘤DNA疫苗PSCK-2PFcGB,验证其在人胚肾293T细胞及免疫小鼠肌肉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方法 首先用NheI酶切既往构建的pVAX1-2PFcGB重组质粒,补平酶切后的粘末端,然后再用限制性内切酶BssHII继续酶切该线性化质粒,补平粘末端后即获得含有编码Surivin及hCGB-CTP37肿瘤抗原的融合基因片段2PFcGB,接着利用DNA重组技术将该片段克隆人基于塞姆利基森林病毒复制子载体改造的PSCK载体,筛选阳性重组质粒.接着,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瞬时转染入人胚肾293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抗原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利用电脉冲基因导入仪将该重组质粒递送至BALB/C小鼠股四头肌,利用免疫组化法验证肿瘤抗原在小鼠体内的表达.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酶切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流式细胞术检测该重组质粒瞬时转染的293T细胞,可见大量的阳性荧光细胞,其IRES序列上游融合肿瘤抗原分子阳性表达率为5.70%,下游佐剂分子阳性表达率为19.75%;同时,利用两种肿瘤抗原特异抗体在免疫小鼠股四头肌组织切片上均检测到了相应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可复制型抗肿瘤DNA疫苗PSCK-2PFcGB,该重组质粒在体内外均能高效表达外源肿瘤抗原及佐剂分子,这些结果为该抗肿瘤DNA疫苗进一步的抑瘤活性及免疫学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作者:张亮;阎瑾琦;王越;肖毅;高昆;董金凯;王博;于继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用ELISA法检验柴胡药材的质量

    目的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广州市售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SSa)的含量,考察其质量情况.方法 使用抗SSa单克隆抗体,建立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法,测定广州市售柴胡药材样品中的SSa含量.结果 建立的竞争性ELISA法中,SSa在0.16~2.5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10份市售柴胡药材中SSa的含量在0.32~6.87μg/mg之间.结论 ELISA是一种灵敏陕捷、经济环保,特别适合于批量检测的SSa测定法.广州市售柴胡药材质量参差,约30%不符合药典要求,需加强监管.

    作者:马丽玲;谭铭铭;晁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深圳散发腹泻患者札如病毒的检测及型别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札如病毒(sapovirus,Sa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收集的852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SaV检测,PCR产物测序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检出SaV阳性株16例,阳性率为1.88%.同源性比较发现8例为SaV GⅠ型,7例GIV型,1例GⅡ型.结论 深圳地区存在SaV感染,主要基因型为GⅠ型;首次报道中国存在SaV GIV型,与先前检出的安徽株A141和北京株CHN99/BJ360均不同,说明SaV感染在中国存在基因多样性,为进一步研究SaV感染情况提供了流行病学及基因型别基本资料.

    作者:王颜歌;何雅青;向文龙;廖玉学;陈清;俞守义;胡贵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10参照品的制备

    目的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链亲和素(SA),CFP10融合蛋白(包括SA-CFP10、CFP10-SA),筛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者作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TRFIA)的参考标准品.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CFP10基因,将其克隆到pET24b、pET24b-SA、pET21a-SA三种载体中,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镍离子亲和层析(Ni-NTA)柱纯化,透析法复性.三种重组蛋白用双抗体夹心法TRFIA从灵敏度、稳定性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成功构建了pET24b-CFP10、pET24b-SA-CFP10和pET21a-CFP10-SA三种表达载体,重组蛋白CFP10主要为可溶形式表达,融合蛋白CFP10-SA、SA-CFP10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Ni-NTA柱纯化后透析复性,纯度均可达90%以上.三种重组蛋白经双抗体夹心TRFIA,CFP10-SA灵敏度高(0.02μg/L),稳定性好.结论 得到了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TRFIA检测CFP10的参照品CFP10-SA融合蛋白,为研制该结核分支杆菌时间分辨荧光诊断试剂盒,并应用于临床打下了基础.

    作者:郭芳芳;邹立林;吴英松;胡志明;李金龙;吕建新;高基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移植肾术后早期肾动脉阻力指数与血肌酐值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在术后早期(<1月)的肾移植受者中,探究肾内各级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血清肌酸酐(Cr)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在123例早期肾移植受者中,均于术后早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移植肾肾内各级动脉的RI值,并以肾动脉RI>0.75为界将病例分为两组,即RI≥0.75组与RI<0.75组,测得同期的Cr值,比较两组RJ与Cr值的相关性.结果 RI≥0.75组肾内各级动脉RJ和Cr值呈线性正相关(P<0.05),RI<0.75组肾内各级动脉RI和Cr值呈线性负相关(P<0.05).组间差异亦十分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I对于移植肾Cr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用于预测移植肾的肾功能情况.

    作者:黄君;吴英;苏泽轩;卓育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早期疗效

    目的 总结对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45例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IMR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4例,瓣膜置换术21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32~74岁[平均(58.46±12.51)岁].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11.80±2.45)cm2和(2.83±0.98)cm2,t=22.80,P=0.00],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 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57.61±10.06)mm和(51.84±8.98)mm,t=2.85,P=0.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无明显差异(52.7%±15.4%和53.2%±13.2%,t=0.16,P=0.87).结论 治疗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对二尖瓣病变进行必要的外科手术矫正,早期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长期预后有待更多的追踪.

    作者:麦明杰;陈星权;郑少忆;吴若彬;郭惠明;黄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的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等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某医院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患者303例,同时选取基线资料相似的糖尿病未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167例作为对照,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GSP,分析糖尿病肾病组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与非糖尿病肾病肾病患者组相比较.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GSP含量显著大于非糖尿病肾病肾病患者(P<0.01),GSP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6及0.733.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GSP含量大于非糖尿病肾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GSP与血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三者关系密切.GSP测定简单、实用、稳定,可以弥补瞬时血糖监测的波动及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近期血糖平均水平的缺点.

    作者:李沛霖;杨锐;周勇;陈宏;蔡德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世界首例单孔腹腔镜下男假两性畸形整形术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surgery,LESS)下男假两性畸形整形术,包括LESS行下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双侧隐睾切除术及开放式外阴整形手术对男假两性畸形的疗效.方法 患者为17岁,社会性别为女性.基因性别为男性,要求实现女性性别.行LESS下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双侧隐睾切除及开放式外阴整形手术,于脐下缘取2.5 cm弧形切口,置入自制(2环1套法)单孔多通道开口器建立手术入路.手术过程包括LESS下双侧隐睾切除术、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及开放式会阴部整形术.结果 手术总时间7 h,LESS部分3.5 h.术中没有增加其它手术通道或者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失血约400 ml,围手术期未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酸碱失衡.术后6月复查,新阴道生长良好,无明显挛缩,固定适当,会阴部外形构建良好.结论 LESS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两性畸形的美容效果十分明显,有望成为治疗两性畸形的更加微创、美观的手术方法.

    作者:温勇;徐啊白;郑少波;刘春晓;徐亚文;李虎林;许凯;方平;李传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雌性Wistar-Furth大鼠动情期间垂体前叶内源性neuregulin-1的表达变化

    目的 研究雌性Wistar-Furth大鼠发情期不同时段垂体前叶neuregulin-1(Nrg1)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RT-PCR观察雌性Wistar-Furth大鼠不同发情期间垂体Nrg1亚型及其内源受体ErbB-2及ErbB-4mRNA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质水平垂体前叶及后叶Nrg1亚型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明确表达Nrg1的垂体细胞,并观察垂体前叶Nrg1及磷酸化ErbB-4的分布.此外,研究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Nrg1及ErbB-4共表达.结果 结果显示在大鼠动情周期Ⅰ(E1)和动情周期Ⅱ(E2),部分Nrg1亚型,尤其是Ⅲ型Nrg1mRNA表达水平较高,与E1 and E2期垂体前叶Western blotting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染色表明促性腺激素细胞是垂体前叶Nrg1的主要来源.E1 and E2期垂体前叶Nrg1分布广泛,同时伴有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此外,可观察到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部分Nrg1与ErbB-4毗邻分布.结论 雌性Wistar-Furth大鼠垂体前叶有多种Nrgl亚型表达以及Nrg1/ErbB-4信号通路的存在,且与动情周期相关.在雄 性非人灵长类垂体前叶存在以Nrgl1/ErbB-4为基础的邻分泌机制.

    作者:赵炜疆;任颂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肠道蛋白酶在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肠道内灌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TI),探讨肠道蛋白酶在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28只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4组:未灌注肠道组(A组)、盐水灌注肠道组(B组)、UTI灌注肠道组(C组)、静脉UTI组(D组).记录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和生存时间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的变化,从而比较不同处理对大鼠血浆活性的影响.采用手工计数法计量不同时间点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后制作肠道组织病理切片,比较不同组别大鼠肠道黏膜的损害程度.结果 (1)平均动脉压:休克后,C组和D组大鼠血压下降较其他两组缓慢(P<0.05).(2)生存时间:C组大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余3组(P<0.05).(3)血浆活性:休克后各组大鼠血浆活性均呈增高趋势,但C组活性与其他3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4)外周血白细胞:休克后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下降趋势,但C组数目与其他3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5)比较空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发现,A组黏膜损害程度深,B、D组次之,C组轻.结论 肠道内灌注蛋白酶抑制剂UTI可以延缓大鼠休克后血压下降过程,减弱血浆活性及炎症反应水平,终延长生存时间,说明肠道蛋白酶在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培培;陈仲清;席小丽;陈辉;傅卫军;王瑞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外源性肾上腺素质素对大鼠肾脏创伤早期肾脏和下丘脑肾上腺素质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肾脏创伤早期肾脏和下丘脑ADM表达的变化及外源性ADM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普通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32只);预防组(32只)和治疗组(32只)4组,后3组均采用自由落体打击仪直接打击大鼠脊肋区制作创伤模型,两给药组分别于创伤前后10 min腹腔注射ADM(0.1 nmol/kg).平均分为四批于创伤后1、6、12、24 h采用快速心脏采血法处死.迅速解剖动物提取肾脏及下丘脑标本,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DM在肾脏及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脏ADM阳性表达:预防组于伤后1 h阳性表达,其阳性结果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与创伤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于伤后1 h、6 h强阳性表达,并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至伤后24 h恢复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组ADM呈低阳性表达,以1 h及12h为著,24h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脑ADM阳性表达:治疗组阳性表达趋势基本同肾脏ADM阳性表达趋势,与创伤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于6 h及24 h呈强阳性表达;12 h阳性表达结果明显降低且达低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组于6 h阳性表达结果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丘脑ADM对肾脏ADM的表达有一定的上调作用,ADM通过局部及全身的正负反馈调节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正常生理活动.

    作者:陈丑彦;孙少华;钟翠萍;冯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吉非替尼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放疗增敏作用

    目的 应用吉非替尼作用于鼻咽癌细胞株CNE2,观察其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鼻咽癌细胞株CNE2,以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及吉非替尼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用克隆形成法绘制细胞存活曲线,获得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放射增敏比.以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情况.结果 MTT显示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吉非替尼照射组细胞生存率显著降低(0.582±0.012 vs 0.398±0.016,P=0.0020);FCM显示吉非替尼联合放射组S期细胞显著下降(P=0.000),而G2/M期细胞比值显著增加(P=0.000),吉非替尼和放射线可协同作用,使CNE2细胞的周期再分布显著变化.结论 吉非替尼可增强鼻咽癌细胞株CNE2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相关.

    作者:何本夫;孙爱民;黄碧燕;王雯珺;郑小康;罗荣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重T2GRE多回波序列在膝关节软骨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T2*GRE多回波序列对膝关节OA各期软骨弛豫时间进行测量,与正常组软骨T2*弛豫时间测量值对比,评价OA患者病变进程与T2*弛豫时间变化的相关性;同时评价早期软骨损伤T2*弛豫时间的改变.方法 62例OA患者行膝关节MRI检查,利用T2*GRE多回波序列测量不同部位关节软骨的厚度.并与20名对照组膝关节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轻度OA组大部分关节软骨区域其T2*弛豫时间测量与正常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重度OA组大部分软骨区域T2*弛豫时间测量与正常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软骨T2*弛豫时间变化与年龄、体质量及身高之间存在关联,T2*弛豫时间变化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论 OA病变早期关节软骨形态改变不明显,主要以软骨组织结构及成分的改变,以股骨内侧髁负重面及髌骨软骨病变为主.T2*弛豫时间测量能够发现一些早期病变或软骨内在性病变.

    作者:林志春;翟磊;陈燕萍;张雪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神经生长因子与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与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54只健康成年雄性Z∶ZCLA长爪沙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GF治疗组、丹参治疗组,通过尼氏染色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6 h、3 d和7 d)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存活状况,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注6 h后,海马CA1区基本未见死亡神经元;与6 h组相比,3 d组和7 d组死亡神经元明显增加(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NGF或丹参治疗3 d组和7 d组死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两个治疗组第3天神经细胞元死亡数无明显差别,而第7天NGF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丹参治疗组(P<0.05);Bcl-2在NGF组表达高;同组内不同时间相比,Bcl-2在6 h表达高;Bax在生理盐水组有阳性表达,同组内不同时间相比,Bax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NGF与丹参均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有保护作用,NFG优于丹参,为中风病人使用脑保护剂或中药治疗可减轻缺血造成的再损伤提供了依据.

    作者:周宏珍;吕田明;申鹏;王梦龙;罗炳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人血药浓度的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人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高速离心进样;色谱柱:C18色谱柱(依利特Hypersil BDS,5μm,4.6 mm×150 mm);流动相:乙腈-0.05mmol/L磷酸盐缓冲液=10∶90(V/V,磷酸调pH至2.3);紫外检测波长:220nm;流速:1.0ml/min;柱温:25℃.结果 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钠及内标物对乙酰氨基酚保留时间分别为5.3、7.2、8.5 min,人血浆中内源性杂质对目标物的测定没有干扰.阿莫西林钠在0.52~4.16μg/ml范围线性良好(r2=0.9996),克拉维酸钾在0.266 ~2.14μg/ml范围线性良好(r2=0.9998);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的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65和0.066μg/ml.;阿莫西林钠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5.9%~96.5%(n=5),克拉维酸钾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2.5%~98.8%(n=5),阿莫西林钠日内RSD为1.84%~6.4%,日间RSD为2.1%~7.8%;克拉维酸钾日内RSD为3.57%~8.6%,日间RSD为1.8%~9.1%.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特异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阿莫西林钠/束拉维酸钾浓度方法.

    作者:林祖文;李源;宋玮娟;胡海燕;曾颖;许百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α辅肌动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 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骨架蛋白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30 min组(I30min),缺血1 h组(I1h),缺血1 h再灌注2 h组(IR),每组各8只.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模型,记录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大速度(+dp/dt max)、左室内压下降大速度(-dp/dt max).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心肌中α-actinin含量和分布.ELISA法定量检测各组心肌组织磷酸肌醇3激酶(P13K)和磷脂酶C(PLC)含量.急性分离大鼠心肌细胞,并用PI3K抑制剂(LY-29400)和PLC抑制剂(U-73122)处理细胞,观察其对心肌细胞收缩舒张能力及对α-actinin含量的影响.结果 (1)随缺血时间延长,大鼠LVSP、+dp/dtmax、-dp/dt max下降,LVEDP升高;再灌注后LVSP、+dp/dtmax、-dp/dt max回升,LVEDP回落,但不能恢复到缺血前水平.(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到随缺血时间延长,α-actinin 出现点状、片状缺失,含量下降.(3)急性缺血过程中PI3K和PLC含量逐渐增加(P<0.05).(4)应用LY-294002及U-73122 后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幅度较缺血组明显增加(P<0.05).(5)应用LY-294002及U-73122后心肌细胞α-actinin免疫荧光强度较缺血组增加(P<0.001).结论 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的含量减少可能与缺血后PI3K和PLC含量增加有关,并且α-actinin结构与含量变化可能是导致心肌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唐葶;周翔;王立群;金春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广州市人群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人群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 根据广州市卫生局提供的2003~2005年广州市7个区的全部70201例死亡个案资料和相应年份的人口统计资料,分析前10位死因,并用死亡率无残差分解法对粗死亡率进行分解以及计算潜在寿命损失.结果 2003~2005年广州市居民前3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以及呼吸系统.人口老龄化是粗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造成寿命损失较多的死因有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损伤及中毒.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仍然是广州市疾病防治的重点,肿瘤、损伤及中毒引起的潜在寿命损失较高.

    作者:谭旭辉;张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