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类型胎儿心律失常的围产期处理及结局

颜璨;余艳红;欧阳淑媛;李胜利;姚远;陈琮瑛;文华轩;肖志莲;廖玉媚

关键词:胎儿, 心律失常, 先天性心脏病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胎儿心律失常的围产期处理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0年12月在深圳市妇 幼保健院经超声心动图筛查诊断为胎儿心律失常的病例.结果 共筛杳胎儿心律失常130例,其中期前收缩59例、窦性心动过缓23例、窦性心动过速16例、房室传导阻滞12例、房颤3例、其他心律失常17例.其中12例(9.2%)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胎儿心动过缓多见.心律失常不同分类之间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0).心律失常分类(P=0.024)、合并先天性心脏病(P=0.000)及胎儿水肿(P=0.008)是胎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部分阵发性心律失常胎儿在严密监护保守治疗下,胎儿预后良好,胎儿心动过缓预后较差.胎儿心律失常围生期预后与胎儿心律失常分类、是否伴有心血管或其他畸形、有无胎儿水肿密切相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的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等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某医院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患者303例,同时选取基线资料相似的糖尿病未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167例作为对照,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GSP,分析糖尿病肾病组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与非糖尿病肾病肾病患者组相比较.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GSP含量显著大于非糖尿病肾病肾病患者(P<0.01),GSP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6及0.733.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GSP含量大于非糖尿病肾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GSP与血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三者关系密切.GSP测定简单、实用、稳定,可以弥补瞬时血糖监测的波动及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近期血糖平均水平的缺点.

    作者:李沛霖;杨锐;周勇;陈宏;蔡德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重T2GRE多回波序列在膝关节软骨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T2*GRE多回波序列对膝关节OA各期软骨弛豫时间进行测量,与正常组软骨T2*弛豫时间测量值对比,评价OA患者病变进程与T2*弛豫时间变化的相关性;同时评价早期软骨损伤T2*弛豫时间的改变.方法 62例OA患者行膝关节MRI检查,利用T2*GRE多回波序列测量不同部位关节软骨的厚度.并与20名对照组膝关节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轻度OA组大部分关节软骨区域其T2*弛豫时间测量与正常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重度OA组大部分软骨区域T2*弛豫时间测量与正常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软骨T2*弛豫时间变化与年龄、体质量及身高之间存在关联,T2*弛豫时间变化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论 OA病变早期关节软骨形态改变不明显,主要以软骨组织结构及成分的改变,以股骨内侧髁负重面及髌骨软骨病变为主.T2*弛豫时间测量能够发现一些早期病变或软骨内在性病变.

    作者:林志春;翟磊;陈燕萍;张雪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肠道蛋白酶在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肠道内灌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TI),探讨肠道蛋白酶在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28只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4组:未灌注肠道组(A组)、盐水灌注肠道组(B组)、UTI灌注肠道组(C组)、静脉UTI组(D组).记录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和生存时间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的变化,从而比较不同处理对大鼠血浆活性的影响.采用手工计数法计量不同时间点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后制作肠道组织病理切片,比较不同组别大鼠肠道黏膜的损害程度.结果 (1)平均动脉压:休克后,C组和D组大鼠血压下降较其他两组缓慢(P<0.05).(2)生存时间:C组大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余3组(P<0.05).(3)血浆活性:休克后各组大鼠血浆活性均呈增高趋势,但C组活性与其他3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4)外周血白细胞:休克后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下降趋势,但C组数目与其他3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5)比较空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发现,A组黏膜损害程度深,B、D组次之,C组轻.结论 肠道内灌注蛋白酶抑制剂UTI可以延缓大鼠休克后血压下降过程,减弱血浆活性及炎症反应水平,终延长生存时间,说明肠道蛋白酶在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培培;陈仲清;席小丽;陈辉;傅卫军;王瑞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10参照品的制备

    目的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链亲和素(SA),CFP10融合蛋白(包括SA-CFP10、CFP10-SA),筛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者作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TRFIA)的参考标准品.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CFP10基因,将其克隆到pET24b、pET24b-SA、pET21a-SA三种载体中,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镍离子亲和层析(Ni-NTA)柱纯化,透析法复性.三种重组蛋白用双抗体夹心法TRFIA从灵敏度、稳定性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成功构建了pET24b-CFP10、pET24b-SA-CFP10和pET21a-CFP10-SA三种表达载体,重组蛋白CFP10主要为可溶形式表达,融合蛋白CFP10-SA、SA-CFP10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Ni-NTA柱纯化后透析复性,纯度均可达90%以上.三种重组蛋白经双抗体夹心TRFIA,CFP10-SA灵敏度高(0.02μg/L),稳定性好.结论 得到了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TRFIA检测CFP10的参照品CFP10-SA融合蛋白,为研制该结核分支杆菌时间分辨荧光诊断试剂盒,并应用于临床打下了基础.

    作者:郭芳芳;邹立林;吴英松;胡志明;李金龙;吕建新;高基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多巴胺受体D2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多巴胺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检测多巴胺受体D2在不同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多巴胺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蛋白电泳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癌95D、H460、GLC-82、A549及H446细胞中多巴胺受体D2的表达;采用含有0.02%、0.04%、0.08%及0.1%多巴胺的细胞培养液培养A549细胞,6 h后行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选取2只BALB/c-nu构建A549肿瘤模型,于瘤体内分别注射1%多巴胺及生理盐水,24 h后取出肿瘤并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蛋白电泳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多巴胺受体D2在肺癌95D、H460、GLC-82、A549及H446细胞上呈现阳性表达;多巴胺对A54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与多巴胺浓度呈现正相关;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多巴胺对A549肿瘤具有明显促凋亡作用.结论 多巴胺受体D2广泛表达于不同类型肺癌细胞,多巴胺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多巴胺受体D2有关.

    作者:彭阳红;张锦明;周乃康;王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人血药浓度的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人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高速离心进样;色谱柱:C18色谱柱(依利特Hypersil BDS,5μm,4.6 mm×150 mm);流动相:乙腈-0.05mmol/L磷酸盐缓冲液=10∶90(V/V,磷酸调pH至2.3);紫外检测波长:220nm;流速:1.0ml/min;柱温:25℃.结果 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钠及内标物对乙酰氨基酚保留时间分别为5.3、7.2、8.5 min,人血浆中内源性杂质对目标物的测定没有干扰.阿莫西林钠在0.52~4.16μg/ml范围线性良好(r2=0.9996),克拉维酸钾在0.266 ~2.14μg/ml范围线性良好(r2=0.9998);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的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65和0.066μg/ml.;阿莫西林钠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5.9%~96.5%(n=5),克拉维酸钾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2.5%~98.8%(n=5),阿莫西林钠日内RSD为1.84%~6.4%,日间RSD为2.1%~7.8%;克拉维酸钾日内RSD为3.57%~8.6%,日间RSD为1.8%~9.1%.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特异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阿莫西林钠/束拉维酸钾浓度方法.

    作者:林祖文;李源;宋玮娟;胡海燕;曾颖;许百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心肌钙蛋白Ⅰ对蒽环类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估心肌钙蛋白Ⅰ(CTnI)对接受含蒽环类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86例在南方医院接受含蒽环类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病案资料,记录患者化疗前和每个化疗周期CTnI浓度及化疗前和首次化疗开始后第2、4、6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据文献报道,当患者血清CTnI≥0.1 ng/ml时,心脏毒性发生率明显升高,据此我们将患者定义为两组,化疗期间血清CTnI≥0.1 ng/ml者为CTnI+组(60例),小于0.1 ng/ml者为CTnI-组(126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LVEF较化疗前下降幅度超过10%的患者CTnI+组出现16例,占26.7%(16/60),而CTnI-组出现7例,占5.6%(7/12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TBI可作为早期预测蒽环类化疗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指标.

    作者:黄伟斌;姚广裕;刘民锋;陈睿婷;陈路嘉;董建宇;顾繁;郭昭泽;叶长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与α3、β1整合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及α3、β1整合素的相关性及厄贝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3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7)、糖尿病对照组(DM组,n=14)和厄贝沙坦干预组(DM+Irb组,n=9),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开始灌胃法给予相应计量厄贝沙坦干预8周.ELISA测定各组大鼠24尿白蛋白排泄率,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半定量足细胞密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肾脏TGF-β1、α3、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伴α3、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减少,足细胞密度降低,蛋白尿增加,厄贝沙坦干预后上述现象改善.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可能通过调控α3、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减少足细胞,抑制此途径可能是厄贝沙坦发挥肾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朱艳;沈洁;胡园园;唐杰龙;刘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Exendin-4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了解exendin-4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5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6)、单纯烫伤组(S组,n=24)和烫伤加exendin-4组(E组,n=24).S组和N组大鼠采用30%TBSAⅢ°烫伤模型,伤后按Parkland公式补液抗休克.E组伤后给予exendin-4.采用DNA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左室心肌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结果 S组大鼠于伤后6 h,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即升高,12 h达高峰,48 h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于伤后6 h开始增强,12 h达高峰,伤后24 h仍显著高于N组.E组较S组,在伤后6、12、24、48h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在伤后6、12、24h也显著降低(P<0.05).统计学分析表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Exdendin-4可抑制烫伤大鼠早期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陈云辉;王甲汉;李志清;易朝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广州市人群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人群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 根据广州市卫生局提供的2003~2005年广州市7个区的全部70201例死亡个案资料和相应年份的人口统计资料,分析前10位死因,并用死亡率无残差分解法对粗死亡率进行分解以及计算潜在寿命损失.结果 2003~2005年广州市居民前3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以及呼吸系统.人口老龄化是粗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造成寿命损失较多的死因有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损伤及中毒.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仍然是广州市疾病防治的重点,肿瘤、损伤及中毒引起的潜在寿命损失较高.

    作者:谭旭辉;张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近期疗效

    目的 评价后路椎弓根钉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矫形,根据不同患者分别采用椎问植骨融合(15例)或后外侧植骨融合(21例),分析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腰椎JOA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临床改善率83.3%;术前ODI为(67.1±11.4)%,术后改善至(32.1±10.8)%(P<0.01);冠状位Cobb's角术前平均26.7°,术后改善至平均12.3°(P<0.01);矢状位腰椎前凸角术前平均10.7°,术后改善至平均36.6°o(P<0.01).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8个月(12~50个月),随访期间无矫正效果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移位、断裂现象,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矫形、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可获得良好疗效,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式选择是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作者:林宏生;李德彦;陈飚;吴昊;张国威;郑力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及体外对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作用

    目的 研究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POD-NLC)的体外对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POD-NLC,分别应用扫描电镜、粒径仪、高效液相法等方法研究其表征,并观察其稳定性.分别以不同浓度(0.0001~1 μg/ml)的POD-NLC和鬼臼毒素(POD)处理H8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 ①制备的POD-NLC扫描电镜下呈球形,有较好的稳定性,粒径为(85.6±10.25)nm,电位为(26.2±4.1)mV,包封率为(88.56±3.1)%;②POD-NLC能较强地抑制H8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OD-NLC和POD作用72 h对H8细胞的抑制率高分别为95.8%、65.6%,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5、0.13 μg/ml;空白NLC对H8细胞的增殖无影响;③浓度为0.01 μg/ml的POD-NLC和POD分别处理H8细胞48 h后,H8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88.30±4.28)%和(59.95±3.26)%;荧光显微镜观察,均出现了核固缩、染色质高度凝聚、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OD-NLC组和POD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但两组间细胞周期时相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制备工艺可行;与POD相比,POD-NLC对H8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效果,可使细胞阻滞于G2/M期,显示出良好的抗宫颈HPV感染的效果.

    作者:种树彬;曾抗;李国锋;任非;朱晓亮;周金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α辅肌动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 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骨架蛋白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30 min组(I30min),缺血1 h组(I1h),缺血1 h再灌注2 h组(IR),每组各8只.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模型,记录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大速度(+dp/dt max)、左室内压下降大速度(-dp/dt max).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心肌中α-actinin含量和分布.ELISA法定量检测各组心肌组织磷酸肌醇3激酶(P13K)和磷脂酶C(PLC)含量.急性分离大鼠心肌细胞,并用PI3K抑制剂(LY-29400)和PLC抑制剂(U-73122)处理细胞,观察其对心肌细胞收缩舒张能力及对α-actinin含量的影响.结果 (1)随缺血时间延长,大鼠LVSP、+dp/dtmax、-dp/dt max下降,LVEDP升高;再灌注后LVSP、+dp/dtmax、-dp/dt max回升,LVEDP回落,但不能恢复到缺血前水平.(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到随缺血时间延长,α-actinin 出现点状、片状缺失,含量下降.(3)急性缺血过程中PI3K和PLC含量逐渐增加(P<0.05).(4)应用LY-294002及U-73122 后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幅度较缺血组明显增加(P<0.05).(5)应用LY-294002及U-73122后心肌细胞α-actinin免疫荧光强度较缺血组增加(P<0.001).结论 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的含量减少可能与缺血后PI3K和PLC含量增加有关,并且α-actinin结构与含量变化可能是导致心肌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唐葶;周翔;王立群;金春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类型胎儿心律失常的围产期处理及结局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胎儿心律失常的围产期处理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0年12月在深圳市妇 幼保健院经超声心动图筛查诊断为胎儿心律失常的病例.结果 共筛杳胎儿心律失常130例,其中期前收缩59例、窦性心动过缓23例、窦性心动过速16例、房室传导阻滞12例、房颤3例、其他心律失常17例.其中12例(9.2%)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胎儿心动过缓多见.心律失常不同分类之间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0).心律失常分类(P=0.024)、合并先天性心脏病(P=0.000)及胎儿水肿(P=0.008)是胎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部分阵发性心律失常胎儿在严密监护保守治疗下,胎儿预后良好,胎儿心动过缓预后较差.胎儿心律失常围生期预后与胎儿心律失常分类、是否伴有心血管或其他畸形、有无胎儿水肿密切相关.

    作者:颜璨;余艳红;欧阳淑媛;李胜利;姚远;陈琮瑛;文华轩;肖志莲;廖玉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低脂联素血症导致胰岛素抵抗

    目的 观察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脂联素(APN)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20只,同系健康对照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饲养13和40周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于8、32和40周分批宰杀,检测血糖、血浆脂联素、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水平.结果 8周龄时OLETF鼠血浆APN水平显著低于LETO组(P<0.05),并进行性降低.32周龄和40周龄时OLETF组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和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显著高于LEll0组(P<0.01).结论 OLETF鼠血浆AP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显著负相关,且先于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受损发生;低脂联素血症可能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

    作者:郭煜;朱波;李晨钟;潘永华;张燕;薛耀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DCT与MRI诊断视网膜脱离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排CT(multi-detector row CT,MDCT)和MRI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10月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送至我院检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查的45例(47只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MDCT或MRI图像,其中16例(17只眼)经MDCT诊断,29例(30只眼)经MR诊断;45例(47只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的32例(33只眼)经手术证实,13例(14只眼)经其它临床相关检查得到验证.结果 MDCT或MRI图像上可见到脱离的视网膜与眼球后壁之间的积液征象.在所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中,单纯视网膜脱离21只眼;伴有其它相关征象的26只眼.伴出血者20只眼、伴钙化者6只眼.其中,脉络膜骨瘤3只眼、脉络膜黑色素瘤5只眼.结论 MDCT成像速度快、对钙化病灶显示敏感;MR无辐射,软组织分辨力高,对出血及小范围视网膜脱离显示敏感;二者对视网膜脱离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医生可根据不同患者合理选择.

    作者:陈芳妮;范淼;毛羽翔;李华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可复制型抗肿瘤DNA疫苗PSCK-2PFcGB的构建及体内外表达

    目的 构建以塞姆利基森林病毒复制子载体为基础的可复制型抗肿瘤DNA疫苗PSCK-2PFcGB,验证其在人胚肾293T细胞及免疫小鼠肌肉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方法 首先用NheI酶切既往构建的pVAX1-2PFcGB重组质粒,补平酶切后的粘末端,然后再用限制性内切酶BssHII继续酶切该线性化质粒,补平粘末端后即获得含有编码Surivin及hCGB-CTP37肿瘤抗原的融合基因片段2PFcGB,接着利用DNA重组技术将该片段克隆人基于塞姆利基森林病毒复制子载体改造的PSCK载体,筛选阳性重组质粒.接着,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瞬时转染入人胚肾293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抗原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利用电脉冲基因导入仪将该重组质粒递送至BALB/C小鼠股四头肌,利用免疫组化法验证肿瘤抗原在小鼠体内的表达.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酶切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流式细胞术检测该重组质粒瞬时转染的293T细胞,可见大量的阳性荧光细胞,其IRES序列上游融合肿瘤抗原分子阳性表达率为5.70%,下游佐剂分子阳性表达率为19.75%;同时,利用两种肿瘤抗原特异抗体在免疫小鼠股四头肌组织切片上均检测到了相应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可复制型抗肿瘤DNA疫苗PSCK-2PFcGB,该重组质粒在体内外均能高效表达外源肿瘤抗原及佐剂分子,这些结果为该抗肿瘤DNA疫苗进一步的抑瘤活性及免疫学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作者:张亮;阎瑾琦;王越;肖毅;高昆;董金凯;王博;于继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53通路相关基因和EZH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关系及意义

    目的 探讨p53通路相关基因p53、mdm2、p63蛋白和EZH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关系和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47例鼻咽未分化癌及12例慢性鼻咽炎中p53、mdm2、p63和EZH2蛋白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预后,以及相互关系.结果 p53、mdm2、p63及EZH2蛋白在鼻咽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9%,85.1%,95.7%;mdm2、EZH2与p53蛋白 的表达无关,EZH2与p6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53与p6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EZH2和p63蛋白的高表达与T分期和临 床分期的升高有关(P<0.05);EZH2蛋白的高表达组的五年无疾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 在鼻咽癌中 mdm2的表达可能与p53蛋白失活的关系不大,p63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p53蛋白的失活有关,EZH2的过表达与鼻咽癌的 进展及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刘晓东;季明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关节内注射不同浓度臭氧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NF-α、TNFRⅠ和TNFRⅡ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臭氧(O3)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体内TNF-α、TNFR Ⅰ和TNFRⅡ的影响,阐述O3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组、RA组、O2组、O3-10组、O3-20组、O3-30组、O3-40组、O3-50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采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牛Ⅱ型胶原蛋白的方法建立大鼠RA模型.造模后21 d,根据分组关节内注射纯氧和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μg/ml的O3各1 ml,每周1次,共注射3周.治疗前后测量双后肢足爪厚度.治疗结束后1周,检测大鼠血清和滑膜TNF-α、TNFR Ⅰ和TNFR Ⅱ的含量.结果 治疗结束后,O3-40组大鼠足爪厚度减小,与R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O2组、及O3治疗各组血清中TNF-α、TNFR Ⅰ、TNFR 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A组相比,O3-40组、O3-50组大鼠滑膜TNF-α、TNF Ⅱ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RA组相比,O3-40组大鼠滑膜TNFR Ⅰ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内注射O3可减轻RA大鼠的关节肿胀,浓度为40μg/ml的O3为明显,作用机制和O3可以降低滑膜内TNF-α、TNFRⅡ的活性,上调TNFR Ⅰ的表达有关.

    作者:余斌;陈辉强;卢昌怀;林庆荣;王博炜;覃承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C25P肽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体外致癌

    目的 研究C25P肽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以及体外致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耐受剂量法 (MTD)进行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0 ml/kg);用药组小鼠尾静脉注射C25P多肽(3.64 g/kg).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14 d处死小鼠,测定血常规及血液生化学指标,并解剖小鼠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采用染色体畸变试验、细胞转化试验、非锚定依赖性生长试验对C25P多肽进行体外的致癌性评价.结果 未出现小鼠死亡,用药组有3只小鼠发生轻微毒性反应;每组小鼠体质量均有增长,各组问的平均增长率无显著差异;所测血液生化指标中,用药组GPT(谷丙转氨酶)值比对照组呈显著性升高(p<0.05);用药ALP(碱性磷酸酶)值比对照组呈显著性降低(P<0.05);大部分小鼠器官正常,发生毒性反应的3只小鼠的肺、脾、肝脏出现病变.C25P多肽的染色体畸变试验、细胞转化试验、非锚定依赖性生长试验均呈阴性.结论 C25P肽对受试动物无明显急性毒性作用以及无明显致癌性作用,属于低毒类药物.

    作者:莫雪梅;孙晗笑;汤曼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