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雌性Wistar-Furth大鼠动情期间垂体前叶内源性neuregulin-1的表达变化

赵炜疆;任颂光

关键词:Neuregulin-1, 动情周期, 垂体前叶, 磷酸化ErbB-4, Wistar-Furth大鼠
摘要:目的 研究雌性Wistar-Furth大鼠发情期不同时段垂体前叶neuregulin-1(Nrg1)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RT-PCR观察雌性Wistar-Furth大鼠不同发情期间垂体Nrg1亚型及其内源受体ErbB-2及ErbB-4mRNA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质水平垂体前叶及后叶Nrg1亚型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明确表达Nrg1的垂体细胞,并观察垂体前叶Nrg1及磷酸化ErbB-4的分布.此外,研究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Nrg1及ErbB-4共表达.结果 结果显示在大鼠动情周期Ⅰ(E1)和动情周期Ⅱ(E2),部分Nrg1亚型,尤其是Ⅲ型Nrg1mRNA表达水平较高,与E1 and E2期垂体前叶Western blotting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染色表明促性腺激素细胞是垂体前叶Nrg1的主要来源.E1 and E2期垂体前叶Nrg1分布广泛,同时伴有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此外,可观察到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部分Nrg1与ErbB-4毗邻分布.结论 雌性Wistar-Furth大鼠垂体前叶有多种Nrgl亚型表达以及Nrg1/ErbB-4信号通路的存在,且与动情周期相关.在雄 性非人灵长类垂体前叶存在以Nrgl1/ErbB-4为基础的邻分泌机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刺激因子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22R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哮喘血清、地塞米松、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不同刺激因子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22R1(IL-22R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荧光PCR检测不同因素刺激下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人不同因素刺激下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蛋白的表达,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结果 哮喘血清刺激下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mRNA升至对照组345倍,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加用地塞米松后IL-22R1mRNA降至对照组10倍,蛋白表达较仅用哮喘血清刺激明显减弱(P<0.01).IL-4、IFN-γ、TGF-β刺激后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性增加.结论 IL-22R1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程,影响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地塞米松发挥其在支气管哮喘病程中作用的机制之一.IFN-γ、IL-4、TGF-β对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的作用可能是其对支气管哮喘疾病产生影响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旃;罗雅玲;周丽丽;赖文岩;徐建;黎振兴;任敦强;叶涵;钟浩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cdc42基因的杂合子小鼠与非基因敲除小鼠在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肺微血管通透性变化的比较

    目的 比较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cdc42基因的杂合子小鼠与非基因敲除小鼠在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病理改变和肺微血管通透性变化的差异.方法 cdc42flox/flox小鼠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小鼠杂交,取其基因型为cde42flox/+Cre+/-的子代小鼠与cdc42flox/flox小鼠回交,得到基因型分别为Cdc420flox/+Cre+/-、Cdc42flox/+Cre-/-、Cdc42flox/floxCre-/-的小鼠,其中Cdc42flox/+Cre+/-为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cdc42基因的杂合子小鼠,其余两种同一窝出生的非基因敲除小鼠作为对照组,在各组小鼠气道内滴入LPS,制成急性肺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小鼠在肺组织病理改变、病理评分、肺湿干重比值、肺微血管通透系数等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cdc42基因的杂合子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在肺组织病理改变、病理评分、肺湿干重比值、肺微血管通透系数等方面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cdc42基因杂合子小鼠与非基因敲除小鼠比较,在急性肺损伤中肺组织病理改变和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无明显差异.

    作者:胡国栋;陈英华;佟万成;程远雄;张琳;张磊;蔡绍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关节内注射不同浓度臭氧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NF-α、TNFRⅠ和TNFRⅡ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臭氧(O3)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体内TNF-α、TNFR Ⅰ和TNFRⅡ的影响,阐述O3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组、RA组、O2组、O3-10组、O3-20组、O3-30组、O3-40组、O3-50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采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牛Ⅱ型胶原蛋白的方法建立大鼠RA模型.造模后21 d,根据分组关节内注射纯氧和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μg/ml的O3各1 ml,每周1次,共注射3周.治疗前后测量双后肢足爪厚度.治疗结束后1周,检测大鼠血清和滑膜TNF-α、TNFR Ⅰ和TNFR Ⅱ的含量.结果 治疗结束后,O3-40组大鼠足爪厚度减小,与R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O2组、及O3治疗各组血清中TNF-α、TNFR Ⅰ、TNFR 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A组相比,O3-40组、O3-50组大鼠滑膜TNF-α、TNF Ⅱ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RA组相比,O3-40组大鼠滑膜TNFR Ⅰ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内注射O3可减轻RA大鼠的关节肿胀,浓度为40μg/ml的O3为明显,作用机制和O3可以降低滑膜内TNF-α、TNFRⅡ的活性,上调TNFR Ⅰ的表达有关.

    作者:余斌;陈辉强;卢昌怀;林庆荣;王博炜;覃承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脊柱手术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脊柱手术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从骨科术后感染角度探讨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20例.观察组人室后以4 ml/(kg·h)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同时以4%佳乐施20 ml/(kg·h)的速度于术前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30 min;对照组入室后以4ml/(kg·h)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分别于麻醉前(T0)、术中2 h(T1)、术毕(T2)检测各时点红细胞压积,检测T0、T1、术后24 h(T3)各时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hs-CRP.结果 (1)Ⅰ组Hct在T1时明显低于稀释前(P<0.05)及Ⅱ组(P<0.01),在T2时略高于Ⅱ组,但差异无显著性;(2)Ⅰ组PT及APTT在T1时较T0延长(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术后1 d组间无差异;(3)两组内在T3比较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T0(P<0.05),两组间在T3时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但hs-CRP水平显著增加,预示术后感染机率增大.

    作者:刘慧慧;彭雪梅;林永新;李雅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分成4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通过立体定向仪精确定位大鼠海马,导入电极并通直流电损伤海马,制备海马电损伤的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不通电,模型制备完成后,人参皂甙Rg1治疗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用50mg/(kg·d)人参皂甙Rg1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使用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然后通过灌注固定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并且石蜡切片,对切片进行神经元HE染色和神经元尼氏染色,来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状态,神经元细胞的排列情况和神经元尼氏小体的数量.结果 人参皂甙Rg1可明显改善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的存活神经元数目没有明显差别(P>0.05),同时生理盐水组的尼氏小体数目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 人参皂甙Rg1可改善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人参皂甙Rg1对电损伤神经元的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保护保护神经细胞结构和排列的完整性有关.

    作者:陈志勇;杜天明;陈善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甲泼尼龙预处理对兔复张性肺水肿肺通透性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甲泼尼龙预处理对兔复张性肺水肿肺通透性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21只雄性新西 兰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R组为复张性肺水肿组,R+M组为复张性肺水肿+甲泼尼龙预处理组.按Sakao改良方法建立兔复张性肺水肿模型,分别在肺复张前20 min静脉注射甲泼尼龙3 mg/kg或生理盐水2.0 ml/kg对动物进行预处理.于复张后4 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抽取动脉血样,测定总蛋白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含量,并计算肺通透性指数.结果 BALF总蛋白含量R组高,与C组及R+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通透性指数比较,C组低,与R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R+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ALF中DPPC含量C组高,且与其余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R+M组含量高于R组(P<0.05).结论 甲泼尼龙3 mg/kg预处理能降低复张性肺水肿兔肺的蛋白漏出,降低肺通透性指数,可提高复张性肺水肿兔肺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改善肺通透性.

    作者:柯毓文;古妙宁;刘绮虹;徐建设;万山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前下胸壁横纹肌结核1例报告

    横纹肌结核少见,发生在前锯肌的更是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横纹肌结核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肉眼所见及病理检查等,误诊的肌纤维瘤终证实为横纹肌结核.肌肉结核少见,但对于肌肉部位隆起的肿物,应考虑肌肉结核.

    作者:秦晓平;曹阳;曹仲文;李冠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53通路相关基因和EZH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关系及意义

    目的 探讨p53通路相关基因p53、mdm2、p63蛋白和EZH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关系和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47例鼻咽未分化癌及12例慢性鼻咽炎中p53、mdm2、p63和EZH2蛋白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预后,以及相互关系.结果 p53、mdm2、p63及EZH2蛋白在鼻咽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9%,85.1%,95.7%;mdm2、EZH2与p53蛋白 的表达无关,EZH2与p6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53与p6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EZH2和p63蛋白的高表达与T分期和临 床分期的升高有关(P<0.05);EZH2蛋白的高表达组的五年无疾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 在鼻咽癌中 mdm2的表达可能与p53蛋白失活的关系不大,p63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p53蛋白的失活有关,EZH2的过表达与鼻咽癌的 进展及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刘晓东;季明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吉非替尼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放疗增敏作用

    目的 应用吉非替尼作用于鼻咽癌细胞株CNE2,观察其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鼻咽癌细胞株CNE2,以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及吉非替尼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用克隆形成法绘制细胞存活曲线,获得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放射增敏比.以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情况.结果 MTT显示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吉非替尼照射组细胞生存率显著降低(0.582±0.012 vs 0.398±0.016,P=0.0020);FCM显示吉非替尼联合放射组S期细胞显著下降(P=0.000),而G2/M期细胞比值显著增加(P=0.000),吉非替尼和放射线可协同作用,使CNE2细胞的周期再分布显著变化.结论 吉非替尼可增强鼻咽癌细胞株CNE2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相关.

    作者:何本夫;孙爱民;黄碧燕;王雯珺;郑小康;罗荣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及体外对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作用

    目的 研究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POD-NLC)的体外对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POD-NLC,分别应用扫描电镜、粒径仪、高效液相法等方法研究其表征,并观察其稳定性.分别以不同浓度(0.0001~1 μg/ml)的POD-NLC和鬼臼毒素(POD)处理H8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 ①制备的POD-NLC扫描电镜下呈球形,有较好的稳定性,粒径为(85.6±10.25)nm,电位为(26.2±4.1)mV,包封率为(88.56±3.1)%;②POD-NLC能较强地抑制H8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OD-NLC和POD作用72 h对H8细胞的抑制率高分别为95.8%、65.6%,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5、0.13 μg/ml;空白NLC对H8细胞的增殖无影响;③浓度为0.01 μg/ml的POD-NLC和POD分别处理H8细胞48 h后,H8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88.30±4.28)%和(59.95±3.26)%;荧光显微镜观察,均出现了核固缩、染色质高度凝聚、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OD-NLC组和POD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但两组间细胞周期时相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制备工艺可行;与POD相比,POD-NLC对H8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效果,可使细胞阻滞于G2/M期,显示出良好的抗宫颈HPV感染的效果.

    作者:种树彬;曾抗;李国锋;任非;朱晓亮;周金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Exendin-4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了解exendin-4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5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6)、单纯烫伤组(S组,n=24)和烫伤加exendin-4组(E组,n=24).S组和N组大鼠采用30%TBSAⅢ°烫伤模型,伤后按Parkland公式补液抗休克.E组伤后给予exendin-4.采用DNA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左室心肌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结果 S组大鼠于伤后6 h,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即升高,12 h达高峰,48 h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于伤后6 h开始增强,12 h达高峰,伤后24 h仍显著高于N组.E组较S组,在伤后6、12、24、48h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在伤后6、12、24h也显著降低(P<0.05).统计学分析表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Exdendin-4可抑制烫伤大鼠早期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陈云辉;王甲汉;李志清;易朝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iR-145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miR-145基因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糖尿病性ED大鼠动物模型,取阴茎海绵体组织,提取总RNA,qRT-PCR法检验miR-145在糖尿病性ED大鼠、糖尿病性勃起功能正常大鼠及正常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表达差异.结果 miR-145在糖尿病性E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的表达量下降.结论 糖尿病可导致大鼠阴茎ED,miR-145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ED发生有关.

    作者:韦安阳;杨勇;何书华;罗新贵;张涛;刘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10参照品的制备

    目的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链亲和素(SA),CFP10融合蛋白(包括SA-CFP10、CFP10-SA),筛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者作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TRFIA)的参考标准品.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CFP10基因,将其克隆到pET24b、pET24b-SA、pET21a-SA三种载体中,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镍离子亲和层析(Ni-NTA)柱纯化,透析法复性.三种重组蛋白用双抗体夹心法TRFIA从灵敏度、稳定性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成功构建了pET24b-CFP10、pET24b-SA-CFP10和pET21a-CFP10-SA三种表达载体,重组蛋白CFP10主要为可溶形式表达,融合蛋白CFP10-SA、SA-CFP10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Ni-NTA柱纯化后透析复性,纯度均可达90%以上.三种重组蛋白经双抗体夹心TRFIA,CFP10-SA灵敏度高(0.02μg/L),稳定性好.结论 得到了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TRFIA检测CFP10的参照品CFP10-SA融合蛋白,为研制该结核分支杆菌时间分辨荧光诊断试剂盒,并应用于临床打下了基础.

    作者:郭芳芳;邹立林;吴英松;胡志明;李金龙;吕建新;高基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深圳散发腹泻患者札如病毒的检测及型别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札如病毒(sapovirus,Sa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收集的852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SaV检测,PCR产物测序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检出SaV阳性株16例,阳性率为1.88%.同源性比较发现8例为SaV GⅠ型,7例GIV型,1例GⅡ型.结论 深圳地区存在SaV感染,主要基因型为GⅠ型;首次报道中国存在SaV GIV型,与先前检出的安徽株A141和北京株CHN99/BJ360均不同,说明SaV感染在中国存在基因多样性,为进一步研究SaV感染情况提供了流行病学及基因型别基本资料.

    作者:王颜歌;何雅青;向文龙;廖玉学;陈清;俞守义;胡贵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近期疗效

    目的 评价后路椎弓根钉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矫形,根据不同患者分别采用椎问植骨融合(15例)或后外侧植骨融合(21例),分析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腰椎JOA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临床改善率83.3%;术前ODI为(67.1±11.4)%,术后改善至(32.1±10.8)%(P<0.01);冠状位Cobb's角术前平均26.7°,术后改善至平均12.3°(P<0.01);矢状位腰椎前凸角术前平均10.7°,术后改善至平均36.6°o(P<0.01).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8个月(12~50个月),随访期间无矫正效果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移位、断裂现象,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矫形、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可获得良好疗效,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式选择是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作者:林宏生;李德彦;陈飚;吴昊;张国威;郑力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雌性Wistar-Furth大鼠动情期间垂体前叶内源性neuregulin-1的表达变化

    目的 研究雌性Wistar-Furth大鼠发情期不同时段垂体前叶neuregulin-1(Nrg1)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RT-PCR观察雌性Wistar-Furth大鼠不同发情期间垂体Nrg1亚型及其内源受体ErbB-2及ErbB-4mRNA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质水平垂体前叶及后叶Nrg1亚型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明确表达Nrg1的垂体细胞,并观察垂体前叶Nrg1及磷酸化ErbB-4的分布.此外,研究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Nrg1及ErbB-4共表达.结果 结果显示在大鼠动情周期Ⅰ(E1)和动情周期Ⅱ(E2),部分Nrg1亚型,尤其是Ⅲ型Nrg1mRNA表达水平较高,与E1 and E2期垂体前叶Western blotting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染色表明促性腺激素细胞是垂体前叶Nrg1的主要来源.E1 and E2期垂体前叶Nrg1分布广泛,同时伴有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此外,可观察到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部分Nrg1与ErbB-4毗邻分布.结论 雌性Wistar-Furth大鼠垂体前叶有多种Nrgl亚型表达以及Nrg1/ErbB-4信号通路的存在,且与动情周期相关.在雄 性非人灵长类垂体前叶存在以Nrgl1/ErbB-4为基础的邻分泌机制.

    作者:赵炜疆;任颂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青年骨量减少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筛查可能导致青年骨量减少(OST)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颁布14~44岁属于青年的年龄划分界定,收集我院15~43岁原发性骨量减少(-2.5

    作者:张丽;李文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的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等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某医院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患者303例,同时选取基线资料相似的糖尿病未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167例作为对照,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GSP,分析糖尿病肾病组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与非糖尿病肾病肾病患者组相比较.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GSP含量显著大于非糖尿病肾病肾病患者(P<0.01),GSP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6及0.733.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GSP含量大于非糖尿病肾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GSP与血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三者关系密切.GSP测定简单、实用、稳定,可以弥补瞬时血糖监测的波动及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近期血糖平均水平的缺点.

    作者:李沛霖;杨锐;周勇;陈宏;蔡德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低脂联素血症导致胰岛素抵抗

    目的 观察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脂联素(APN)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20只,同系健康对照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饲养13和40周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于8、32和40周分批宰杀,检测血糖、血浆脂联素、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水平.结果 8周龄时OLETF鼠血浆APN水平显著低于LETO组(P<0.05),并进行性降低.32周龄和40周龄时OLETF组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和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显著高于LEll0组(P<0.01).结论 OLETF鼠血浆AP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显著负相关,且先于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受损发生;低脂联素血症可能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

    作者:郭煜;朱波;李晨钟;潘永华;张燕;薛耀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精准肝胆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胆管结石病术前诊断、术前评估及手术指导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的肝脏64排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采用自主研发的腹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进行肝脏及胆道三维重建,根据三维重建结果进行术前诊断和病理分型,评估手术预案可行性及安全性,确定佳手术方案后指导临床实际手术过程;并观察术中所见与仿真手术的符合程度以及患者结石残留情况.结果 当肝脏设置为半透明时,可以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的立体解剖形态,病变胆管扩张及狭窄部位和程度,肝内结石的精确部位、大小及数量.术中所见与术前三维重建符合率、实际手术过程与术前仿真手术符合率均为100%,实际手术方案与术前预案符合率达到90%(27/30).随访半年,复发率7.4%(2/27).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实现肝胆管结石病的术前精确诊断和术中精确操作,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范应方;方驰华;陈建新;项楠;杨剑;李克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