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李文源
目的 研究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POD-NLC)的体外对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POD-NLC,分别应用扫描电镜、粒径仪、高效液相法等方法研究其表征,并观察其稳定性.分别以不同浓度(0.0001~1 μg/ml)的POD-NLC和鬼臼毒素(POD)处理H8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 ①制备的POD-NLC扫描电镜下呈球形,有较好的稳定性,粒径为(85.6±10.25)nm,电位为(26.2±4.1)mV,包封率为(88.56±3.1)%;②POD-NLC能较强地抑制H8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OD-NLC和POD作用72 h对H8细胞的抑制率高分别为95.8%、65.6%,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5、0.13 μg/ml;空白NLC对H8细胞的增殖无影响;③浓度为0.01 μg/ml的POD-NLC和POD分别处理H8细胞48 h后,H8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88.30±4.28)%和(59.95±3.26)%;荧光显微镜观察,均出现了核固缩、染色质高度凝聚、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OD-NLC组和POD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但两组间细胞周期时相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制备工艺可行;与POD相比,POD-NLC对H8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效果,可使细胞阻滞于G2/M期,显示出良好的抗宫颈HPV感染的效果.
作者:种树彬;曾抗;李国锋;任非;朱晓亮;周金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exendin-4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5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6)、单纯烫伤组(S组,n=24)和烫伤加exendin-4组(E组,n=24).S组和N组大鼠采用30%TBSAⅢ°烫伤模型,伤后按Parkland公式补液抗休克.E组伤后给予exendin-4.采用DNA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左室心肌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结果 S组大鼠于伤后6 h,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即升高,12 h达高峰,48 h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于伤后6 h开始增强,12 h达高峰,伤后24 h仍显著高于N组.E组较S组,在伤后6、12、24、48h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在伤后6、12、24h也显著降低(P<0.05).统计学分析表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Exdendin-4可抑制烫伤大鼠早期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陈云辉;王甲汉;李志清;易朝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cdc42基因的杂合子小鼠与非基因敲除小鼠在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病理改变和肺微血管通透性变化的差异.方法 cdc42flox/flox小鼠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小鼠杂交,取其基因型为cde42flox/+Cre+/-的子代小鼠与cdc42flox/flox小鼠回交,得到基因型分别为Cdc420flox/+Cre+/-、Cdc42flox/+Cre-/-、Cdc42flox/floxCre-/-的小鼠,其中Cdc42flox/+Cre+/-为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cdc42基因的杂合子小鼠,其余两种同一窝出生的非基因敲除小鼠作为对照组,在各组小鼠气道内滴入LPS,制成急性肺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小鼠在肺组织病理改变、病理评分、肺湿干重比值、肺微血管通透系数等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cdc42基因的杂合子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在肺组织病理改变、病理评分、肺湿干重比值、肺微血管通透系数等方面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cdc42基因杂合子小鼠与非基因敲除小鼠比较,在急性肺损伤中肺组织病理改变和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无明显差异.
作者:胡国栋;陈英华;佟万成;程远雄;张琳;张磊;蔡绍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C25P肽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以及体外致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耐受剂量法 (MTD)进行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0 ml/kg);用药组小鼠尾静脉注射C25P多肽(3.64 g/kg).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14 d处死小鼠,测定血常规及血液生化学指标,并解剖小鼠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采用染色体畸变试验、细胞转化试验、非锚定依赖性生长试验对C25P多肽进行体外的致癌性评价.结果 未出现小鼠死亡,用药组有3只小鼠发生轻微毒性反应;每组小鼠体质量均有增长,各组问的平均增长率无显著差异;所测血液生化指标中,用药组GPT(谷丙转氨酶)值比对照组呈显著性升高(p<0.05);用药ALP(碱性磷酸酶)值比对照组呈显著性降低(P<0.05);大部分小鼠器官正常,发生毒性反应的3只小鼠的肺、脾、肝脏出现病变.C25P多肽的染色体畸变试验、细胞转化试验、非锚定依赖性生长试验均呈阴性.结论 C25P肽对受试动物无明显急性毒性作用以及无明显致癌性作用,属于低毒类药物.
作者:莫雪梅;孙晗笑;汤曼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甲泼尼龙预处理对兔复张性肺水肿肺通透性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21只雄性新西 兰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R组为复张性肺水肿组,R+M组为复张性肺水肿+甲泼尼龙预处理组.按Sakao改良方法建立兔复张性肺水肿模型,分别在肺复张前20 min静脉注射甲泼尼龙3 mg/kg或生理盐水2.0 ml/kg对动物进行预处理.于复张后4 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抽取动脉血样,测定总蛋白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含量,并计算肺通透性指数.结果 BALF总蛋白含量R组高,与C组及R+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通透性指数比较,C组低,与R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R+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ALF中DPPC含量C组高,且与其余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R+M组含量高于R组(P<0.05).结论 甲泼尼龙3 mg/kg预处理能降低复张性肺水肿兔肺的蛋白漏出,降低肺通透性指数,可提高复张性肺水肿兔肺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改善肺通透性.
作者:柯毓文;古妙宁;刘绮虹;徐建设;万山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数字医学技术在临床活体肾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进行的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16排螺旋CT扫描数据.利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重建出供、受体的三维模型,将重建后的活体肾移植供受体三维模型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根据各病例特点,制定出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并利用仿真手术器械进行仿真手术,验证手术的合理性,术中可与三维重建及仿真手术结果比较,评价其价值.结果 重建的肾脏及其血管模型清晰、立体感强,可三维地辨认肾血管及血管变异情况,依据这些病例特点,合理制定了个体化手术方案,在仿真手术中确定了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发现与三维重建情况完全吻合,并依据术前仿真结果,顺利完成了临床活体肾移植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术前三维重建及仿真手术优化了活体肾移植的手术方式,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手术风险.
作者:黎程;方驰华;李晓锋;李克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与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54只健康成年雄性Z∶ZCLA长爪沙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GF治疗组、丹参治疗组,通过尼氏染色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6 h、3 d和7 d)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存活状况,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注6 h后,海马CA1区基本未见死亡神经元;与6 h组相比,3 d组和7 d组死亡神经元明显增加(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NGF或丹参治疗3 d组和7 d组死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两个治疗组第3天神经细胞元死亡数无明显差别,而第7天NGF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丹参治疗组(P<0.05);Bcl-2在NGF组表达高;同组内不同时间相比,Bcl-2在6 h表达高;Bax在生理盐水组有阳性表达,同组内不同时间相比,Bax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NGF与丹参均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有保护作用,NFG优于丹参,为中风病人使用脑保护剂或中药治疗可减轻缺血造成的再损伤提供了依据.
作者:周宏珍;吕田明;申鹏;王梦龙;罗炳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体外模拟5-氟尿嘧啶(5-Fu)腹腔气雾化疗环境,评价5-Fu雾化对人胃癌细胞MKN-45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方法 运用自主研发的气雾化疗仪将5-Fu雾化,体外模拟腹腔气雾化疗环境,对胃癌细胞进行处理,维持气雾环境压力为8 mmHg,作用时间为30 min,并设生理盐水雾化作为对照,处理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MTT结果显示,5-Fu气雾化疗组杀伤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31.13±3.51)%比(4.65±1.99)%,P<0.001];流式细胞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5-Fu气雾化疗组细胞凋亡率升高[(12.00±0.92)%比(2.65 ±0.52)%,P<0.001)],G1期细胞增多[(51.83±1.95)%比(36.41±2.33)%,P<0.001]、S期细胞减少[(16.72±2.36)%比(45.20±3.2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5-Fu气雾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使细胞阻滞于G1期,为气雾化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林填;余江;魏志刚;胡彦锋;王亚楠;李国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53通路相关基因p53、mdm2、p63蛋白和EZH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关系和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47例鼻咽未分化癌及12例慢性鼻咽炎中p53、mdm2、p63和EZH2蛋白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预后,以及相互关系.结果 p53、mdm2、p63及EZH2蛋白在鼻咽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9%,85.1%,95.7%;mdm2、EZH2与p53蛋白 的表达无关,EZH2与p6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53与p6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EZH2和p63蛋白的高表达与T分期和临 床分期的升高有关(P<0.05);EZH2蛋白的高表达组的五年无疾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 在鼻咽癌中 mdm2的表达可能与p53蛋白失活的关系不大,p63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p53蛋白的失活有关,EZH2的过表达与鼻咽癌的 进展及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刘晓东;季明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2-二甲肼(1,2-dimethylhydrazine,DMH)对小鼠结直肠与卵巢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腹腔注射DMH(20mg/kg,每周1次,连续24周),B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首次注射后12、16、20、24、28和32周分批处死小鼠,观察其结直肠与卵巢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A组小鼠结直肠发生显著病理改变,DMH注射12~16周后,小鼠结直肠上皮出现不同程度增生改变,20周后,2只小鼠发生结直肠肿瘤,并且随DMH作用时间的延长,肿瘤发生率逐渐增加,至32周共有7只小鼠发生结直肠腺瘤,5只结直肠腺癌,且肿瘤主要位于距肛门8 cm内;值得注意的是,A组小鼠卵巢也发生明显病理改变,32周内共见21只A组小鼠发生卵巢血肿伴慢性炎症改变,而且,28和32周各发现1只A组小鼠卵巢出现绒毛膜癌病理学改变.实验过程中B组小鼠均未见异常.结论 DMH对小鼠结直肠与 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多次腹腔注射DMH能够导致小鼠结直肠与卵巢发生病理改变.
作者:李新;于莉娜;张庆玲;齐鲁;丁彦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多巴胺受体D2在不同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多巴胺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蛋白电泳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癌95D、H460、GLC-82、A549及H446细胞中多巴胺受体D2的表达;采用含有0.02%、0.04%、0.08%及0.1%多巴胺的细胞培养液培养A549细胞,6 h后行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选取2只BALB/c-nu构建A549肿瘤模型,于瘤体内分别注射1%多巴胺及生理盐水,24 h后取出肿瘤并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蛋白电泳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多巴胺受体D2在肺癌95D、H460、GLC-82、A549及H446细胞上呈现阳性表达;多巴胺对A54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与多巴胺浓度呈现正相关;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多巴胺对A549肿瘤具有明显促凋亡作用.结论 多巴胺受体D2广泛表达于不同类型肺癌细胞,多巴胺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多巴胺受体D2有关.
作者:彭阳红;张锦明;周乃康;王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T2*GRE多回波序列对膝关节OA各期软骨弛豫时间进行测量,与正常组软骨T2*弛豫时间测量值对比,评价OA患者病变进程与T2*弛豫时间变化的相关性;同时评价早期软骨损伤T2*弛豫时间的改变.方法 62例OA患者行膝关节MRI检查,利用T2*GRE多回波序列测量不同部位关节软骨的厚度.并与20名对照组膝关节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轻度OA组大部分关节软骨区域其T2*弛豫时间测量与正常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重度OA组大部分软骨区域T2*弛豫时间测量与正常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软骨T2*弛豫时间变化与年龄、体质量及身高之间存在关联,T2*弛豫时间变化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论 OA病变早期关节软骨形态改变不明显,主要以软骨组织结构及成分的改变,以股骨内侧髁负重面及髌骨软骨病变为主.T2*弛豫时间测量能够发现一些早期病变或软骨内在性病变.
作者:林志春;翟磊;陈燕萍;张雪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吉非替尼作用于鼻咽癌细胞株CNE2,观察其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鼻咽癌细胞株CNE2,以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及吉非替尼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用克隆形成法绘制细胞存活曲线,获得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放射增敏比.以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情况.结果 MTT显示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吉非替尼照射组细胞生存率显著降低(0.582±0.012 vs 0.398±0.016,P=0.0020);FCM显示吉非替尼联合放射组S期细胞显著下降(P=0.000),而G2/M期细胞比值显著增加(P=0.000),吉非替尼和放射线可协同作用,使CNE2细胞的周期再分布显著变化.结论 吉非替尼可增强鼻咽癌细胞株CNE2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相关.
作者:何本夫;孙爱民;黄碧燕;王雯珺;郑小康;罗荣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在术后早期(<1月)的肾移植受者中,探究肾内各级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血清肌酸酐(Cr)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在123例早期肾移植受者中,均于术后早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移植肾肾内各级动脉的RI值,并以肾动脉RI>0.75为界将病例分为两组,即RI≥0.75组与RI<0.75组,测得同期的Cr值,比较两组RJ与Cr值的相关性.结果 RI≥0.75组肾内各级动脉RJ和Cr值呈线性正相关(P<0.05),RI<0.75组肾内各级动脉RI和Cr值呈线性负相关(P<0.05).组间差异亦十分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I对于移植肾Cr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用于预测移植肾的肾功能情况.
作者:黄君;吴英;苏泽轩;卓育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札如病毒(sapovirus,Sa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收集的852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SaV检测,PCR产物测序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检出SaV阳性株16例,阳性率为1.88%.同源性比较发现8例为SaV GⅠ型,7例GIV型,1例GⅡ型.结论 深圳地区存在SaV感染,主要基因型为GⅠ型;首次报道中国存在SaV GIV型,与先前检出的安徽株A141和北京株CHN99/BJ360均不同,说明SaV感染在中国存在基因多样性,为进一步研究SaV感染情况提供了流行病学及基因型别基本资料.
作者:王颜歌;何雅青;向文龙;廖玉学;陈清;俞守义;胡贵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对既往核苷类似物(Nas)治疗失败的慢性乙肝(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可能影响应答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Nas治疗失败,经ETV和ADV治疗24周以上(随访中位数18周)的45例CHB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较治疗24和48周病毒学应答率(VR)、生化学应答率(BR)及联合应答率(CR).运用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24周时VR率、BR率和cR率分别是66.7%、77.8%和57.8%;48周时VR率、BR率和CR率分别是76.2%、78.6%和61.9%.与基线相比,24周VR率(Z=-4.796,P=0.000)、BR率(Z=-5.196,P=0.000)及CR率(Z=-3.606,P=0.000)均显著提高.48VR率(Z=-3.742,P=0.000)、BR率(Z=-4.472,P=0.000)及CR率(Z=-4.690,P=0.000)均显著提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比非肝硬化BR率低(24周:BR率17.1%vs82.9%,x2=4.546,P=0.048;48周BR率23.8%vs76.2%,x2=6.364,P=0.023)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基线HBVDNA水平3~6 Log10 copies/ml与>6 Log10 copies/ml相比,前者48周VR率高于后者(85.2%vs40%,Z=-4.796,P=0.03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TV联合ADV对既往Nas治疗失败的CHB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案.治疗前HBVDNA水平低的非肝硬化患者疗效更优.
作者:阎丽;王战会;杨洁;周彬;郭亚兵;彭劼;孙剑;侯金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iR-145基因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糖尿病性ED大鼠动物模型,取阴茎海绵体组织,提取总RNA,qRT-PCR法检验miR-145在糖尿病性ED大鼠、糖尿病性勃起功能正常大鼠及正常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表达差异.结果 miR-145在糖尿病性E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的表达量下降.结论 糖尿病可导致大鼠阴茎ED,miR-145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ED发生有关.
作者:韦安阳;杨勇;何书华;罗新贵;张涛;刘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雌性Wistar-Furth大鼠发情期不同时段垂体前叶neuregulin-1(Nrg1)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RT-PCR观察雌性Wistar-Furth大鼠不同发情期间垂体Nrg1亚型及其内源受体ErbB-2及ErbB-4mRNA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质水平垂体前叶及后叶Nrg1亚型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明确表达Nrg1的垂体细胞,并观察垂体前叶Nrg1及磷酸化ErbB-4的分布.此外,研究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Nrg1及ErbB-4共表达.结果 结果显示在大鼠动情周期Ⅰ(E1)和动情周期Ⅱ(E2),部分Nrg1亚型,尤其是Ⅲ型Nrg1mRNA表达水平较高,与E1 and E2期垂体前叶Western blotting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染色表明促性腺激素细胞是垂体前叶Nrg1的主要来源.E1 and E2期垂体前叶Nrg1分布广泛,同时伴有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此外,可观察到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部分Nrg1与ErbB-4毗邻分布.结论 雌性Wistar-Furth大鼠垂体前叶有多种Nrgl亚型表达以及Nrg1/ErbB-4信号通路的存在,且与动情周期相关.在雄 性非人灵长类垂体前叶存在以Nrgl1/ErbB-4为基础的邻分泌机制.
作者:赵炜疆;任颂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脊柱手术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从骨科术后感染角度探讨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20例.观察组人室后以4 ml/(kg·h)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同时以4%佳乐施20 ml/(kg·h)的速度于术前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30 min;对照组入室后以4ml/(kg·h)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分别于麻醉前(T0)、术中2 h(T1)、术毕(T2)检测各时点红细胞压积,检测T0、T1、术后24 h(T3)各时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hs-CRP.结果 (1)Ⅰ组Hct在T1时明显低于稀释前(P<0.05)及Ⅱ组(P<0.01),在T2时略高于Ⅱ组,但差异无显著性;(2)Ⅰ组PT及APTT在T1时较T0延长(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术后1 d组间无差异;(3)两组内在T3比较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T0(P<0.05),两组间在T3时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但hs-CRP水平显著增加,预示术后感染机率增大.
作者:刘慧慧;彭雪梅;林永新;李雅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对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45例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IMR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4例,瓣膜置换术21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32~74岁[平均(58.46±12.51)岁].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11.80±2.45)cm2和(2.83±0.98)cm2,t=22.80,P=0.00],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 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57.61±10.06)mm和(51.84±8.98)mm,t=2.85,P=0.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无明显差异(52.7%±15.4%和53.2%±13.2%,t=0.16,P=0.87).结论 治疗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对二尖瓣病变进行必要的外科手术矫正,早期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长期预后有待更多的追踪.
作者:麦明杰;陈星权;郑少忆;吴若彬;郭惠明;黄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