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宝;何亚琼;刘慧;万亚军;薛敏
目的 建立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小鼠脑组织前后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体系.方法 昆明系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对照组(20只)和病毒感染组(20只),在接种HCMVAD_(169)株30d后,取小鼠脑组织,研磨、超声裂解、抽提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进行染色,Image 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相应肽质量指纹图谱,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并对其中部分蛋白质的表达进行免疫印迹的验证.结果 从双向电泳图谱上获得蛋白质斑点:实验对照组(1096±82)个,感染HCMV组(1210±101)个,发现显著差异点36个,对其中6个点进行了筛选鉴定;免疫印迹实验结果也较为吻合.结论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正常小鼠脑组织及HCMV感染的小鼠脑组织的差异蛋白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致病机制及有效药物靶点的发现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作者:谢妮;蔡茵莎;吴瑾滨;刘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开发一个基于Web的本地服务器支持的功能全面的基因组比较和可视化平台,以加快对基因组的分析.方法 构建以Apache HTTP服务器为平台的WEB服务器,采用Perl语言编程,优选整合了MUMmer、LAGAN、Mauve等多个基因组学研究的软件和算法,针对生物学家不同的应用目的 ,可直接在网页上提交基因组序列数据和参数选项,经平台处理的结果通过网页以图形化的方式返回用户.结果 该平台可以处理多种序列数据输入格式,实现了完整的基因组序列和草图基因组序列比对,近远源物种的双基因组或多基因组比对,基因组间的同线性区域寻找,以及定位大范围的基因组重组(基因插入/缺失、重复、重排和水平转移)和小的核苷酸突变等功能:并将结果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应用本平台,对10种新型甲型流感病毒株作基因组同源性分析,表明PB1基因可能来自于人H3N2,PB2、PA基因可能来自于禽类H3N2,而HA、NS基因可能来自于猪HIN1.在本平台上还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CDC1551)和牛分支杆菌(AF2122/97)基因组的研究分析,发现插入/缺失和重复序列是导致三个菌株基因组差异的主要来源.结论该平台功能资源整合较全面,应用界面友好,结果显示直观,故可作为比较基因组学常规研究的有效平台.
作者:刘娜;郭云波;孙显赫;马骊;邓亲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RF)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蒸馏水稀释已知浓度的Hb液和TRF液,测定Hb、TRF以及Hb/TRF双联免疫胶体金法(胶体金试纸)的敏感范围.对87例临床标本进行三种试纸的临床检测,比较Hb和TRF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Hb试纸对Hb的敏感范围为0.2~2000 mg/L;TRF试纸对TRF的敏感范围为0.02~2000 mg/L; Hb/TRF双联试纸的各区带敏感范围分别与单一试纸的敏感范围相同.87例临床标本中,Hb试纸检出阳性25例(28.7%),TRF试纸检出阳性36例(41.3%),Hb/TRF双联试纸检出阳性48例(55.2%).结论Hb和TRF同时用于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更好地筛检消化道出血性疾病.
作者:罗福东;廖焕兰;黄宪章;陈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开普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47岁(32~58岁),KPS评分>70.接受顺铂80 mg/m~2联合伊立替康60 mg/m~2,第1、8、I5天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PR 4例,SD9例,PD2例,总有效率26.7%.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1年生存为率46.7%(7/15).主要不良反应为延迟性腹泻和粒细胞减少.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作者:韩娜;刘宗文;王健;张中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克隆人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诱导并鉴定其表达.方法 利用RT-PCR法,以低分化鼻咽癌CNE-22细胞mRNA为模板,扩增周期蛋白D1基因,构建重组装达载体pIRES2-EGFP-D1和pEGFP-C2-D1,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将重组质粒转染到低分化鼻咽癌CNE-22细胞,诱导其表达,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等鉴定其表达.结果 电泳获得918 bp预期片段,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分析证实含有周期蛋白D1完整读码框,将重组质粒导人CNE-2Z细胞并成功表达,目的 蛋白经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克隆并构建含周期蛋白D1基因的真核表达GFP质粒,为进一步研究周期蛋白D1在鼻咽癌CNE-22细胞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柏志全;张海峰;陈丽新;朱林燕;左婉红;和树同;王立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研究复合环孢菌素同种异体骨(CAB)与冻干同种异体骨(FDAB)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方法 30只新 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材料提供组、实验组、对照组3组,每组10只.取材料提供组双侧髂骨制备CAB及FDAB.制备兔右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与骨膜缺损,实验组植入CAB修复,对照组植入FDAB修复.术后4、12周每组各处死5只动物,进行大体标本、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4周,实验组X线片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01),缺损区新骨形成量及异体骨与受体骨融合性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2周,实验组X线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缺损区骨塑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CAB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优于FDAB,是否为局部免疫反应状态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大伟;裴国献;荆小伟;张长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嗜酸乳杆菌重组菌株.方法 从幽门螺杆菌标准株NCTC11639中扩增出幽门螺杆菌黏附素基因Hp0410,克隆入穿梭质粒pMG36e中,通过电穿孔将重组质粒转入嗜酸乳杆菌,表达的目的 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硝酸银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并检测重组质粒的稳定性.结果 扩增的黏附素Hp0410基因与基因库公布的一致,构建的重组质粒成功转入嗜酸乳杆菌中,表达出分子量约34 kD的目的 蛋白,Western blotting证实该蛋白可被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血清所识别.重组质粒pMG36e-Hp0410在含有红霉素和不含有红霉素的环境下均稳定.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组成型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重组嗜酸乳杆菌菌株.
作者:朱丽芳;龙北国;罗军;姜容;范宏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人体心脏心室肌纤维的三维结构.方法 获取8例人体心脏,供者均为男性,年龄(81.9±7.2)岁,心脏质量(455.6±65.7)g.心脏放入装满水的塑料容器中,立即进行弥散张量磁共振扫描,从供者死亡到标本扫描的间隔时间为(18.6±5.2)h.扫描使用3.0 T,GE CV/Ⅰ型磁共振机进行,采用8通道线圈扫描,sshEPI和SENSE扫描序列,层厚3mm.b值1000 s/mm~2,TR 2000 ms,TE 86.4 ms.FOV 14 cm×14 cm.Voxels 128×128.Resolution1.1 mm×1.1 mm×3 mm.然后采用GE Advantage Windows workstation通过纤维追踪进行心肌纤维的可视化重建,显示并观察心肌纤维的三维结构.结果 左心室前壁,室间隔,后壁及游离壁处的纤维均存在两个走行方向不同纤维层面,心内膜下层心肌纤维从基底部到心尖呈现纵斜形向下走行,中层的心肌纤维从心尖到基底部呈现横斜形向上走行,两者在心尖部呈螺旋形连接.结论人体心脏心室肌纤维的三维结构与Torrent心肌带假说所阐述的结构特征基本一致.
作者:叶卫华;高长青;吕坤;李力兵;闫军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复周期妊娠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06年1月~2009年4月89例行第2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周期妊娠患者(A组)和71例行第2个周期均未妊娠的患者(B组),分析2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方案、卵母细胞和胚胎质量等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组与B组相比,A组女方年龄较小、不孕年限短、基础卵泡数较多,且前者Gn总量少,但A组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数均高于B组(P<0.05).A组第2个周期比第1个周期应用较多的GnRHa短效制剂、基因重组HCG、加用HMG、有较高的HCG日血中E2浓度,且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等第2周期均比第1周期高(多)(P<0.05).结论女性年龄是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重复IVF-ET周期中通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及调节Gn的用量、调整GnRHa的制剂、适量加用HMG、应用口服避孕药预处理、更换培养基等措施可能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李秋华;全松;陈雷宁;李红;高瑞花;倪都;余敏;陈思梅;罗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在体外对全血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全血加入不同浓度FK506.经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IONO)刺激后,用Bio-Plex悬浮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112、IL-6、IL-12、IL-17、IFN-γ、TNF-α、GM-CSF以及G-CSF的水平.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FK506(20 ng/ml)能显著抑制IL-2、IL-6、IL-12、IL-17、IFN-γ、TNF-α、GM-CSF和G-SCF的分泌(P<0.05);中浓度组FK506(5 ng/ml)能有效抑制GM-CSF的分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K506对全血细胞促炎症细胞因子IL-6,IFN-γ和TNF-α的分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IL-2,IL-12,IL-17以及集落刺激因子因子GM-CSF,G-CSF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FK506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分泌各类细胞因子来实现.同时,由于FK506与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剂量依赖关系,有望可以通过FK506浓度水平与细胞因子的抑制水平的依赖关系来评估临床病人FK506的用量是否合理.
作者:何懿;李民;刘占国;罗宇维;王明;张婕;孙尔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多沙普仑对新生大鼠延髓脑片呼吸节律性放电(RRDA)的调节作用.方法 制作主要包含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的大鼠离体脑片标本,并保留舌下神经根的完整.将36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Ⅰ~Ⅵ组(n=6).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为多沙普仑组(浓度分别为2、5、10μmol/L),V组给予丙泊酚(20 μmol/L),Ⅵ组给予丙泊酚(20μmol/L)+多沙普仑(5μmol/L),观察给药后1、3、5、10、15、30 min时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的变化,并分析吸气时程(TI)、呼气时程(TE)、呼吸周期(RC)、放电积分幅度(IA)的改变.结果 Ⅱ组在给药前后脑片RRDA并无明显改变;Ⅲ、Ⅳ组在给药后1 min开始,吸气时程明显延长,放电积分幅度增加;呼气时程于第5 min时开始缩短(P<0.05),但呼吸周期仅于第10 min时缩短,其余时间点无明显改变;V组在第3 min时开始出现吸气时程缩短、放电积分幅度下降,并伴有呼气时程及呼吸周期延长(P<0.05),第10 min时达大变化值;Ⅵ组RRDA各时间点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5 μmol/L多沙普仑可直接兴奋延髓脑片的RRDA,且可完全拮抗丙泊酚对脑片RRDA的抑制作用,此作用主要通过兴奋吸气中枢实现.
作者:李国才;焦勇钢;吴中海;方芳;程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双黄连粉针剂和金银花药材中奎尼酸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双黄连粉针及金银花药材中的奎尼酸分别用50%甲醇提取,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进行分析,多反应监测扫描,母/子离子对为191/85.结果 奎尼酸保留时间为1.645 min,标准曲线在42.96~214.8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加样回收率97.61%,RSD 1.50%.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为奎尼酸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王有志;罗奇志;罗佳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在肩关节粘连松解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3例采用肩关节镜辅助肩关节粘连松解并肩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较严重肩关节粘连病例,评估其疗效.结果 肩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肩痛消失.采用UCLA功能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术前平均评分(23.5±4.6)分,终末随诊平均(32.6±3.8)分.结论肩关节镜辅助肩关节粘连松解并肩关节腔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能明显改善严重肩关节粘连患者的功能.
作者:陈显辉;张毅;黄星球;吕超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脑转移瘤全脑放疗中血脑屏障变化规律,为全脑放疗过程中化疗的介入时机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对接受6MVX射线全脑外照射的20例脑转移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20 Gy、40 Gy及放射治疗结束后2周采用~(99)mTc-DTPA核素进行脑断层显像,选择一帧显示肿瘤好的横断层像,于肿瘤区(T)、对侧正常脑组织区(N)以及颅骨周围软组织外本底区(B)设置相同的感兴趣区,采集各区的放射性计数,分别计算放疗前、放疗20 Gy、40 Gy及放疗结束后2周时病灶、受到照射的正常脑组织部位的计数与本底区域计数的比值.结果 放疗前20例患者其30个脑转移瘤的比值T/B和N/B分别为(142.2±51.1),(82.6±42.3);放疗20 Gy时其比值分别为(260.3±121.5),(150.7±72.5);放疗40 Gy时其比值分别为(251.6±118.3),(161.8±68.4);放疗结束后2周其比值分别为(250.3±117.2),(158.6±73.5).20 Gy组、40 Gy组及放疗结束后2周组分别与放疗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0 Gy组、40 Gy组及放疗结束后2周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线具有降低血脑屏障功能的作用,照射20~40 Gy及放疗结束后2周内其通透性明显增加,故20~40 Gy及放疗结束后2周内均可成为化疗介入时机.
作者:蒋军;魏伟宏;冯彦林;周育超;罗伟军;袁建伟;张国仪;吕志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年4月~2008年5月收治的25例肝癌患者(A组)行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术后观察手术切缘的阳性率、手术标本的微转移灶、复发率.挑选2006-1~2008-10收治的30例(B组)接受常规肝癌局部切除术的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组切缘的阳性率(4.0%)明显低于B组切缘的阳性率(10.0%).A组瘤外肝组织微转移灶的数量(16)明显高于B组微转移灶的数量(8).A组微转移灶扩散的中位距离为6.8 mm (2.7~25.6 mm),B组微转移灶扩散的中位距离为4.2 mm(2.4~ 9.0mm).A组1年的复发率(16.0%)明显低于B组1年的复发率(26.7%).结论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操作简单,可减少肿瘤微转移灶的残留,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小平;欧迪鹏;陈世洪;孙宁东;施章时;王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26例,采用新的置管方法放置双J管,均缝合输尿管切口.结果 1例肾盂结石因结石返回肾盏内改开放手术,其余25例后腹腔镜下取石成功.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5~10 ml.采用新的置管方法耗时1~3 min,平均2 min.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作为开放手术或其他微创方法的替代或补充,采用新的置管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苏寒锦;丁勇泉;李汉强;周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p38MAPK信号通路在甘草酸二铵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甘草酸二铵处理组(Ⅲ组).Ⅰ组行冠脉套线不阻断,Ⅱ、Ⅲ组均行后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其中Ⅲ组在阻断前用甘草酸二铵2.5 mg/kg静脉泵注.三组在阻断冠脉前20 min(T_0),阻断后20 min (T_1)、40 min(T_2)、再灌注后1 h(T_3)、2 h(T_4)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浆TNF-2、IL-6,IL-8细胞因子含量,再灌注结束后免疫印记法测心肌p38MAPK水平,再灌注结束后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同时用伊文思蓝和TIC染色法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与Ⅱ组比较Ⅲ组p38MAPK表达降低(P<0.05),细胞炎性因子含量减少(P<0.05).心肌细胞超微损伤减轻(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通用下调心肌P38MAPK表达,减少炎性因子生成,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刘流;周海洋;冉珂;王建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描述一种少见肺血管畸形的螺旋CT表现并对其命名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4例左下肺基底段动脉局限性缺如、由体动脉供应左下肺基底段患者的胸部螺旋CT表现.结果 4例中2例病变累及左肺下叶各基底段,2例病变累及部分基底段,相应肺段肺动脉缺如,病肺密度呈磨玻璃样增高,支气管树连接正常,4例均见有1支异常血管约在第8胸椎水平起自降主动脉的左前外侧或左外侧,对应基底段肺静脉扩张,回流正常,与异常供血动脉间无直接交通.结论该病在增强螺旋CT图像中有特异性表现,作者认为命名为局限性肺动脉缺如比较合适,更能反映本病特点.
作者:李洪火;耿才正;鄢广平;王官良;杨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柚皮苷对高糖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与单核细胞的粘附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HUVECs后,采用不同剂量的柚皮苷预处理HUVECs,然后高糖诱导HUVECs;加入荧光染料标记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与HUVECs共同孵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UVECs与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并拍照,比较粘附密度;提取总蛋白后,Westem blotting检测处理后HUVECs粘附分子的表达;荧光染料结合法检测处理后HUVECs活性氧的产生;提取处理的脐静脉内皮细胞核蛋白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在核内的量.结果 高糖诱导HUVECs与单核细胞的粘附,柚皮苷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与单核细胞的粘附.柚皮苷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细胞间粘附分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柚皮苷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活性氧产生,柚皮苷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核因子-κB p65活化.结论柚皮苷可能通过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活性氧产生,从而抑制核因子-κB的活化,进一步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影响HUVECs与THP-1细胞的粘附,从而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炎症.
作者:熊莺;王广发;张俊艳;吴少瑜;徐伟;张嘉杰;吴曙光;饶进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研究早产儿慢性肺疾病外周血17个细胞因芋的改变,探讨早产儿慢性肺疾病的部分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将26例住院满28 d的早产儿分为慢性肺疾病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用multi-plex技术检测外周血中17个细胞因子(IL-1b,IL-2,IL-4,IL-5,IL-6,IL-7,IL-8,IL-10,IL-12,IL-13,IL-17,GM-CSF,IFN-γ,TNF-α,G-CSF,MCP-1,MIP-1b)的表达水平.结果 慢性肺疾病组外周血中的17个细胞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慢性肺疾病发病后期的发病机制主要不是免疫因素造成的.
作者:罗英;黄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