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钼靶和MRI诊断

段刚;许乙凯;邓海军;黄婵桃

关键词:乳腺肿瘤, 乳头状瘤, 磁共振成像, 钼靶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钼靶X线及MRI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例同时行钼靶X线和MRI检查.4例仅作钼靶X线检查.并将MRI图像与钼靶X线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MRI图像清晰显示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及形态.7例边界光整,2例边缘不规则.肿块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_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灶,部分肿块位于囊状扩张的导管内.肿块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多样,部分与恶性肿瘤难以区分.15例行钼靶X线检查,检出2例(13%).病灶形态与MRI所见相似,1 例病灶所在部位可见沙粒状钙化.结论 MRI较钼靶X线能更准确地发现与定位病灶,MRI表现与某些乳腺恶性肿瘤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仍具有一定特征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功能性变化特征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不同肿瘤、同种肿瘤不同灌注区域血流灌注特征以及血管生成表型的差异.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技术检测30例乳腺恶性肿瘤、30例乳腺纤维腺瘤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廓清时间(WOT),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Flk-1/KDR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恶性组TIC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12/15)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AUC、WOT大于良性组(P<0.05),平均PI、TTP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的PI、AUC、WOT、TTP与中心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的各灌注参数与中心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尤其富集于癌巢边缘.VEGF及Flk-1/KDR在恶性组血管内皮细胞尤其癌巢边缘呈强阳性表达,在良性组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TIC形态、各平均灌注参数及区域灌注参数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VEGF或Flk-1/KDR为靶点进行乳腺癌特异性分子显像可能为乳腺癌的准确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颖嘉;杨莉;夏琼;文戈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受者远期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mRNA表达,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远期肾功能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2000年3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手术受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CMV感染与发病情况,将完成3年随访的96例受者分成3组:A组为有症状的活动性感染(n=33),B组为无症状的活动感染(n=33),C组为无活动性感染(n=30).分析CMV感染、PBMC内TGF-β_1,mRNA表达和血清肌酐(Scr)三者之间关系,对6例肾功能异常者实施移植肾活检术.结果 术后6月3组S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有症状的A组PBMC的TGF-β_1,mRNA表达水平明显较无症状的B组和C组高(均P<0.01),而术后3年A组Scr水平明显较其它两组高(P<0.01),A组有10例(10/33)出现肾功能异常,发生率较B组(3/33)和C组(3/30)显著增高(均P<0.05).3组肾功能异常者(16例)在术后6月PBMC的TGF-β_1,mRNA表达水平较肾功能正常者(80例)明显增高(P<0.01).肾功能异常患者组织病理提示以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改变为主,符合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病理改变.结论 肾移植术后有症状CMV感染是诱发CAN的重要因素,TGF-β_1可能介导了移植肾的损伤,早期监测PBMC内TGF-β_1 mRNA表达对防治CAN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斌;吕培燕;许风英;郑克立;刘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硫普罗宁肠溶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评价健康人体内硫普罗宁肠溶胶囊(试验制剂,T)与硫普罗宁片(参比制剂,R)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健康志愿者按体质量随机交叉口服试验制剂硫普罗宁肠溶胶囊和参比制剂硫普罗宁片(凯西莱),剂间间隔为2周,剂量均为200mg,HPLC-MS/MS法测定血清中硫普罗宁浓度并进行相关药动学参数分析,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两种制剂生物利用度的评价.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开放性模型,两制剂C_(max)(μg·ml~(-1))分别为3.612±1.2393(R)和3.644±1.540(T),t_(max)为4.333±1.0853(R)和3.611±1.420(T),t1/2(h)为18.245±11.270(R)和23.403±10.500(T),AUCO-t(μg·h·ml~(-1))为18.732±6.92318(R)和18.713±6.585(T),AUC0-∞(μg·h·ml~(-1))为21.900±7.31220(R)和20.780±7.965(T).硫普罗宁肠溶胶囊与片剂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712±23.956)%.肠溶胶囊ln(AUCO-72)、ln (AUCO-∞)90%置信区间为91.1%~111.8%、96.8%~118.3%,ln(C_(max))为85.1%~113.0%.结论 硫普罗宁肠溶胶囊与硫普罗宁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许重远;杨凌;汤文艳;向一;钱振宇;袁瑾;杨彬彬;郑恒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清学表型为Ay个体的基因分析

    目的 研究Ay亚型个体红细胞上血型抗原弱表达的原因,旨在揭示其分子学特征.方法 对血清学表型为Ay的个体,通过PCR-SSP进行基因分型,并且测序分析7个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与A101等位基因参比序列对比.结果 血清学表现为Ay的个体,PCR-SSP基因分型定为A102/A102,序列分析发现存在A102特异性突变467C>T,同时还发现1009A/G杂合,Interon5的517位二条链均有缺失,一条缺G,一条缺C(517G-/C-).结论 Ay 型的分子遗传学背景复杂,467C>T突变、1009A/G杂合、Interon5的517G-/C-缺失尚不足以解释其红细胞上抗原的弱表达.

    作者:孟庆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gM-RF、IgA-RF、IgG-RF、IL-1RI、CDK2的检测及ROC评价

    目的 探讨检测外周血类风湿因子(IgM-RF、IgA-RF、IgG-RF)、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L-1RI)和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实验诊断价值.方法 对象包括RA患者94例,其中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各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其中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各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名(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外周血血清IgM-RF、IgA-RF、IgG-RF、IL-1RI(ELISA定量检测)、CDK2(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RA活动期患者组与缓解期患者组比较CDK2、IgA-RF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期与RA缓解期患者组比较、RA患者组与SLE患者组比较、RA患者组与AURTI患者组比较、RA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AUC分别为:IgM-RF(0.561,0.814,0.799,0.888)、Igh-RF(0.596,0.678,0.729,0.850)、IgG-RF(0.614,0.718,0.692,0.791)、IL-1RJ(0.646,0.691,0.762,0.835)、CDK2(0.803,0.753,0.741,0.840).结论 IgM-RF可能对RA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而CDK2可能对RA分期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徐宁;黄宪章;许羚雁;庄俊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腔内凸阵超声探头检测颈动脉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腔内凸阵超声探头体外途径检查颈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3例患者86支颈动脉作为研究对象,用高频线阵探头、低频凸阵探头及腔内凸阵探头分别检测颈总动脉(CCA)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颈内动脉(ICA)内径、PSV、异常血管形态及显示长度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3种不同频率超声探头所测ICA内径、PSV、显示长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ICA异常形态血管比较,腔内探头与高频探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腔内凸阵探头检测IC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发友;龚渭冰;吴凤林;周星星;何锋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44例复发性宫颈癌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治疗后复发或未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和结果复发性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阳性5年生存率为20.35%,盆腔淋巴结阴性5年生存率为7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0%,直接手术盆腔淋巴结阳性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者中,37.5%为局部复发,62.5%为远处复发;盆腔淋巴结阴性者,有73.3%为局部复发,仅有26.7%为远处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盆腔淋巴结阳性者,62.5%的复发间隔小于12个月,37.5%的复发间隔大于12个月;盆腔淋巴结阴性的患者,73.3%的复发间隔大于12个月,26.7%的复发间隔小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盆腔淋巴结阳性者复发间隔明显小于淋巴结阴性者.淋巴结转移与复发的部位关系密切,有淋巴结转移者,更倾向于远处复发.淋巴结阴性者的无疾病生存期远远大于淋巴结阳性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可能降低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率.

    作者:罗中明;黎淑贞;郭振仪;阮晓红;杨爱莲;练晓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成人维生素K缺乏症的致病原因和实验室检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者的致病原因、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过程.结果 7例患者中由于鼠药中毒引起2例,药物过敏引起2例,长期饮食习惯引起1例,不明原因2例;实验室检查显示PT、APTT延长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同时减低,又以Ⅶ因子降低为明显;采用维生素K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率非常低,但呈现增多趋势,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提醒临床医生密切留意不明原因的出血病人,有条件的医院要尽早开展凝血因子活性检查,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李广华;范小斌;罗燕飞;梁玲;邓程新;李筱慧;荣卡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数字胃肠机对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数字胃肠机对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均用数字胃肠机进行食管钡餐检查,采用3帧/s快速摄影摄取颈段食管侧位像.结果 颈椎前缘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压迫食管后缘,形成弧形压迹.单个弧形压迹22例,位于颈5~6;双弧形压迹23例,位于颈5~6至颈6~7;多个弧形压迹5例,位于颈4~5至颈6~7.压迫深度以颈6~7为明显,深达8 mm.结论 数字胃肠机连续摄影钡餐检查,在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朱培贵;向朝辉;苏锡建;萧云;邱益庆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改良式液氮冷冻法制备犬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

    目的 通过改良式液氮冷冻法造成犬股骨头缺血坏死,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动物模型制备,建立能模拟人股骨头坏死病理生理过程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16只犬随机分成4组,采用手术方法改良式液氮冷冻法即刻冷冻单侧股骨头.普通饲料饲养2、4、8、16周分别处死4组动物,分别观察X线摄片、大体形态、光镜下形态变化.结果 改良式液氮冷冻法犬股骨头X线、大体及组织学形态不同阶段均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改良式液氮冷冻法为建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刘国柱;杨彤涛;韩建伟;吴进;文艳华;高洁;马保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冬凌草甲素对胰腺癌SW1900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对胰腺癌SW1900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对SW190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冬凌草甲素作用于SW1900细胞后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观察Bcl2-2和Bax表达变化.结果 冬凌草甲素明显抑制SW1900细胞的增殖,诱导SW1900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冬凌草甲素作用48 h后.凋亡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的降低和Bax蛋白上调.结论 冬凌草甲素对人胰腺癌Sw1900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同时抗凋亡蛋白Bcl2-2表达的降低和促凋亡蛋白Bax上调是冬凌草甲素体外诱导胰腺癌SW1900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魏凤香;李美玉;李红枝;罗奇志;罗佳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MTT法测定常通口服液对正常及粘连腹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常通口服液(CTOL)对体外培养的正常腹膜成纤维细胞(NF)及粘连腹膜成纤维细胞(AF)增殖的影响.方法 (1)药物血清的制备: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血清组,CTO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灌服相应剂量的药物7d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药物血清.(2)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本实验所用细胞为第3~8代.(3)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以5×10~3/孔接种到96孔培养板,分别加入CTOL低、中、高剂量的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培养24、48、72、96h,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药物剂量与吸光度值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同时药物剂量与抑制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与NF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CTOL各剂量组在作用24、48h时,其OD值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当作用72、96 h时,其OD值均呈显著性降低(P<0.01);与AF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CTOL低、中、高剂量组药物血清作用24、48、72、96h,其0D值均呈显著性降低(P<0.05),同一时间点比较,CTOL低剂量对AF的抑制率比对NF的抑制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CTOL中剂量在作用96h,对AF的抑制率与NF的抑制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TOL高剂量在作用72、96 h,对AF的抑制率与NF的抑制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OL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NF和AF增殖.CTOL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之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而且,药物血清对AF作用更敏感.

    作者:王春霞;曾煦欣;黄乐松;侯连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纤维调节素在大鼠牙本质和牙髓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目的 研究纤维调节素在大鼠牙本质和牙髓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Lewis鼠磨牙牙本质和牙髓和口腔其它组织的纤维调节素及相关蛋白多糖和胶原的组织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纤维调节素在牙齿的前期牙本质有阳性反应,然而成牙质细胞并未见明显的着色.内皮细胞、内皮下或血管平滑肌,以及红细胞、白细胞、横纹肌对纤维调节素有轻到中度着色.胶原蛋白I在前期牙本质有强烈的阳性反应.结论 纤维调节素可能参与牙本质的早期形成.

    作者:黄群;钱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齐拉西酮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目的 研究齐拉西酮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以及与齐拉西酮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这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40 mg齐拉西酮片或胶囊后,分别于服药后48 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齐拉西酮浓度.采用DAS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齐拉西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按公式(F=AUC_(0-t)/AUC_(0-t)×100%)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 单剂量口服试验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齐拉西酮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_(max)分别为(170.7±71.3)和(174.4±81.6)ng·ml~(-1);t_(max)分别为(3.73±1.87)和(3.69±1.84)h;t_(1/2)加分别为(5.57±1.62)和(5.61±1.73)h;AUC_(0-t).分别为(1273±252.3)和(1296±266.9)ng·h·ml~(-1);AUC_(0-∞)分别为(1396+-276.9)和(1407+281.5)ng·h·ml~(-1).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3+-12.6)%.主要药动力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t_(max)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齐拉西酮片与齐拉西酮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王广发;陈清霞;黄伟侨;刘伟忠;张嘉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nNOS、Pax3和Cx43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后角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nNOS、Pax3和Cx43蛋白在人胚胎发育早期脊髓后角中的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第2、3、4三个月龄段,人胚胎脊髓后角中nNOS、Pax3和Cx43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在第2~4个月龄段,nNOS和Pax3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后角部分组织细胞中由弱阳性表达逐渐变为阳性表达.在第2~3个月龄段,Cx43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后角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髓鞘处呈阳性表达.第4个月龄段,Cx43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后角部分组织细胞中呈阳性表达.结论 nNOS、Pax3和Cx43蛋白与人胚胎脊髓的生长发育过程关系密切.

    作者:张泳;刘学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氩氦刀消融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

    目的 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经皮局部氩氦刀消融(PLCT)和经皮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T)三种微创方法综合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针对64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联合施行TACE、PLCT、PEIT三种微创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各治疗,无手术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无患者完全缓解,26.6%患者部分缓解,56.3%(36/64)患者稳定,17.2%(11/64)患者进展,临床获益率82.8%(53/6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2.8个月,1 年生存率74.2%(46/62).结论 针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TACE联合PLCT和PEI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朱伟良;李虹义;张健;汪森明;张积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正畸患者牙周炎的中药辅助治疗及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炎的疗效,并通过对免疫学指标的测定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牙周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给予中药(本组为玉女煎)配合龈上洁治术以及龈下刮治术等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60例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进行外周血CD_3~+、CD_4_+、CD_8~+T细胞亚群、CD_4/CD_8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测定.结果 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免疫功能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玉女煎)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独进行基础治疗:中药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牙周炎患者的免疫状况而实现的.

    作者:邹亚光;毛向明;黄琪;张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加味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加味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分组给药,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各组局部皮肤NF-κB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小鼠在NF-κB染色强度、染色面积及表达阳性率等方面与生理盐水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玉屏风颗粒可有效抑制NF-κB的表达相关.这可能是其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莉;梁刘萍;后桂荣;罗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国内外1970年1月~2008年6月公开发表的人工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相关论文,提取生存率或出院时临床好转率等可以反映远期预后的资料,以风险比(R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合计分析.结果 共有12篇研究论文入选,共包含肝功能衰竭病例304例.治疗组给予机械型人工肝或生物型人工肝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10篇文献讨论了人工肝对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另两篇探讨了生物肝的应用.总体而言,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预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RR值0.80,可信区间0.664~0.969,P值0.022),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预后基本无改善(RR值0.899,可信区间0.72~1.12,P值0.361)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改善明显.(RR值0.57,可信区间为0.39~0.84,P值为0.004).结论 人工肝支持治疗对肝功能衰竭的生存率改善轻微,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者明显降低死亡率.人工肝支持系统类型影响生存率.生物肝对急性肝衰竭或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都可以降低死亡率.开发生物肝支持系统应是该领域重点研发方向.

    作者:刘勇;康玉占;夏武政;周焕城;汪艳;高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矫形术治疗小儿半椎体畸形

    目的 观察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矫形术治疗小儿单个半椎体畸形的早中期手术疗效.方法 对13例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矫形术治疗的小儿单个半椎体畸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照脊柱正侧位片观察畸形矫正的程度.结果 13例患儿术后即时Cobb角0~10°,平均7°,矫形率80%.随访1~4年,平均1.5年.后一次随访时侧凸残留度数为0~15°.经X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13 例均无脊髓和大血管损伤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儿单个半椎体畸形通过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矫形术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

    作者:刘宝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