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氩氦刀消融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

朱伟良;李虹义;张健;汪森明;张积仁

关键词:肝肿瘤,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冷冻治疗, 乙醇, 联合治疗
摘要:目的 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经皮局部氩氦刀消融(PLCT)和经皮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T)三种微创方法综合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针对64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联合施行TACE、PLCT、PEIT三种微创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各治疗,无手术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无患者完全缓解,26.6%患者部分缓解,56.3%(36/64)患者稳定,17.2%(11/64)患者进展,临床获益率82.8%(53/6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2.8个月,1 年生存率74.2%(46/62).结论 针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TACE联合PLCT和PEI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错构瘤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错构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7例疑是乳腺错构瘤病例,所有病例均在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或钼靶X线检查,并经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经病理检查确定病理性质.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敏感性(彩超:79.6%,钼靶:62.2%)、特异性(彩超:70.3%,钼靶:55.2%)、诊断准确率(彩超:75.6%,钼靶:59.1%)、阳性预测值(彩超:78.0%,钼靶:63.9%)和阴性预测值(彩超:72.2%,钼靶:53.3%)等方面均优于钼靶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性研究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50和0.17: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的并联诊断,诊断的敏感性(88.2%)、特异性(90.5%)、诊断准确率(89.1%)、阳性预测值(93.8%)和阴性预测值(82.6%)均优于单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其Youden指数0.76.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本病的诊断中优于钼靶X线,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的并联研究中,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有明显提高.

    作者:张建兴;沈嫱;司徒红林;高蕾;陈前军;蔡丽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温复合脂多糖应激大鼠肾组织TNF-α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高温与脂多糖(LPS)复合应激大鼠肾组织TNF-α的表达特点.方法 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生理盐水组(C组)、高温+生理盐水组(H组)、常温+LPS组(L组)、高温+LPS组(HL组).置动物于模拟气候舱,HL组、H组暴露环境干球温度(dry bulb temperature,Tdb)为(35.0±0.5)℃,L组和C组Tdb为(26+0.5)℃;HL组和L组动物经尾静脉iv LPS 10 mg/kg,H组和C组动物经尾静脉iv 9g/LNaCl 10 ml/kg.应激120 min时,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检测动物肾组织TNF-α的表达特点,并做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温与LPS复合应激组肾组织TNF-α的表达显著增强,肾损伤程度加重.结论 高温与LPS复合应激造成的肾毒性与肾TNF-α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左丹;周立宁;谢峰;何丹丹;梅桂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有效的siRNA

    目的 建立一种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能有效抑制目的 基因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的方法.方法 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为研究对象,构建3个候选的靶向GFP的siRNA表达质粒pSi-GFPsiRNA1、pSi-GFPsiRNA2、pSi-GFPsiRNA3和阴性对照pSi-Negative.构建拥有同一Kozak共有翻译启始序列、翻译启始密码子ATG的GFP与萤光素酶基因(LUC)的融合表达载体pGL3-GFPf.将包含3个GFPsiRNA靶序列的GFP片段插入到改建过的pGL3-promoter载体上LUC的3非翻译区(UTR),构建pGL3-GFPp.将GFP siRNA表达质粒联同内参照质粒pRL-TK分别与pGL3-GFPf、pGL3-GFPp共转化HEK293细胞.利用双萤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中萤光素酶的活力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GF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与pGL3-GFPf共转化GFP siRNA 表达质粒的各组细胞中萤火虫萤光素酶/海肾萤光素酶比值明显降低,其中GFPsiRNAl表达组中降低显著(P<0.01);定量PCR检测也显示,GFPsiRNA1表达组中GFP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明显(19<0.01).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和定量PCR结果还显示,与pGL3-GFPp共转化GFP siRNA表达质粒的各组细胞中,GFPsiRNA1抑制GFP的表达显著(P<0.01).结论 本文建立了通过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来筛选有效的siRNA的方法,并为进行多个基因的有效siRNA的筛选提供解决方案.

    作者:单志新;林秋雄;谭虹虹;邓春玉;刘晓颖;肖定璋;余细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硫普罗宁肠溶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评价健康人体内硫普罗宁肠溶胶囊(试验制剂,T)与硫普罗宁片(参比制剂,R)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健康志愿者按体质量随机交叉口服试验制剂硫普罗宁肠溶胶囊和参比制剂硫普罗宁片(凯西莱),剂间间隔为2周,剂量均为200mg,HPLC-MS/MS法测定血清中硫普罗宁浓度并进行相关药动学参数分析,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两种制剂生物利用度的评价.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开放性模型,两制剂C_(max)(μg·ml~(-1))分别为3.612±1.2393(R)和3.644±1.540(T),t_(max)为4.333±1.0853(R)和3.611±1.420(T),t1/2(h)为18.245±11.270(R)和23.403±10.500(T),AUCO-t(μg·h·ml~(-1))为18.732±6.92318(R)和18.713±6.585(T),AUC0-∞(μg·h·ml~(-1))为21.900±7.31220(R)和20.780±7.965(T).硫普罗宁肠溶胶囊与片剂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712±23.956)%.肠溶胶囊ln(AUCO-72)、ln (AUCO-∞)90%置信区间为91.1%~111.8%、96.8%~118.3%,ln(C_(max))为85.1%~113.0%.结论 硫普罗宁肠溶胶囊与硫普罗宁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许重远;杨凌;汤文艳;向一;钱振宇;袁瑾;杨彬彬;郑恒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GPC-3 CTL表位表达载体构建

    将重组的乙肝表面抗原(pcHBsAg)中多个CTL表位,用外源性的磷酸酰肌醇蛋白聚糖-3蛋白(GPC3)CTL表位序列替换,构建单拷贝和多拷贝DNA疫苗,获得不同位点的单拷贝或可同时表达多个CTL表位肽的真核表达质粒.以pcHBsAg质粒为模板,应用重叠延伸PCR扩增出含三个不同位点磷酸酰肌醇蛋白聚糖-3蛋白(GPC3)CTL表位EYILSLEEL(EYI)的HBsAg基因片段EYI1,及替换pcHBsAg中不同CTL表位的HBsAg基因片段EYI2、EYI3;分别将EYI1、EYI2、EYI3基因片段插入pBSSK+载体中,构建出含3拷贝EYI的pBSSK/EYI1、pBSSK/EYI2、pBSSK/EYI3载体.在此基础上,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分别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表达EYI表位肽的DNA疫苗.真核表达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cDNA.EYI1/HBsAg、pcDNA-EYI2/HBsAg、pcDNA-EYI3/HBsAg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测定以GPC3基因为基础的HBsAg多肽候选疫苗提供理论、实验依据.

    作者:王文敬;黎诚耀;李明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实验用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控制区变异类型及其血液指标比较研究

    目的 分析实验用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控制区碱基序列变异分化类型,比较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实验动物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 采集59头西藏小型猪血液,分别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线粒体DNA控制区的扩增、测序并分类,同时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 根据串联重复区重复片段的变化,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控制区分为A、B两种类型,分别占57.6%和42.4%,几乎与5'端序列在305、500和691的三个主要转换位点的变化相对应.A、B两类西藏小型猪1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统计结果显示,红细胞数(RBC)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碱基变异,西藏小型猪分为两个类群,两个群体之间红细胞数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李洪涛;吴清洪;袁进;肖东;王万山;张嘉宁;张建明;李金泽;顾为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机体C反应蛋白及内脏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术后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内脏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53例拟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26)和开腹组(n=27),于术前1 d、术后第1、2、3、7天晨检测血CRP水平,于术前1 d、术后第3、7天晨检测血清内脏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结果 两组CRP在术后第1、2、3、7天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2天达到峰值,腹腔镜组术后3d内CRP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两组术后血清内脏蛋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手术创伤小、炎症反应轻,有利于机体术后内脏蛋白的恢复.

    作者:邓海军;何威;余江;张策;王亚楠;李国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伴白质疏松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伴脑白质疏松(LA)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LA发病机制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发病48 h内住院的1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中可能的多项致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和结论本组急性脑梗死合并LA者63例.高龄、高血压史、糖尿病、颈内动脉斑块或狭窄、卒中史是伴LA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伴LA急性脑梗死好发部位为基底节或皮质下自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高.脑小血管病变可能是LA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作者:安红伟;赵德强;卢昌均;潘速跃;陈建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三通喉罩通气在肺灌洗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通喉罩(thhree-way laryngeal mask airway,TLMA)通气在肺灌洗治疗的应用.方法 实施肺灌洗术的患者15例,年龄8~62岁,在快速诱导全麻下插入TLMA,TLMA的标准端口连接呼吸机(或麻醉机)进行机械或人工控制通气,从TLMA另一带有密封胶帽端口置人纤维支气管镜,经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实施肺灌洗术.记录患者麻醉前5 min时(T_0),插管前即刻(T_1),插管后即刻(T_2),插管后3 min(T_3),拔管时(T_4),拔管后3 min(T_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记录患者通气5 min时(T_6)、通气10 min时(T_7)、通气30 min时(T_8)、通气50 min时(T_9)的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测定T_0,T_6,T_7,T_8,T_9时间点的血气分析.记录麻醉、手术效果和过程.结果 全部15例手术顺利完成,TLMA通气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通气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TLMA用于肺灌洗术具有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保证了良好的通气和氧供,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作者:杨天明;陆卫忠;韦海雷;吴才林;廖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改良设计与实验手术

    目的 改良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简化器械组成和操作步骤,减少手术损伤和感染机率,实现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植骨的新理念.方法 对我们设计的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进行改良,删减穿刺针、导针、扩孔器,改良设计植骨漏斗、内芯、通条和取骨器,通过X线监测实验手术,观察改良后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的操作过程、植骨范围和手术损伤.结果 改良后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植骨器械组件减少,手术步骤简化、手术时间缩短、植骨量增加,手术损伤减少.结论 改良后器械精简、操作简化、方便安全,能实现经皮穿剌经椎弓根植骨.

    作者:尹知训;丁红梅;白波;吴景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广州市部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对2004版<医保目录>调整前后的广州市部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医保目录>修订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采用频度分析方法.结果 2004版<医保目录>实施后,头孢菌素使用频度从22.8%上涨到27.52%,其中三代头孢从5.3%涨到9.48%;所使用的抗菌药物91.9%来自<医保目录>;用药剂型方面,片剂使用率从45.7%增加到49.37%;同一通用名的抗菌药品品规增加情况异常突出.结论 医保药品目录的广覆盖给广大患者提供了用药保障,同时<医保目录>对用药的导向性作用影响着医疗机构的用药选择和厂家的生产方向.

    作者:伍俊妍;伍俊斌;陈楚雄;姜征;陈少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MAPKs信号阻断剂U0126对油酸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AQP4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上AQP4与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的相互联系.方法 实验分正常组、油酸肺损伤组及加药组.加药组给予U0126,余两组予二甲基亚砜作为对照.测动脉血气、血管外肺水(EVLW),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评价早期肺损伤程度.急性分离纯化大鼠AT-Ⅱ,行鞣酸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AKP)鉴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AQP-4的mRNA的表达量.结果 血气分析、肺组织HE染色、EVLW 显示损伤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加药组较损伤组无明显变化.AQP4 mRNA表达损伤组高,加药组较损伤组明显减少.结论 大鼠肺泡Ⅱ型细胞上AQP4 mRNA在不同组的表达变化,表明急性肺损伤时启动了MAPKs信号传导通路且增加AOP4 mRNA的表达.

    作者:陈春玲;李涛平;朱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国内外1970年1月~2008年6月公开发表的人工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相关论文,提取生存率或出院时临床好转率等可以反映远期预后的资料,以风险比(R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合计分析.结果 共有12篇研究论文入选,共包含肝功能衰竭病例304例.治疗组给予机械型人工肝或生物型人工肝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10篇文献讨论了人工肝对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另两篇探讨了生物肝的应用.总体而言,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预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RR值0.80,可信区间0.664~0.969,P值0.022),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预后基本无改善(RR值0.899,可信区间0.72~1.12,P值0.361)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改善明显.(RR值0.57,可信区间为0.39~0.84,P值为0.004).结论 人工肝支持治疗对肝功能衰竭的生存率改善轻微,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者明显降低死亡率.人工肝支持系统类型影响生存率.生物肝对急性肝衰竭或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都可以降低死亡率.开发生物肝支持系统应是该领域重点研发方向.

    作者:刘勇;康玉占;夏武政;周焕城;汪艳;高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结合脑电频谱分析评定脑梗死预后

    目的 利用体感诱发电位(SEPs)潜伏期和脑电频谱分析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客观可行的评定指标.方法 选择脑梗死致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病72 h内和疗程结束(14 d)时测定脑电图、SEPs.结果 (1)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 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 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相关性.(3)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 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与脑电频谱分析中慢波相对功率谱比值有相关性.结论 (1)SEPs潜伏期的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可提供客观肯定的评定参数.(2)SEPs潜伏期的变化与脑电频谱分析结合有望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定量分析的实验数据.

    作者:肖丽萍;康志新;吴宝水;孙志华;佟翠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肺型肺吸虫病1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反复咳嗽5月余,加重1周于2009年4月入院.

    作者:马佳;邹梦晨;刘敏;蔡绍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血压家族史对子女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血压正常青少年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抽取在校学生18~21岁血压正常青少年3897例,分为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组(FH~+组)(n=1214)和高血压家族史阴性(FH~-组)组(n=2683).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空腹血糖(FPG)、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两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频率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FH~+组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臂比(WHR)、FPG、TC和LDL-C均高于FH~-组(P<0.05),FH~+组超重肥胖、高FPG检出率高于FH~-组(P<0.05),两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统计差异显著(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级亲属青少年已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和聚集,apoE基因ε4等位基因是一个遗传易患因子.重视对这一人群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可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聂琼芳;潘定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低成本智能瘢痕治疗仪的研制

    目的 介绍一集按摩、加压、冷疗等作用于一体的低成本智能瘢痕治疗仪.方法 采用负温度系数测温元件等,构成RC积分器测温电路;通过单片机进行温度测定、控制与显示;用低速直流电动机的振动对瘢痕部位施加压力及按摩;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并应用于10例深度烧伤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和结论该治疗仪按摩、加压、冷疗功能稳定,使用安全和方便,低成本;可有效抑制人体瘢痕增生和减轻瘙痒等不适,适应于市场推广.

    作者:徐月华;李志清;房毅卓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结核毁损肺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评估肺结核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危险因素.方法 1990~2008年间,94 例结核病患者接受了全肺切除术或胸膜全肺切除术,病理改变包括80例毁损肺、18例主支气管狭窄和4例同时合并有肺毁损及主支气管狭窄.行全肺切除术57例,胸膜全肺切除术33例和一侧余肺切除术4例.结果 和结论 2例患者手术后死亡.术后并发脓胸18例(包括8例支气管胸膜瘘),伤口感染5例和其他并发症6例.单变量分析显示术前脓胸、胸膜全肺切除术、过长的手术时间、年龄和术中胸腔污染是全肺切除术后脓胸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同时显示,术前肺功能低FEV1和手术后痰结核菌阳性是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和术前肺功能低FEV1是术后脓胸危险因素,而低术前FEV1、阳性痰液抗酸杆菌和曲菌球出现是支气管胸膜瘘时危险因素.

    作者:薛宗锡;刘健雄;游佩涛;邵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在高迁移率族蛋白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白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规律及其与脂多糖(LPS)的协同作用;探讨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上述作用中的地位.方法 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不同浓度重组HMGB1(0~75 ng/ml),或者HMGB1(15 ng/ml)刺激后不同时间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IL-8、MCP-1的水平变化以及HMGB1(15 ng/ml)与LPS(10ng/ml)共同刺激后IL-8、MCP-1的水平变化;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中的作用时首先加入抑制剂SB203580(20 mol/L)、PD98059(20 mol/L)和JNK inhibitor Ⅱ(50 nmol/L)预处理细胞1 h,再加入HMGB1和LPS刺激.结果 在HMGB1蛋白刺激后3~6h,IL-8和MCP-1水平开始增加,12~24h持续增高(P<0.01);随着 HMGB1浓度的增加,IL-8和MCP-1水平也明显升高,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果用LPS(10ng/ml)和HMGB1(15 ng/ml)共同刺激HUVEC,IL-8和MCP-1的生成量较单独刺激时大大增加(P<0.01),二者存在协同效应(P<0.01).SB203580、PD98059及JNK inhibitor Ⅱ对HMGB1和LPS协同诱导趋化因子的释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的抑制作用为明显;同时用SB203580、PD98059和JNK inhibitor Ⅱ预处理细胞则完全抑制趋化因子的释放.结论 HMGB1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诱导HUVEC表达趋化因子IL-8和MCP-1的上调;并协同LPS刺激HUVEC释放趋化因子IL-8和MCP-1从而加重炎症反应.MAPK信号通路在HMGB1与LPS协同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钟田雨;唐靖;刘亚伟;李志杰;陈登宇;赵明哲;王蔚;刘靖华;姜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界膜组织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研究

    目的 在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来源的组织细胞培养中发现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特性,因而进一步研究该细胞的部分干细胞学特性.方法 运用组织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等方法鉴定界膜组织细胞的成纤维细胞特性和干细胞特性,并将培养的界膜成纤维细胞分别在成骨细胞培养基和成脂肪细胞培养基作用下进行分化诱导.结果 所有培养的界膜细胞都表达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波形蛋白.其中少量细胞表达一些重要的间充质干细胞相关表面抗原,包括SSEA_4~+/CD45~-(0.1%)、Nanog~+(2.4%)、CD34~+(4.5%)和SH_2B~+(0.1%),这些细胞不表达CD133、Thy-1和SCF等造血干细胞相关表面抗原.在成骨化培养基作用下,细胞内部出现钙盐沉积,(24.5±5.5)%细胞表达碱性磷酸酶.细胞经成脂化培养基处理后,(16.0±6.5)%细胞内出现脂肪小滴聚集.结论 人工髋关节假体界膜组织细胞中有少部分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表面抗原,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作者:秦煜;Henry DeGroot 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