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彦平;季爱民;杨月莲;冯巧飞;孙靓;刘宏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炎的疗效,并通过对免疫学指标的测定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牙周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给予中药(本组为玉女煎)配合龈上洁治术以及龈下刮治术等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60例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进行外周血CD_3~+、CD_4_+、CD_8~+T细胞亚群、CD_4/CD_8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测定.结果 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免疫功能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玉女煎)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独进行基础治疗:中药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牙周炎患者的免疫状况而实现的.
作者:邹亚光;毛向明;黄琪;张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健康人体内硫普罗宁肠溶胶囊(试验制剂,T)与硫普罗宁片(参比制剂,R)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健康志愿者按体质量随机交叉口服试验制剂硫普罗宁肠溶胶囊和参比制剂硫普罗宁片(凯西莱),剂间间隔为2周,剂量均为200mg,HPLC-MS/MS法测定血清中硫普罗宁浓度并进行相关药动学参数分析,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两种制剂生物利用度的评价.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开放性模型,两制剂C_(max)(μg·ml~(-1))分别为3.612±1.2393(R)和3.644±1.540(T),t_(max)为4.333±1.0853(R)和3.611±1.420(T),t1/2(h)为18.245±11.270(R)和23.403±10.500(T),AUCO-t(μg·h·ml~(-1))为18.732±6.92318(R)和18.713±6.585(T),AUC0-∞(μg·h·ml~(-1))为21.900±7.31220(R)和20.780±7.965(T).硫普罗宁肠溶胶囊与片剂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712±23.956)%.肠溶胶囊ln(AUCO-72)、ln (AUCO-∞)90%置信区间为91.1%~111.8%、96.8%~118.3%,ln(C_(max))为85.1%~113.0%.结论 硫普罗宁肠溶胶囊与硫普罗宁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许重远;杨凌;汤文艳;向一;钱振宇;袁瑾;杨彬彬;郑恒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HPLC-ELSD测定桑叶中r-GABA的含量.方法 用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90:10,流速0.6 min/ml,柱温25°,进样10 μl;ELSD气化室温度108.3°,氮气流速:3.0 min/m.结果 桑叶中Υ-GABA在0.476~4.760 μg范围内呈线性,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2.43%.结论 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桑叶中r-GABA的含量测定.
作者:戴开金;罗奇志;侯连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血压正常青少年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抽取在校学生18~21岁血压正常青少年3897例,分为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组(FH~+组)(n=1214)和高血压家族史阴性(FH~-组)组(n=2683).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空腹血糖(FPG)、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两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频率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FH~+组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臂比(WHR)、FPG、TC和LDL-C均高于FH~-组(P<0.05),FH~+组超重肥胖、高FPG检出率高于FH~-组(P<0.05),两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统计差异显著(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级亲属青少年已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和聚集,apoE基因ε4等位基因是一个遗传易患因子.重视对这一人群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可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聂琼芳;潘定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实验用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控制区碱基序列变异分化类型,比较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实验动物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 采集59头西藏小型猪血液,分别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线粒体DNA控制区的扩增、测序并分类,同时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 根据串联重复区重复片段的变化,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控制区分为A、B两种类型,分别占57.6%和42.4%,几乎与5'端序列在305、500和691的三个主要转换位点的变化相对应.A、B两类西藏小型猪1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统计结果显示,红细胞数(RBC)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碱基变异,西藏小型猪分为两个类群,两个群体之间红细胞数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李洪涛;吴清洪;袁进;肖东;王万山;张嘉宁;张建明;李金泽;顾为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将重组的乙肝表面抗原(pcHBsAg)中多个CTL表位,用外源性的磷酸酰肌醇蛋白聚糖-3蛋白(GPC3)CTL表位序列替换,构建单拷贝和多拷贝DNA疫苗,获得不同位点的单拷贝或可同时表达多个CTL表位肽的真核表达质粒.以pcHBsAg质粒为模板,应用重叠延伸PCR扩增出含三个不同位点磷酸酰肌醇蛋白聚糖-3蛋白(GPC3)CTL表位EYILSLEEL(EYI)的HBsAg基因片段EYI1,及替换pcHBsAg中不同CTL表位的HBsAg基因片段EYI2、EYI3;分别将EYI1、EYI2、EYI3基因片段插入pBSSK+载体中,构建出含3拷贝EYI的pBSSK/EYI1、pBSSK/EYI2、pBSSK/EYI3载体.在此基础上,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分别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表达EYI表位肽的DNA疫苗.真核表达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cDNA.EYI1/HBsAg、pcDNA-EYI2/HBsAg、pcDNA-EYI3/HBsAg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测定以GPC3基因为基础的HBsAg多肽候选疫苗提供理论、实验依据.
作者:王文敬;黎诚耀;李明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临床肺栓塞误诊病例的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分析1例临床初诊误诊为冠心病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的特点.结论 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降低漏诊误诊率,做到早期的诊断和及时治疗.
作者:徐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为了快速鉴定血中22种常见毒/药物.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作为分离测试手段,检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模式,血液1 mL中加入2 mL乙酸乙酯,涡旋震荡3min,5000 r/min离心5 min,取有机层,重复萃取过程三次,合并有机相,氮吹至干,残余物中加入100 L流动相,涡旋震荡1 min,取5 L进样鉴定.结果 10 min内完成22种常见毒药物的快速鉴定,检出限为0.03到6.00ng/mL范同内;在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组织的能力验证考核中,采用方法所测结果满意.结论 所开发方法开速、准确、灵敏.
作者:刘洪涛;马安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改良式液氮冷冻法造成犬股骨头缺血坏死,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动物模型制备,建立能模拟人股骨头坏死病理生理过程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16只犬随机分成4组,采用手术方法改良式液氮冷冻法即刻冷冻单侧股骨头.普通饲料饲养2、4、8、16周分别处死4组动物,分别观察X线摄片、大体形态、光镜下形态变化.结果 改良式液氮冷冻法犬股骨头X线、大体及组织学形态不同阶段均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改良式液氮冷冻法为建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刘国柱;杨彤涛;韩建伟;吴进;文艳华;高洁;马保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Ghrelin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然后加入不同浓度Ghrelin作用24 h.采用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测定葡萄糖转运率;RT-PCR检测不同浓度Ghrelin作用24 h后CAPmRNA的表达.结果 10~(-9)mol/L Ghrelin作用24h,对基础状态及胰岛素刺激下,SW872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无影响:10~(-8)-10~(-6)mol/L Ghrelin作用24h使基础状态及胰岛素刺激下SW872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分别增加30%vs 28.6%、42.3% 38.8%、48% vs 48.4%.10~(-9)mol/LGhrelin作用24 h,对脂肪细胞CAP mRNA的表达无影响;随着Ghrelin浓度的增加,可促进CAPmRNA的表达.结论 Ghrelin通过cbl/CAP信号途径促进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的转运,从而增加脂肪细胞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冼雄辉;张龙江;包忠宪;颜永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钼靶X线及MRI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例同时行钼靶X线和MRI检查.4例仅作钼靶X线检查.并将MRI图像与钼靶X线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MRI图像清晰显示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及形态.7例边界光整,2例边缘不规则.肿块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_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灶,部分肿块位于囊状扩张的导管内.肿块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多样,部分与恶性肿瘤难以区分.15例行钼靶X线检查,检出2例(13%).病灶形态与MRI所见相似,1 例病灶所在部位可见沙粒状钙化.结论 MRI较钼靶X线能更准确地发现与定位病灶,MRI表现与某些乳腺恶性肿瘤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仍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段刚;许乙凯;邓海军;黄婵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指导肝恶性肿瘤消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13例肝脏恶性肿瘤消融治疗后仍有肿瘤残留病灶的患者,在PET-CT检查结果指导下,再次进行射频消融术及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治疗.结果 13例患者首次消融后残留的病灶共35个,参照PET-CT结果二次消融治疗后31个病灶呈放射性缺损,4个病灶仍有部分区域呈放射性浓聚,再次消融治疗后病灶完全呈放射性缺损.结论 ~(18)F-FDG PET-CT能灵敏、直观、准确地显示消融术后肿瘤组织坏死和残留情况;对消融后残留肿瘤的再次消融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廖旺军;吴湖炳;陈锦章;石敏;尤长宣;王全师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电针,主要用眼睛周围的穴位及项部穴位为主,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8例(56.3%),有效14例(43.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5例(15.6%),有效19例(59.4%),无效8例(25.0%),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肖云;朱英;黄小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鳃裂囊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CT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9例,复习有关文献,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鳃裂囊肿均位于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相当于舌骨平面,颈动脉鞘的外侧,左侧3例,右侧6例.注射造影剂5例合并感染有强化现象.囊肿与周围结构界限清楚,囊肿邻近结构有不同程度受压移位.结论 CT可定位定性诊断鳃裂囊肿,对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价值.
作者:王江云;陈卫国;程勇;段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银杏平颤方(GBPR)抗实验性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C_(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中药组.以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制作的PD模型小鼠,并给予GBPR灌胃治疗.用地高辛标记的nNOS cDNA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观察GBPR治疗对小鼠脑组织纹状体、黑质中的nNOS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MPTP腹腔注射PD模型小鼠脑纹状体和黑质中可见大量nNOS mRNA的表达;中药GBPR能显著降低脑纹状体、黑质中的nNOS mRNA的表达.结论 提示本药有良好的抗NO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合成,达到抗氧化损伤效应.
作者:张军;孙红梅;白丽敏;许红;吴海霞;崔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改良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简化器械组成和操作步骤,减少手术损伤和感染机率,实现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植骨的新理念.方法 对我们设计的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进行改良,删减穿刺针、导针、扩孔器,改良设计植骨漏斗、内芯、通条和取骨器,通过X线监测实验手术,观察改良后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的操作过程、植骨范围和手术损伤.结果 改良后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植骨器械组件减少,手术步骤简化、手术时间缩短、植骨量增加,手术损伤减少.结论 改良后器械精简、操作简化、方便安全,能实现经皮穿剌经椎弓根植骨.
作者:尹知训;丁红梅;白波;吴景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术后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内脏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53例拟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26)和开腹组(n=27),于术前1 d、术后第1、2、3、7天晨检测血CRP水平,于术前1 d、术后第3、7天晨检测血清内脏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结果 两组CRP在术后第1、2、3、7天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2天达到峰值,腹腔镜组术后3d内CRP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两组术后血清内脏蛋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手术创伤小、炎症反应轻,有利于机体术后内脏蛋白的恢复.
作者:邓海军;何威;余江;张策;王亚楠;李国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右旋松萝酸的口服急性毒性,MTT方法测其细胞抑制活性.方法 建立小鼠经口急性中毒小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药物灌胃小鼠的中毒表现.测定小鼠的经口LD_(50),观察不同剂量右旋松萝酸对小鼠生存时间及存活率的影响.同时,用不同浓度的右旋松萝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MTT方法测定细胞的IC_(50),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右旋松萝酸剂量越大,小鼠的中毒症状越明显,生存时间越短.小鼠经口LD-(50)为388mg/kg,中毒表现主要有精神萎靡,耸毛,畏寒,呼吸急促,行动迟缓,厌食等症状.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显示,右旋松萝酸对细胞增值的抑制呈剂量正相关,较大剂量对细胞有破坏作用,其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IC_(50)为322 μg/ml.结论 右旋松萝酸为一种中低毒的天然化合物,中低剂量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作者:程彦斌;魏琳琳;顾宁;司开卫;史霖;李小其;李琛;袁育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成人维生素K缺乏症的致病原因和实验室检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者的致病原因、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过程.结果 7例患者中由于鼠药中毒引起2例,药物过敏引起2例,长期饮食习惯引起1例,不明原因2例;实验室检查显示PT、APTT延长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同时减低,又以Ⅶ因子降低为明显;采用维生素K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率非常低,但呈现增多趋势,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提醒临床医生密切留意不明原因的出血病人,有条件的医院要尽早开展凝血因子活性检查,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李广华;范小斌;罗燕飞;梁玲;邓程新;李筱慧;荣卡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CT动态增强在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观察指标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形态、边缘、大小、密度以及动态增强模式.结果 肿瘤大小约1.5~13 cm,平均(5.8±2.1)cm.15例有周围性胆管扩张,5例有包膜回缩征,2例有卫星灶,13例有淋巴结肿大.平扫时肿块呈低密度.动态增强时,动脉期有20例、门脉期有21例见肿块周边环状强化,延迟期有26例可见肿块中心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动态增强在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忠林;梁长虹;刘再毅;李景雷;刘于宝;余元新;谢淑飞;王秋实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