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孙红梅;白丽敏;许红;吴海霞;崔龙
目的 研究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白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规律及其与脂多糖(LPS)的协同作用;探讨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上述作用中的地位.方法 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不同浓度重组HMGB1(0~75 ng/ml),或者HMGB1(15 ng/ml)刺激后不同时间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IL-8、MCP-1的水平变化以及HMGB1(15 ng/ml)与LPS(10ng/ml)共同刺激后IL-8、MCP-1的水平变化;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中的作用时首先加入抑制剂SB203580(20 mol/L)、PD98059(20 mol/L)和JNK inhibitor Ⅱ(50 nmol/L)预处理细胞1 h,再加入HMGB1和LPS刺激.结果 在HMGB1蛋白刺激后3~6h,IL-8和MCP-1水平开始增加,12~24h持续增高(P<0.01);随着 HMGB1浓度的增加,IL-8和MCP-1水平也明显升高,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果用LPS(10ng/ml)和HMGB1(15 ng/ml)共同刺激HUVEC,IL-8和MCP-1的生成量较单独刺激时大大增加(P<0.01),二者存在协同效应(P<0.01).SB203580、PD98059及JNK inhibitor Ⅱ对HMGB1和LPS协同诱导趋化因子的释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的抑制作用为明显;同时用SB203580、PD98059和JNK inhibitor Ⅱ预处理细胞则完全抑制趋化因子的释放.结论 HMGB1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诱导HUVEC表达趋化因子IL-8和MCP-1的上调;并协同LPS刺激HUVEC释放趋化因子IL-8和MCP-1从而加重炎症反应.MAPK信号通路在HMGB1与LPS协同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钟田雨;唐靖;刘亚伟;李志杰;陈登宇;赵明哲;王蔚;刘靖华;姜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人睾丸胚胎性癌蛋白质组.方法 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离,凝胶经银染显色后,用PDQuest 7.30软件分析2-DE图谱.选择在睾丸胚胎性癌图谱中高表达的3个蛋白点酶解,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飞行时间(MALDI-TOF/TOF)仪器进行串联质谱(MS/MS)鉴定.结果 双向电泳成功有效筛选出差异蛋白点,并成功鉴定3种蛋白质.结论 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可有效研究睾丸胚胎性癌总蛋白质,为从蛋白质组水平研究睾丸胚胎性癌蛋白质的表达改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李飞;邹亚光;周其赵;李铁求;郭文彬;景晓玮;毛向明;谭万龙;郑少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菌检测,评价其作为快速筛查办法的可行性.方法 以LAMP技术对采集到的肛拭子标本、涂抹样品、食品样品进行病原菌检测,同时以国标GB/T4789-2003中使用的检测方法进行平行对照实验.结果 18份样本中有6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LAMP检测结果与GB/T4789-2003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LAMP方法可作为一种快捷、操作简便的方法应用于食物中毒事件中致病菌的检测.
作者:罗可天;梁晅;丁珊;宋妙芳;林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不同肿瘤、同种肿瘤不同灌注区域血流灌注特征以及血管生成表型的差异.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技术检测30例乳腺恶性肿瘤、30例乳腺纤维腺瘤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廓清时间(WOT),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Flk-1/KDR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恶性组TIC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12/15)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AUC、WOT大于良性组(P<0.05),平均PI、TTP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的PI、AUC、WOT、TTP与中心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的各灌注参数与中心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尤其富集于癌巢边缘.VEGF及Flk-1/KDR在恶性组血管内皮细胞尤其癌巢边缘呈强阳性表达,在良性组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TIC形态、各平均灌注参数及区域灌注参数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VEGF或Flk-1/KDR为靶点进行乳腺癌特异性分子显像可能为乳腺癌的准确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颖嘉;杨莉;夏琼;文戈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甘草提取液对肠粘膜P-糖蛋白(P-gp)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Ussing chamber实验,研究甘草提取液对P-gP底物罗丹明123(R123)转运的直接影响,以及甘草灌胃后对R123和荧光素钠(CF)经空肠粘膜透过性的影响.结果 甘草提取液直接作用于肠粘膜时对R123吸收方向和分泌方向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灌胃相当原生药10 g·Kg~(-1)的甘草提取液每天2次,1周后,可显著提高R123吸收方向的转运,R123分泌方向有增加趋势,而对CF经空肠粘膜吸收和分泌方向的透过性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甘草可能是P-gP的轻度抑制剂,通过抑制存在于肠粘膜的P-gP活性而发挥其增加底物药物R123吸收的能力.
作者:姚红卫;傅晓幼;解庆东;黄蓓蓓;孙亚彬;李国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围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7例.结果 65例治愈出院,平均EF值(53.6±10.4)%.死亡12例(死亡率15.6%),早期死亡原因7例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为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术后失访.58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其中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4例(24%),恢复至Ⅱ级35例(60-3%),恢复至Ⅲ级9例(15.5%),随访病例中无死亡病历.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注重围术期综合治疗,改善心、肺、肝、肾等各脏器功能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邹小明;刘鑫;李梅;王武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利用体感诱发电位(SEPs)潜伏期和脑电频谱分析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客观可行的评定指标.方法 选择脑梗死致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病72 h内和疗程结束(14 d)时测定脑电图、SEPs.结果 (1)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 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 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相关性.(3)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 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与脑电频谱分析中慢波相对功率谱比值有相关性.结论 (1)SEPs潜伏期的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可提供客观肯定的评定参数.(2)SEPs潜伏期的变化与脑电频谱分析结合有望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定量分析的实验数据.
作者:肖丽萍;康志新;吴宝水;孙志华;佟翠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腔内凸阵超声探头体外途径检查颈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3例患者86支颈动脉作为研究对象,用高频线阵探头、低频凸阵探头及腔内凸阵探头分别检测颈总动脉(CCA)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颈内动脉(ICA)内径、PSV、异常血管形态及显示长度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3种不同频率超声探头所测ICA内径、PSV、显示长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ICA异常形态血管比较,腔内探头与高频探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腔内凸阵探头检测IC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发友;龚渭冰;吴凤林;周星星;何锋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银杏平颤方(GBPR)抗实验性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C_(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中药组.以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制作的PD模型小鼠,并给予GBPR灌胃治疗.用地高辛标记的nNOS cDNA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观察GBPR治疗对小鼠脑组织纹状体、黑质中的nNOS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MPTP腹腔注射PD模型小鼠脑纹状体和黑质中可见大量nNOS mRNA的表达;中药GBPR能显著降低脑纹状体、黑质中的nNOS mRNA的表达.结论 提示本药有良好的抗NO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合成,达到抗氧化损伤效应.
作者:张军;孙红梅;白丽敏;许红;吴海霞;崔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抗小鼠TLR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酵母多糖诱发的小鼠腹膜炎的主要作用.方法 用腹腔灌洗、细胞计数及特异染色、免疫组化、ELISA 等各种方法检测了抗体TSP-2对模型动物的扭身次数、腹腔灌洗液的伊文思兰渗出、腹腔白细胞浸润的数量变化、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以及腹腔灌洗液离心上清中PAF和TNFa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PBS处理组和正常兔IgG组相比,抗体TSP-2能促使小鼠因腹腔炎症引起的扭身次数减少,腹腔灌洗液中伊文思蓝OD值降低,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渗透减少以及C48/80诱导的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结论 抗体TSP-2可能通过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减轻酵母多糖诱导的小鼠腹膜炎炎症症状.
作者:杨翠兰;赵文忠;黄恩平;罗深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手术器械的改进与应用,提高神经内镜下经鼻蝶人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效率.方法 对单极电凝器,吸引器,髓核钳,双极电凝钳等的形状和功用的改变,应用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按时间的不同分内镜下器械改进前组(1组)和内镜下器械改进后组(2组),做对比分析.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鼻腔填塞率和术中出血量低于1组,2组手术时间短的仅30 min,术后3~5 d出院,效果满意.结论 常规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正确应用,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效率.
作者:彭玉平;张喜安;漆松涛;车武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ClpE对肺炎球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长臂同源多聚酶链式反应(LFH-PCR)方法失活clpE基因,用PCR、测序鉴定缺陷菌株;通过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2D-PAGE)分别分离野生菌和clpE缺陷菌的总蛋白质;经凝胶银染色、PDQuest 2DE软件分析获得 2个菌株的蛋白质表达谱;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EDLI-TOF质谱分析,查询数据库,获取有意义的蛋白点.结果 以肺炎链球菌D39的图谱为参考,△clpE与其匹配率为61%.挑选17个有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获得了17张肽质量指纹图,经数据库查询后,4个蛋白点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分别为:次黄嘌呤鸟嘌呤核糖核酸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吡咯烷羧酸肽酶(pyrrolidone-carboxylate peptidasel),甲酸四氢叶酸连接酶(formate-tetrahydrofolate ligase)和双功能蛋白pyrR (bifunctional protein pyrR).结论 野生菌表达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均高于突变菌株,提示clpE可通过影响某些特殊蛋白质的表达,帮助细菌适应宿主的不同环境,使宿主致病.
作者:张群;尹楠林;张雪梅;王虹;刘鑫;崔亚丽;尹一兵;胥文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健康人体内硫普罗宁肠溶胶囊(试验制剂,T)与硫普罗宁片(参比制剂,R)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健康志愿者按体质量随机交叉口服试验制剂硫普罗宁肠溶胶囊和参比制剂硫普罗宁片(凯西莱),剂间间隔为2周,剂量均为200mg,HPLC-MS/MS法测定血清中硫普罗宁浓度并进行相关药动学参数分析,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两种制剂生物利用度的评价.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开放性模型,两制剂C_(max)(μg·ml~(-1))分别为3.612±1.2393(R)和3.644±1.540(T),t_(max)为4.333±1.0853(R)和3.611±1.420(T),t1/2(h)为18.245±11.270(R)和23.403±10.500(T),AUCO-t(μg·h·ml~(-1))为18.732±6.92318(R)和18.713±6.585(T),AUC0-∞(μg·h·ml~(-1))为21.900±7.31220(R)和20.780±7.965(T).硫普罗宁肠溶胶囊与片剂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712±23.956)%.肠溶胶囊ln(AUCO-72)、ln (AUCO-∞)90%置信区间为91.1%~111.8%、96.8%~118.3%,ln(C_(max))为85.1%~113.0%.结论 硫普罗宁肠溶胶囊与硫普罗宁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许重远;杨凌;汤文艳;向一;钱振宇;袁瑾;杨彬彬;郑恒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第10染色体磷酸酶基因(PTE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4例乳腺癌组织及10例乳腺良性病组织中HIF1α、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TEN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HIF1α与VEGF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TEN表达在腋淋巴结是否转移及ER状况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_s=0.344,P=0.022),与PTEN表达显著负相关(r_s=0.374,P=0.012).结论 在乳腺癌中HIF1α、VEGF与PTEN蛋白表达水平有相关性,三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也有一定价值.
作者:纪术峰;冯志毅;焦得闯;邵国利;吴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HPLC-ELSD测定桑叶中r-GABA的含量.方法 用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90:10,流速0.6 min/ml,柱温25°,进样10 μl;ELSD气化室温度108.3°,氮气流速:3.0 min/m.结果 桑叶中Υ-GABA在0.476~4.760 μg范围内呈线性,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2.43%.结论 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桑叶中r-GABA的含量测定.
作者:戴开金;罗奇志;侯连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方法及手术前后听力评估和术后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于我科确诊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22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并将其中22例患者植入后听力情况与22例耳蜗发育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2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有3例术中出现严重井喷,15例术中耳蜗钻孑L后见外淋巴液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异常情况共占81.8%,但术中电极完全插入耳蜗,术后无面瘫及脑脊液漏现象发生,术后听阈与耳蜗结构正常植入患者无明显区别.经过超过半年的言语康复训练,所有患者的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人工耳蜗适用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术前应进行全面的听力学及影像学评估.
作者:万良财;郭梦和;钱宇虹;刘双秀;陈浩;龚剑;陈帅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电图ST段与T波变化对早期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收集初发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溶栓治疗患者7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h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溶栓治疗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分为≥50%组(49例)和ST段回落<50%组(23例);24 h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T波是否倒置分为T波倒置组(52例)和T波未倒置组(20例).观察4组患者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EVF)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住院期间4组患者LEVF分别为53.6±7.6、48.7±8.5、52.9±8.2和49.2±5.5;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30.6%、60.9%、30.8%和65.0%.ST回落≥50%组和T波倒置组LEVF明显高于未倒置组(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倒置组(P<0.05).结论 溶栓1 h ST段回落≥50%及24 h T波倒置提示较好的临床预后.
作者:黄邹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改良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简化器械组成和操作步骤,减少手术损伤和感染机率,实现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植骨的新理念.方法 对我们设计的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进行改良,删减穿刺针、导针、扩孔器,改良设计植骨漏斗、内芯、通条和取骨器,通过X线监测实验手术,观察改良后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的操作过程、植骨范围和手术损伤.结果 改良后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植骨器械组件减少,手术步骤简化、手术时间缩短、植骨量增加,手术损伤减少.结论 改良后器械精简、操作简化、方便安全,能实现经皮穿剌经椎弓根植骨.
作者:尹知训;丁红梅;白波;吴景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鳃裂囊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CT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9例,复习有关文献,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鳃裂囊肿均位于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相当于舌骨平面,颈动脉鞘的外侧,左侧3例,右侧6例.注射造影剂5例合并感染有强化现象.囊肿与周围结构界限清楚,囊肿邻近结构有不同程度受压移位.结论 CT可定位定性诊断鳃裂囊肿,对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价值.
作者:王江云;陈卫国;程勇;段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上AQP4与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的相互联系.方法 实验分正常组、油酸肺损伤组及加药组.加药组给予U0126,余两组予二甲基亚砜作为对照.测动脉血气、血管外肺水(EVLW),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评价早期肺损伤程度.急性分离纯化大鼠AT-Ⅱ,行鞣酸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AKP)鉴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AQP-4的mRNA的表达量.结果 血气分析、肺组织HE染色、EVLW 显示损伤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加药组较损伤组无明显变化.AQP4 mRNA表达损伤组高,加药组较损伤组明显减少.结论 大鼠肺泡Ⅱ型细胞上AQP4 mRNA在不同组的表达变化,表明急性肺损伤时启动了MAPKs信号传导通路且增加AOP4 mRNA的表达.
作者:陈春玲;李涛平;朱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