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平颤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nNOS mRNA表达的影响

张军;孙红梅;白丽敏;许红;吴海霞;崔龙

关键词:帕金森病, 银杏平颤方, 氧化, 原位杂交, nNOS, 黑质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银杏平颤方(GBPR)抗实验性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C_(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中药组.以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制作的PD模型小鼠,并给予GBPR灌胃治疗.用地高辛标记的nNOS cDNA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观察GBPR治疗对小鼠脑组织纹状体、黑质中的nNOS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MPTP腹腔注射PD模型小鼠脑纹状体和黑质中可见大量nNOS mRNA的表达;中药GBPR能显著降低脑纹状体、黑质中的nNOS mRNA的表达.结论 提示本药有良好的抗NO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合成,达到抗氧化损伤效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成人维生素K缺乏症的致病原因和实验室检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者的致病原因、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过程.结果 7例患者中由于鼠药中毒引起2例,药物过敏引起2例,长期饮食习惯引起1例,不明原因2例;实验室检查显示PT、APTT延长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同时减低,又以Ⅶ因子降低为明显;采用维生素K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率非常低,但呈现增多趋势,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提醒临床医生密切留意不明原因的出血病人,有条件的医院要尽早开展凝血因子活性检查,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李广华;范小斌;罗燕飞;梁玲;邓程新;李筱慧;荣卡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白藜芦醇苷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中自藜芦醇苷的方法,并对其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Hypersil-BD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90 nm,柱温25℃.用非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白藜芦醇苷在0.21~21.0μg/ml浓度范围内,其线性良好,r=0.9995(n=5),低检测浓度约为0.1μg/ml.平均回收率达到90%以上,RSD值低于8.0%.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在3个剂量组的T_(1/2)分别为89.95±19.96 min,152.15±55.82 min,202.36±66.75 min,AUCO-∞分别为300.14±51.33μg·min/ml,751.72±173.97μg·min/ml和1521.12±310.02μg·min/ml.结论 用本法测定血浆中自藜芦醇苷,结果满意,白藜芦醇苷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

    作者:蔡茁;俞发;马安德;杨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gM-RF、IgA-RF、IgG-RF、IL-1RI、CDK2的检测及ROC评价

    目的 探讨检测外周血类风湿因子(IgM-RF、IgA-RF、IgG-RF)、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L-1RI)和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实验诊断价值.方法 对象包括RA患者94例,其中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各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其中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各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名(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外周血血清IgM-RF、IgA-RF、IgG-RF、IL-1RI(ELISA定量检测)、CDK2(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RA活动期患者组与缓解期患者组比较CDK2、IgA-RF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期与RA缓解期患者组比较、RA患者组与SLE患者组比较、RA患者组与AURTI患者组比较、RA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AUC分别为:IgM-RF(0.561,0.814,0.799,0.888)、Igh-RF(0.596,0.678,0.729,0.850)、IgG-RF(0.614,0.718,0.692,0.791)、IL-1RJ(0.646,0.691,0.762,0.835)、CDK2(0.803,0.753,0.741,0.840).结论 IgM-RF可能对RA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而CDK2可能对RA分期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徐宁;黄宪章;许羚雁;庄俊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用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的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用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体外高通量筛选.方法 根据铕联穴状化合物(EuK)和异藻蓝蛋白(XL-665)两个荧光化合物在激发后的能量共振转移所发出的特异性荧光,采用多功能酶标仪在波长为612 nm和670 nm处测定荧光信号的变化;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VEGFR-2)为蛋白酪氨酸激酶,检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unitinib的抑制活性.结果 建立了一种用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体外高通量筛选的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在反应体系中,蛋白酪氨酸激酶VEGFR-2、三磷酸腺苷(ATP)和多肽底物浓度分别为5ng/μ1、100 μmol/L和1 μmol/L.在上述条件下,检测到Sunitinib 对 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的IC_(50)为86.7nmol/L,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近似.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体外高通量筛选.

    作者:李旭桂;王广发;张俊艳;吴少瑜;徐伟;吴曙光;张嘉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蛋白激酶CK2基因表达沉默对鼻咽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K2表达沉默对鼻咽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鼻咽癌5-8F细胞中CK2α蛋白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验证干扰效果;利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CK2表达沉默后对鼻咽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γ-H2AX灶点形成;Annexin-V和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通过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沉默CK2α表达.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CK2α表达沉默后,鼻咽癌细胞形成克隆能力明显下降,对X线的敏感性明显增加;1 Gy照射后15min,CK2α沉默的细胞γ-H2AX灶点数目明显增加;CK2α沉默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蛋白激酶CK2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密切相关,CK2可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鼻咽癌治疗靶点.

    作者:刘莉;邹金金;罗何三;吴德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温复合脂多糖应激大鼠肾组织TNF-α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高温与脂多糖(LPS)复合应激大鼠肾组织TNF-α的表达特点.方法 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生理盐水组(C组)、高温+生理盐水组(H组)、常温+LPS组(L组)、高温+LPS组(HL组).置动物于模拟气候舱,HL组、H组暴露环境干球温度(dry bulb temperature,Tdb)为(35.0±0.5)℃,L组和C组Tdb为(26+0.5)℃;HL组和L组动物经尾静脉iv LPS 10 mg/kg,H组和C组动物经尾静脉iv 9g/LNaCl 10 ml/kg.应激120 min时,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检测动物肾组织TNF-α的表达特点,并做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温与LPS复合应激组肾组织TNF-α的表达显著增强,肾损伤程度加重.结论 高温与LPS复合应激造成的肾毒性与肾TNF-α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左丹;周立宁;谢峰;何丹丹;梅桂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清学表型为Ay个体的基因分析

    目的 研究Ay亚型个体红细胞上血型抗原弱表达的原因,旨在揭示其分子学特征.方法 对血清学表型为Ay的个体,通过PCR-SSP进行基因分型,并且测序分析7个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与A101等位基因参比序列对比.结果 血清学表现为Ay的个体,PCR-SSP基因分型定为A102/A102,序列分析发现存在A102特异性突变467C>T,同时还发现1009A/G杂合,Interon5的517位二条链均有缺失,一条缺G,一条缺C(517G-/C-).结论 Ay 型的分子遗传学背景复杂,467C>T突变、1009A/G杂合、Interon5的517G-/C-缺失尚不足以解释其红细胞上抗原的弱表达.

    作者:孟庆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新类风湿因子检测阈值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及其应用价值

    目的 确定类风湿因子(RF)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新检测阈值,结合 anti-CCP、AKA等抗体检测提高诊断效率.方法 252例(早期RA 129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83例及正常对照40例)血清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ELlSA方法检测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利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确定RF早期RA诊断阈值,并对RF、CCP及AKA抗体结果与患者的骨侵蚀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ROC曲线中得到当RF对早期RA诊断阈值为40 U/ml,敏感性为33.3%,特异性为96.4%,当RF≥40 U/ml与骨侵蚀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RF<40U/ml但CCP抗体阳性时与骨侵蚀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RF<40 U/ml且CCP抗体阴性但AKA阳性时发生骨侵蚀的可能性大.结论 在RF关于早期RA的诊断阈值为40 U/ml时,顺序检测CCP、AKA抗体可以节约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能.

    作者:申丽盈;王文红;张继岭;史连义;银广悦;张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肺型肺吸虫病1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反复咳嗽5月余,加重1周于2009年4月入院.

    作者:马佳;邹梦晨;刘敏;蔡绍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HPLC-ELSD法测定桑叶中的r-氨基丁酸

    目的 采用HPLC-ELSD测定桑叶中r-GABA的含量.方法 用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90:10,流速0.6 min/ml,柱温25°,进样10 μl;ELSD气化室温度108.3°,氮气流速:3.0 min/m.结果 桑叶中Υ-GABA在0.476~4.760 μg范围内呈线性,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2.43%.结论 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桑叶中r-GABA的含量测定.

    作者:戴开金;罗奇志;侯连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钼靶和MRI诊断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钼靶X线及MRI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例同时行钼靶X线和MRI检查.4例仅作钼靶X线检查.并将MRI图像与钼靶X线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MRI图像清晰显示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及形态.7例边界光整,2例边缘不规则.肿块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_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灶,部分肿块位于囊状扩张的导管内.肿块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多样,部分与恶性肿瘤难以区分.15例行钼靶X线检查,检出2例(13%).病灶形态与MRI所见相似,1 例病灶所在部位可见沙粒状钙化.结论 MRI较钼靶X线能更准确地发现与定位病灶,MRI表现与某些乳腺恶性肿瘤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仍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段刚;许乙凯;邓海军;黄婵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8)F-FDG PET-CT在肝脏肿瘤消融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指导肝恶性肿瘤消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13例肝脏恶性肿瘤消融治疗后仍有肿瘤残留病灶的患者,在PET-CT检查结果指导下,再次进行射频消融术及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治疗.结果 13例患者首次消融后残留的病灶共35个,参照PET-CT结果二次消融治疗后31个病灶呈放射性缺损,4个病灶仍有部分区域呈放射性浓聚,再次消融治疗后病灶完全呈放射性缺损.结论 ~(18)F-FDG PET-CT能灵敏、直观、准确地显示消融术后肿瘤组织坏死和残留情况;对消融后残留肿瘤的再次消融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廖旺军;吴湖炳;陈锦章;石敏;尤长宣;王全师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海军陆战队某部610例浅部真菌病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目的 了解海军陆战部队不同季节浅部真菌病的临床与病原学流行情况.方法 对610例浅部真菌病例进行临床诊断分类,依年度与季节进行分析;采集相应标本分别进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菌种鉴定.结果 1、该部队浅部真菌病逐年减低;2、春夏季发病率较高;3、2008年部队驻地南方春夏季气候反常,浅部真菌病显著减低.镜检阳性率为44.4%,培养阳性率为52.6%,菌种分布分别是红色毛癣菌224株(47.0%)、须癣毛癣菌49株(10.2%)、紫色毛癣菌1株(0.25%)、疣状毛癣菌1株(0.25%)、石膏样小孢子菌8株(1.7%)、犬小孢子菌7株(1.5%)、铁锈色小孢子菌2株(0.5%),絮状表皮癣菌2株(0.5%)、念珠菌与酵母样菌28株(5.8%)、马拉色菌148株(31.1%)曲霉菌与青霉菌6株(1.2%).结论 海军陆战部队浅部真菌病发生率与防治水平及气候环境有关;浅部真菌感染中,红色毛癣菌占主导地位,马拉色菌及其所致浅部真菌病逐年增多.

    作者:唐新平;纪英萍;赖展欢;周剑峰;匡丽莎;邵昌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38及ERK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38、ERK的表达及丁苯酞对其影响和意义.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通过向大鼠海马内注射Aβ_(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喂养60d后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P38和ERK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海马CA1区P38阳性细胞增多,皮层ERK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Ca1区P38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皮层ERK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丁苯酞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抑制P38、增加ERK的表达有关.

    作者:侯德仁;田怡;周军;陈坤;万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MAPKs信号阻断剂U0126对油酸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AQP4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上AQP4与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的相互联系.方法 实验分正常组、油酸肺损伤组及加药组.加药组给予U0126,余两组予二甲基亚砜作为对照.测动脉血气、血管外肺水(EVLW),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评价早期肺损伤程度.急性分离纯化大鼠AT-Ⅱ,行鞣酸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AKP)鉴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AQP-4的mRNA的表达量.结果 血气分析、肺组织HE染色、EVLW 显示损伤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加药组较损伤组无明显变化.AQP4 mRNA表达损伤组高,加药组较损伤组明显减少.结论 大鼠肺泡Ⅱ型细胞上AQP4 mRNA在不同组的表达变化,表明急性肺损伤时启动了MAPKs信号传导通路且增加AOP4 mRNA的表达.

    作者:陈春玲;李涛平;朱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ST段与T波变化对早期预后的评价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电图ST段与T波变化对早期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收集初发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溶栓治疗患者7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h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溶栓治疗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分为≥50%组(49例)和ST段回落<50%组(23例);24 h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T波是否倒置分为T波倒置组(52例)和T波未倒置组(20例).观察4组患者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EVF)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住院期间4组患者LEVF分别为53.6±7.6、48.7±8.5、52.9±8.2和49.2±5.5;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30.6%、60.9%、30.8%和65.0%.ST回落≥50%组和T波倒置组LEVF明显高于未倒置组(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倒置组(P<0.05).结论 溶栓1 h ST段回落≥50%及24 h T波倒置提示较好的临床预后.

    作者:黄邹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冬凌草甲素对胰腺癌SW1900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对胰腺癌SW1900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对SW190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冬凌草甲素作用于SW1900细胞后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观察Bcl2-2和Bax表达变化.结果 冬凌草甲素明显抑制SW1900细胞的增殖,诱导SW1900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冬凌草甲素作用48 h后.凋亡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的降低和Bax蛋白上调.结论 冬凌草甲素对人胰腺癌Sw1900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同时抗凋亡蛋白Bcl2-2表达的降低和促凋亡蛋白Bax上调是冬凌草甲素体外诱导胰腺癌SW1900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魏凤香;李美玉;李红枝;罗奇志;罗佳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右旋松萝酸对小鼠口服急性毒性及细胞毒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右旋松萝酸的口服急性毒性,MTT方法测其细胞抑制活性.方法 建立小鼠经口急性中毒小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药物灌胃小鼠的中毒表现.测定小鼠的经口LD_(50),观察不同剂量右旋松萝酸对小鼠生存时间及存活率的影响.同时,用不同浓度的右旋松萝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MTT方法测定细胞的IC_(50),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右旋松萝酸剂量越大,小鼠的中毒症状越明显,生存时间越短.小鼠经口LD-(50)为388mg/kg,中毒表现主要有精神萎靡,耸毛,畏寒,呼吸急促,行动迟缓,厌食等症状.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显示,右旋松萝酸对细胞增值的抑制呈剂量正相关,较大剂量对细胞有破坏作用,其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IC_(50)为322 μg/ml.结论 右旋松萝酸为一种中低毒的天然化合物,中低剂量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作者:程彦斌;魏琳琳;顾宁;司开卫;史霖;李小其;李琛;袁育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错构瘤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错构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7例疑是乳腺错构瘤病例,所有病例均在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或钼靶X线检查,并经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经病理检查确定病理性质.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敏感性(彩超:79.6%,钼靶:62.2%)、特异性(彩超:70.3%,钼靶:55.2%)、诊断准确率(彩超:75.6%,钼靶:59.1%)、阳性预测值(彩超:78.0%,钼靶:63.9%)和阴性预测值(彩超:72.2%,钼靶:53.3%)等方面均优于钼靶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性研究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50和0.17: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的并联诊断,诊断的敏感性(88.2%)、特异性(90.5%)、诊断准确率(89.1%)、阳性预测值(93.8%)和阴性预测值(82.6%)均优于单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其Youden指数0.76.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本病的诊断中优于钼靶X线,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的并联研究中,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有明显提高.

    作者:张建兴;沈嫱;司徒红林;高蕾;陈前军;蔡丽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加味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加味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分组给药,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各组局部皮肤NF-κB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小鼠在NF-κB染色强度、染色面积及表达阳性率等方面与生理盐水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玉屏风颗粒可有效抑制NF-κB的表达相关.这可能是其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莉;梁刘萍;后桂荣;罗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