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在高迁移率族蛋白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

钟田雨;唐靖;刘亚伟;李志杰;陈登宇;赵明哲;王蔚;刘靖华;姜勇

关键词: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 脂多糖, 趋化因子, 白介素-8,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
摘要:目的 研究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白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规律及其与脂多糖(LPS)的协同作用;探讨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上述作用中的地位.方法 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不同浓度重组HMGB1(0~75 ng/ml),或者HMGB1(15 ng/ml)刺激后不同时间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IL-8、MCP-1的水平变化以及HMGB1(15 ng/ml)与LPS(10ng/ml)共同刺激后IL-8、MCP-1的水平变化;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中的作用时首先加入抑制剂SB203580(20 mol/L)、PD98059(20 mol/L)和JNK inhibitor Ⅱ(50 nmol/L)预处理细胞1 h,再加入HMGB1和LPS刺激.结果 在HMGB1蛋白刺激后3~6h,IL-8和MCP-1水平开始增加,12~24h持续增高(P<0.01);随着 HMGB1浓度的增加,IL-8和MCP-1水平也明显升高,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果用LPS(10ng/ml)和HMGB1(15 ng/ml)共同刺激HUVEC,IL-8和MCP-1的生成量较单独刺激时大大增加(P<0.01),二者存在协同效应(P<0.01).SB203580、PD98059及JNK inhibitor Ⅱ对HMGB1和LPS协同诱导趋化因子的释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的抑制作用为明显;同时用SB203580、PD98059和JNK inhibitor Ⅱ预处理细胞则完全抑制趋化因子的释放.结论 HMGB1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诱导HUVEC表达趋化因子IL-8和MCP-1的上调;并协同LPS刺激HUVEC释放趋化因子IL-8和MCP-1从而加重炎症反应.MAPK信号通路在HMGB1与LPS协同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腔内凸阵超声探头检测颈动脉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腔内凸阵超声探头体外途径检查颈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3例患者86支颈动脉作为研究对象,用高频线阵探头、低频凸阵探头及腔内凸阵探头分别检测颈总动脉(CCA)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颈内动脉(ICA)内径、PSV、异常血管形态及显示长度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3种不同频率超声探头所测ICA内径、PSV、显示长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ICA异常形态血管比较,腔内探头与高频探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腔内凸阵探头检测IC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发友;龚渭冰;吴凤林;周星星;何锋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人工耳蜗植入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方法及手术前后听力评估和术后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于我科确诊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22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并将其中22例患者植入后听力情况与22例耳蜗发育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2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有3例术中出现严重井喷,15例术中耳蜗钻孑L后见外淋巴液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异常情况共占81.8%,但术中电极完全插入耳蜗,术后无面瘫及脑脊液漏现象发生,术后听阈与耳蜗结构正常植入患者无明显区别.经过超过半年的言语康复训练,所有患者的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人工耳蜗适用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术前应进行全面的听力学及影像学评估.

    作者:万良财;郭梦和;钱宇虹;刘双秀;陈浩;龚剑;陈帅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温复合脂多糖应激大鼠肾组织TNF-α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高温与脂多糖(LPS)复合应激大鼠肾组织TNF-α的表达特点.方法 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生理盐水组(C组)、高温+生理盐水组(H组)、常温+LPS组(L组)、高温+LPS组(HL组).置动物于模拟气候舱,HL组、H组暴露环境干球温度(dry bulb temperature,Tdb)为(35.0±0.5)℃,L组和C组Tdb为(26+0.5)℃;HL组和L组动物经尾静脉iv LPS 10 mg/kg,H组和C组动物经尾静脉iv 9g/LNaCl 10 ml/kg.应激120 min时,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检测动物肾组织TNF-α的表达特点,并做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温与LPS复合应激组肾组织TNF-α的表达显著增强,肾损伤程度加重.结论 高温与LPS复合应激造成的肾毒性与肾TNF-α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左丹;周立宁;谢峰;何丹丹;梅桂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银杏平颤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nNOS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银杏平颤方(GBPR)抗实验性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C_(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中药组.以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制作的PD模型小鼠,并给予GBPR灌胃治疗.用地高辛标记的nNOS cDNA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观察GBPR治疗对小鼠脑组织纹状体、黑质中的nNOS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MPTP腹腔注射PD模型小鼠脑纹状体和黑质中可见大量nNOS mRNA的表达;中药GBPR能显著降低脑纹状体、黑质中的nNOS mRNA的表达.结论 提示本药有良好的抗NO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合成,达到抗氧化损伤效应.

    作者:张军;孙红梅;白丽敏;许红;吴海霞;崔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清学表型为Ay个体的基因分析

    目的 研究Ay亚型个体红细胞上血型抗原弱表达的原因,旨在揭示其分子学特征.方法 对血清学表型为Ay的个体,通过PCR-SSP进行基因分型,并且测序分析7个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与A101等位基因参比序列对比.结果 血清学表现为Ay的个体,PCR-SSP基因分型定为A102/A102,序列分析发现存在A102特异性突变467C>T,同时还发现1009A/G杂合,Interon5的517位二条链均有缺失,一条缺G,一条缺C(517G-/C-).结论 Ay 型的分子遗传学背景复杂,467C>T突变、1009A/G杂合、Interon5的517G-/C-缺失尚不足以解释其红细胞上抗原的弱表达.

    作者:孟庆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MTT法测定常通口服液对正常及粘连腹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常通口服液(CTOL)对体外培养的正常腹膜成纤维细胞(NF)及粘连腹膜成纤维细胞(AF)增殖的影响.方法 (1)药物血清的制备: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血清组,CTO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灌服相应剂量的药物7d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药物血清.(2)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本实验所用细胞为第3~8代.(3)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以5×10~3/孔接种到96孔培养板,分别加入CTOL低、中、高剂量的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培养24、48、72、96h,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药物剂量与吸光度值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同时药物剂量与抑制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与NF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CTOL各剂量组在作用24、48h时,其OD值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当作用72、96 h时,其OD值均呈显著性降低(P<0.01);与AF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CTOL低、中、高剂量组药物血清作用24、48、72、96h,其0D值均呈显著性降低(P<0.05),同一时间点比较,CTOL低剂量对AF的抑制率比对NF的抑制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CTOL中剂量在作用96h,对AF的抑制率与NF的抑制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TOL高剂量在作用72、96 h,对AF的抑制率与NF的抑制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OL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NF和AF增殖.CTOL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之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而且,药物血清对AF作用更敏感.

    作者:王春霞;曾煦欣;黄乐松;侯连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金嗓利咽丸治疗咽异感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金嗓利咽丸治疗咽异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咽异感症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金噪利咽丸口服治疗;对照组60例单独应用金嗓利咽丸进行口服治疗.患者服药后1周、3周复诊,评估并记录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60例患者,在服药1周、3周总有效率分别为58%,87%;对照组60例患者,服药后1周、3周总有效率分别为48%,67%.两组疗效第1周无差异,第3周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金嗓利咽丸可有效治疗咽异感症,建议适当延长疗程至少3周.

    作者:叶浩昕;范绍翀;钟晓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特点、母婴结局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25例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妊娠合并支气管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经吸氧、应用β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后,母婴预后良好,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重度及危重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经吸氧、补液、纠正酸碱电解质平衡、应用β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氨茶碱等药物综合治疗后,2例合并肺部感染,1 例发生呼吸性酸中毒,1 例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4例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哮喘组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新生儿室息、低体重儿、早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合并哮喘增加母儿风险,治疗应个体化.

    作者:黄神姣;陈敦金;余艳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GPC-3 CTL表位表达载体构建

    将重组的乙肝表面抗原(pcHBsAg)中多个CTL表位,用外源性的磷酸酰肌醇蛋白聚糖-3蛋白(GPC3)CTL表位序列替换,构建单拷贝和多拷贝DNA疫苗,获得不同位点的单拷贝或可同时表达多个CTL表位肽的真核表达质粒.以pcHBsAg质粒为模板,应用重叠延伸PCR扩增出含三个不同位点磷酸酰肌醇蛋白聚糖-3蛋白(GPC3)CTL表位EYILSLEEL(EYI)的HBsAg基因片段EYI1,及替换pcHBsAg中不同CTL表位的HBsAg基因片段EYI2、EYI3;分别将EYI1、EYI2、EYI3基因片段插入pBSSK+载体中,构建出含3拷贝EYI的pBSSK/EYI1、pBSSK/EYI2、pBSSK/EYI3载体.在此基础上,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分别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表达EYI表位肽的DNA疫苗.真核表达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cDNA.EYI1/HBsAg、pcDNA-EYI2/HBsAg、pcDNA-EYI3/HBsAg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测定以GPC3基因为基础的HBsAg多肽候选疫苗提供理论、实验依据.

    作者:王文敬;黎诚耀;李明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低成本智能瘢痕治疗仪的研制

    目的 介绍一集按摩、加压、冷疗等作用于一体的低成本智能瘢痕治疗仪.方法 采用负温度系数测温元件等,构成RC积分器测温电路;通过单片机进行温度测定、控制与显示;用低速直流电动机的振动对瘢痕部位施加压力及按摩;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并应用于10例深度烧伤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和结论该治疗仪按摩、加压、冷疗功能稳定,使用安全和方便,低成本;可有效抑制人体瘢痕增生和减轻瘙痒等不适,适应于市场推广.

    作者:徐月华;李志清;房毅卓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人睾丸胚胎性癌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分析及质谱鉴定

    目的 应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人睾丸胚胎性癌蛋白质组.方法 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离,凝胶经银染显色后,用PDQuest 7.30软件分析2-DE图谱.选择在睾丸胚胎性癌图谱中高表达的3个蛋白点酶解,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飞行时间(MALDI-TOF/TOF)仪器进行串联质谱(MS/MS)鉴定.结果 双向电泳成功有效筛选出差异蛋白点,并成功鉴定3种蛋白质.结论 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可有效研究睾丸胚胎性癌总蛋白质,为从蛋白质组水平研究睾丸胚胎性癌蛋白质的表达改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李飞;邹亚光;周其赵;李铁求;郭文彬;景晓玮;毛向明;谭万龙;郑少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汕头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汕头市公共场所室内微生物污染及卫生学指标的状况,探讨影响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原则,选择1~5星级宾馆、普通旅店、文化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美发美容业、商场、候车室等公共场所作为调查监测对象,监测微小气候、照度、噪声、CO、CO_2、空气菌落总数、甲醛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06年3年中共监测569户次,监测22293项次,合格21372项次,合格率95.8%.其中风速合格率为100%,合格率高,文化娱乐场所甲醛合格率为87.0%,合格率低.结论 汕头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状况仍不容乐观,应加强消毒保洁工作,确保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的卫生质量.

    作者:蔡亚军;江素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纤维调节素在大鼠牙本质和牙髓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目的 研究纤维调节素在大鼠牙本质和牙髓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Lewis鼠磨牙牙本质和牙髓和口腔其它组织的纤维调节素及相关蛋白多糖和胶原的组织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纤维调节素在牙齿的前期牙本质有阳性反应,然而成牙质细胞并未见明显的着色.内皮细胞、内皮下或血管平滑肌,以及红细胞、白细胞、横纹肌对纤维调节素有轻到中度着色.胶原蛋白I在前期牙本质有强烈的阳性反应.结论 纤维调节素可能参与牙本质的早期形成.

    作者:黄群;钱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错构瘤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错构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7例疑是乳腺错构瘤病例,所有病例均在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或钼靶X线检查,并经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经病理检查确定病理性质.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敏感性(彩超:79.6%,钼靶:62.2%)、特异性(彩超:70.3%,钼靶:55.2%)、诊断准确率(彩超:75.6%,钼靶:59.1%)、阳性预测值(彩超:78.0%,钼靶:63.9%)和阴性预测值(彩超:72.2%,钼靶:53.3%)等方面均优于钼靶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性研究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50和0.17: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的并联诊断,诊断的敏感性(88.2%)、特异性(90.5%)、诊断准确率(89.1%)、阳性预测值(93.8%)和阴性预测值(82.6%)均优于单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其Youden指数0.76.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本病的诊断中优于钼靶X线,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的并联研究中,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有明显提高.

    作者:张建兴;沈嫱;司徒红林;高蕾;陈前军;蔡丽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动脉区域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动脉区域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 将6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联合治疗组(3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联合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附加动脉区域灌注、十二指肠镜胰胆管引流及腹腔镜胰腺包膜打开引流.对比两组有关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APACHE II评分明显降低,肝、肾功能明显改善,胰腺损害的CT评分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器官衰竭发生率明显下降,器官衰竭治疗成功率明显升高,病死率均明显降低.以上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附加动脉区域灌注、十二指肠镜胰胆管引流及腹腔镜胰腺包膜打开引流,能有效提高SAP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灏;陈开运;向国安;王汉宁;肖方联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HIF1α、PTEN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第10染色体磷酸酶基因(PTE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4例乳腺癌组织及10例乳腺良性病组织中HIF1α、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TEN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HIF1α与VEGF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TEN表达在腋淋巴结是否转移及ER状况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_s=0.344,P=0.022),与PTEN表达显著负相关(r_s=0.374,P=0.012).结论 在乳腺癌中HIF1α、VEGF与PTEN蛋白表达水平有相关性,三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也有一定价值.

    作者:纪术峰;冯志毅;焦得闯;邵国利;吴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抗小鼠TLR2胞外段单表位抗体TSP-2对酵母多糖诱发小鼠腹膜炎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抗小鼠TLR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酵母多糖诱发的小鼠腹膜炎的主要作用.方法 用腹腔灌洗、细胞计数及特异染色、免疫组化、ELISA 等各种方法检测了抗体TSP-2对模型动物的扭身次数、腹腔灌洗液的伊文思兰渗出、腹腔白细胞浸润的数量变化、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以及腹腔灌洗液离心上清中PAF和TNFa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PBS处理组和正常兔IgG组相比,抗体TSP-2能促使小鼠因腹腔炎症引起的扭身次数减少,腹腔灌洗液中伊文思蓝OD值降低,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渗透减少以及C48/80诱导的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结论 抗体TSP-2可能通过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减轻酵母多糖诱导的小鼠腹膜炎炎症症状.

    作者:杨翠兰;赵文忠;黄恩平;罗深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围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7例.结果 65例治愈出院,平均EF值(53.6±10.4)%.死亡12例(死亡率15.6%),早期死亡原因7例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为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术后失访.58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其中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4例(24%),恢复至Ⅱ级35例(60-3%),恢复至Ⅲ级9例(15.5%),随访病例中无死亡病历.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注重围术期综合治疗,改善心、肺、肝、肾等各脏器功能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邹小明;刘鑫;李梅;王武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改良式液氮冷冻法制备犬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

    目的 通过改良式液氮冷冻法造成犬股骨头缺血坏死,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动物模型制备,建立能模拟人股骨头坏死病理生理过程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16只犬随机分成4组,采用手术方法改良式液氮冷冻法即刻冷冻单侧股骨头.普通饲料饲养2、4、8、16周分别处死4组动物,分别观察X线摄片、大体形态、光镜下形态变化.结果 改良式液氮冷冻法犬股骨头X线、大体及组织学形态不同阶段均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改良式液氮冷冻法为建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刘国柱;杨彤涛;韩建伟;吴进;文艳华;高洁;马保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功能性变化特征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不同肿瘤、同种肿瘤不同灌注区域血流灌注特征以及血管生成表型的差异.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技术检测30例乳腺恶性肿瘤、30例乳腺纤维腺瘤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廓清时间(WOT),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Flk-1/KDR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恶性组TIC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12/15)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AUC、WOT大于良性组(P<0.05),平均PI、TTP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的PI、AUC、WOT、TTP与中心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的各灌注参数与中心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尤其富集于癌巢边缘.VEGF及Flk-1/KDR在恶性组血管内皮细胞尤其癌巢边缘呈强阳性表达,在良性组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TIC形态、各平均灌注参数及区域灌注参数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VEGF或Flk-1/KDR为靶点进行乳腺癌特异性分子显像可能为乳腺癌的准确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颖嘉;杨莉;夏琼;文戈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