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成本智能瘢痕治疗仪的研制

徐月华;李志清;房毅卓

关键词:瘢痕, 治疗仪
摘要:目的 介绍一集按摩、加压、冷疗等作用于一体的低成本智能瘢痕治疗仪.方法 采用负温度系数测温元件等,构成RC积分器测温电路;通过单片机进行温度测定、控制与显示;用低速直流电动机的振动对瘢痕部位施加压力及按摩;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并应用于10例深度烧伤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和结论该治疗仪按摩、加压、冷疗功能稳定,使用安全和方便,低成本;可有效抑制人体瘢痕增生和减轻瘙痒等不适,适应于市场推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新生儿促甲状腺素的条件优化

    目的 优化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新生儿促甲状腺素的包板条件.方法 采用TSH单克隆抗体包被在微孔反应条中,并对抗体包被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TSH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即取空白的微量包被板根据设计好的条件包板,然后参照Wallac公司Neonatal TSH诊断试剂盒中实验操作步骤测荧光值,根据荧光值来确定佳包板条件.结果 不同浓度下的包被,包被体积和包被震荡时间以及封闭震荡时间的长短对制备的包被板的影响不同.当以包被量为3μg/mL、包被体积200μL/孔、包被震动时间4 h、封闭震动时间2 h的包板方法时,本地荧光值低,荧光值梯度好且线性范同宽.结论 采用包被量为3μg/mL、包被体积200μL/孔、包被震动时间4 h、封闭震动时间2h的包板方法是比较好的方法.

    作者:彭建柳;徐志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改良式液氮冷冻法制备犬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

    目的 通过改良式液氮冷冻法造成犬股骨头缺血坏死,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动物模型制备,建立能模拟人股骨头坏死病理生理过程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16只犬随机分成4组,采用手术方法改良式液氮冷冻法即刻冷冻单侧股骨头.普通饲料饲养2、4、8、16周分别处死4组动物,分别观察X线摄片、大体形态、光镜下形态变化.结果 改良式液氮冷冻法犬股骨头X线、大体及组织学形态不同阶段均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改良式液氮冷冻法为建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刘国柱;杨彤涛;韩建伟;吴进;文艳华;高洁;马保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D56、CD11b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56、CD11b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_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G 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双色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113例初治成人AML-M_5患者进行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测,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13例患者中CD56表达率28.32%(32例),CD11b表达率73.45%(83例),CD56~+患者高表达CD11b(P<0.01),且CD11b的表达水平与CD56呈正相关(P<0.05);113例患者中异常核型患者占48.67%(55例),其中伴11q23异常者占22.12%(25例):I-FISH检测MLL阳性25例;CD56、CD11b共表达的患者比CD56、CD11b双阴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高(P<0.01);前者多合并异常核型,以累及11q23异常常见(P<0.05);较后者容易出现浸润表现、多为难治性白血病患者(P<0.01);且前者完全缓解率及中位生存期均较后者低(P<0.01);CD56~+患者与CD11b~+患者相比,前者合并异常核型及难治性白血病较后者多(P<0.05),而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髓外浸润、完全缓解率及中位生存期均无差别(P>0.05).结论 CD56~+、高表达CD11b的AML-M_5患者易出现异常核型,以累及11q23/MLL基因异常多见,易合并髓外浸润,且多为难治性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许娜;刘晓力;杜庆锋;刘志;钟敏;林榕;宋兰林;易正山;孟凡义;周淑芸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新类风湿因子检测阈值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及其应用价值

    目的 确定类风湿因子(RF)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新检测阈值,结合 anti-CCP、AKA等抗体检测提高诊断效率.方法 252例(早期RA 129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83例及正常对照40例)血清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ELlSA方法检测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利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确定RF早期RA诊断阈值,并对RF、CCP及AKA抗体结果与患者的骨侵蚀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ROC曲线中得到当RF对早期RA诊断阈值为40 U/ml,敏感性为33.3%,特异性为96.4%,当RF≥40 U/ml与骨侵蚀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RF<40U/ml但CCP抗体阳性时与骨侵蚀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RF<40 U/ml且CCP抗体阴性但AKA阳性时发生骨侵蚀的可能性大.结论 在RF关于早期RA的诊断阈值为40 U/ml时,顺序检测CCP、AKA抗体可以节约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能.

    作者:申丽盈;王文红;张继岭;史连义;银广悦;张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泡状视网膜脱离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

    目的 观察泡状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进行病因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8年在广州中山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表现为泡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2例(35只眼),其中诊断为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9例,诊断为大泡状视网膜脱离或渗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人13例.患者均经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部分患者同时进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确诊.结果 22例患者中,男性15例(68%),女性7例(32%);单眼病变9例(41%),双眼病变13例(59%);首诊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2岁).4例(18%)患者全身应用过糖皮质激素,其中2例(10%),为发病前使用,1例(5%)由于应用激素治疗,视网膜脱离范围增加.1例(5%)由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眼,而诱发健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多灶性泡状视网膜脱离9例,主要诊断为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部分预后较好,部分发展为大泡状视网膜脱离;大泡状视网膜脱离13例,预后不良.结论 泡状视网膜脱离常发生于中年男性,大多为双眼发病.其发生和发展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异常及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精神压力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和加重病情,早期应积极药物及激光治疗,晚期手术治疗可挽救部分有用视力.

    作者:李春梅;潘晓燕;于珊珊;杨晖;易长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44例复发性宫颈癌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治疗后复发或未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和结果复发性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阳性5年生存率为20.35%,盆腔淋巴结阴性5年生存率为7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0%,直接手术盆腔淋巴结阳性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者中,37.5%为局部复发,62.5%为远处复发;盆腔淋巴结阴性者,有73.3%为局部复发,仅有26.7%为远处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盆腔淋巴结阳性者,62.5%的复发间隔小于12个月,37.5%的复发间隔大于12个月;盆腔淋巴结阴性的患者,73.3%的复发间隔大于12个月,26.7%的复发间隔小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盆腔淋巴结阳性者复发间隔明显小于淋巴结阴性者.淋巴结转移与复发的部位关系密切,有淋巴结转移者,更倾向于远处复发.淋巴结阴性者的无疾病生存期远远大于淋巴结阳性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可能降低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率.

    作者:罗中明;黎淑贞;郭振仪;阮晓红;杨爱莲;练晓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B7相关蛋白-1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B7相关蛋白-1(B7RP-1)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RT-PCR和Westem blotting等方法,观察B7RP-1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及ox-LDL的干预作用.结果 (1)B7RP-1表达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荧光信号呈点状,散在分布于细胞表面;RT-PCR显示B7RP-1的mRNA扩增产物片段位于相当于Marker 469 bp的位置,Western blotting检测B7RP-1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70000.(2)ox-LDL刺激组B7RP-1的平均光密度OD值和吸光度A值均分别高于空白对照组,ox-LDL可增加B7RP-1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7RP-1表达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面,具有慢性致炎症作用的ox-LDL可上调共刺激分子B7RP-1 mRNA和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徐琳;李志梁;洪长江;何建新;马骏;向定成;张洁;潘春梅;邱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温复合脂多糖应激大鼠肾组织TNF-α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高温与脂多糖(LPS)复合应激大鼠肾组织TNF-α的表达特点.方法 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生理盐水组(C组)、高温+生理盐水组(H组)、常温+LPS组(L组)、高温+LPS组(HL组).置动物于模拟气候舱,HL组、H组暴露环境干球温度(dry bulb temperature,Tdb)为(35.0±0.5)℃,L组和C组Tdb为(26+0.5)℃;HL组和L组动物经尾静脉iv LPS 10 mg/kg,H组和C组动物经尾静脉iv 9g/LNaCl 10 ml/kg.应激120 min时,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检测动物肾组织TNF-α的表达特点,并做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温与LPS复合应激组肾组织TNF-α的表达显著增强,肾损伤程度加重.结论 高温与LPS复合应激造成的肾毒性与肾TNF-α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左丹;周立宁;谢峰;何丹丹;梅桂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2例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电针,主要用眼睛周围的穴位及项部穴位为主,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8例(56.3%),有效14例(43.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5例(15.6%),有效19例(59.4%),无效8例(25.0%),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肖云;朱英;黄小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肠外瘘152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肠外瘘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2年1月~2007年12 月间收治的152例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致瘘的主要原因为腹部手术后并发症(127例,83.6%),其余为腹部外伤、炎症性肠病、腹部肿瘤等;经基本治疗后瘘口自愈64例(42.1%),58例行确定性手术治愈,总治愈率80.3%,确定性手术成功率96.7%,全组死亡率7.9%.结论 肠外瘘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的序贯应用和适时的确定性手术.

    作者:孙凯;吴承堂;雷尚通;黄祥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错构瘤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错构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7例疑是乳腺错构瘤病例,所有病例均在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或钼靶X线检查,并经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经病理检查确定病理性质.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敏感性(彩超:79.6%,钼靶:62.2%)、特异性(彩超:70.3%,钼靶:55.2%)、诊断准确率(彩超:75.6%,钼靶:59.1%)、阳性预测值(彩超:78.0%,钼靶:63.9%)和阴性预测值(彩超:72.2%,钼靶:53.3%)等方面均优于钼靶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性研究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50和0.17: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的并联诊断,诊断的敏感性(88.2%)、特异性(90.5%)、诊断准确率(89.1%)、阳性预测值(93.8%)和阴性预测值(82.6%)均优于单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其Youden指数0.76.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本病的诊断中优于钼靶X线,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的并联研究中,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有明显提高.

    作者:张建兴;沈嫱;司徒红林;高蕾;陈前军;蔡丽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腔内凸阵超声探头检测颈动脉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腔内凸阵超声探头体外途径检查颈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3例患者86支颈动脉作为研究对象,用高频线阵探头、低频凸阵探头及腔内凸阵探头分别检测颈总动脉(CCA)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颈内动脉(ICA)内径、PSV、异常血管形态及显示长度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3种不同频率超声探头所测ICA内径、PSV、显示长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ICA异常形态血管比较,腔内探头与高频探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腔内凸阵探头检测IC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发友;龚渭冰;吴凤林;周星星;何锋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GPC-3 CTL表位表达载体构建

    将重组的乙肝表面抗原(pcHBsAg)中多个CTL表位,用外源性的磷酸酰肌醇蛋白聚糖-3蛋白(GPC3)CTL表位序列替换,构建单拷贝和多拷贝DNA疫苗,获得不同位点的单拷贝或可同时表达多个CTL表位肽的真核表达质粒.以pcHBsAg质粒为模板,应用重叠延伸PCR扩增出含三个不同位点磷酸酰肌醇蛋白聚糖-3蛋白(GPC3)CTL表位EYILSLEEL(EYI)的HBsAg基因片段EYI1,及替换pcHBsAg中不同CTL表位的HBsAg基因片段EYI2、EYI3;分别将EYI1、EYI2、EYI3基因片段插入pBSSK+载体中,构建出含3拷贝EYI的pBSSK/EYI1、pBSSK/EYI2、pBSSK/EYI3载体.在此基础上,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分别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表达EYI表位肽的DNA疫苗.真核表达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cDNA.EYI1/HBsAg、pcDNA-EYI2/HBsAg、pcDNA-EYI3/HBsAg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测定以GPC3基因为基础的HBsAg多肽候选疫苗提供理论、实验依据.

    作者:王文敬;黎诚耀;李明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nNOS、Pax3和Cx43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后角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nNOS、Pax3和Cx43蛋白在人胚胎发育早期脊髓后角中的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第2、3、4三个月龄段,人胚胎脊髓后角中nNOS、Pax3和Cx43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在第2~4个月龄段,nNOS和Pax3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后角部分组织细胞中由弱阳性表达逐渐变为阳性表达.在第2~3个月龄段,Cx43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后角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髓鞘处呈阳性表达.第4个月龄段,Cx43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后角部分组织细胞中呈阳性表达.结论 nNOS、Pax3和Cx43蛋白与人胚胎脊髓的生长发育过程关系密切.

    作者:张泳;刘学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正畸患者牙周炎的中药辅助治疗及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炎的疗效,并通过对免疫学指标的测定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牙周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给予中药(本组为玉女煎)配合龈上洁治术以及龈下刮治术等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60例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进行外周血CD_3~+、CD_4_+、CD_8~+T细胞亚群、CD_4/CD_8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测定.结果 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免疫功能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玉女煎)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独进行基础治疗:中药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牙周炎患者的免疫状况而实现的.

    作者:邹亚光;毛向明;黄琪;张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改良设计与实验手术

    目的 改良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简化器械组成和操作步骤,减少手术损伤和感染机率,实现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植骨的新理念.方法 对我们设计的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进行改良,删减穿刺针、导针、扩孔器,改良设计植骨漏斗、内芯、通条和取骨器,通过X线监测实验手术,观察改良后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的操作过程、植骨范围和手术损伤.结果 改良后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植骨器械组件减少,手术步骤简化、手术时间缩短、植骨量增加,手术损伤减少.结论 改良后器械精简、操作简化、方便安全,能实现经皮穿剌经椎弓根植骨.

    作者:尹知训;丁红梅;白波;吴景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围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7例.结果 65例治愈出院,平均EF值(53.6±10.4)%.死亡12例(死亡率15.6%),早期死亡原因7例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为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术后失访.58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其中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4例(24%),恢复至Ⅱ级35例(60-3%),恢复至Ⅲ级9例(15.5%),随访病例中无死亡病历.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注重围术期综合治疗,改善心、肺、肝、肾等各脏器功能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邹小明;刘鑫;李梅;王武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纤维调节素在大鼠牙本质和牙髓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目的 研究纤维调节素在大鼠牙本质和牙髓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Lewis鼠磨牙牙本质和牙髓和口腔其它组织的纤维调节素及相关蛋白多糖和胶原的组织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纤维调节素在牙齿的前期牙本质有阳性反应,然而成牙质细胞并未见明显的着色.内皮细胞、内皮下或血管平滑肌,以及红细胞、白细胞、横纹肌对纤维调节素有轻到中度着色.胶原蛋白I在前期牙本质有强烈的阳性反应.结论 纤维调节素可能参与牙本质的早期形成.

    作者:黄群;钱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加味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加味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分组给药,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各组局部皮肤NF-κB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小鼠在NF-κB染色强度、染色面积及表达阳性率等方面与生理盐水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玉屏风颗粒可有效抑制NF-κB的表达相关.这可能是其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莉;梁刘萍;后桂荣;罗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银杏平颤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nNOS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银杏平颤方(GBPR)抗实验性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C_(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中药组.以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制作的PD模型小鼠,并给予GBPR灌胃治疗.用地高辛标记的nNOS cDNA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观察GBPR治疗对小鼠脑组织纹状体、黑质中的nNOS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MPTP腹腔注射PD模型小鼠脑纹状体和黑质中可见大量nNOS mRNA的表达;中药GBPR能显著降低脑纹状体、黑质中的nNOS mRNA的表达.结论 提示本药有良好的抗NO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合成,达到抗氧化损伤效应.

    作者:张军;孙红梅;白丽敏;许红;吴海霞;崔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