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玲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和药物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实施治疗的8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两组患者均实施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饮食和药物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患者则为82.5%,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饮食和药物健康教育护理,能够对患者的血压实施有效降低,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群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老年肺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睡眠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奕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综合治疗原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部收治的原发性口腔溃疡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综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有95.0%的总有效率,对照组有85.0%的总有效率,经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中,积极给予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作者:李惠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疤痕子宫早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自愿接受药物终止妊娠的疤痕性子宫早孕妇女7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孕妇均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对照组组则予以米非司酮终止妊娠,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药物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孕妇药物终止妊娠后的总有效率84.6%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3.8%,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孕妇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孕妇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疤痕性子宫早孕缓解孕妇的痛苦,减少并发症,且不良反应少,有效提高完全流产率。
作者:左绢;罗顺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利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以高胆固醇和混合型为主的高血脂症,观察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高血脂症治疗的8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观察记录每位病患在接受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以及3个月后的相关血脂指标变化与不良反应。血脂变化主要通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经过治疗,T C、 T G、 LDL - C 水平均有所下降,并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改善得更多,疗效也更明显。所有病患亦未出现阿托伐他汀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疗效显著,副作用轻。
作者:马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探究右美托咪定长期镇静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自2012年以来接诊的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30和对照组30,对照组在采用咪唑安定进行镇静;而实验组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监测并记录两组脑电双频指数(BIS)评分、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药物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综合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并据此评定右美托咪定长期镇静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在停药后3min、5min和10min的B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苏醒时HR、RR和SpO2均优于对照组,上述两项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差异。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长期镇静,安全性高,患者苏醒更快,是临床上机械通气患者长期镇静较佳选择。
作者:贾树山;商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当代社会艾滋病的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们需要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远离误区,关注我国防治工作的新动态及相关政策。
作者:赵艳媛;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肘关节疲劳损伤的MR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肘关节疲劳损伤患者102例,均进行了MR多序列的影像诊断。结果:副韧带损伤和髁炎患者都表现为低信号的韧带增粗、变形,骨性关节炎及滑膜炎等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信号不连续、毛糙。结论:MR影像能清楚地显示肘关节的相应病变,是肘关节疲劳损伤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作者:吐尔逊别克·哈斯木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讨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2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应用抗生素时间以及病情恢复时间均少于传统开腹手术所需时间。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里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任运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胸腔镜手术(VAST)在时胸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62例心胸外科疾病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31例,实验组施行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施行常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止痛药物使用量、疼痛评分、术后PEF和PEVI的引流量及实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留置胸管时间、卧床休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在胸心外科疾病治疗中,具有痛苦轻、创伤小、切口小及恢复较快的优点,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陶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前临床上新生儿的血气标本采集途径主要是股动脉、桡动脉和动脉化的末梢血。股动脉穿刺需他人协助,一人不易操作,易误抽静脉血且对患儿损伤大。而末梢动脉血又存在结果误差较大等缺点,应用动脉血气针行桡动脉穿刺则避免了上述缺点,只要熟悉解剖位置,掌握操作技巧,在新生儿应用动脉血气针行桡动脉穿刺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采血方法。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手背静脉血管不同穿刺技术和拔针压迫技术的优缺点。方法:血管正面穿刺试验组200例(又分A、B两亚组)和侧面穿刺对照组200例(又分为C、D两亚组)分别实施静脉穿刺和拔针不同方法压迫,观察相应指标。结果:(1)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0%而对照组75%(P<0.01),且输液过程中局部肿胀疼痛率4%、对照组15%,(P<0.05);(2)试验组中A亚组局部不适率明显低于B亚组(P<0.01)。结论:(1)手背静脉穿刺技术中血管正面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侧面穿刺法且局部不适发生率明显更低;(2)拔针技术中棉签顺血管长轴压迫法的局部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横放垂直血管压迫法。
作者:林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病例:患儿,女,21天,因少吃伴气促5天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6kg,生后无窒息史。5天前出现奶量进行性减少,伴有气促,随至我院就诊。体格检查:T:36.7℃,P:158次/分,R:90次/分,BP:90/54mmhg,体重:4.0kg,身长:53cm,头围:35cm,胸:39cm,反应尚可,听诊心律齐,未及明显杂音,心音减弱,胸廓饱满,可见三凹征,呼吸促,左肺呼吸音低,叩诊浊音,右肺呼吸音清,未及啰音,腹软,肝肋下1cm,脾肋下未及。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引出。辅助检查:胸部正位片:肺炎征象伴左侧胸腔积液可能,胸水B超:左侧胸腔探及无回声暗区,较厚处约4.9cm。胸水乳糜试验阳性,胸水生化总蛋白39.3g/L,腺苷脱氨酶17.0U/L,胸水常规有核细胞数18250.0*10^6/L,单核细胞80.0%,多核细胞20.0%,胸水培养阴性。入院诊断:新生儿乳糜胸。
作者:顾敏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探讨护患关系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如何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方法和建议,认为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过硬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表达方式等,才能有效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念的不断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有效顺利的展开,已成为解决医患关系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人的沟通,展现了护理工作的又一功能。把患者当朋友、当亲人,并与之真诚的沟通,真正让服务对象满意,是狐狸工作的宗旨,也是护理工作的中心任务。
作者:卢汝虹;张静岫;范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9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9例,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得到95.9%的护理有效率,对照组得到79.5%的护理有效率,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减少患者的病痛以及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较好的术后恢复。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分析高通量与常规血液透析对于慢性尿毒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及时观察病情,并实施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患者的超滤系数:高通量组55ml/(h·mmHg),常规组10ml/(h·mmHg)。结果:高通量组Cr、P、β2-M及iPTH的下降率与常规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通量组的下降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此外,在BUN方面,高通量组与常规组的下降率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血液透析,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许妙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病房新生儿的眼底照相筛查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调查分析活动前病房新生儿眼底照相筛查率低的原因,拟定相应对策并进行具体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病房新生儿眼底照相筛查率由49.3%提升到60.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增强医护团队的合作精神,共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病房新生儿眼底照相筛查率。
作者:韦丽芳;汤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面神经麻痹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3例,愈显率96.4%;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2例,愈显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玉洁;陈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运动试验结果为阳性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60例,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行平板运动试验,观察用药前后下述指标的变化:①用药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②每周消心痛片的用量;③心率及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④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的时间;⑤运动后ST段下降1mm所需的时间;⑥运动持续时间:⑦总工作量。结果:曲美他嗪应用12周后,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消心痛的用量均明显下降(P<0.05);而对心率及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的影响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与实验前相比,运动耐量和总工作量显著提高(P<0.01),至心绞痛发作时间及ST段下降1mm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不良反应少。结论:曲美他嗪对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能增加运动耐量,改善运动诱发心绞痛的心肌缺血,且安全有效,易于耐受。
作者:王真;丁坤;孙春启;史玉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在化疗过程中减轻胃肠道反应的作用。方法:将68例II-III期胃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采用中药加常规止吐剂(恩丹斯琼);对照组34例单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轻,而且发生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结论:中药加常规止吐剂(恩丹斯琼)可以减轻胃癌患者术后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晓东;陈红兵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