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明;孙乃学;惠娜;范雅稚;冯海晓;赵世平
目的 通过检测大鼠宫颈基质金属蛋白2(MMP-2)、基质金属蛋白8(MMP-8)的动态表达,探讨胶原降解与宫颈成熟的关系.方法 清洁级大鼠分为未孕动情间期、妊娠10d、妊娠16d、妊娠19d和分娩后即刻组,每组各6只.宫颈称湿重.HE 常规染色显示宫颈大体结构,VG染色进行胶原纤维和肌纤维显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MP-2、MMP-8.结果 (1)HE染色显示大鼠宫颈主要由大量纤维(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组成,分娩后即刻组宫颈间质见少量中性粒细胞.其余组未见中性粒细胞.(2)临产前宫颈湿重已有增加,至分娩后即刻增加更明显.(3)宫颈纤维组织由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纤维组成,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别.分娩后即刻组胶原纤维和肌纤维排列较非分娩时松散.(4)MMP-2(棕染)在所有组别间质均有表达,鳞状上皮无表达,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上皮及少量血管壁呈阳性表达;妊娠19d和分娩后即刻组阳性表达的密度较其他组增强.(5)分娩后即刻组MMP-8染色见间质散在中性粒细胞棕染.其他组的组织或细胞均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宫颈成熟后,官颈纤维组织松散、断裂,中性粒细胞由外源性血管浸润到宫颈间质,这一变化在分娩时尤其明显;MMP-2、MMP-8这两种不同来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共同降解了宫颈纤维,导致宫颈软化、扩张.
作者:尹春艳;毛邱娴;罗姣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临床输血工作中常见由Rh 血型系统引起配血不合问题,现将1例多次输血产生抗-c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报告如下.
作者:尧春茂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计数(MVD)间的相关性,从解剖和功能上了解卵巢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选取已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肿瘤各6例.采用菲利浦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成像,采集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值、强化峰值(PEI)、达峰进间(TTP)、血容量(BV).所选病例术后病理标本采用EnVision~(TM)二步法对肿瘤微血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内的MVD.结果 卵巢良性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上升较缓慢,在40 S时达到峰值;而恶性肿瘤则呈持续快速上升.25 s时接近峰值.卵巢肿瘤的灌注参数PEI、TTP、BV在良、恶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VD计数显示卵巢恶性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大于良性肿瘤(P<0.05);CT灌注参数BV值与肿瘤内MVD存在正相关性(r=0.786.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精确反映病变在各个时间点的强化特点,通过揭示病变内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江桂华;曾少庆;田军章;林楚岚;章兰英;钟碧玲;梁联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培养基对空肠弯曲菌(CJ)的生物学特性和外膜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布氏、改良布氏血、改良卵黄等3种培养基培养CJ,48 h后进行菌落观察、菌体观察、动力学试验、生物化学检验、间接荧光检测等初步确定生物学特性,比较3种培养基上CJ生长特性的差别.采用0.2 mol/L、pH 2.2甘氨酸-HCl缓冲液抽提CJ外膜蛋白,SDS-PAGE电泳后,灰度扫描观察比较不同培养基上CJ的28 000~31000外膜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改良卵黄培养基上CJ的生长特性典型,并且其菌体形态较另外两种培养基粗壮,繁殖速度更为快速,改良卵黄培养基来源的CJ的28000~31 000外膜蛋白的表达较改良布氏血培养基丰富.结论 改良卵黄培养基培养CJ是一种生长特性典型、28000-31000外膜蛋白表达丰富的培养基,该培养基的选择和使用将为该类蛋白的CJ亚单位疫苗大规模制备、CJ的流行病学检验、食品安全卫生检验检疫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冯胜军;吴丽丹;孙万邦;肖政;米娜;刘仿;陈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抑制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划痕实验、细胞.基质黏附实验和Boyden趋化小室测定Tca8113细胞的迁移能力.观察塞来昔布对Tca8113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结果 10 μmol/L和20 μmol/L塞来昔布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迁移数与对照组相比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Tca8113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减弱.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处理Tca8113细胞24 h后,其与包被Fn基质胶表面上的黏附情况呈剂量依赖天系,随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Tca8113细胞在基质表面的黏附显著降低.结论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具有抑制Tca8113细胞迁移的能力,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霍秋菊;李伟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密度脂蛋白(HDL)和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和胆同醇流出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分别与100μg/ml HDL或100μg/ml ox-HDL温育24 h.设PBS为对照组.采用RT-PCR、液体闪烁计数法分别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BCA1的mRNA水平及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功能.结果 HDL组及ox-HDL组的ABC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较埘照组增高58%和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x-HDL组较HDL组的胆同醇流出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HDL可显著上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ABCA1表达并介导内皮细胞胆固醇流出;HDL经氧化修饰后对ABCA1表达的上调作用减弱.引起内皮细胞胆同醇外排障碍,是HDL氧化修饰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李公信;刘苋;徐琳;缪绯;刘映峰;赵欢;张紫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针对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建立稳定干扰HDGF基因表达的肺腺癌细胞株,检测干扰效率.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肺腺癌细胞株SPC-A-1、10例肺腺癌组织和其配对的癌旁肺组织HDGF基因表达差异.构建shRNA-HDGF慢病毒表达载体,测序鉴定序列的正确性.随后用脂质体的方法将载体转染入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中,经杀稻瘟菌素筛选后,稳定表达siRNA-HDGF的细胞株单克隆细胞株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筛选干扰效率高的细胞株.结果 HDGF基因在腺癌细胞株SPC-A-1和肺腺癌组织明显高表达.测序证实,构人慢病毒载体中shRNA序列正确.一共筛选了5个siRNA-HDGF细胞株.与对照载体和单纯细胞株相比,高干扰HDGF表达的效率为75%.结论 HDGF基因在肺腺癌细胞株及肺癌组织中高表达;针对HDGF的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在其导人肺腺癌细胞株后能稳定干扰HDGF基因的表达.
作者:孟婕;曹立明;胡成平;郑智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筛选适合分离和纯化溪黄草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立纯化T艺参数.方法 以吸附及解吸率为指标考察8种型号的树脂,确定纯化溪黄草黄酮的佳树脂,并通过单因素分析考察该树脂分离、纯化溪黄草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HPD100吸附率及解吸率均高于其他7种树脂.其具体工艺条件为:控制上样浓度4.56 mg/ml流速0.5 ml/min,上样体积6BV,洗脱剂浓度80%,洗脱剂用量17倍体积.结论 HPD100型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纯化溪黄草总黄酮效果良好,总黄酮浓度可达近85%.
作者:王妍;王勇;翁凤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在检测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扩增和表达状态方面的应用.方法 采用FISH技术对66例IHC检测结果为HER-2基因过度表达(3+/2+)和低表达或无表达(1+/-)的乳腺癌石蜡切片进行HER-2基因扩增状态检测.结果 用FISH技术检测42例IHC结果显示HER-2基因过度表达(3+/2+)的标本,31例显示HER-2基因扩增,11例无扩增.检测24例IHC检测显示HER-2基因低度表达或无表达(1+/-)的标本,均未显示HER-2基因扩增.两组之间比较,Kappa系数为0.672,P<0.001,显示两项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另外.用FISH技术检测到部分病例显示17号染色体多体性,并且该多体性在HER-2高表达(3+/2+)的病例发生率显著高于低表达或无表达(1+/-)的病例(x~2=4.688,P=0.03).结论 FISH和ICH两项技术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HC可作为HER-2基因扩增和表达状态检测的筛查手段.FISH技术可以作为检测HER-2基因扩增和17号染色体多体性的确诊手段.
作者:潘小英;郜红艺;张佳立;傅文婷;刘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透皮促进剂对氯胺酮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择家兔18只,按20 mg/kg氯胺酮量给予不同处方组成于脱毛处皮肤,各处方组成(W/W):氮酮组(5%氯胺酮+2%氮酮+卡波姆971)、薄荷醇组(5%氯胺酮+2%薄荷醇+卡波姆971)、混合组(5%氯胺酮+2%氮酮+2%薄荷醇+卡波姆971).给药后抽血检测氯胺酮血浆浓度,测定后肢电刺激痛阈.结果 混合组各时点氯胺酮血药浓度均高于薄荷醇组和氮酮组(P<0.05),在60、90 min两时点家兔痛阈值亦高于后两组(P<0.05).结论 氮酮与薄荷醇的复配体系对氯胺酮的促透作用为显著.
作者:王刚;李文成;马仁强;李智明;钟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PET显像与CT/MRI和临床触诊比较在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舌癌患者在术前两周分别进行FDG PET与CT/MRI检查,分别获取PET、CT/MRI和临床触诊的淋巴结状况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PET在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上比CT/MRJ和临床触诊分别高11.1%(83.3%vs 72.2%,P=0.423)和16.6%(83.3%vs 66.7%,P=0.248);特异性比CT/MRI和临床触诊分别高5%(80%vs 75%,P=0.703)和15%(80%vs 65%,P=0.288).PET、CT/MRI和临床触诊的准确率分别是81.6%,73.7%和65.8%.结论 PET在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方面略好于CT/MRI和临床触诊.虽然结果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我们仍认为PET作为舌癌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一种辅助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李军;陈仲伟;侯庆仪;王启朋;江穗;冯航;郑卫平;肖汉耿;常秀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要点及其与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8例有诊断疑难的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进行临床病史采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共同特点是:(1)多发于年轻人,青年女性多见;(2)病人常先有发热随后出现淋巴结肿大;(3)病变城多灶性.主要由增生的组织细胞、浆样T细胞、免疫母细胞、小淋巴细胞组成,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像易见;(4)细胞之间可见少量核碎片.但无明显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5)免疫组化染色:病变区增牛组织细胞CD68阳性,淋巴细胞CD3、CD45RO阳性.结论 病变呈多灶性,以组织细胞为主的多种形态细胞的增生及散在的细胞间核碎片等组织学特点及对本病病史的详细了解,是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王蔚;陈晓东;陈炳旭;张伟;陈敬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荷瘤裸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皮下接种Eca-109细胞建立人食管鳞癌荷瘤裸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光动力治疗组(给予HpD及光照),单纯照光组(仅给予光照),单纯光敏剂组(仅给予HpD)及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HpD24h后前两组行光照(光能量密度为120J/cm~2),3d后处死所有裸鼠并检测瘤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并HE染色观察.结果 HpD-PDT组与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光组,单纯光敏剂组的MDA含量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而后3组之问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HpD-PDT组与空白对照组闻caspase-3蛋白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HE染色仅HpD-PDT组可见大片均质红染的坏死物.结论 HpD-PDT对人食管癌荷瘤裸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光照产生单态氧直接损伤肿瘤细胞并在过氧化反应中产生MDA.其凋亡途径中caspase-3可能未激活,即其凋亡途径可能是不依赖caspase-3通路的.
作者:陈晓华;罗荣城;李黎渡;丁雪梅;吕成伟;周小平;严晓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表达和纯化带多聚组氨酸(6×His)标签的人LINGO-1胞外段(hLINGO-1_(aa76-319))融合蛋白,并制备兔源性抗hLINGO-1_(aa76-319)的多克隆抗体(pAb).方法 利用PCR从pCMV-SPORT6获得hLINGO-1_(aa76-319)编码序列,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hLINGO-1_(aa76-319);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6×His-hLINGO-1_(aa76-319)融合蛋白,经Ni-NTA螯合树脂纯化,纯化蛋白免疫新两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血清,Protein A Sepharose柱纯化获得多抗,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pET30a(+)-hLINGO-1_(aa76-319)原核表达载体,原核蛋白hLINGO-1_(aa76-319)以包涵体形式在大肠杆菌高水平表达,通过复性与亲和层析获得纯度在90% 以上的hLINGO-1_(aa76-319)蛋白,蛋白浓度为4600 mg/L,制备的抗hLINGO-1_(aa76-319)多抗效价高达1:1.6×106,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 获得高纯度hLINGO-1_(aa76-319)蛋白并成功制备特异性pAb,为进一步研究LINGO-1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吕俊;鲁辛;徐如祥;姜晓丹;胡昌辰;蔡颖谦;杜谋选;邹雨汐;秦玲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老年大鼠供肝的应用,并探讨老年大鼠肝移植供体年龄限制.方法 采用肝动脉重建二袖套原位肝移植技术,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受体均为雄性Wistar大鼠,受体鼠龄均为5月,根据供体鼠龄分组,A~E组供体鼠龄分别为5、17、20、23、26月,每组12例.检测术后第1、3、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术后3月存活率.结果 B、C和D组肝移植术后第1天和第3天ALT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第7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功能恢复延迟,肝功能于术后第7天趋于稳定.老年大鼠移植肝植入前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轻度肝纤维化,老年大鼠肝细胞数目减少,脂褐素数量增加.E组术后ALT增高(P<0.05),肝功能损伤不可恢复,3月存活率为0.结论 供体年龄是影响老年供肝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鼠龄低于23月的老年大鼠移植肝可恢复功能.
作者:许赤;易慧敏;傅斌生;李华;张彤;陈规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毒素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nterleukin-2-pseudomonas exotoxin66,IL-2-PE66)对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疗效.方法 建立小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36只鼠随机分为IL-2-PE66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临床观察两组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并在术前及术后第10、15、25、35天分别取出鼠眼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收集外周血行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31.2±2.9)d和(15.8±2.1)d,术后第1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比率分别为(1.26±0.23)和(2.01±0.23),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分别为(201±18.2)和(286±16.8). 结论 IL-2-PE66可推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有明显减少外周血中辅助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作用;并能减弱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提示IL-2-PE66是一种高特异性的免疫抑制剂.
作者:吴京;于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使用da Vinci S手术系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策略.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共完成全机器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6例.所有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术中采用右侧单肺通气.使用机器人游离左侧乳内动脉后与前降支吻合.术中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T1)、开始单肺通气(T2)、开始游离左侧乳内动脉(T3)、开始放置心脏稳定器(T4)及血管吻合后(T5)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左心室功能变化.结果 平均动脉压在T2、T3、T4时点明显低于T1(P<0.05);平均肺动脉压在T2、T3、T4时点,心率在T2、T3、T5时点,肺毛细血管楔压在T4时点及中心静脉压在T5时点均明显高于T1(P<0.05).结论 全机器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单肺通气及手术操作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明显,通过调整呼吸参数并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周琪;王刚;高长青;陈婷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自体血栓性家兔局部脑缺血性梗死模型.方法 采用家兔自体动脉血栓,经颈外动脉插管栓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局部脑缺血性梗死.利用临床观察、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及HE染色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效果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术后醒来可观察到家兔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大脑中动脉阻塞6h以后TTC染色均证实脑梗死存在.HE染色后,光镜观察可见:脑梗死灶的病理变化有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的现象.对照组未出现以上症状及病变.结论 往家兔颈内动脉导人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接近临床局灶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能够既简便又稳定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此模型对研究脑血管病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有着切实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燕;杨佩钢;余琦;张春芳;朱红;杨鹏辉;刘恩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以利于早期预防与治疗.方法 112例老年MHD患者(男58例,女54例)测量腰椎L1~L4、前臂远端(内瘘对侧)的骨密度.采用SSP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老年女性与男性患者的腰椎L1~L4、前臂远端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62.96%与32.76%,50.00%与41.38%,二组比较.腰椎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臂远端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老年MHD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组腰椎与前臂骨质疏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组腰椎与前臂骨质疏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老年MHD患者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腰椎L1~L4骨密度(BMD)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臂远端BM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MHD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老年MHD女性患者腰椎L1~L4骨质疏松较老年MHD男性患者腰椎L1~L4明显;老年MHD患者骨质疏松前臂远端较腰椎L1~L4显著.不同性别骨质疏松的部位存在差异.腰椎和前臂远端骨质疏松与透析年限无相关性.
作者:金领微;刘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分析C-D Horizon、TSRH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3年8月~2006年1月间运用C-D Horizon、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包括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及退变性脊柱侧凸.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方法.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形效果对比分析并通过C7椎体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的距离来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并随访术后疼痛是否缓解及功能恢复.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外观矫形效果明显.侧凸术后主弯矫正率平均61.2%.末次随访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5.2°.C7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由术前平均2.3 cm矫正为术后0.19cm.18例腰背疼痛的患者中16例术后得以缓解,24例患者术后参加正常的生活工作.结论 C-D Horizon、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脊柱侧弯可得到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重建躯干平衡,有效矫正脊柱侧弯,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庄勤林;朱志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