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动脉瘤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杨刚;涂艳阳;陈飞;邵高峰;裘互顺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后,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佳时机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4月本院神经外科437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患者治疗后栓塞程度明显较间期、延期栓塞的完全栓塞程度高(P<0.01);间期组患者术后肢体活动障碍的发生率高于超早期、早期组及延期组(P<0.01);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是否为多发动脉瘤、Fisher分级及手术时机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或<0.01),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超早期手术和早期手术可防止动脉瘤再出血,动脉瘤栓塞后町进行更积极的抗脑血管痉挛治疗,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危险;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CSS分级和Fisher分级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多次输血产生抗-c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报告

    临床输血工作中常见由Rh 血型系统引起配血不合问题,现将1例多次输血产生抗-c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报告如下.

    作者:尧春茂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的网状结构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2D-TMAP)的结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完整采集30例NSCLC肺内结节标本.按其活体解剖方位选取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大层面相当的病理层面,构建该病理层面2D-TMAP.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2D-TMAP各指标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D-TMAP在NSCLC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不同区域微血管密度(MVD)无明显差异,周同区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明显多于中心区(P值为0.030).总MVD与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r=0.042,P=0.831),周围区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8,0.533,P值分别为0.041,0.028)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phrinB2、EphB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4、0.549、0.549、0.370,P值分别为0.005、0.002、0.002、0.048).分化程度与PCNA、VEGF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0.370,P值分别为0.001和0.048),与基底膜完整性呈负相关(r=0.531,P=0.033).结论 2D-TMAP能观察肿瘤生长微环境的整体状态,对血管新生与肿瘤增殖的调控呈网状结构.深入探讨2D-TMAP表达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曾;周晖;刘进康;胡成平;周漠玲;夏宇;周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广州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RNA检出率与病程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RNA检出率与人群年龄分布和病程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州地区新型甲型H1N1临床病例共248例,对151例进行病程动态咽拭子采样833份,统计分析患病人群年龄分布和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不同病程的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INl流感病毒RNA的检测,并采用趋势x~2检验探讨标本阳性率与不同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主要集中在10~20岁(57.26%)和20~30岁(22.18%)两个年龄段.对咽拭子标本阳性率随发病时间的变化进行趋势x~2结果显示标本阳性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x~2=9.784,P=0.002).讨论此次研究表明新型H1N1流感患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中,且有长可达10天以上的病程,标本阳性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

    作者:白志军;吴新伟;伍业建;李美霞;许杨;谢华萍;陈艺韵;蒋力云;刘于飞;李铁钢;杨智聪;王呜;狄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免疫毒素IL-2-PE66抑制小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毒素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nterleukin-2-pseudomonas exotoxin66,IL-2-PE66)对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疗效.方法 建立小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36只鼠随机分为IL-2-PE66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临床观察两组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并在术前及术后第10、15、25、35天分别取出鼠眼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收集外周血行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31.2±2.9)d和(15.8±2.1)d,术后第1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比率分别为(1.26±0.23)和(2.01±0.23),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分别为(201±18.2)和(286±16.8). 结论 IL-2-PE66可推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有明显减少外周血中辅助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作用;并能减弱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提示IL-2-PE66是一种高特异性的免疫抑制剂.

    作者:吴京;于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后免疫功能改变

    目的 探讨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联合肿瘤问质治疗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照组(A组)20例肝癌患者行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B组)20例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肝瘤内药物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肿瘤间质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抽取两组患者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T/CD8~+T),单向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A、B组手术后1周CD3、CD4及CD4/CD8升高,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术后比较,除CD8外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术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有所升高.A组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手术前后除C3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纯TACE治疗肝癌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影响较小:联合瘤内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注射肿瘤间质治疗的方法可以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全毅;刘建刚;蔡悦成;张积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Tiam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26例临床乳腺癌组织标本中Tiaml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株中Ti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乳腺癌组织Tiam1表达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组织(P<0.05).Tiam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型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展示Tiam1 mRNA和蛋白在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细胞株中相对高表达.结论 Tiaral和乳腺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可能在促进乳腺癌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吴元清;彭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检测意义

    目的 检测正常人及急性白血病和缺铁性贫血中重度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探讨急性白血病贫血发生机制.方法 ELISA法测定急性白血病59例的血清EPO水平,包括伴中重度贫血患者44例(12例初治患者,13例完全缓解伴贫血患者,19例骨髓抑制期患者)和15例完全缓解非贫血患者.另测定中重度缺铁性贫血15例及12例正常人对照血清的EPO水平.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EPO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白血病初治组、骨髓抑制组、完全缓解伴贫血组E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和缺铁性贫血组(P<0.05).初治组、骨髓抑制组、完全缓解伴贫血组之间EPO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缓解贫血组EPO水平高于完全缓解非贫血组(P<0.05),后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贫血急性白血病及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0.697和-0.970,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中重度贫血急性白血病患者EPO与Hb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白血病患者EPO合成机制完整,EPO水平除与Hb水平和缺氧有关外,主要与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相关,骨髓红系造血缺陷是产生贫血主要原因.

    作者:苏娜;柳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神经内镜辅助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为指导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6年以来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行微血管减压术的3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一般资料、责任血管和手术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0例病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6~59岁(平均51.1岁).发病率右侧:左侧=1.18:1.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30%),小脑前下动脉16例次.小脑后下动脉10例次,椎动脉压迫3例次,基底动脉压迫2例次,静脉压迫者8例次.随访时间1月至2年.28例术后1月内症状完全消失(93.3%),另2例术后症状改善,需结合药物控制(6.7%),其中1例术后3月症状消失,无需服用药物.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性血管接触是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发病原因,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是其理想的治疗手段.

    作者:舒航;陈光忠;李昭杰;詹升全;曾少建;林晓风;周东;唐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广东省病理读片会疑难病例资料分析

    目的 对广东省病理读片会疑难病例资料分析,探讨疑难病例读片重点与难点;并与10年前的读片资料比较.方法 对2004年9月~2008年7月广东省疑难病例在网上有详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选择病例共219例,肿瘤性病例207例(207/219,94.6%),非肿瘤性病例12例(12,219,5.4%).在肿瘤性病例中,仍以间叶组织来源(68/207,32.9%)、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9/207,14.0%)、神经组织肿瘤(20/207,9.7%)为重点,但不容忽视卵巢来源的肿瘤;在非肿瘤性病变中,应注意代谢性疾病的出现.病理诊断符合率高达(79.4%,81/102),且逐年提高.结论 间叶组织、淋巴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仍是读片的重点及难点;读片会符合诊断率的提高与新技术的应用和免疫组化的广泛推广及每月定期举行的疑难病例读片密切相关.

    作者:周洁;赵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溪黄草中总黄酮类成分的工艺研究

    目的 筛选适合分离和纯化溪黄草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立纯化T艺参数.方法 以吸附及解吸率为指标考察8种型号的树脂,确定纯化溪黄草黄酮的佳树脂,并通过单因素分析考察该树脂分离、纯化溪黄草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HPD100吸附率及解吸率均高于其他7种树脂.其具体工艺条件为:控制上样浓度4.56 mg/ml流速0.5 ml/min,上样体积6BV,洗脱剂浓度80%,洗脱剂用量17倍体积.结论 HPD100型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纯化溪黄草总黄酮效果良好,总黄酮浓度可达近85%.

    作者:王妍;王勇;翁凤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SARS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的探讨

    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GCS)在SARS治疗中的应用概况,分析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对改善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SARS病例225例,氧合指数(OD作为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判别指标,治疗有效的标准是治疗后OI较治疗前上升20%以上.结果 59.56%(134/225)的SARS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所有病例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治疗前OI的平均水平为237.08 mmHg,治疗后OI的平均水平为335.08 mmHg,平均升高110.26mmHg,升幅为46.41%;GCS每日体质量用量1~3mg/kg、每日用量160-240mg、累计用量1000~2000mg组的治疗效果好;GCS应用疗程为8~14 d的治疗效果好.结论 在SARS治疗中,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减轻患者肺部症状、改善肺功能有一定疗效.比较适宜的静脉给药方法为:每天用量1~3 mg/kg或160~240 mg/d,累计治疗8-14 d,累计用量控制在1500mg左右.

    作者:贾卫东;邓西龙;唐小平;尹炽标;张复春;杨湛;方积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静吸复合全麻时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对鼓室成形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全麻中机械通气对肺功能的影响及保留自主呼吸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拟行单侧鼓窀成形术患者53例.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S组,25例)和控制呼吸组(M组,28例).M组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予以机械通气,参数设定VT8 mI/kg,RR 10~12 bpm,术中间断静脉滴注维库溴胺1~2 mg维持肌肉松弛.S组慢诱导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术中不使用肌肉松弛药,保留自主呼吸.两组患者通过Datex气体监护仪调控术中麻醉气体(笑气复合异氟醚)MAC值1.2~1.3,必要时泵入丙泊酚(1~2)mg/(kg·h),控制BIS值40~60之间.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脉搏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胸腔体液含量(TFC).同时观察记录术中是否有呛咳,体动.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后即时及150 min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得到pH值,PaO_2,PaCO_2,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并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_2),呼吸指数(RI),生理死腔量与潮气量之比(VD/VT).结果 有10例患者因不同原因退出研究.共43例患者资料进入统计分析(M组n=23;S组n=20).两组之间HR,MAP,TFC,P(A-a)DO_2,RI,VD/VT,TF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不同时间点的P(A-a)DO_2,RI,VD/VT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SpO_2、pH值、PaO_2低于M组,PaCO_2,PETCO2高于M组(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或允许范围内.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呛咳,体动.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时,短时间的机械通气对无心肺功能障碍患者的肺气体交换功能无明显损伤作用;短时间的自主呼吸可提供充分的氧供,不引起危害性的二氧化碳潴留.

    作者:蒋海;靳三庆;林世清;蒋小朴;陈锡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异常HbK复合β地中海贫血家系及其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

    目的 了解一种由β珠蛋白肽链合成异常的HbK复合轻型β地中海贫血的家系及其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方法 用美国Helena公司全自动快速电泳分析系统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各区带定量分析和反向点杂交-RDB法进行β地贫基因联合检测,对家系及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先证者为异常HbK复合B珠蛋白基因ⅣS-Ⅱ-654突变双重杂合子,临床表型为中间型β地贫.父亲为β-珠蛋白基因ⅣS-Ⅱ-654突变杂合子,母亲为异常HbK杂合子,再次妊娠行产前诊断的胎儿为异常HbK杂合子,母亲和胎儿地贫基因型正常,建议保留胎儿.出生后8个月随访结果与产前诊断一致.结论 对β珠蛋白肽链合成异常和β地贫基因携带者的家庭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预防中间型β地贫患儿出生.采用电泳技术联合β地贫基因检测技术,可在产前诊断中解决同类问题.

    作者:陈冬;李萍;葛艳芬;林婷;郑洪;李运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生存素反义核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对5-FU的增敏作用

    目的 探讨生存素反义核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对5-FU的增敏作用.方法 WST法,台盼蓝拒染法、克隆形成抑制实验检测聚乙烯亚胺携带生存素反义核酸(PEI-ASODN)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建立小鼠肝癌腋下移植瘤和腹水瘤模型,检测PEI-ASODN联合5-FU对肝癌移植瘤小鼠瘤重、瘤体积的改变,对肝癌腹水瘤小鼠平均存活天数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PEI-ASODN作用于SMMC-7721细胞48 h后,0.75 μmol/L的PEI-ASODN分别作用细胞24、48、72和96 h后,均能对细胞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EI-ASODN对细胞的克隆形成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肝癌腋下移植瘤小鼠,各治疗组的瘤重、瘤体积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联合用药组(5-FU+PEI-ASODN)明显,瘤重抑瘤率高达56.91%,瘤体积抑制率高达57.83%;肝癌腹水瘤小鼠模型,联合用药组生命延长率为94.09%,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聚乙烯亚胺携带生存素反义核酸(PEI-ASODN)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可提高荷肝癌小鼠对5-FU的敏感性.

    作者:吴风云;黄光胜;蒋建伟;王芳;徐向东;彭单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C-D Horizon、TSRH内固定对成人脊柱侧弯的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C-D Horizon、TSRH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3年8月~2006年1月间运用C-D Horizon、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包括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及退变性脊柱侧凸.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方法.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形效果对比分析并通过C7椎体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的距离来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并随访术后疼痛是否缓解及功能恢复.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外观矫形效果明显.侧凸术后主弯矫正率平均61.2%.末次随访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5.2°.C7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由术前平均2.3 cm矫正为术后0.19cm.18例腰背疼痛的患者中16例术后得以缓解,24例患者术后参加正常的生活工作.结论 C-D Horizon、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脊柱侧弯可得到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重建躯干平衡,有效矫正脊柱侧弯,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庄勤林;朱志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支气管堵塞管行左下肺叶隔离对患者肺内分流及氧合作用的影响

    目的 比较支气管堵塞管(BB)行左下肺叶隔离与左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右单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肺内分流(Qs/Qt)和氧合作用影响的差异.方法 拟行左侧削胸下段食管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成BB组和DLT组,每组各18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后,BB组插入ID8.0单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9FrCoopdech BB置入左下肺叶支气管,DLT组插入左DLT.两组均作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 min后摆放有侧卧位,DLT组行右单肺通气,BB组对堵塞管套囊充气行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于双肺通气后20min(T1),右单肺通气或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后20min(T2),开胸见左肺或左下肺叶完全萎陷后(T3),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前(T4)抽取足背动脉血及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并请手术医生在开胸后即刻评价术野清晰度.术后第1天作动脉血气分析和胸片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野评价,各时点pH、PaCO_2、血红蛋白,T1的Qs/Qt、PaO_2、PO_2、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在T_2~T_4时点,BB组的Qs/Qt低于DLT组,PaO_2、PO_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P<0.05或0.01).BB组术后无肺不张病例,DLT组有2例发生左下肺不张.BB组术后第1天的PaO_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术后住院天数比DLT组短(P<0.01).结论 支气管堵塞管行左下肺叶隔离能在左侧剖胸下段食管手术中减少患者的肺内分流、改善术中术后的氧合.

    作者:叶靖;古妙宁;张朝群;蔡开灿;蔡瑞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创伤早期血清睾酮和雌二醇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多发创伤病人早期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变化与创伤严重度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关系,探讨创伤后两者及两者比值变化的意义.方法 急诊就诊的男性多发创伤患者95例,就诊时间均在伤后24 h 内,即时采集血样.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病人早期血清中睾酮、雌二醇含量.按照ISS评分予以分组,其中合并颅脑损伤病人按GCS评分分组.并与15例上E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各分组间比较睾酮、雌二醇含量以及雌二醇/睾酮变化.结果 多发创伤病人早期.创伤越重,睾酮值降低越明显.雌二醇值升高.严重创伤组(ISS>25分)睾酮、雌二醇、雌二醇/睾酮值与其他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合并颅脑损伤组按GCS评分分组:5≥GCS≥3组、8≥GCS>5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水平的改变以及雌二醇/睾酮的改变与严重创伤、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观察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武钢;王赞智;王阳;符娟;许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雷帕霉素转换在肝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相关性性肾功能不全时,进行雷帕霉素(Rap)转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04年1月到2008年6月间肝移植术后因肾功能不全而从CNI转向Rap治疗的病例.观察免疫抑制剂转换前后肾功能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副作用.结果 转换后4个月肾功能获得明显改善(P<0.05).转换后3个月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控制范围内.结论 当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CNI相关性肾功能不全时,R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免疫抑制剂.

    作者:余思;何晓顺;马毅;胡安斌;巫林伟;朱晓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450例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评估

    目的 对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填写Kupperman Index量表(K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450例社区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未绝经妇女WHOQOL-BREF心理领域得分高于已绝经妇女(P<0.05);KI<15分组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及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六个方面得分多于KI≥15分组(P<0.05).结论 随着更年期症状的加重,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下降,心理状况更加恶化,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更年期妇女身体症状,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春梅;王小云;黄月婵;陈秀廉;邬素珍;朱东方;庞俏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抑制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划痕实验、细胞.基质黏附实验和Boyden趋化小室测定Tca8113细胞的迁移能力.观察塞来昔布对Tca8113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结果 10 μmol/L和20 μmol/L塞来昔布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迁移数与对照组相比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Tca8113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减弱.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处理Tca8113细胞24 h后,其与包被Fn基质胶表面上的黏附情况呈剂量依赖天系,随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Tca8113细胞在基质表面的黏附显著降低.结论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具有抑制Tca8113细胞迁移的能力,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霍秋菊;李伟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