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性激素与中成药治疗对绝经早期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成本效用分析

周玲玲;许良智;刘宏伟;张静;刘颖;刘晓芳;唐柳林;庄静;刘小先;乔林

关键词:绝经早期, 倍美力, 坤泰胶囊, 生存质量, 成本效用分析
摘要:目的 评价倍美力和坤泰胶囊对绝经早期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并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方法 将绝经早期的绝经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倍美力组(0.3 mg/d与0.6mg/d交替使用,n=29)和坤泰组(4g/d,n=28),疗程1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评价绝经期生存质量,并采用等级尺度法提取效用值以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 两组间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无差异(P>0.05);而各组内的生存质量在治疗1年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坤泰起效晚于倍美力;倍美力组和坤泰组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成本分别为13581.45元/年和25105.12元/年.增量成本效用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表明坤泰组的花费高于倍美力组.符合方案集分析与意向性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 低剂量倍美力和中成药坤泰均可有效改善绝经早期的绝经后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但1年内服用坤泰成本较高.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后免疫功能改变

    目的 探讨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联合肿瘤问质治疗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照组(A组)20例肝癌患者行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B组)20例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肝瘤内药物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肿瘤间质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抽取两组患者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T/CD8~+T),单向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A、B组手术后1周CD3、CD4及CD4/CD8升高,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术后比较,除CD8外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术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有所升高.A组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手术前后除C3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纯TACE治疗肝癌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影响较小:联合瘤内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注射肿瘤间质治疗的方法可以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全毅;刘建刚;蔡悦成;张积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检测意义

    目的 检测正常人及急性白血病和缺铁性贫血中重度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探讨急性白血病贫血发生机制.方法 ELISA法测定急性白血病59例的血清EPO水平,包括伴中重度贫血患者44例(12例初治患者,13例完全缓解伴贫血患者,19例骨髓抑制期患者)和15例完全缓解非贫血患者.另测定中重度缺铁性贫血15例及12例正常人对照血清的EPO水平.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EPO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白血病初治组、骨髓抑制组、完全缓解伴贫血组E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和缺铁性贫血组(P<0.05).初治组、骨髓抑制组、完全缓解伴贫血组之间EPO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缓解贫血组EPO水平高于完全缓解非贫血组(P<0.05),后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贫血急性白血病及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0.697和-0.970,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中重度贫血急性白血病患者EPO与Hb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白血病患者EPO合成机制完整,EPO水平除与Hb水平和缺氧有关外,主要与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相关,骨髓红系造血缺陷是产生贫血主要原因.

    作者:苏娜;柳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APP、Fis1、KLRF1和PDCD7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裂殖1同源物(Fis1)、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亚家族F成员1(KLRF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7(PDCD7)mR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抽取34例AML及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基因mRNA表达水 平,采用2-~(△Cr)公式计算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AML患者组PDCD7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Z=-2.213,P=0.027).除M1(1例)、M2a(2例)外的AML各亚型基因表达同对照组比较,APPmRNA在伴有t(8,21)染色体异常的M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Z=-2.197,P=0.028),而在M4b和M5b中的表达则显著低于对照组(Z=-2.368,P=0.018).APP mRNA在AML亚型间表达有差异,M2显著高于M4和M5(Z=-2.430,P=0.015;Z=-3.175,P=0.001).结论 AML患者高表达PDCD7基因,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低表达APP基因.

    作者:王巍;孟凡义;黄走方;李利;蔡艳霞;孙启鑫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神经内镜辅助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为指导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6年以来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行微血管减压术的3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一般资料、责任血管和手术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0例病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6~59岁(平均51.1岁).发病率右侧:左侧=1.18:1.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30%),小脑前下动脉16例次.小脑后下动脉10例次,椎动脉压迫3例次,基底动脉压迫2例次,静脉压迫者8例次.随访时间1月至2年.28例术后1月内症状完全消失(93.3%),另2例术后症状改善,需结合药物控制(6.7%),其中1例术后3月症状消失,无需服用药物.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性血管接触是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发病原因,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是其理想的治疗手段.

    作者:舒航;陈光忠;李昭杰;詹升全;曾少建;林晓风;周东;唐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静吸复合全麻时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对鼓室成形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全麻中机械通气对肺功能的影响及保留自主呼吸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拟行单侧鼓窀成形术患者53例.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S组,25例)和控制呼吸组(M组,28例).M组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予以机械通气,参数设定VT8 mI/kg,RR 10~12 bpm,术中间断静脉滴注维库溴胺1~2 mg维持肌肉松弛.S组慢诱导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术中不使用肌肉松弛药,保留自主呼吸.两组患者通过Datex气体监护仪调控术中麻醉气体(笑气复合异氟醚)MAC值1.2~1.3,必要时泵入丙泊酚(1~2)mg/(kg·h),控制BIS值40~60之间.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脉搏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胸腔体液含量(TFC).同时观察记录术中是否有呛咳,体动.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后即时及150 min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得到pH值,PaO_2,PaCO_2,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并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_2),呼吸指数(RI),生理死腔量与潮气量之比(VD/VT).结果 有10例患者因不同原因退出研究.共43例患者资料进入统计分析(M组n=23;S组n=20).两组之间HR,MAP,TFC,P(A-a)DO_2,RI,VD/VT,TF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不同时间点的P(A-a)DO_2,RI,VD/VT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SpO_2、pH值、PaO_2低于M组,PaCO_2,PETCO2高于M组(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或允许范围内.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呛咳,体动.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时,短时间的机械通气对无心肺功能障碍患者的肺气体交换功能无明显损伤作用;短时间的自主呼吸可提供充分的氧供,不引起危害性的二氧化碳潴留.

    作者:蒋海;靳三庆;林世清;蒋小朴;陈锡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等护理教育中开设《护理信息学》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分析高度等护理教育中开设<护理信息学>课程的可行性.方法 对选读<护理信息学>课程的306名学生从对开课的必要性,护理信息量学的内容及发展的前景进行了调研.结果 大学生对护理信息学的认可度显著高于不认可的学生(P<0.01).结论 在大学里实施护信息教育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便于把握就业机会及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

    作者:刘立捷;施盛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腰椎及前臂骨质疏松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以利于早期预防与治疗.方法 112例老年MHD患者(男58例,女54例)测量腰椎L1~L4、前臂远端(内瘘对侧)的骨密度.采用SSP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老年女性与男性患者的腰椎L1~L4、前臂远端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62.96%与32.76%,50.00%与41.38%,二组比较.腰椎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臂远端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老年MHD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组腰椎与前臂骨质疏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组腰椎与前臂骨质疏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老年MHD患者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腰椎L1~L4骨密度(BMD)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臂远端BM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MHD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老年MHD女性患者腰椎L1~L4骨质疏松较老年MHD男性患者腰椎L1~L4明显;老年MHD患者骨质疏松前臂远端较腰椎L1~L4显著.不同性别骨质疏松的部位存在差异.腰椎和前臂远端骨质疏松与透析年限无相关性.

    作者:金领微;刘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抑制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划痕实验、细胞.基质黏附实验和Boyden趋化小室测定Tca8113细胞的迁移能力.观察塞来昔布对Tca8113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结果 10 μmol/L和20 μmol/L塞来昔布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迁移数与对照组相比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Tca8113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减弱.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处理Tca8113细胞24 h后,其与包被Fn基质胶表面上的黏附情况呈剂量依赖天系,随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Tca8113细胞在基质表面的黏附显著降低.结论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具有抑制Tca8113细胞迁移的能力,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霍秋菊;李伟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rAAV介导hBDNF基因转染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B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视网膜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F(BDNF)表达的变化,探讨玻璃体注射携带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的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对急性高眼压兔眼神经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 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模型组,共24眼),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对侧眼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24眼).另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BDNF组,共24眼),BDNF组在造模前3d玻璃体内注射10μl rAAV-BDNF.于造模后第1、3、7、14d三组各摘除6只观察眼做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视网膜内源性BDNF表达.结果 模型组兔眼视网膜内源性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减少,BDNF组兔眼视网膜内源性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及模型组增加(P<0.05,P<0.01).结论 rAAV-BDNF基因转染通过增加视网膜内源性BDNF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玻璃体注射是rAAV-BDNF转染视网膜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建明;孙乃学;惠娜;范雅稚;冯海晓;赵世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人CAT启动子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目的 构建人过氧化氧酶(CAT)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为进一步研究CAT表达调控奠定基础.方法 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PCR获得-404~+16大小的肩动子片段,将其定向插入pDsRed1-1载体,构建pDsRed-CATp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瞬时转染NIH/3T3细胞,观察CAT启动子对H_2O_2刺激的反应.结果 pDsRed-CATp经双酶切及DNA测序分析鉴定准确无误;该载体瞬时转染N1H/3T3细胞,静息状态呈现弱转录,H_2O_2刺激后,转录水平明显增强.结论 成功构建CAT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对H_2O_2刺激反应良好,为研究CAT基因表达调控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作者:姚琦;黄劭;刘亚伟;刘靖华;姜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溪黄草中总黄酮类成分的工艺研究

    目的 筛选适合分离和纯化溪黄草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立纯化T艺参数.方法 以吸附及解吸率为指标考察8种型号的树脂,确定纯化溪黄草黄酮的佳树脂,并通过单因素分析考察该树脂分离、纯化溪黄草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HPD100吸附率及解吸率均高于其他7种树脂.其具体工艺条件为:控制上样浓度4.56 mg/ml流速0.5 ml/min,上样体积6BV,洗脱剂浓度80%,洗脱剂用量17倍体积.结论 HPD100型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纯化溪黄草总黄酮效果良好,总黄酮浓度可达近85%.

    作者:王妍;王勇;翁凤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治疗研究

    目的 建立肺炎支原体感染Wistar大鼠模型,为研究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滴鼻法建立大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由尾静脉注射给予红霉素微球,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支原体模型组、乳糖酸红霉素治疗组和红霉素微球(高、中、低剂量组),进行鼠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部病理变化表现为支气管及肺血管周围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斑片状间质性支气管肺炎、粘膜水肿,细支气管变厚而管腔变窄.乳糖酸红霉素及红霉素微球治疗组高、中剂量组细胞界限较清晰.病理变化不明显.RT-PCR检测结果为模型组、乳糖酸红霉索治疗组、红霉素微球治疗组均为阳性.结论 该法建立大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可行,红霉素微球能减轻支原体对肺组织的炎性病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大鼠有治疗作用.

    作者:黄晓虹;龚铭;李桃;蒋文玲;刘婧;杨占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C-D Horizon、TSRH内固定对成人脊柱侧弯的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C-D Horizon、TSRH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3年8月~2006年1月间运用C-D Horizon、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包括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及退变性脊柱侧凸.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方法.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形效果对比分析并通过C7椎体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的距离来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并随访术后疼痛是否缓解及功能恢复.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外观矫形效果明显.侧凸术后主弯矫正率平均61.2%.末次随访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5.2°.C7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由术前平均2.3 cm矫正为术后0.19cm.18例腰背疼痛的患者中16例术后得以缓解,24例患者术后参加正常的生活工作.结论 C-D Horizon、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脊柱侧弯可得到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重建躯干平衡,有效矫正脊柱侧弯,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庄勤林;朱志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PET在舌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应用评价:与CT/MRI和临床触诊的对比

    目的 评价PET显像与CT/MRI和临床触诊比较在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舌癌患者在术前两周分别进行FDG PET与CT/MRI检查,分别获取PET、CT/MRI和临床触诊的淋巴结状况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PET在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上比CT/MRJ和临床触诊分别高11.1%(83.3%vs 72.2%,P=0.423)和16.6%(83.3%vs 66.7%,P=0.248);特异性比CT/MRI和临床触诊分别高5%(80%vs 75%,P=0.703)和15%(80%vs 65%,P=0.288).PET、CT/MRI和临床触诊的准确率分别是81.6%,73.7%和65.8%.结论 PET在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方面略好于CT/MRI和临床触诊.虽然结果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我们仍认为PET作为舌癌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一种辅助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李军;陈仲伟;侯庆仪;王启朋;江穗;冯航;郑卫平;肖汉耿;常秀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人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表达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36例AOSC患者(实验组)和4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半定量RT-PCR检测单核细胞中TREM-1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单核细胞中TREM-1蛋白表达;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NF-表达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TREM-1 mRNA半定量比值分别为0.4571+-0.053和1.007+-0.252(P<0.05).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结果示实验组TREM-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TNF-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发病初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廖锐;刘作金;龚建平;魏思东;徐发良;陈蓁臻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全机器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 探讨使用da Vinci S手术系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策略.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共完成全机器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6例.所有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术中采用右侧单肺通气.使用机器人游离左侧乳内动脉后与前降支吻合.术中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T1)、开始单肺通气(T2)、开始游离左侧乳内动脉(T3)、开始放置心脏稳定器(T4)及血管吻合后(T5)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左心室功能变化.结果 平均动脉压在T2、T3、T4时点明显低于T1(P<0.05);平均肺动脉压在T2、T3、T4时点,心率在T2、T3、T5时点,肺毛细血管楔压在T4时点及中心静脉压在T5时点均明显高于T1(P<0.05).结论 全机器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单肺通气及手术操作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明显,通过调整呼吸参数并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周琪;王刚;高长青;陈婷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目的 探讨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tfiaibi为代表的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方法 31例经铂类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应用getfinibi 250mg/d治疗,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并对接受gefitinib治疗的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EGFR酪氨酸激酶域基岗突变检测.结果 31例标本中共检测出12例基因突变.4例为19号染色体缺失突变,其中3例为2235~2249核苷酸缺失造成E746-A750氨苷酸改变,1例为2240~2257核苷酸缺失,造成L747-P753imsS氨苷酸改变.8例为21号染色体错义突变,均为L858R变异(T>G).经gefitinib治疗后EGFR基因突变组的客观有效率达66.7%,疾病控制率达100.0%,均高于无EGFR基因突变组(分别为10.5%、15.8%)(P(0.05).结论 getfinibi靶向治疗晚期NSCLC疗效明显,gefitinib治疗效果明显的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高,因此,EGFR酪氨酸激酶域突变检测可作为患者应用getinibi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系统在乳腺病灶诊治中的应用:附326例病例报告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手术对乳腺病灶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我科2008年3月~2008年12月对326例患者406个乳腺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手术切除.对活检病理为良性的患者进行不少于8个月的随访,对于恶性或交界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个别组织学和影像学特征不一致的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活检.结果 术后病理学诊断恶性及良恶交接性病例共14例,均接受开放性手术,其中组织学低估1例(7.1%).针道种植1例(11.1%);312例共392个病灶为良性病变,其中假阴性1例;出现近期并发症5例(1.5%),无患者出现远期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微创手术能完全切除5~30mm的乳腺病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凌飞海;崔世恩;黄伟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彗星分析法研究靶向SMPD1的siRNA对小鼠卵母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 建立彗星分析小鼠卵母细胞凋亡的模型,研究靶向酸性鞘磷酯酶1(SMPD1)的siRNA对卵子自发性凋亡的保护作用.为建立新的生殖保护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同源性分析并结合siRNA设计软件设计并化学合成靶向SMPD1的3条siRNA,用超排卵技术对雌性BALB/c小鼠进行超排卵并杀鼠取卵,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siRNA分别导人超排获得的小鼠卵子.分别于48 h和72 h观察卵子形态学变化,通过彗星分析检测卵细胞DNA破坏程度来分析卵子自发性凋亡情况.结果 彗星分析法观察到小鼠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24 h可见少量DNA泳出,48 h可见大量DNA泳出:通过显微注射导人siRNA 48 h后的彗星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对siRNA注射组,即siRNA003组的卵母细胞泳出量与其它2个siRNA注射组及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其它2对siRNA注射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靶向SMPD1的siRNA能够有效保护卵子的自发性凋亡,有望成为新的生殖保护方法.

    作者:张仁礼;孟锦绣;闻安民;黄跃深;周灿权;王凯;贾磊;刘彩霞;邓新燕;陈系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前路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SynFrame拉钩系统进行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微创小切口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用微创小切口进行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重建的30例病例.并与同期30例行传统前路手术患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6.3个月.微创小切口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并无统计学差异,神经功能恢复两组接近.微创小切口组未出现与手术人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借助Synframe微创拉钩系统.应用微创小切口进行胸腰椎脊柱重建是安全的,可以较小的创伤取得与常规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并发症轻微.

    作者:肖丹;詹世强;柯雨洪;王义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