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萍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儿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防范的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通过自制危重症患儿鼻胃管UEX登记表,对以往我院收治的237例鼻胃管置管的危重症患儿进行登记分析,并讨论鼻胃管UEX的护理对策。结果:237例危重症患儿的留置胃管50例发生UEX, UEX的发生率为21.1%。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责任意识,强化对危重症患儿的巡视与监控,改良胃管固定方法,提升护理水平,加强护理管理等可以有效降低UEX的发生率。
作者:何英;谭朝会;王秋月;胡明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云南省HIV/AIDS患者慢性肾病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3年云南省接受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基线肌酐清除率。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min的占3.9%(1797/46088),CD4+细胞数<200个/uL、200-500个/uL、>500个/uL组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min比例分别是5.0%、3.1%和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V/AIDS出现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min的比例是3.9%,CD4+细胞数水平越低风险越大,在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肾病的风险,治疗前应重视对肾脏功能的评估。
作者:陈希云;楼金成;雷素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脑梗塞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其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对于脑梗塞是极其重要的。形成脑梗塞的决定性因素是脑组织局部缺血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大部分的脑梗塞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或其他部位的血栓转移,导致局部脑血管闭塞造成的。
作者:焦玉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提高手术室实习生带教质量。方法根据实习生特点,进行针对性带教。结果:实习生很快能适应手术室环境,学习方法明确,提高了实习生的无菌观念和动手能力。结论:使实习生无菌操作更熟练,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为临床第一线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心血管疾病。心源性休克[1](CS)是指由心室泵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CS 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随着急诊介入技术发展以及CCU的建立和完善,AMI合并CS住院死亡率有所下降。
作者:李喜艳;韩丽华;王振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院内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进行分析并探讨保证质量的方法,为细菌检验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院内微生物学检测标准对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在我院各科室接受治疗的病患进行标本采集,共采集样本数12527例,使用统计学方法回顾分析这些样本。结果:在12527例采集样本中,质量合格的样本共有12186例,占总数的97.23%,其中合格率较高的标本有脓肿标本与创伤组织,合格率分别为96.58%、97.99%;合格率较高的标本还包括:尿液标本、血液标本、粪便标本、生殖器分泌物标本,合格率低的为痰液标本,仅有82.8%,明显比其他标本质量检验合格率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导致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率较低的原因包括:检验器皿、运送、采集、取样部位、标本处理等。结论:在采集检验标本时,应按照要求在送检与处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还应注意承载标本器皿的使用、标本采集量以及选取部位的正确性等,这样才能使标本质量提高。
作者:王能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人工流产是临床处理计划外妊娠、先天性畸形、遗传性疾病等的主要补救手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痛人工流产是在对孕妇实施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人工流产术,手术过程中无痛感,大大缓解了孕妇的恐惧感。对子宫损伤小,术后出血量少,利于身体恢复,相较于传统人工流产术痛苦更小。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更倾向于选择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针对传统和无痛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重复流产的影响,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毛翠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护理理论(本文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模式和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代表着护理知识体系的提升,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护理理论多是从西方借鉴而来[2]。虽然西方护理理论在指导我国护理实践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3]。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了舒适模式、顺应自然理论、天人合一等护理理论,但这些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也并不理想[4]。可以说,在我国推行、应用和发展护理理论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综述护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中国护理理论的应用趋势。
作者:张凤梅;刘继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4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罗红霉素、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幅度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分钟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分级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罗红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疗效可靠,改善患者通气功能障碍,增加活动耐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徐豫湘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切断感染链,完善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操作相关措施;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发挥作用及对医院污染物的合理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通过落实措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感染原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将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管美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应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一种重要有效的手段,也是医院信息化发展应用的重要体现。本文介绍了某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分析了系统使用前后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管控情况。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抗菌药物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与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效减缓抗菌药物的滥用,提高了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作者:安艳芳;马亚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泌尿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等干预。结果:接受泌尿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的患者,均平稳碎石,无护理意外。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唐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儿童肥胖症是指儿童体内脂肪积蓄过多,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为超重,超过3个标准差为肥胖,或者说超过按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标准差以上时,称为肥胖症。调查显示,两岁以下儿童超重情况为8.1%。大多数情况是女孩肥胖,肥胖率为11.4%,男孩只有5%。2岁至19岁之间,31.8%的人有肥胖症或超重(身高体重指数超过30),6.4%过于肥胖(身高体重指数超过40)。我国近10年来儿童肥胖发病率也显著增高,2006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儿童肥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0年来中国0-6岁儿童肥胖及超重总检出率分别为7.2%和19.8%,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1]。儿童肥胖,尤其是青少年肥胖80%将会延续为成人肥胖,因此成年肥胖病人的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等在儿童及青少年的发病率及危险大大增加[1-2],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肥胖以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引起重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更趋向与认为肥胖为一种慢性炎症状态,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的研究逐渐增多,有关心血管方面疾病研究,内皮细胞受损与分泌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等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内皮细胞损伤、TNF-α与肥胖及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状况稍作总结,为对肥胖所致心血管病及其他代谢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带来新的认识及为其提供新的防治策略。
作者:吴晓露;高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隐患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综合分析了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针对各项问题采取了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地巨额事故的发生。结论:杜绝差错事故是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而把握好每一护理环节,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作者:姚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肝硬化临床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采取心理措施给予干预后, SAS评分、SD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杏桔二陈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用以杏桔二陈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数据。结果:观察组的见效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杏桔二陈汤对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闭孔疝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3年7月诊断明确的5例老年女性闭孔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者均经剖腹探查手术,有2例术前诊断明确为闭孔疝,误诊为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肠穿孔1例,阑尾周围脓肿1例,误诊率为60%;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其中4例行肠部分切除及肠吻合术,1例行肠楔形切除修补术,术中均行患侧闭孔疝修补关闭术。术中1例死于酸中毒及休克,其余4例术后无一发生肠瘘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18-24天,平均20天,治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无复发。结论:对瘦弱、多产的老年女性若反复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应高度人警惕闭孔疝,及早行腹部和盆腔CT以明确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行手术及对症处理以降低闭孔疝患者的肠切除率和病死率,在临床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陈勇;杨丰帅;周厚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搜集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接收的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43例患者,对其不良反应产生时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等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在20岁-60岁之间的患者所占比例大;男患者发生率低于女患者;累及皮肤、产生皮疹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较高;通过静脉滴注用药患者的发生率较高;每次用药400mg 的发生率较高;用药时联合其他药物的发生率较高;43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均消失,治疗有效率达1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用药途径、用药剂量、联合用药等有关,在临床应用时必须坚持合理、规范、安全用药,并在用药时加强监测。
作者:李颖;朱洪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诊治半导体激光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12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可有效减轻疼痛,缩短患病疗程,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治愈率。
作者:曹惠英;周玉梅;王晓信;刘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长期以来,平均住院日已被认为是反映医院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有效增加医院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住院难、手术难和出院难的状况,可以提高医院社会经济效益和效率,减少医疗费用开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是衡量医院是否有效利用医院资源评价医院医疗质量和经济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反应。随着医疗费用的急剧上升,寻求降低医疗费用,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者:王东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