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实习生带教与体会

张春艳

关键词:手术室, 实习生, 护理带教
摘要:目的:提高手术室实习生带教质量。方法根据实习生特点,进行针对性带教。结果:实习生很快能适应手术室环境,学习方法明确,提高了实习生的无菌观念和动手能力。结论:使实习生无菌操作更熟练,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为临床第一线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接诊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及管理

    在当前的医疗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每一个科室所应对的风险因素和护理管理措施都有不同的风险管理重点,在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对接诊室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各项风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更好地促进我国接诊室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张金梅;张惠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广州北部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索广州北部地区泌尿系结石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2006年3月~2013年130例住院结石患者为病例组,140例同期在该院泌尿外科住院非结石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42个研究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16个因子有统计学意义,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终筛选出7个有关的因子,这些因素分别是是否喜欢口味重的咸食、精神紧张度、是否经常参加健身运动、饮水类型、日饮水量、家庭食用油类型。结论:尿石症发病主要受饮食习惯和营养因素影响,而个人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作者:习明;程璐;万跃平;华伟;杨桂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高通量与常规血液透析对于慢性尿毒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及时观察病情,并实施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患者的超滤系数:高通量组55ml/(h·mmHg),常规组10ml/(h·mmHg)。结果:高通量组Cr、P、β2-M及iPTH的下降率与常规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通量组的下降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此外,在BUN方面,高通量组与常规组的下降率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血液透析,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许妙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门诊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并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门诊处方7200张,每月600张,进行统计点评。结果: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从2013年的4月的46.9%下降到2014年3月的39.7%,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从77.9%下降到64.8%,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从71.6%下降到63.6%,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率25.1%下降到12.0%。结论:处方点评加强了临床的用药监控,提高了药师的用药水平,降低不合格处方率,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孙鲁江;王乃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啶预注对高血压患者双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在全麻诱导期双腔支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结果:各组基本信息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在T0时间点,各观察指标亦无差异(P>0.05)。与T0相比A和B组插管后(T3~T5),MAP 和HR较插管前(T0)上升(P<0.05),C组在T2和T3时间点MAP和HR降低(P<0.05),插管后5min(T6)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及支气管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有利于对高血压患者更好地进行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

    作者:杨加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23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14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取脑血管病常规护理,治疗组采取康复护理,观察护理效果,进行X2检验。结果:治疗组肌力显效36例,有效7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25%;对照组肌力显效12例,有效76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75.86%。治疗组控制能力显效20例,有效56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66.67%;对照组控制能力显效4例,有效20例,无效92例,总有效率20.69%。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进行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常规脑血管病护理。

    作者:陈焦繁;史小景;常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疗效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例,其中19例行非手术治疗,22例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损害分级、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组和手术组治疗后ASIA损害分级、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手术组治疗后3月及12月时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0±21)%和(59±30)%,非手术组同期神经改善率为(26±13)%和(42±27)%,手术组比非手术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术与非手术均能较好的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但手术治疗效果更为确切。

    作者:沈迎春;邹德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推拿手法联合微波治疗肩周炎96例临床报道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微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8例非药物分期辨证治疗,对照组48例口服三七舒通胶囊。结果:48例观察组,治愈25例,好转19例,有效率为91.7%。48例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23例,有效率5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联合微波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何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力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重力鼻饲喂养法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早产儿给予间歇性重力鼻饲喂养,在喂养过程中应给予相应的置管护理、鼻饲管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0例早产儿共发生喂养不耐受18例(22.50%),其中呕吐2例,占2.50%;腹胀8例,占10.00%;胃残余量>30%6例,占7.50%;胃内咖啡物2例,占2.50%。结论:经间歇性重力鼻饲喂养法喂养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作者:陈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欣母沛用于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欣母沛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我院妇产科诊断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96例,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欣母沛。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47/48)远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1.9%(38/48),且统计学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显示无差异(P>0.05)。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可观,副作用小,安全实用。

    作者:曹云芬;左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危重症患儿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儿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防范的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通过自制危重症患儿鼻胃管UEX登记表,对以往我院收治的237例鼻胃管置管的危重症患儿进行登记分析,并讨论鼻胃管UEX的护理对策。结果:237例危重症患儿的留置胃管50例发生UEX, UEX的发生率为21.1%。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责任意识,强化对危重症患儿的巡视与监控,改良胃管固定方法,提升护理水平,加强护理管理等可以有效降低UEX的发生率。

    作者:何英;谭朝会;王秋月;胡明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梗死一例

    患者男,68岁。因“发作性胸痛2年,加重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胸痛较前加重,发作频率较前频繁,向左肩部放射,每天发作3-4次,每次持续3-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来诊。既往史:患者于2年前活动后突发胸部疼痛,呈压榨性疼痛,疼痛放射至左肩部,后背部,大汗淋漓,症状持续约2小时,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当地经住院治疗后好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40年,约20支/日,无酗酒史,否认治游史。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6.2° C,脉搏5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神志清,精神可。皮肤、粘膜无黄染,躯干、四肢未见皮疹,破溃。口唇无发绀,颈软,甲状腺不肿大,劲静脉无怒张。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5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压陷性水肿。

    作者:于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理论的应用现状和中国护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护理理论(本文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模式和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代表着护理知识体系的提升,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护理理论多是从西方借鉴而来[2]。虽然西方护理理论在指导我国护理实践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3]。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了舒适模式、顺应自然理论、天人合一等护理理论,但这些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也并不理想[4]。可以说,在我国推行、应用和发展护理理论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综述护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中国护理理论的应用趋势。

    作者:张凤梅;刘继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科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于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有效的减轻了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方便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能够极大的降低儿科患者对穿刺出现的恐惧感,减轻了患儿家长因穿刺困难而产生焦虑和心里压力,也会使患儿及其家属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方面和满意程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也减轻了护士临床的工作量。

    作者:张光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嘉尔嘎勒赛汉镇中心卫生院对该地区农牧民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嘉尔嘎勒赛汉镇中心卫生院治疗的150名行人工流产妇女在手术前后进行基本问卷调查,然后根据住院单双号将其划分为流产后计划生育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流产后给与计划生育服务,对照组给与常规人工流产服务。一年后,对本文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有关知识的知晓率、避孕器具以及避孕药物使用正确率以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等等。结果:干预组避孕器具以及避孕药物使用正确率(88.1%)明显高于对照组(57.3%),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嘉尔嘎勒赛汉镇农牧民妇女避孕节育有关知识的了解,引导其采取避孕措施,减少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率,增强农牧民妇女身体健康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研究及临床指导意义

    目的:研究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0名,作为观察组;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采血液样本采集,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人员血清中的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PL)水平,用ELISA检测法检测两组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的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然后对两组测定的各种元素水平进行比较,对两组人员维生素D的不足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血清中的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PL)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中的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维生素D不足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的水平,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D可能参与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但是具体作用过程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作者:梁轶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刍议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抽取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的空腹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将两组血脂检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血清中的TG、TC、LDL-C的含量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志愿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清中的HDL-C含量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志愿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血脂异常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志愿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对于诊断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作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及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综合干预措施,半年后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遵医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遵医用药、合理膳食、规律运动、自我监测血糖及定期检查四个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医疗通过综合行为干预可明显增强患者遵医依从性,控制了病情的发展,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茅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云南HIV/AIDS相关肾病调查

    目的:了解云南省HIV/AIDS患者慢性肾病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3年云南省接受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基线肌酐清除率。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min的占3.9%(1797/46088),CD4+细胞数<200个/uL、200-500个/uL、>500个/uL组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min比例分别是5.0%、3.1%和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V/AIDS出现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min的比例是3.9%,CD4+细胞数水平越低风险越大,在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肾病的风险,治疗前应重视对肾脏功能的评估。

    作者:陈希云;楼金成;雷素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例静脉输液引起的输液部位高度肿胀病人的报告

    病例:林发财,68岁,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来我院手术治疗,术后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250毫升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静脉点滴,一天两次;替硝唑200毫升(含替硝唑0、8)静脉点滴,一天一次。术后两天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腹部刀口恢复良好,消化道排气,流质饮食。术后第三天,病人述左手背部肿痛,查左手背部两处输液部位轻度红肿热痛,直径约3-5 cm,相近指关节轻微肿痛,报告医生,医嘱:左手背部30%-50%硫酸镁湿敷,输液继续,改换右手。术后第四天,病人左手背部、腕关节及指部高度肿胀,红肿疼痛,皮肤颜色渐深,呈弥漫性加重,指、腕关节活动受限。右手背部也出现相同的反应,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此时病人十分紧张,害怕肢体坏死致残)。情况严重报告院部,院部请外院专家会诊,专家意见:病人对药物过度敏感,药物刺激引起,停输液;继续硫酸镁湿敷;喜辽妥软膏外用,和硫酸镁交替。病人情况特殊,实属罕见,所以护理部非常重视,护士长亲自为病人按时湿敷和涂药,经过三天的治疗,病人左手逐渐消肿,一周后完全痊愈。右手也经过了高度肿胀期,逐渐消肿痊愈,病人满意出院。

    作者:滕培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