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作富
1病历资料患者,女,64岁,自述左眼视物模糊,无头痛,头晕,恶心,头痛,无视物重影,自述无视野缺损,发病后即医院就诊,眼部查体,双眼视力0.6,矫正0.8,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圆,对光反射存,晶体轻度混浊,眼底未见明显出血及渗出。予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见动脉灌注不足,未进行视野检查,予口服中药活血化瘀治疗1月,未见明显好转,2013-09-23我院就诊,眼部查体同前,要求患者再次行眼底造影,视野,OCT及颅脑CT检查,患者拒绝,2013-10-13患者自觉左眼视力下降明显,查体:左眼视力0.1,前节(-),眼底视网膜平复,外院行静脉活血化瘀及激素治疗半月,未见明显好转,予 MRI 检查示鞍区肿瘤,转入我院行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术前予眼科检查,查体: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0.1,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视野检查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力差,配合不佳,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包绕动脉,向上抬压左侧视神经及视交叉,并将垂体柄压向左后方,并由视交叉前方向上生长累及额底脑组织。术后恢复一月后行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6,矫正0.8,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圆,对光反射存,晶体混浊,眼底视网膜平复,视野检查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左眼颞侧尤其颞上方视野缺损。现患者随访中。
作者:宋彩萍;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儿童烧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烧伤儿童共184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观察组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入院指导,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以及患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烧伤患儿无论是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还是相关知识掌握评分都明显较优,(P<0.05)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儿童烧伤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儿以及家属对烧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升患儿以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龙树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不典型心肌梗塞易被误诊误治。本文参考了大量中外文献,对急性心肌梗塞不典型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表现作了概括阐述,并对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有重要价值的心肌标志物检测作了提示性分析,以期达到提高不典型心肌梗塞及正确认识和判断,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及早救治的目的。
作者: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护理职业教育大环境下,如何培养高职护生的护理核心能力,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的热点问题。我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为核心,不断创新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我院在对护理专业护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基础上,现已形成了我院高职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本研究可为全国同类院校护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杨兵;倪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68岁。因“发作性胸痛2年,加重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胸痛较前加重,发作频率较前频繁,向左肩部放射,每天发作3-4次,每次持续3-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来诊。既往史:患者于2年前活动后突发胸部疼痛,呈压榨性疼痛,疼痛放射至左肩部,后背部,大汗淋漓,症状持续约2小时,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当地经住院治疗后好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40年,约20支/日,无酗酒史,否认治游史。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6.2° C,脉搏5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神志清,精神可。皮肤、粘膜无黄染,躯干、四肢未见皮疹,破溃。口唇无发绀,颈软,甲状腺不肿大,劲静脉无怒张。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5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压陷性水肿。
作者:于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药物相互作用包括中西药的相互作用及西药相互作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合理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些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而中西药的配伍禁忌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中药使用中的安全性问题,存在中药无毒或毒性小的偏见、有效成分不清楚,重复用药、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不当、中西药配伍不合理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结果与结论中药安全性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为我国大力发展传统中医药医学设置了障碍,为使国药继续焕发生命力,医护人员应提高安全意识,恪守合理用药原则,使中、西药真正安全、有效。
作者:熊新荣;熊新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孤立肾患者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其中5例行输尿管插管引流并置放双“J”管;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例;2例在B超引导下行肾盂穿刺造瘘术。结果:病人随访3=6月,7例病人肾功能明显恢复,3例病人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尿量正常。2例病人因放弃治疗而失访。结论:对于孤立肾患者并发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治疗原则是及时解除梗阻,大程度地保护肾功能。
作者:宁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创伤性肝破裂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的急救护理工作效率。方法:92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实施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基本生命支持抢救完成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术前准备完成时间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基本生命支持抢救完成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术前准备完成时间等3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肝破裂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较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更为快捷有效,可提高其急救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陈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症高脂血症采用苯扎贝特治疗药学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肾病综合症患者80例,均为我院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苯扎贝特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比较。结果: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LDL-C、TG、APOB、TC均明显下降,APOP、HDL-C上升,相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24h尿蛋白,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疗后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病综合症高脂血症采用苯扎贝特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消除临床症状,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帝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超声影像与肝活检病理对肝纤维化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28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影像以及肝活检病理的方法进行检查,并且对两者对肝纤维化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相对应的肝活检S3与超声检测S3达到了高的诊断符合率,为93.98%,相对应的肝活检S1、S0与超声检测S1、S0达到了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63%以及67.37%。结果显示,在对肝纤维化进行诊断时采用超声影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在针对患者进行肝纤维化的临床检测时,超声影像学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肖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口服吗啡治疗晚期癌痛患者居家护理的作用。方法:按口服吗啡治疗晚期癌痛病人出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出院时给予饮食、口服止痛药、心理、癌症相关知识指导以及复诊时间,出院后不进行电话随访;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病人建立随访档案,并于出院1周、2周、1个月、2个月分别进行电话随访。出院2个月对两组病人心理状况,口服止痛药的依从性,止痛情况及病人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出院2个月两组病人口服止痛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止痛效果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吗啡治疗晚期癌痛病人出院后定期实施电话随访能提高病人出院后治疗依从性,提高止痛效果,提高病人的整体满意度。
作者:孙美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痔瘘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88例痔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前、中、后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结论:护理干预能减少痔瘘患者围手术期不适,减少并发症,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肝硬化并胃-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如果饮食不当极易引起消化道出血,对于此类患者,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差、对疾病认识不足的患者,责任护士可使用“饮食监督册”对该病患者的饮食进行监督与管理,对其饮食进行指导,干预不良的饮食行为,从而提高患者对饮食护理的依从性,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减少住院次数,改善预后,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马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饮食调节干预泌尿系结石复发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5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患者,对照组遵循患者饮食习惯,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饮食护理干预,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24例患者护理满意,4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总满意度为96.6%;对照组有19例患者护理满意,5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总满意度为82.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对于控制泌尿系结石复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可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许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良恶性乳腺肿块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82例患者其乳腺肿块的二维超声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良性肿块与恶性肿块在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钙化、腋窝淋巴结、血流分级和RI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许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胆漏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30例,总结治疗方法与结局。结果:保守治疗20例,T管脱落者4例,瘘口重置T管,T管引流不畅者12例,反复冲洗,积存胆汁过多者,B超声介导下腹部穿刺引流,治愈率达到100.00%;手术治疗10例,6例保守治疗引流不畅转手术,4例症状较重,行急诊手术,住院期间治愈率达到100.00%;2例患者出院后胆漏复发,再次冲洗后恢复正常。结论:对症治疗、冲管、瘘口置管、手术是治疗胆漏的主要方法,医院应据患者病情酌情施用。
作者:李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循证药学应用于药学信息咨询的过程和效果。方法:于2011年6月至2013年在我院运用循证药学方式来进行药学信息咨询工作的开展,对其整个过程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运用循证药学方式开展药学信息咨询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探讨适合我院发展的循证药学模式。结果:通过循证药学模式的有效利用,能够实现在临床药学咨询和服务过程中,实现从发现临床药学问题、寻找资料和证据、证据和资料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实施循证药学模式等不同工作内容实施全面且系统的工作管理,从而有助于临床中制定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结论:运用循证药学方式开展药学信息咨询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水平,不断地优化医院的药学信息咨询工作模式,更好地推动我国临床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闫峰;朱玉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幼儿园饮食结构的情况,并从中医养生角度对饮食结构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为幼儿园的饮食结构提供科学又合理的建议。方法:从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越秀区、白云区、荔湾区共5个区中随机调查110间幼儿园,并获得一段时期的食谱。分别从食物的寒热性、蔬果的应反季等方面分析该幼儿园饮食结构的合理性。从整体上了解广州市幼儿园饮食结构是否合理。结果:总体上来说,各大幼儿园的饮食比较均衡。从食物的寒热性分析,广州市绝大部分幼儿园的食谱制定合理,很好的考虑到食物的寒热性;但是从季节方面来分析,饮食结构大部分不尽人意。结论:广州市大部分幼儿园的饮食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以便更好的满足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能量。
作者:廖雪琼;刘晓清;胡玥;黎璐茜;陆兰兰;陈晓薇;杨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八把半锁疗法之开青龙锁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6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手法、八把半锁疗法之开青龙锁、低流量吸氧治疗,对照组为除去“八把半锁疗法之开青龙锁”治疗步骤,两组均以6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对所有病例均运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评分进行观察记录,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0.0%,明显高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彩色多普勒评分的差值经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颈源性眩晕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八把半锁疗法之开青龙锁的方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丁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对照组采用谷维素治疗,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偶有患者出现恶心、乳房胀痛、阴道少量流血等现象,给予相应处理后,均可自行缓解,对治疗没有造成影响。结论: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安全有效,但临床治疗应把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
作者:胡志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