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谢鹏;朱晓峰;蔡志友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区蛋白激酶PKA、PKC和CaMKII活力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Ⅰ)、抑郁模型组(Ⅱ)、抑郁模型+给药1次组(Ⅲ)、抑郁模型+给药1周组(Ⅳ)、抑郁模型+给药2周组(Ⅴ)和抑郁模型+给药4周组(Ⅵ).抑郁模型为强迫大鼠游泳4周.采用同位素法检测蛋白激酶PKA、PKC和CaMKII的活力.结果 (1)在海马,Ⅱ、Ⅲ、Ⅳ、及Ⅴ组大鼠PKA[分别为(3.92±0,23)×10-2,(3.68±0.092)×10-2,(3.56±0.1)×10-2,和(3.52±0.18)×10-2]和CaMKII[分别为(12.89±0.31)×10-2,(15.08±2.07)×10-2,(16.32±2.87)×10-2,和(17.00±1.52)×10-2]活力明显低于Ⅰ组[PKA(5.63±0.41)×10-2;CaMKII(48.91±1.86)×10-2]和Ⅵ组[PKA(4.92±0.36)×10-2;CaMKII(46.74±1.34)×10-2(P<0.01或P<0.05);Ⅱ组大鼠PKC的活力[(0.55±0.017)×10-2]明显低于对照组[(1.48±0.27)×10-2](P<0.01),各用药组大鼠海马PKC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前额叶皮质,Ⅱ、Ⅲ,Ⅳ组大鼠PKA活力[分别为(0.9±0.027)×10-2,(0.92±0.081)×10-2,(0.92±0.028)×10-2]与对照组[(0.99±0.072)×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1.14±0.045)×10-2和Ⅵ[(1.27±0.040)×10-2组的PKA活性则显著高于其它四组(P<0.01);Ⅱ和Ⅲ组的PKC活性[分别为(0.15±0.013)×10-2,(0.14±0.007)×1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99±0.0007)×10-2]和其它用药组(P<0.01),Ⅳ组PKC活性[(0.1±0.0006)x10-2]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和Ⅵ组PKC活性[分别为(0.077±0.0005)×10-2,(0.03±0.00017)×10-2]显著低于Ⅰ组(P<0.01);模型组[(6.84±0.22)×10-2]和各用药组[分别为(6.68±0.23)×10-2,(6.89±0.15)×10-2,(6.55±0.14)×10-2,(6.53±0.13)×10-2]的CaMKII活性显著低于埘照组[(16.57±0.19)×10-2](P<0.01).结论 帕罗西汀长期用药逆转慢性应激所致大鼠海鸟PKA、PKC和CaMKII活力降低,而对前额叶皮质PKA、PKC和CaMKII活力改变的作用复杂.
作者:郑晖;马光瑜;付晓春;杜红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5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1年随访结果,讨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预后参考资料.方法 从2006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创伤骨科全年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57例,统计治疗方式、早期并发症,1年后进行随访.统计1年死亡率、存活患者患髋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38例行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疗效满意,预后良好.9例行内固定治疗患者6例获得骨折愈合.10例非手术治疗患者预后差,伤后1年死亡率高.结论 对大多数移位股骨颈骨折主张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1年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移位股骨颈骨折主张进行内固定治疗,多数可以获得骨折愈合.保守治疗患者预后差,伤后1年死亡率高.
作者:王海洲;谢杰伟;许树柴;庄义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根皮素诱导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凋亡.方法 MTT法测定BEL-7402细胞毒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发色底物法检测Caspase-3、Caspase-6和Caspase-9活性变化.结果 根皮素对BEL-7402细胞IC50在89.23 μg/mL.BEL-7402细胞生长曲线表明,根皮素浓度增高,生长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可在40~160 μg/mL根皮素处理后24 h出现.凋亡细胞主要表现为核染色质固缩,荧光染色增强.根皮素阻断细胞于G1期,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aspase-3、Caspase-6和Caspase-9被激活,呈时间依赖性改变.根皮素处理BEL-7402细胞12 h Caspase-9活性高,而Caspase-6活性在18 h达峰值,Caspase-3活性峰值时间在24h后.结论 根皮素可以诱导BEL-7402细胞发生凋亡,途径可能是通过线粒体旁路.
作者:罗辉;汪亚君;陈杰;刘江琴;张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增殖、代谢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3组:①VEGF165和eGFP基因转染hBMSc组;②空腺病毒载体转染hBMSc组;③单纯hBMSc组.培养细胞,进行MTT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取各组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细胞,转染后,进行ALP含量检测,骨钙蛋白和层粘连蛋白榆测.结果 各组细胞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都有所增加,各时间点经VEGF165基因转染的hBMSc吸光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转染基因的hBMSc与转染空载体、未转染的hBMSc相比较,DNA合成前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反应增殖活力的增殖指数PrI(包括DNA合成期、DNA合成后期和有丝分裂期)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转染的hBMSc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合成与转染空载体、未转染的hBMSc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实经转染的hBMSc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和层枯连蛋白合成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本实验证实了构建的Ad-VEGF165感染哺乳动物细胞后具有分泌VEGF165的能力,并获得了转VEGF165基因hBMSc.转染VEGF165对hBMSc体外增殖明显影响,同时可以显著提高BMSc分泌ALP,骨钙素(OC)和层粘连蛋白(LN),说明VEGF165对hBMSc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陈滨;宋艳斌;李玉华;裴国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克林霉素合并氨曲南治疗院内感染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48例(试验期间脱落、剔除病例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采用克林霉素合并氨曲南治疗,对照组21例给予头孢呋辛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存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敏感试验和安全性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克林霉素合并氩曲南治疗社区性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凌云;叶初阳;何松彬;龚晓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时机对早产儿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调查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婴儿2281份资料,其中早产儿175人,健康足月儿2106人,取血检测HBsAg和IgG、IgM、IgA、C3、G4含量.结果 两组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和1~12月接种HBsAg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12月接种的HBs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时机对早产儿血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和补体质量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早产儿可进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接种时间越早,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机会越少.
作者:郭炯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对血栓形成性脑梗死(CI)、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66例CI患者不同发病时期及46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进行分析;对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I患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CI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第5天增高显著(P<0.001),第18天无显著差异.CI患者大、中梗死组及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显著高于小梗死组及轻型神经功能缺损组(P<0.001).结论 CI患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增高,与机体高凝状态和脑组织神经元坏死密切相关,是CI发生、发展重要病理学基础.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明显升高,导致大梗死灶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D-二聚体,NSE两种特异性标志物,可早期诊断CI,有效评价患者病情程度.
作者:詹海涛;陈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通络方对肾组织中Ⅳ型胶原(Col Ⅳ)、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通络方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光镜观察治疗组肾脏病理学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网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Ⅳ-C、FN、LN、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通络方可明显降低大鼠肾组织中Col Ⅳ、FN、LN、TGF-β1表达(P<0.05或P<0.01),减轻肾脏的病理损害(P<0.01).结论 通络方可能是通过降低肾脏组织中Col Ⅳ、FN、LN及TGF-β1表达起到治疗作用的.
作者:吴喜利;孙万森;张王刚;王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霜天蛾主要变应原的变应原性和免疫原性,为进一步制备霜天蛾标准化变应原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霜天蛾昆虫变应原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霜天蛾变应原蛋白成分进行分离,对9例霜天蛾过敏患者血清分别进行IgE、IgG免疫印记分析,并对比分析IgE、IgG反应变应原成分.结果 霜天蛾提取液经SDS-PAGE染色后显示出20余种蛋白质成分,相对分子质量12 000~128 000.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变应原性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及反应率分别为:74 000(88.9%),66 000(22.2%),49 000(22.2%),36 000(77.8%),25 000(33.3%),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及反应率分别为:79 000(33.3%),74 000(66.7%),66 000(22.2%),49 000(22.2%),36 000(44.4%),25 000(55.6%).结论 霜天蛾变应原中具有较强变应原活性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74000和36000,具有较强免疫原活性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74 000和25 000的蛋白质,是霜天蛾过敏患者特异性过敏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成分.
作者:孙秀珍;刘昀;周玎;李维;冯向莉;徐晶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过氧化氢(H2O2)作用于HUVEC制备氧化应激细胞模型,观察17β-雌二醇(E2)对氧化应激内皮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实验分A组(空白组)、B组(250 μmol/L H2O2刺激组)、C组(250 μmol/L H2O2+0.1 μmol/L E2组)及D组(250 μmol/L H2O2+0.1 μmol/L E2+10μmol/L ICI182780组).刺激4 h后,检测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细胞内ATP水平、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细胞活力.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细胞中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ATP水平下降,细胞内活性氧增加,细胞活力下降;C组细胞上述指标与B组细胞相比程度减轻;D组细胞上述指标与B组细胞变化相似.结论 E2可通过受体机制对氧化应激HUVEC的线粒体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陈国栋;吴赛珠;阮云军;彭慧茹;邢晓雯;银孟卓;简政威;王玉筵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S100A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NSCLC的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为NSCLC临床生物学行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6例正常肺组织中S100A4和MMP9的表达水甲;运用单因素(Log-rank)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生存分析比较两者以及临床各因素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S100A4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肺鳞癌(P<0.01).在TNM分期中,S100A4在Ⅲ+Ⅳ期明显高于Ⅱ期和Ⅰ期(P<0.01),但是Ⅱ期和Ⅰ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9在Ⅲ+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Ⅱ+Ⅰ期(P<0.05).S100A4和MMP9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随肿瘤体积的增大S100A4的表达率明显升高(P<0.001).MMP9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S100A4和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的病理类型均有相关关系;而且S100A4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MMP9的表达均相关;MMP9表达与病理分级及S100A4的表达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TNM分期及S100A4和MMP9的表达情况均对患者的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显示临床TNM分期、S100A4及MMP9的表达状态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S100A4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上调,而且与NSCL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S100A4和MMP9的表达状态是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因此,监测S100A4和MMP9的表达对评估NSCLC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香丽;王连才;张王刚;陈小燕;孙忠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CA)含量与其新生儿脐血 C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对足月正常孕妇、子痫前期疾病患者血浆与其所分娩的新生儿脐血CA量进行监测.正常对照组30例.子痫前期组59例.结果 足月正常儿脐静脉血浆CA水平明显低于脐动脉(P<0.0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分娩的新生儿脐动脉血浆CA水平明显高于脐静脉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分娩的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浆C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脐动、静脉水平(P<0.0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分娩的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肾上腺素明显低于正常足月儿,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病情加重,血浆及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CA水平明显增加,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中CA水平增加.说明子痫前期的发病与脐动脉血中CA水平增加有关,即与胎儿嗜铬细胞的激活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的活性有关.
作者:王清津;刘可;蔡晓玲;赖卓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9例NHL患者及40例健康者血清LDH和β2-MG值.结果 NHL组血清LDH和β2-MG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化疗后疗效评价为有效的患者化疗前的血清β2-MG水平高于化疗后(P<0.05),而化疗后疗效评价为有效的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LD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疗效评价为稳定、进展的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LDH和β2-MG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LDH和β2-MG水平可作为NHL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有效指标.
作者:梁红峰;张少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日本的医学教育取得了迅速发展….东京大学医学部作为日本医学教育的一员.在医学教育改革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尝试.日本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我们中国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共性.因此.现将东京大学近年来的医学教育改革介绍给大家.供各位同仁参考.
作者:耿景海;邢晓珲;周增桓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弓形虫SAG1在大肠杆菌中的高密度发酵表达及其批量制备流程.方法 利用高密度发酵大肠杆菌批量表达rSAG1,经Ni-NTA、Sephadex G-75及切胶等纯化工艺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免疫反应性,ELISA验证rSAG1检测弓形虫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高密度发酵诱导4 h后工程菌液的OD600达到20.21:平均每升发酵液可收获工程菌26.10 g;目标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25.82%;经Ni-NTA、Ni-NTA联合Sephadex G-75及Ni-NTA联合切胶纯化的rSAG1蛋白纯度分别为72.36%、98.54%和97.39%;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联合纯化的rSAG1与弓形虫免疫兔血清晕单一反应条带,与正常兔血清未出现反应带;Ni-NTA联合Sephadex-G75纯化的rSAG1对25例感染小鼠血清和38例抗体阳性患者血清的检出率分别为96%和94.7%.结论 利用高密度发酵技术高效表达、Ni-NTA联合Sephadex G-75纯化的rSAG1具有较高纯度和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该工艺可以用于rsAG1抗原的批量生产.
作者:李华;言慧;陈白虹;刘敏;陈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酪酪肽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与干扰素和善宁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用腹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γ-干扰素治疗组、善宁治疗组、酪酪肽治疗组.连续用药4周.取血分别作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取部分肝组织HE染色法组织切片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 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经t检验后发现,酪酪肽治疗组TBIL、HA及LN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酪酪肽可以降低肝纤维化积分,并且降低TGFβ1的表达.结论 酪酪肽可以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并可能通过下调TGFβ1而发挥其作用.
作者:宋丹萍;董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疗效关系及不同基因型治疗后的肝脏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基因分型法,分析48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基因型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和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B型与C型对比,两种基因型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及病理结果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随访48周后,B基因型的持续应答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P<0.05).结论 HBV基因型是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B基因型的持续应答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
作者:沈建坤;侯金林;潘兴南;杨红;许正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豚鼠离体心脏心电瞬间向量综合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50只豚鼠随机均分为2组,离体心脏分别浸入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将参比点置于远离心电场源的零电位,记录3个平面左、右心室侧和与之垂直的前后壁侧,共4个方向上4个不同距离点的心电图.以4个方向各自记录的心电图QRS波形态和振幅来确定心电场电势分布,并以此判断瞬间心电向量的综合情况.结果 每一平面4个方向上共16个点在两种电导率不同的溶液中都记录到以正波R(r)为主的心电图.心电场电势均呈一致向外的正相分布,末见心室左右壁或前后壁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结果.结论 离体豚鼠心脏心电场电势分布表明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可能性存在疑问.
作者:李本富;周翔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牙龈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了32例样本(16例健康者,1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分析IL-8的检出率及IL-8分泌细胞在牙龈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IL-8的检出率均高于健康者,IL-8阳性细胞分布于牙龈的上皮和结缔组织中.结论 IL-8参与了牙周炎的病理过程.
作者:孙江;刘琼;章锦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人发角蛋白(HHK)诱导坐骨神经再生时的形态学变化,以揭示神经再生机制,方法制备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植入HHK丝束桥接体,手术后2天、1、2、3、6、9、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第2天到2周,大量新生微血管长入HHK植入部位,切除后近远端的施万细胞发生去分化.去分化后的施万细胞沿着HHK丝束表面纵向分裂增殖.术后第3周人发开始降解,HHK周围可见很多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大量增生的施万细胞有规则地排列于HHK丝间,有轴突和大量的微血管出现.术后第6周,在HHK丝周围可见大量新生的神经纤维,其间有微血管分布.术后第9周,人发角蛋白降解显著,再生神经纤维增多,有明显的神经外膜和束膜.术后第12周,实验组人发角蛋白基本完全降解,其部位被新的神经纤维所取代,并已贯通缺损部位,且外观形态接近正常神经.结论 1,HHK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接作用.2、受损后高度分化的施万细胞通过去分化形成幼稚的施万细胞,其中胞质脱落起着关键作用.3、受损轴突立即发生保护性封闭、脱落.健康轴突形成膨大的带突起的生长锥,生长锥突起上伸出许多丝状生长芽.并与1到多个施万细胞嵌合,它们通过竞争性选择,后只有一条生长芽可发育成完整的轴突.4、神经纤维屏障膜(神经外膜、束膜及内膜)是由外侧的血管屏障膜中和束内的微血管间充质细胞演变而成的.总之,施万细胞、神经轴突、神经膜三者的再生模式是自身器官化过程所要求的,它们是同步进行的协调行为.
作者:胡莲美;朴仲贤;王启伟;王万山;顾为望;朴英杰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