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恒;杨凌;汤文艳
目的 验证肿瘤的转移除了肿瘤细胞转移外还存在非细胞转移机制,即分子水平的物质引起转移.方法 (1)制备雄性小鼠特异性SRY基因引物,并应用PCR技术检测Lewis肺癌细胞中的SRY基因;(2)构建Lewis肺癌细胞与同系的雌性C57BL/6小鼠自发性转移模型.以PCR基因作为原发灶肿瘤细胞分子标记物,分别以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组织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联合应用PCR和ISH技术分别检测Lewis肺癌小鼠肺、肝脏肉眼可见转移灶和微转移灶.结果 接种后雌性C57BL/6小鼠转移灶检测到SRY基因,证明转移灶肿瘤细胞均来源于原发灶.结论 实验证明了肿瘤转移灶系细胞水平的转移,未能证明非细胞转移机制,但鉴于该实验的局限性,仍有必要通过其他的研究方法进一步研究.
作者:熊刚;王武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急诊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创伤性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9例临床怀疑创伤性肝破裂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后,作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及肝右动脉造影,必要时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右膈下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选择性或超选择插管至出血靶动脉,以明胶海绵颗粒和/或不锈钢圈作栓塞,达到止血目的 .结果 49例患者造影发现肝实质出血共38例.造影阳性率77.5%.其中肝右动脉出血34例,肝左动脉出血2例,右膈动脉出血2例.并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经导管动脉栓塞38例,一次栓塞成功37例,成功率97.3%,另l例经2次栓塞成功,总成功率100%.单纯明胶海绵栓塞36例,明胶海绵+不锈钢弹簧圈栓塞2例.1例因出现胆滞漏行经皮穿刺引流术,2例术后因DIC及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急诊TAE救治创伤性肝破裂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诊治率高.安全,并发症少,疗效优于传统疗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晓群;张高尚;张健;谢钢;宁晔;郑伟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的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肝炎肝纤维化伴原发性肝癌或肝炎后肝硬化伴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测量出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实体部分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分数(HAF)、IRF到达时间(IRFTO)等灌注指标,每个指标均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肝脏实质比较,原发性肝癌的BF、BV、PS、HAF值升高,MTT、IRFTO值则下降(P<0.05).结论 在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原发性肝癌有着不同于其本底基础的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钟群;张雪林;张玉忠;成官迅;陈自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制备雄性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n=20)和假手术对照(n=12),于手术后6周观察心脏及心脏重量指数(HMI)、左室重量指数(LVMI)、右室重量指数(RVMl)、心功能指标、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Ⅰ型及Ⅲ型胶原比值以及心肌组织的氧化代谢指标.结果 心肌梗死后HMI、LVMI、RVMI增加,心功能下降(P<0.05,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均增加,心肌组织Ⅰ型、Ⅲ型胶原比值升高(P<0.05,P<0.01);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二者的比值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胶原含量、胶原Ⅰ/Ⅲ比值均存在相关.结论 氧化应激参与心室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氧化应激可作为防治心室重构的手段.
作者:周淑娴;周艳;雷娟;张玉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止泻退热片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药理作用.方法 建立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感染昆明小鼠乳鼠的动物模型,比较药物治疗前后乳鼠的腹泻率、腹泻程度,以及药物治疗后粪便中病毒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止泻退热片能够减少乳鼠的腹泻率、腹泻程度、粪便染毒阳性率.结论 止泻退热片能够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具有潜力的抗轮状病毒感染性中成药.
作者:杨蒙蒙;罗佳波;陈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下肢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下肢顽固性痛患者24例.在X线引导穿刺腰2椎体前缘的下1/3处,经造影剂和局麻药测试安全有效后,使用7%苯酚进行腰2交感神经节区域化学切除手术.观察患者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患者口服镇痛的效果作为对照,将术前口服镇痛药效果与术后效果进行自身比较.结果 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明显减轻,镇痛效果明确,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镇痛药(P<0.05).结论 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于下肢顽同性痛具有明确镇痛作用.
作者:杨红军;彭凯润;胡三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自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45.5±5.1)岁(38~60岁),难治性功能性子宫出血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子宫肌瘤139例,子宫腺肌症46例,子宫颈原位癌2例.曾有下腹部手术史35例.结果 近期并发症以损伤性并发症、阴道残端出血为主,远期并发症以围绝经期症状及心血管疾病为主.术后随访186例,随访率86.11%.发生潮热症状者55.38%(103/186);心血管疾病9.68%(18/186);残留卵巢综合征2.15%(4/186);残留卵巢癌0.54%(1/186).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术式.但应注意术中损伤性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术后随访工作.
作者:陈淑琴;刘克玄;牛刚;姚书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磷酸脂酶C-γ1(PLC-γ1)信号通路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PLC-γ1特异性抑制剂U73122(10 pμmol/L)预处理PC12细胞,阻断50 μmol/LH2O2诱导的PLC-γ1信号通路,Hoechst/P1双染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评估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和坏死细胞比例,DNA电泳验证细胞凋亡状态的改变.结果 H2O2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呈时效和量效关系.PLC-γ1信号通路阻断后,PC12细胞出现了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活力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典型的凋亡亚二倍体峰,凋亡细胞所占比例达35.7%,DNA电泳呈现明显的梯形条带.结论 PLC-γ1信号通路在50 μmol/L 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文丽;陆地;孙俊;陈光学;陈辉;王廷华;罗深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平消胶囊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进行裸鼠移植瘤实验.通过移植瘤生长曲线、终末瘤重计算抑制率观察平消胶囊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TUNEL检测凋亡指数,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实验组用药后移植瘤生长缓慢,实验结束时,实验组瘤重及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为51-35%.实验组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及VEG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平消胶囊对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移植瘤促VEGF的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朱庆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肾脏病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 对198例住院儿童SLE和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20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和成人SLE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肿痛、贫血和肾脏损害.儿童SLE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比成人组高,儿童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也较成人组高.免疫学检查方面:儿童组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较成人组高.肾脏病理类型:儿童组重型(Ⅳ型及以上)发生率高于成人组.儿童组误诊率为48%,高于成人组.住院期间儿童组死亡12例(6.1%),死亡时平均病程6.8月;成人组死亡9例(4.5%),死亡时平均病程4.2年.结论 儿童SLE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而且肾脏病变较成人严重.预后较差.早期误诊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詹钟平;梁柳琴;陈冬莹;叶玉津;许韩师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优化免疫球蛋白重链(IgH)不同框架(FR)区域基因重排的引物,探索其对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Clustal W 软件比较44条有效的lgH可变区和6条J区的基因片段,选取3对(IgH FR1、FR2、FR3区各一对,分别为P1c,P2A,P31)IgH基因重排引物作为B细胞基因重排引物.另选一对TCRγ引物作为T细胞基因重排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经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101例(80例B细胞淋巴瘤、14例T细胞淋巴瘤和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的基因重排状况.以DG75、Jurkat淋巴瘤细胞系DNA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阳性对照,以反应性增生组织DNA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IgHFR1、FR2和FR3区域引物对80例B细胞淋巴瘤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5%(30/80)、52.5%(42/80)和70.0%(56/80),在14例T细胞淋巴瘤中均为7.1%,三者的检出率两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IgH FR3区和lgH FR2区引物的组合可将其检出率提高到83.9%.以上引物在7例反应性淋巴结中均未检出阳性.结论 IgH不同区域引物比较.FR3区引物检出率明显高于FR1区和FR2区.FR3区和FR2区引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石蜡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检出率.
作者:齐宗利;张宝;韩西群;朱梅刚;赵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抗高血糖药物治疗情况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以2型糖尿病为首诊入院,75岁及以上的全部病例共110例,并将患者分为口服抗高血糖药物组及胰岛素组,比较分析两组用药、血糖控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所用抗高血糖药物中胰岛素占46.7%、二甲双胍占41.1%、糖苷酶抑制剂占35.5%;51%的患者联合两种以上抗高血糖药物,在胰岛素治疗组中联合格列嗣类17例(34%),联合二甲双胍20例(40%).(2)胰岛素组与El服药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3)胰岛素组与口服药组比较,前者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后者高;前者餐后C肽较后者低;前者尿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值较后者高,眼底及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后者高(P<0.05).两组病史、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其他生化指标、其他并发症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别.(4)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尿蛋白与其肾小球滤过率相关(r=-0.594,P<0.01),而与血糖、血压、血脂无显著相关.结论 初步提示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情况普遍;随着病情恶化使用胰岛素治疗增加,含有胰岛素治疗的方案对进一步控制血糖有益,且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增加并不显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可能是导致其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主要原因.
作者:邓海鸥;林凯;高国栋;李东风;黎映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易患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本病的死亡危险因素,利用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建立数学模型,以期对真菌性败血症的预后进行预测,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我院近17年确诊的91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治愈和(或)显效组、死亡组,先后以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考察死亡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Fisher判别方程对本病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 真菌性败血症易患因素多、病死率高,91例中治愈和(或)显效60例,死亡3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高龄(≥60岁)、合并细菌感染、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属ICU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科术后、化疗、增强免疫药物、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抗真菌疗程、侵入性操作种类这12项指标在两组问差异有统计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侵入性操作的种类、MODS、外科手术后、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这4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同时建立了Fisher预测方程.结论 侵入性操作的种类、MODS、外科手术后、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可能是真菌性败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根据相应的Fisher判别方程进行预测.
作者:于钟;姜骏;廖日房;曾转萍;蒋龙元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联合氩氦超冷手术系统一氩氦刀(ASSS)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开腹对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在TACE基础上行ASSS冷冻治疗或手术切除联合ASSS,其中单纯开腹ASSS 14例,手术切除减瘤联合ASSS 72例,门静脉置泵化疗6例,肝动脉置泵化疗9例.结果 全组病例无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66例(76.74%),无明显变化者15例(17.44%),恶化5例(5.82%).术后复查CT,肿瘤明显缩小58例(67.44%),无明显变化30例(34.88%).随访70例中死亡42例(60%),存活28例(40%).原发性肝癌(PHC)ASSS术后O.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8(91.67%)、35/48(72.92%)、28/48(58_33%)、20/48(41.67%);转移性肝癌(MHC)ASSS术后分别为21/22(95.45%)、18/22(81.82%)、13/22(50.O%)、8/22(36.36%);ASSS术后3、5年生存率PHC优于MHC(P<0.05).手术切除联合ASSS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72(90.27%)、47/60(78.33%)、24/58(41.38%),显著高于ASSS组的10/14(71.43%)、8/12(66.67%)、4/12(33.33%)(P<0.05).结论 开腹手术联合ASSS靶向性强,疗效确切,可大限度减少并发症.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联合其他方法可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范应方;方驰华;黄宗海;项楠;杨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控制急性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的效果.方法 将16例出现严重的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发作的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例.A组病例在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时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B组病例在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时给予丙泊酚(1 mg/kg),观察两组给药治疗后的情况.结果 A、B两组惊厥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两组给药后起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病例苏醒时间较A组短(p<0.01).两组治疗后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有短暂的顺行性遗忘作用.结论 静脉注射丙泊酚可有效控制急性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的发作.
作者:黄毅然;郭凌燕;陈睿;吴会红;娄镇;曹标;古宜沐;邓丽珍;李文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拮抗剂(GnRH-ant)干预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大鼠卵巢功能损害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6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实验对照组、CTX组、GnRH-α+生理盐水(NS)组、GnRH-a+CTX组、GnRH-ant+NS组及GnRH-ant+CTX组,每组6只,于结束用药的第1~2周内的动情间期处死,观察卵泡数量、卵巢重量的变化,并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卵巢组织Bcl-2及Bax的mRNA变化.结果 (1)GnRH-α两组的原始卵泡数较其他各组多,生长卵泡数较其他各组少;与其他各组比较,GnRH-ant+CTX组和CTX组的原始卵泡数少,生长卵泡数多,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GnRH-a两组的卵巢重量低,与其余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Bcl-2 mRNA的表达仅GnRH-ant+NS组与其余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Bax-mRNA的表达变化明显,其中GnRH-a两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近似CTX组(P>0.05);而CmRH.ant+N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nRH-ant+CTX组近似对照组(P>0.05).结论 在大鼠动物模型上,GnRH类似物干预CTX诱导的大鼠卵巢功能损害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调控卵巢局部的BaxmRNA表达而实现;其中GnRH-a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町能使卵泡对CTX相对不敏感,而GnRH-ant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则可能使卵泡对CTX相对敏感.
作者:彭萍;杨冬梓;杨传红;张伟;张艳玲;刘佳;叶长烂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依地普仑浓度的HPLC-MS/MS检测法.方法 以右美沙芬为内标,血浆样品用乙醚进行提取,在Agilent ZORBAX SB-C18柱(3.5μm,2.1 mmx150 mm),以乙腈(0.1%L酸胺-0.4%乙酸)缓冲溶液(70:30,v/v)为流动相,流速为O.3ml/min,在三级四极杆串联质谱中经ESI源离子化后,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测定依地普仑的浓度.结果 依地普仑血药浓度在0.0866~64.13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γ=0.9965),样品绝对回收率为64.98%~78.72%,批内和批间精密度RSD均<10%.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专属性强,可适用于依地普仑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作者:郑恒;杨凌;汤文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为获得含有白藜芦醇(Res)的转基因植物,进行了白藜芦醇合酶(RS)基因的克隆、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的研究.方法 以葡萄为材料,从其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DNA为模板,利用PCR法扩增得到RS基因,将此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GEM-T Vector,得到重组载体pT-RS;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RS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1121,得到重组载体pBI-RS,用PCR及酶切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重组质粒pT-RS的测序结果表明,RS基因的片段大小为1.522 kb.将此片段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1121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对重组子进行PCR及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断,证明RS DNA与质粒pB1121已成功连接,植物表达载体pBI-RS构建正确.结论 成功扩增得到RS基因及成功构植物表达载体pBI-RS,为RS转基因生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春燕;雷建军;周浩;吴敏;陈清;陈燕珍;杨素华;俞守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在宫颈鳞癌治疗中的抗肿瘤作用及毒性.方法 对2005年7月~2007年7月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TP方案)和5.氟尿嘧啶联合铂类药物(FP方案)以及长春新碱加铂类药物和博莱霉素(VBP方案)化疗方案作为一线药物进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官颈鳞癌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P组 32例,FP组22例,VBP组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两疗程,配合后装放疗15~20 Gy,然后评价肿瘤治疗效果,再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TP组、FP组、VBP组有效率分别为75.O%、45.5%和42.9%,3组总有效率为58.8%.TP组有效率高于FP组和VBP组(P<0.05).结论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肿瘤,达到术前治疗的目的 .
作者:赵营;黄守松;杜佩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合物(PAMAM)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survivin-ASODN)对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裸鼠皮下注射建立结直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PAMAM和阳离子脂质体分别与survivin-ASODN混合得到载反义基因转染复合物.透射电镜观察复合物的形态.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定粒径,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复合物的zeta电位,离心法和紫外分光分度仪测定复合物的包封率和体外DNA释放速度.将两种反义基因复合物注射裸鼠移植瘤体内,观察两组移植瘤体积,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 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的粒径小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的粒径(P〈0.01),而zeta电位高于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zeta电位(P<0.05),基因包封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AMAM对DNA持续释放达14d.但脂质体复合物只持续5 d.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治疗组裸鼠移植瘤survivin蛋白表达低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组(P<0.05).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治疗组移植瘤体积低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组(P<0.05).结论 PAMAM能将survivin-ASODN高效递送到结直肠癌移植瘤细胞.降低survivin蛋白的表达,抑制移植瘤生长.
作者:厉周;黄宗海;崔大祥;姚航;俞金龙;李强;潘碧峰;高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