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
目的: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电转复治疗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4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电转复心律,结合患者病历资料,采取相应综合措施。结果:4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电转复后36例成功。结论:电复律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有效、安全的急救措施。
作者: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重用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门诊气阴两虚型心动过缓患者采用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地黄、当归、人参、麦冬、桂枝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0%。结论:重用炙甘草汤能滋阴养血,益气复脉,尤其对气阴两虚型心动过缓有很好疗效。
作者:刘剑英;倪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对我科50例行海扶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访问,了解到海扶治疗护理中的风险主要在病人、护士、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因素及消毒隔离等方面。针对这些护理风险,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并实行热心接待、细心讲解、精心治疗及耐心沟通等人性化护理。
作者:吴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呕吐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结论: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找出病因给予治疗。
作者:李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神经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疾病,病因复杂,一般自觉剧痒,病程慢性经过,常多年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但均存在治愈率不高,副作用大等问题。因此选择作用快速,有效、安全的皮质激素类药物是迫不及待的。我科于2011年12月1日~2013年11月30日收集神经性皮炎病例240例,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莲花;金哲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青春期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青春期龈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者32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以康复新液漱口,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漱口,疗程为1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1月后,试验组口腔内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7.4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对青春期龈炎、牙龈红肿以及抑制菌斑生长有明显效果。
作者:王明;邵鑫;李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几丁聚糖治疗慢性支原体宫颈炎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诊治的慢性支原体宫颈炎患者189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95)和对照组(n=94),研究组用几丁聚糖治疗,对照组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治疗结束2周后复查,根据培养及常规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判断疗效,随访一年以上,每3月复查评估一次。结果:几丁聚糖治疗组和抗生素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79%和5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原体清除率分别为89.47%(85/95)和64.89%(6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几丁聚糖治疗慢性支原体宫颈炎,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王芳;蔡婷婷;沙丽塔娜提·贺纳亚提;加尔恒·夏拉合买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小乳腺癌临床诊断中常规超声、钼靶 X 线及两者联合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从过去两年间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乳腺小肿块(病灶直径≤2 cm)患者中选取85名,针对85名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分析病灶影像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超声,钼靶 X 线及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结果:85例患者乳腺病灶检测中,联合应用2种检测方式的AUC大于单独常规超声组(P=0.028)和钼靶 X 线组。结论:在小乳腺癌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常规超声与钼靶 X 线,能够有效提升诊断水平,体现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湘丽;李岩松;刘连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及早期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对60例72足采用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14足,同种异体骨植骨7足,人工骨植骨8足。结果:随访8-34个月,平均16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38足,良24足,差3足,优良率为86.1%。出现早期并发症8足,其中切口边缘坏死3足,感染1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异体骨植骨切口渗液3足,发生率11.1%。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能得到较好的疗效,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注意手术操作,使用自体骨、人工骨植骨,可减少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冰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由于康复科的老年患者多,疾病呈慢性过程,症状逐渐加重,时好时坏,因此,健康教育应有康复科的特点,采用多种宣教方式有利于加强宣教效果,以有效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史忠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高危妊娠孕妇产前门诊的综合护理研究,以进一步探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门诊的护理需求。方法:选取我中心2012年9月-2013年12月筛查的共168例高危妊娠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试验组给予综合产前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护理措施。筛查后发放一份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高危妊娠孕妇产前门诊护理需求和产前门诊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168例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门诊的护理需求以胎儿状况需求高,经济状况需求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个体化、综合性护理措施更能满足高危妊娠产前门诊的需求。
作者:俞海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讨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与皮下瘀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采用直接按压法(实验组)和交换按压法(对照组)进行比较,拔针按压5min后观察局部皮下瘀血情况。结果:实验组99.5%(378/380)无皮下出血或瘀血,显著高于对照组96.3%(366/380),p<0.01(x2=9.194)。结论:采用直接按压法明显降低皮下瘀血发生率。
作者:尹姗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146例新生儿窒息复苏病患,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采用系统性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病患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和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患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病患总有效率为82.2%,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病患的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病患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住院天数和费用,进而减少新生儿的病死率。
作者:刘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的意义,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输血的1134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输血前均对于患者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Ab)、艾滋病抗体(HIV-Ab)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情况进行检测,总结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134例患者中,HbsAg阳性样本121例(10.67%,121/1134)、HCV-Ab阳性样本14例(1.35%,14/1134)、TP-Ab阳性样本17例(1.49%,17/1134)、未检测出现HIV-Ab阳性样本,样本总检出率为(13.41%,152/1134)。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能够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为血源性感染的疾病的判定提供客观依据,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应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产后出血方面的药理作用,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及进行分娩和接受止血治疗的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1、观察2以及对照组三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胎儿分娩后给予缩宫素静脉推注,观察1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直肠给药,观察2组给予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h和24h内出血量以及产程耗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产后出血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疗效非常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均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杨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无夹处理阑尾系膜及阑尾根部的可靠性、优越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76急诊无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63.2min,术中出血10~20ml,无手术伤口感染其治愈率为100%,平均住院时间为5.3天。结论:无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低,可避免腹腔异物残留引起的后遗症,治疗费用低,该手术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秦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择期进行上腹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对照组(单独给予全麻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到拔管时整个过程中各时点的心率(HR)、血压(MBP)的变化情况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结果:从整体而言,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0)的HR、MBP并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气管插管(T1)、手术中(T2)以及气管拔管时(T3)各时点的 HR、MBP波动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整个手术过程的生命体征较平稳,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较短,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选择。
作者:周陈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4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4例癌灶中,平扫呈等、低、稍高密度,分别为9、3、2例,其中2例见斑点钙化影。增强扫描皮质期7例与肾皮质强化程度相近,7例低于肾皮质期强化程度。实质期、肾盂期强化程度均下降,肾盂期癌灶呈相对低密度,对比显示轮廓清晰。结论:小肾癌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中“快进快退”现象,是其特征性的诊断依据。
作者: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不孕症的发生率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8%~17%,平均10%左右,因此不孕症并非少见,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候。近年来研究发现,随环境污染、精神压力等原因不孕症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排卵障碍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用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确定排卵前后的易孕期,提高受孕率。本文对107例输卵管造影提示通畅,配偶精子成活率>50%的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卵泡周期监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陈士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病历患者,男,72岁,平日身体健康,每天室外散步两小时左右。近两年确诊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此次因浑身关节、肌肉疼痛来我门诊部外科就诊。自述浑身关节、肌肉疼痛约两月余,夜晚不能一觉睡到天亮,每晚被疼醒2-3次。起初患者自己怀疑是年龄大了的缘故,曾经建议家人为其把身下垫的褥子加厚过两次,但感觉疼痛丝毫没有缓解。近期愈发严重,上楼梯颇感吃力,并且因此导致心情烦躁,平日他非常乐观、健谈,如今不爱说话,沉默寡言。在家人的劝导下方来我门诊部就诊。
作者:孙忠;王彦峰;顾玲;靳卫亚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