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陈鹏
目的:探讨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均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并以同期开展常规护理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样本护理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并开展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的MBI评分为(43.82±5.91)分,术后1周为(83.62±6.25)分,护理满意度为95.9%,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可增加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减少肢体恢复的时间,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迅速恢复,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2年6月432名产妇采取针对新生儿及产妇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发放调查表。结果:患者及家属要求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需求大于对产妇实施优质护理的需求。结论: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是所有产妇及家属的薄弱点,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及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耐心指导,大大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娟;陈海燕;林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头孢替唑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对120例儿童静脉滴注头孢替唑钠引发不良反应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男孩不良反应出现率71.67%高于女孩28.33%。头孢替唑钠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90.83%为皮肤和附件损害,5.83%的呼吸系统损害以及2.5%的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对头孢替唑钠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对现有的皮试方法进行改进,从而降低头孢替唑钠不良反应出现率。
作者:郝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宫外孕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80例宫外孕并行输卵管切除术后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4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术后第一天对患者采用焦虑心理测试量表进行统计打分,两组患者护理后7天,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状态变化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焦虑状态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心理测试量表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心理测试量表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焦虑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见,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宫外孕患者术后焦虑状态,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林连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100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0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本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采用迈瑞DC-7仪器进行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诊断显示存在147条下肢深静脉血栓,而有56条属于右边患肢,左边91条,右边构成比为38.1%,左边构成比61.9%。结论:采用多普勒超声设备诊断血栓的形成,效果较为明显,准确性较高,同时还具备简便、有效的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戴海莹;商慧华;苏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确诊的87例胆囊内息肉样病变进行分析,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及病变性质。结果: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能准确地判断胆囊内息肉样病变,且对病变的良、恶性提供初步的鉴别诊断。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冉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宫内宫外复合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fcy,HP)是指宫腔内妊娠和异位妊娠同时存在的病理性妊娠疾病。随着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及促排卵技术的发展,宫内宫外复合妊娠的发生率不断上升[1]。自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成功救治16例宫内宫外复合妊娠病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琳;龙跃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痰真菌生长的临床特点、意义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预防及治疗AE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痰真菌培养结果阳性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x2检验及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AECOPD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49例病人中43例好转(87.8%),6例因感染较重,加之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感染不能控制而死亡。结论:抗真菌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减少诱发因素,可有效的治疗真菌感染。
作者:冯宪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风险意识管理护理方法,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中有8例出现医患纠纷情况,有16例患者发生风险事件,患者的满意度为60%。观察组中有3例出现医患纠纷情况,有5例患者发生风险事件,患者的满意度为高达86.7%。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观察组的风险意识的应用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应用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增强风险意识,使用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风险事件和医患纠纷,提高了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增强风险意识。
作者:罗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舒适的手术室护理服务。结果:参加本次试验研究的患者均没有护理纠纷和手术事故发生,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手术室护理质量。结论:在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过程的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的满意程度,降低了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聊城所辖县市区疾控机构的实验室人力资源现状,为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聊城市8个县(市、区)疾控机构实验室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人力资源情况各项相关数据,互相比对,得出可靠结论。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至2013年聊城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4。县级CDC实验室30岁以下占27.40%,市级CDC中占到64.71%。县级CDC实验室具有高级职称的仅有1人,占8个县市检验人员数的1.43%,市级CDC实验室无职称的检验人员占23.53%。县级CDC没有研究生学历人员,专业不对口现象比市级CDC实验室严重。结论:聊城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平衡,实验室人员梯队配置也不均衡,缺乏高学历人才,人员数量不足。应加大相关专业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加强培训力度,呼吁政府加大对疾控实验室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县级机构的投入,进一步完善聊城市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的人力资源配置,以满足今后工作发展需要。
作者:谢旭光;姜金华;郭廷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残胃癌与早期近端胃癌治疗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共23例残胃癌患者与100名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对流行病学数据、治疗方式及组织病理结果等的分析。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和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1%与38.6%,结果无显著差异,多变量分析显示,胃肠结合部的空肠浸润与残胃癌的愈合关系密切。结论:残胃癌与早期近端胃癌愈合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利;陈全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病情相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测定、听觉P300测试。结果:治疗后ADL量表测定、听觉P300测试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促进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康复。
作者:朱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现将我院收集的23例蛛网膜下腔继发脑梗死的临床情况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3例病人均为我院收集的住院病人,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在29~72岁,平均年龄49.6岁;所有病人均经颅脑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且初次颅脑CT 无明显的梗死灶,查体病人无明显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入院后出现明显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和颅脑CT的低密度性改变。磁共振成像在证实发病超过1周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对由脑血管痉挛引致的局限性脑梗死亦有价值。
作者:刘振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所接受护理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8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康复护理加心理护理。采用患肢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1天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结果:治疗21天后观察组FMA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提高脑梗死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鼻窦炎患者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由于鼻窦炎而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的255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35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术后发生恶心、呕吐25例(9.8%),疼痛41例(16.8%),穿刺针眼出血25例(9.8%),晕厥23例(9.0%)。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手术前后进行心理干预,术后加强监护,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上颌窦穿刺冲洗术成功率。
作者:俞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提高正确诊断率,现对我院1995年-2008年34例肺结核误诊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计34例肺结核误诊病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5岁,临床表现不规则发热16例(低热11例,高热5例),慢性咳嗽27例,咯血7例,痰中带血9例,胸痛12例,乏力10例,。误诊时间半月到半年不等。
作者:缪春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95%)、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88.3%)明显优于对照组78.3%、7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心肌功能修复,且不良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对策,为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经验。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冠心病病人,平均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A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C组患者在A、B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和健康教育,三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三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A组患者的好转率为52.0%,有4例发生死亡;B组患者的好转率为68.0%,只有1例患者死亡;C 组患者好转率为88.0%,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调查发现合理护理方法加上正确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疾病的控制及好转,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利于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者:肖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7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不同护理服务方案分为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和干预组(40例,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种护理方案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经有效治疗及护理3d 后的血清胆红素值及体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儿胎便转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黄疸患儿施行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患儿黄疸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鑫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