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内与宫外同时妊娠16例临床分析

王琳;龙跃珠

关键词:宫内宫外复合妊娠, 辅助生殖技术, 现报道如下, 异位妊娠, 妊娠疾病, 成功救治, 宫腔内, 发生率, 促排卵, 病理性, 患者, 病例
摘要:宫内宫外复合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fcy,HP)是指宫腔内妊娠和异位妊娠同时存在的病理性妊娠疾病。随着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及促排卵技术的发展,宫内宫外复合妊娠的发生率不断上升[1]。自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成功救治16例宫内宫外复合妊娠病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干休所丧偶后老人的应激期心理问题及干预

    本文对干休所20例离休干部和遗属丧偶后的常见应激期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在丧偶后应激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干预,促使他们正确面对配偶的去世,减少心理障碍发生。

    作者:贾秀敏;赵逊;张芳;徐士波;李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优生从孕前开始

    过去人们的传统观念,都是从发现怀孕时才开始意识和关注优生问题,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增强,人们逐渐意识到优生必须从孕前开始,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中心为了保证每个家庭孕育一个理想、优秀的孩子,率先成立了孕前保健专科门诊,通过一系列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为每个家庭排忧解难,提高母婴保健质量,有效降低新生儿畸形率,促进优生工作的顺利发展。

    作者:王桥岚;杨梅;杨兴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使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方法:选择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入我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一组设定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的干预方式,另一组只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两组进行临床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能够使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建议推广和临床使用。

    作者:汪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专业护士在胃肠外科的实践和体会

    为了适应临床医疗、护理工作对专业护理人才的需求,我院胃肠外科在造口伤口、肠内外营养、快速康复、静脉治疗、心理咨询及腔镜器械管理等多个护理领域,通过脱产或在职教育、获取专业证书等途径培养胃肠外科专业护士。各专业护士胃肠外科的护理实践中不断拓宽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护理操作技能,同时加强健康宣教和护患沟通,开展电话随访和居家服务,积极传递专业领域内新信息。专业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保障了护理安全,提升了护理品质,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而且有助于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提高护士的学习热情和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我院胃肠外科专业护士的培养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作者:施婕;罗比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6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80%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病情好转出院,20%患者病情基本稳定,97.3%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结论:多方位、全面、严密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细心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安富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性慢性充血性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充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78例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和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芪参益气滴丸,0.5/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排血量(SV)、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LVEF)及心输出量(CO)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改善慢性充血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有效。

    作者:王保功;刘华玲;王瑞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左卡尼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左卡尼汀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1年6月1日-2011年11月30日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病例,将80例心肌梗死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他汀类药物、ACEI或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及急诊 PCI 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他汀类药物、ACEI或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及再灌注治疗后,加用左卡尼汀,对患者心功能改善、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预后有一定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谌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98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均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并以同期开展常规护理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样本护理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并开展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的MBI评分为(43.82±5.91)分,术后1周为(83.62±6.25)分,护理满意度为95.9%,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可增加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减少肢体恢复的时间,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迅速恢复,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所接收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整体性的康复护理措施,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密切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整体康复护理,能够促使患者康复,提升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刘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儿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儿的营养状况,并了解影响疾病的因素,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就124例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儿与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进行比较,对患儿的膳食和营养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儿每天的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蛋白质和热量的不足,钙、铁、锌及维生素A、C、D、B族摄入均不足,病儿生长迟缓、体重过低、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均是慢性迁延性腹泻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因素可减少慢性迁延性腹泻的发生。

    作者:徐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明确替米莎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6例2012年9月~2013年9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莎坦40mg/日,一周后血压控制不佳者加量至80mg/日;2周后血压控制仍不佳者加用氨氯地平5mg/日,服药前行血脂、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服药1周后复查肝肾功能,4周后再次复查血脂、肝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24小时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结果:替米沙坦治疗2周后血压的达标率为37.93%,4周后的达标率为77.58%;4周后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后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替米莎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疗效好,单药达标率高,安全性好。

    作者:张福荣;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访视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术前访视护理。方法:对1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术前访视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93%的患者积极配和治疗护理,术前情绪稳定,术中能积极配合,术后无疼痛、呕吐、发热发生,治愈出院。7%的患者术发生前晚失眠、术中配合欠佳或术后疼痛、呕吐、发热等。结论:进行有效的术前访视,能够增进护患之间的沟通,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协调机体各种功能,对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应急能力,减轻术后不适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吕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的研究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近年来困扰着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2009年4月6日,新华社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1]。

    作者:夏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一次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是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批质控样木,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的上报结果,以评价实验室操作的过程[1]。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我省临床化学实验室的广泛应用,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成绩总体稳定,并旱逐年上升趋势[2]。木文就仅对一次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作一总结分析。

    作者:张素蕊;王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初探高血压治疗进展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危险疾病,目前我国是全球范围内高血压发病率高的国家,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降低高血压的病死率已经成为我国高度重视的课题,近年来随着临床循证医学的快速推广,高血压的治疗取得了很多新进展。笔者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血压治疗研究的相关文献,对高血压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柳根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钙的生物学作用

    钙不仅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也积极参与整个生命的新陈代谢,如肌肉的收缩、心脏的跳动以及思维活动都离不开钙的参加。除此之外,钙在腺体分泌、血液凝固、细胞新陈代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有人说人的一生都需要补钙,这话是有道理的,适量补钙不但有利于健康,有文献报道:高钙饮食还能避免肾结石增大。除此之外,钙、钠、钾、镁、氯还起维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平衡,调节体液的 PH 值,维持有力地运动形式,维持神经肌肉、细胞膜的生物兴奋性、传递信息,并使血液凝固和酶活化作用[2]。

    作者:苏厚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86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8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角膜炎患者86例(94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7眼(42例)给予鱼腥草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47眼(44例)给予0.5%的病毒唑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5%(43/4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3%(34/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任锡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并且探究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微创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治疗法,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偏瘫为主,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需要及时的治疗,采用微创治疗的方法效果显著。

    作者:苏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行为以HAPA模型为指导对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10例肠造口患者护理过程中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以健康行为HAPA模型(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健康行动过程取向)为指导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10例患者中,自我效能评分:优(31~40分)5例,良(21~30分)3例,一般(10~20分)2例,优良率为80%;患者没有出现造口相关并发症。结论:以HAPA模型,建立医院—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唐利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河池市82384例新生儿疾病筛查分析及研究

    目的:分析河池市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状况,总结对阳性患儿的确诊及治疗、回访追踪工作。探讨河池市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后所产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方法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与苯丙酮尿症(Phe mylketonuria,PKU)为主要筛查病种,CH筛查以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为检测指标,测定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方法(DELFLA);PKU筛查以血苯丙氨酸(Phe)为检测指标,测定采用荧光法技术。初筛阳性者均召回进行复查,确诊及治疗。结果:3年共筛查新生儿82384例,确诊CH60例,PKU3例,筛查率78.78%,阳性召回率90.22%,CH发病率1/1373,PKU发病率为1/27461,掌握了我市新和儿CH及PKU的发病率,肯定了我市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治疗的效果及产生的效益。结论:开展新生儿筛查能使确诊的患儿经及早治疗后其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基本正常。实现了控制遗传代谢缺陷病的三级预防目标,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者:韦翠芬;田甜;杨志清;韦景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